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警惕英文名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警惕英文名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警惕英文名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警惕英文名詞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蕪菁雜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希望什麼樣的政治人物才可以使台灣穩定向前? 一個每天開記者會張牙虎爪「PCR確診不切實際」 「敢講這種幹話我病歷直接砸過去」「到八月還沒疫苗會傷亡慘重」 「別創校正回歸新名詞」「萊豬吃了、軍火買了,台灣才死11人,不算多?」「阿搭馬恐固力」更自誇「若政府對付新冠肺炎,能夠像對付柯文哲這麼用心的...

警惕英文名詞 在 Camillus’ 歷史劇場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10:36:34

『這個世界,或許是另外一個星球的地獄!』 . 7月26日知名壽星:「冷酷的先知」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1894-1963) . 仿若洞悉未來,文壇反烏托邦(#dystopia)奠基巨作《#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的作者,身為英國在地顯赫的赫胥黎家族...

  • 警惕英文名詞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2 11:08:29
    有 3,440 人按讚

    #你希望什麼樣的政治人物才可以使台灣穩定向前?

    一個每天開記者會張牙虎爪「PCR確診不切實際」 「敢講這種幹話我病歷直接砸過去」「到八月還沒疫苗會傷亡慘重」 「別創校正回歸新名詞」「萊豬吃了、軍火買了,台灣才死11人,不算多?」「阿搭馬恐固力」更自誇「若政府對付新冠肺炎,能夠像對付柯文哲這麼用心的話,今天就不會搞到這局面了!」 「高端疫苗股票跌停蔡英文就現身」 搞得人心浮躁,惶惶不可終日,甚至會覺得『不要問來源,反正有疫苗就好!』

    但實際上,他做了什麼?大家列舉得出來嗎?最近看到他很有自信的的新發明「一人確診,全家篩檢」「失聯確診者367人全數尋獲(5/22~5/31)」小編真是驚掉了下巴!

    反觀指揮中心,一直都溫和理性、情緒穩定的回應著,面對摔病歷:「很多事情其實用太粗暴的話來做這種時事評論,真的也大可不必,我想,中央地方也不會因為這樣的話有任何的一個嫌隙,這個時候就是大家要合作抗疫的時候!」 面對朱學恆惡意送告別式花籃:「疫情期間大家都非常忙碌,做正規的事情就好」 「病毒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中央地方一條心,協力合作努力控制疫情」

    哪一種話才能穩定民心!?

    粗暴的言論不諱言可以博得大量的版面及聲量,基層更會有「幫我出一口氣」「阿北真是講出我心裡的話」「阿北來當指揮官真是酷斃了」,但是天天的這樣鏡頭前表演,操弄仇恨對立,煽動人民對生命權的敏感神經,久了,人民是會疲乏的。人民疲乏後,又要以更刺激的言論來博取大家的眼球和認同,於是陷入輪迴。而人民也會慢慢開始檢視:「你說了這麼多,那你的具體作為是什麼呢?」

    若 #政治攻防總是優於實際防疫政績,總有一天,會被人民反噬的。


    下面這位讀者林柏崴說得很好:(經讀者同意刊登,經過刪修)

    「台北市台中市長,動輒就要用 #言語肢體暴力表達訴求。思考一個問題,一般人的老百姓是可以像柯市長費鴻泰盧秀燕一樣,一有機會就要對台大醫院榮總醫院院長還是疾管中心主管,衛福部長,總統行政院長這些重要人物,丟病例,來砸水杯茶壺嗎🫖?有人故意在現在人心惶惶的時候,暴戾之氣乖張,好製造恐慌對立,群眾鬥爭運動,而一般最為基層的醫療人員,往往成為有心製造者、藉機生事報復社會的犧牲品,因為 #政治人物的鼓吹洗腦, #讓無知民眾百姓更將怨氣出在已經疲於奔命的醫護人員,讓他們更加身心受創,將有更多醫護人員辭職,造成台灣醫療的崩潰。

    這些可憐的小護士只能成為暴民發洩的犧牲品,我們不單單要愛惜我們台灣的醫護人員,懂得珍惜醫療能量,還要 #勇於約束政客,不要任其發言,鼓吹暴戾之氣,否則犧牲受害的肯定是基層公務人員跟醫護人員,希望台灣可以再團結一次,另外我不是1450,我也經常留言給民進黨的政客表達不滿,請大家溝通時,能夠不要綠橘使用等字眼,彼此尊重,謝謝你們!

