【「重機上國道」新竹需要嗎?】 交通部林佳龍部長在日前宣布要重啟評估「#大型重型機車上國道」的可行性,並研擬開放一條橫向國道試辦重機行駛,對於這項突破性的宣示相信對於許多人來說,可說是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今天就來談談「重機上國道」其實沒有想像中可怕,以及為何台灣特別是新竹需要這項政策能夠落實。
台...
【「重機上國道」新竹需要嗎?】 交通部林佳龍部長在日前宣布要重啟評估「#大型重型機車上國道」的可行性,並研擬開放一條橫向國道試辦重機行駛,對於這項突破性的宣示相信對於許多人來說,可說是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今天就來談談「重機上國道」其實沒有想像中可怕,以及為何台灣特別是新竹需要這項政策能夠落實。
台灣早在2011年《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92條修正案時明訂「#排氣量550cc以上得依交通部公告行駛高速公路」,並通過附帶議決要求開放「國道6號、國道8號、國道3號新化以南」等路段優先進行試辦,然而轉眼間九年過去,重機國道路權卻僅僅開放非常短程的國道3號甲線,在交通部長期的怠惰不作為下可以說是停滯不前。
從一般民眾以及官員的保守心態來看,最常見的說法是認為重機駕駛行車習慣不好「肇事率高」,且重機相對容易「鑽車縫」再加上沒有車身保護,若開放重機上國道一定會「血流成河」,但實際上會是如此嗎?首先,一般台灣人認知機車鑽來鑽去容易肇事的行為其實叫做「未依規定變換車道」,無論是汽機車駕駛都很常見,因此就違規行為來 #單方面禁止機車上國道是不公平的。
再來看看國外開放機車上國道的例子,附圖是去年我前往歐洲時所拍下的畫面,可以觀察到他國不僅是開放機車行駛,更允許機車在車流緩慢甚至是壅塞時鑽車縫,「鑽車縫」的行為在英文中叫做 「Lane splitting」,直譯就是「#車道分割」,之所以要允許車道分割是為了要更有效率的紓解車流,讓所有駕駛人都少塞一些車,更重要的是通常在高速行駛下若前方壅塞時容易發生追撞事故,而根據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研究指出 (註1),進行車道分割的機車可以在塞車時 #遠離追撞熱點並有效降低事故傷害。
接著從數據面來觀察,根據2018年高公局《國外大型重型機車肇事情形及相關研究與規範回顧報告》(註2)中指出,在2016年全部的A1類死亡事故中,「平均每十萬輛」的機車肇事件數為5.3件,相較之下汽車為5.91件、小貨車16.20件、大貨車90.79件、大客車96.46件 (註2-1),這代表台灣現行所有能全面通行國道的車種,其肇事致死的比率「都比機車還高」,至於國外,在日本2015年高速公路所有死傷事故為5087件,其中機車為106件占2.1% (註2-2),而德國2016年高速公路所有車輛事故死亡的人數為393人,其中機車為40人占10.2% (註2-3),因此可以得到一個簡短的結論,無論是國內或國外的交通事故致死數據來看,機車 #都不是最主要的肇事來源 更不會血流成河,而且這還是交通部自己做的報告,遲遲不開放重機行駛國道的考量真是令人不解!
總而言之,重機行駛國道有其正當性與公益性,以大新竹地區來說,以竹科為核心的產業聚落有許多就業人口,無論是新竹縣市之間或是桃園苗栗的跨區通勤,都讓上下班時段的新竹系統交流道周圍路段擠得水洩不通,而根據報導 (註3),竹科從業人員 #以重機通勤的比例越來越高,可以選擇「台68線」快速道路、「慈雲高架橋」或「東大陸橋」都能顯著減少通勤時間,代表大新竹地區對於重機通勤的需求存在許多潛力。
最後,比起車流更加複雜交織的平面道路,高速公路與高架橋這種封閉型的道路車流更加單純,對於機車來說是更安全也更有效率的路線選擇,提升機車路權也能降低一人汽車的數量,進而減少道路面積的使用讓交通更順暢,因此,除了要呼籲交通部應盡快試辦「#竹科周圍國道路段開放重機行駛」外,我也會要求市府評估「慈雲高架橋」與「東大陸橋」#開放機車通行。
#同婚通過之後也沒有絕子絕孫
#重機上國道當然也不會血流成河 ---- 備註:
① 維基百科《鑽車縫 (車道分割)》,項目1.1「研究」
https://pse.is/QB2UM
② 交通部 (2018)《國外大型重型機車肇事情形及相關研究與規範回顧報告》
https://pse.is/R2J6K 2-1. 第9頁「2016年警政署A1類道路交通事故肇事統計」 2-2. 第12頁「平成27年日本交通事故綜合分析中心交通統計」 2-3. 第18頁「德國高速公路事故傷亡統計」
③聯合報《竹科塞車常態 改騎重機通勤更風行》
https://pse.is/R4TKG
議決通過英文 在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803「元宵節還沒到 EUA紀錄 變燈謎大會」記者會 國民黨團新聞稿
食藥署2日公布去識別化EUA審查會議紀錄,審視會議記錄內容,發現有更多的疑慮,20位與會審查專家中,15位專家有條件通過EUA,要求的條件中,幾乎都是要求高端必須完成三期期中報告,但衛福部、食藥署仍按照蔡英文總統的意旨,給予高端EUA,甚至在審查會還未開始之前,就已經完成26.2萬劑疫苗生產,檢驗封緘作業。國民黨團今(3)召開記者會,痛批蔡英文總統、衛福部長陳時中、食藥署為高端一路開綠燈護航到底,把國人當高端疫苗白老鼠,從審查會議中發現,衛福部食藥署,根本就是「先射箭再畫靶」,美其名是滾動式審查,其實是滾動式護航高端,制定專屬高端的規則、時程和確效,根本就是「5個沒有」:没有疫苗安全性報告、没有毒性反應報告、没有疾病增強的評估報告、没有風險效益評估報告、沒有共識,國民黨團給予最嚴厲的譴責。
總召費鴻泰表示,在野黨和社會各界千呼萬喚之下,食藥署終於在昨(2)天公布去識別化的EUA審查會議紀錄,從20多頁的會議紀錄中,宛如元宵燈節般,外界以各種角度來猜,每位參與審查會議的專家們發言內容,所代表的含意,以及專家的決定。至於審查會議結論中,與會的20位專家來自不同的專業領域,包括醫學、醫藥、毒物等,其中有15位專家有條件通過EUA、3位無條件通過、1位反對,另1位則要求補足資料。從食藥署去識別化的會議紀錄中,完全看不出發言的專家屬於哪個領域,食藥署的去識別化的會議紀錄內容,等於是去專業化,在沒有專業化之下,就沒有公眾監督,失去公眾監督的EUA授權,是完全沒有公信力。
費鴻泰指出,以美國為例,20多家藥廠投入研發新冠疫苗,最後美國FDA只發給莫德納和嬌生EUA,包括連知名美國生技公司諾瓦瓦克斯(Novavax)所研發蛋白質次單位疫苗,已經在全美設置119個試驗點,已經進行3萬人的3期實驗,但未能完成檢驗和量產,至今尚未獲美國FDA審查認證,由此可見台灣的發給高端EUA是有多麼輕率、隨便。費鴻泰痛批衛福部、食藥署,根本就是「先射箭再畫靶」,美其名是滾動式審查,骨子裡是滾動式放水,滾動式護航高端,根本是泯滅良心,制定專屬高端的規則、時程和確效。費鴻泰指出,國民黨團邀集了醫界專家學者,和曾擔任EUA審查委員,審視食藥署的EUA專家會議審查會議紀錄,根本就是「5個沒有」:没有疫苗安全性報告、没有毒性反應報告、没有疾病增強的評估報告、没有風險效益評估報告、沒有共識。
費鴻泰質疑,高端從6月25日到7月2日為止,已經累計生產26.2萬計可施打疫苗;8月2日公布其中7個批號,但其中2108到2110批號未能通過,非常符合7月31日食藥署公布的第9到第15批疫苗批號。由此可見,高端不良率非常高,根本沒有完成連續3批的確效,生產製程無法達到量產標準,安全性、保護力也無法達到標準,但衛福部、食藥署竟然完成了檢驗封緘作業,國民黨團給予最強烈的譴責,蔡英文總統、陳時中部長根本就是拿百姓的健康,當高端的白老鼠。
書記長陳玉珍表示,食藥署公布完成首批高端疫苗檢驗封緘作業,同時也承認因次蛋白疫苗,封緘檢驗流程須經30天,往前推算7月2日高端疫苗在通過EUA前便已展開檢驗封緘程序共有26.2萬劑,而專家學者的EUA審查報告在7月18日召開,19日EUA通過,換句話說,26.2萬劑疫苗早在EUA審查之前就已經生產,準備在8月提供國人施打,完全漠視《藥品查驗登記審查準則》第21條:「藥品須執行連續三批之製程確效,俟其結果符合規格後,始得上巿。」衛福部為了護航高端公然違法,漠視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況且在EUA的審查會議紀錄中專家也明白表示,「本會議決議,提供主管機關參考,同意與否的決定權,還在主管機關。」根本不願為衛福部食藥署背書,但衛福部仍要讓國人施打高端疫苗,實在無良!
首席副書記長萬美玲表示,國民黨團的立場非常清楚,絕對支持國產疫苗、支持生技產業,但是高端生產的疫苗,別說保護力夠不夠,安全性受到更大的質疑。專家審查會議中,不少專家都質疑高端疫苗對Delta的保護力不足,但衛福部、食藥署仍要讓高端取得EUA,難道要讓國人當白老鼠?高端在做二期人體試驗的時候,來參加的人還可以領到2萬元,現在三期不做就要給全國人民施打,等於是拿全民納稅錢讓高端做試驗。萬美玲強調,國民黨團沒有不支持國產疫苗,我們不支持的是不對的程序,黑箱作業使國產疫苗揠苗助長,如果一步一步做,從二期作到三期解盲,有效性、保護力、安全性都達到國際標準,國人還會對高端有這麼多的疑慮嗎?
議決通過英文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天大家都相當關注 #高端疫苗通過EUA🎉,一方面該為國產疫苗有進展感到高興,民眾黨團也支持尊重專家會議的專業審查結果,並支持國產疫苗的發展;另一方面,這攸關數百萬國人的健康,包括疫苗審查過程的相關資訊及會議紀錄,民進黨仍未按照承諾公開。今天早上虹安與 蔡壁如委員一起召開記者會,除了要求民進黨盡快公開EUA授權書與決策會議紀錄相關資訊,也帶大家一起做個整理 🔍
1⃣️ #國產疫苗能否應付變種病毒❓
由於新冠病毒不斷隨著傳播進化產生變種病毒株,國產疫苗對於變種病毒株,包括已經成為全球過半感染主流的 #Delta病毒株 是否有充分保護力?目前仍待釐清確認。包括高端疫苗臨床試驗只有武漢株數據,而聯亞目前僅有公佈到二期期中報告,尚未做三期試驗,也無法了解疫苗保護力數據。當BNT、莫德納疫苗碰上變種病毒株保護力都大降,我們的國產疫苗是否能守得住?依照我國現在的EUA標準,能否確認疫苗的保護力?
2⃣️ #國產疫苗的保護力何時可確認❓
我國EUA採取「免疫橋接」的標準,對於實質保護力都只能「推估」。昨日的衛福部記者會上,有一張手牌寫明「必須每月提供『安全性』監測報告,核准後一年內繳送國內外執行疫苗保護效益(effectiveness)報告」,代表目前標準尚無法完全確定保護效益,卻又已經下訂一千萬劑?那是不是這五百到一千萬的國人接種下去,要到一年後的審查報告出來,可能才知道有無保護效力呢?
民眾黨團認為,高端仍該繼續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再循正規管道獲得FDA、WHO、歐盟的認證,這才是對我國生技產業正面的發展。
3⃣️ #EUA標準的爭議:台灣與國際的標準差在哪❓
從一開始食藥署在6月15日提出我國自己的EUA標準,就有外界聲音認為過於急促草率,除了內容疑似僅抄錄美國FDA部分標準外,也選用全球民主法治國家皆尚未於新冠肺炎疫苗普遍採用的指標,亦即以「免疫橋接」取代三期臨床試驗。這樣的EUA標準,是否嚴謹、有效?
4⃣️ #國際科學標準如何適用❓
蔡英文總統曾在5/31發表的談話提到:「政府一定會依照國際科學標準,嚴格把關,請大家放心。」但如果目前相關的國際科學標準仍持續在國際組織與學界討論中,為何我們不採取最嚴格、最普遍被採用的標準(三期臨床試驗),而是僅採取「免疫橋接」?
目前國際上通過EUA的疫苗,都是有將相關試驗結果發表在著名醫學期刊,如Lancet、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並且經過國際上的醫學同儕審核,讓不同疫苗之間有國際間的可比較性。高端公司是否有提供已發表的論文給審查委員?論文投稿過程中的審稿委員意見又為何?這些都需要釐清。
5⃣️ #國產疫苗EUA審查會議風波❓
當高端疫苗趕在6月15日遞交EUA申請書,6月底卻爆出原任疫苗審查專家會議成員的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因為質疑會議公信力、認為會議審查早有定論而辭職的人事風波,加上後續相關會議成員似乎有某些原因而臨時「大換血」,都讓人質疑EUA的授權審查過程是否足夠嚴謹、公平。現在高端疫苗的EUA通過,EUA公信力與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又如何保證?
6⃣️ #EUA審查的過程為何不公開❓
虹安在立院質詢時曾建議衛福部食藥署,可以參考美國FDA審查莫德納、輝瑞、嬌生等疫苗EUA時,所採用的線上會議直播方式,萬人同上、科學家也可線上提問,用公開透明方式,降低社會大眾對於國產疫苗EUA審查是否公允的疑慮,很可惜政府沒有採納。後來立法院協商也有提案要公開疫苗審查會議紀錄和專家名單,卻都遭到執政黨封殺,連立委要求列席參與,都被以「(立委)聽不懂」為由駁回。
7⃣️ #EUA審查的資訊可以公開了嗎❓
當時衛福部說明為何不讓外界參與會議,是因為「不要影響專家的專業判斷」,那現在疫苗審查會議專家出席21人當中,有18位專家都同意了,表示審查是絕對多數通過,那應該可以公布整個EUA審議過程給外界了解。更何況,民進黨在之前的朝野協商決議中曾支持EUA專家會議「兩週內會議紀錄去識別化公開」。
📒 #小結
我們除了要呼籲執政黨信守諾言之外,更認為應該要比照美國FDA的例子,除了直播錄影,還要將完整的EUA授權書、議決備忘錄和完整的會議紀錄通通公開,以昭公信。更何況高端疫苗乃受到國家政策扶植、補助研發的疫苗,應受到代表民意的立法院監督。
如果疫苗的保護力未經國際科學標準和試驗確保,施打到保護力不如預期的民眾群體,很可能像穿了「#國王的新衣」,於解封時造成疫情隱憂。如同德國的CureVac疫苗,直到疫苗「三期」試驗期中分析報告出爐,其保護力才揭曉僅有47%,並未達標,那該怎麼辦?
食藥署在通過EUA的同時,也應該負起責任對國人說明清楚,就算現有的資訊不夠多,那後續要不要針對變種病毒株再做更新的實驗?現在國際上盛行的病毒類型,Delta已經逐漸取代原始病毒株,若是無法確保國產疫苗對新型株的保護力,那就是一個走不出台灣,甚至是尚未上市就即將過時的疫苗了😓
我們現在也可以看到,國內民眾對於不同廠牌國際疫苗施打的意願登記,可以看到對施打特定品牌的疫苗意願有落差,到時國產疫苗會否面臨同樣抑或更嚴峻情況?
如何說服國人消除疑慮,對後續提升國產疫苗施打以及防疫都有莫大幫助,政府何不趁此機會公開說明,挽回國人對政府與國產疫苗的信心呢❓後續對於聯亞疫苗的審查,民眾黨團也會秉持同樣的態度要求公開透明,持續在國產疫苗議題上為國人把關 💪
議決通過英文 在 時代力量新北黨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就在稍早,體育署傳給我這次東奧包機的 #商務艙名單 以及說明理由了。
體育署有關本次東奧代表隊採包機方式前往,說明如下:
「因選手人數眾多,因此安排選手坐在經濟前艙,旁邊無人、前後排亦無安排人,以避免萬一其中有人確診,將致使選手被隔離,影響參賽權益。至於總教練與隊醫等,則安排在座位數較少的商務艙,工作人員安排在經濟艙後艙。採包機出發、分艙入座,確保選手安全。
回程則因東京奧委會規定,賽後兩天須離開選手村,因此會依據各運動種類賽程,安排各代表選手及教練搭乘商務艙返國。」
看完這些名單以及說明理由,完全沒有消除怒火,因為體育署根本就是在鬼扯!
按照體育署的說法,這次座位的安排是經由防疫會議決定的,由於經濟艙座位較充足、位置距離較大,因此比較安全。
所以,體育署的意思是說,官員是「委屈」地搭乘「較有危險」的商務艙?這樣的說法,到底誰能接受!
4 年前蔡英文總統在里約奧運前承諾體育經費將增加,選手、教練出國比賽都將乘坐商務艙,難道這樣的承諾、增加的經費,不能再多增加一台包機,至少別讓選手眼睜睜的看著官員坐商務艙、自己卻要坐經濟艙嗎?而且,為何去程不能搭商務艙、回程就又可以了?體育署根本本末倒置!
除此之外,不只戴資穎的父親不知情,就連羽球協會也說,「出發時選手反映才知道,將全力爭取選手於返國時升等商務艙」,我就想問,這個溝通過程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對了,幫大家補充一些背景資料,中華奧會主席 #林鴻道,和他的哥哥,也就是前 101 董事長林鴻明,兩人在 2015 年時,曾經涉及捲入一起超過 24 億的掏空案,而 4 年前體育改革時,身為體壇大老的林鴻道及 #蔡辰威 也都非常反對,林鴻道在跟體育署的會議上直接離席不願對談,蔡辰威更是極力反對開放協會,甚至還號召其他協會的理事長,共同演了一齣「辭職不幹了」的戲碼,給體育署下馬威。
這兩個人在體育改革過後,仍擔任要職,並且,今天還坐在前往東京的包機商務艙上。
蘇貞昌院長今天在送機時,表示「等選手凱旋歸國後,將舉辦英雄式的遊行,讓國人以選手為榮」,但,我想說的是,選手們要的不是這種賽後錦上添花、搶著沾光的英雄遊行,而是在賽前,就能給予最完整、充足的資源,這樣我們或許才有資格說,國家是選手最強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