    我也深不以為然,近來新北雙和醫院跟台北台大醫院🏥接連發生多起隔離病患不滿要求防疫措施,直接殺傷多名醫護人員,這都跟❤️ #作秀推責任轉移民眾情緒的市長,用 #鼓吹暴力的方式來強迫醫療專業人員來屈服其意願,要疫苗要資源要絕對自由不想排隊等候病房,要三位醫護照顧單獨一室的隔離病患,藉由裝瘋賣傻來砸病例,拍桌丟茶壺,以博取無知民眾一時快感。如此上有甚者,下必甚焉。

    所以全國各地都有更多醫療暴力行為,台北台中市長都可以來了,我們百姓也要有樣學樣,大家一起來給醫護添亂,會吵的孩子糖最多!

    現在才真的是應該有正義之士,出來挺身捍衛醫護人員,保護國家醫療戰力,如此才能讓醫護人員家屬能夠在此國家為難之時能再支持其親人為社會盡其心力!看到不少醫護人員甚至是在懷孕情況之下,還要整天穿防護衣跟全面罩十幾個小時,幾乎都沒有吃飯上廁所,試想這是自己的妻兒子女父母如此辛苦危險,會有多難受,還看到不少政治人物和媒體名嘴鼓吹用暴力方式來解決問題,嘩眾取餐,此風不可長,以接近於禽獸!

    到萬華永和貪玩買春造成疫情爆發,現在還恬不知恥的學市長鼓吹暴力,這一連串失控,不可能恰好只是單一個案,要全體國民共同警惕,並且用於保護醫療人員和場所,不然國將不國,自然無法安居樂業,愛家愛鄉。」

    望大家慎思。

  • 警惕英文名詞 在 張善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8-18 10:48:34
    有 1,165 人按讚

    勞動部開會協商調整基本工資,金額衝破23K,事後總統蔡英文驕傲的在臉書說,「我們終於把曾經是低薪代名詞的22K,送入歷史了」。

    這樣的結果,是值得大家高興的事嗎?會後企業資方表示,因為人力成本提高,可能反要縮減聘用的專職人力,並且宣稱物價上漲迫在眉睫,而勞方代表則在九小時冗長的協商會議結尾,生氣拍案離開會場。政府最後落得兩面不是人。這是一個三輸的局面,一點都不值得任何人高興。尤其蔡總統更要警惕,如果不能奮力拚經濟,23K將會變成另一個新的低薪代名詞,蔡總統也沒什麼好驕傲的。

    不管是誰執政,每年我們都在玩這樣的協商遊戲,每年最後大家都不高興,我們難道沒有擺脫這魔咒的方法嗎?

    在毛治國院長任內要調整基本工資時,他問了一個好問題:「有追蹤過去調整基本工資的效果嗎?」當時我以副院長身兼政府資訊長,負責推動數據開放應用,真的很想跳下去做這個分析。但是因為協調會議在即,已經沒有時間。

    現在蔡政府如果有一點點「資料經濟」的觀念,其實大有空間去改進基本工資的調整,擺脫三輸局面。怎麼做呢?就是從下面的問題出發:
    1. 歷年調整基本工資後,因為低於門檻而拉高薪資,或水漲船高效應間接調薪的低薪階級,有多少人?
    2. 這些調薪的勞工,都是在哪一些行業?
    3. 主要調薪行業的專、兼職就業人口,如何變化?
    4. 整體來說,勞工有因此拿到更多的薪資嗎?幅度如何?
    5. 調整薪資的主要行業,後來銷售與服務漲價幅度與營收影響如何?
    6. 工資調整後,在貧窮線下的勞工人數有變少嗎?

    這些問題在大數據時代,只要有系統的將政府手上資料加以整理,其實並不困難回答。例如:勞保資料、勞工報所得稅資料、企業營業額與稅收資料、物價變動等,政府都已掌握,只要跨部會一起合作,就可以跨出歷史性的一步。

    所以理想的未來,是有一個分析工具,幫我們機動計算在不同調整幅度的假設情境下,上面問題的答案。與會的勞資雙方,或就可以依據這些客觀資訊衡量最適合的調整幅度,脫離討價還價的情況。

    這兩年蔡政府已經有太多的案例,自認聰明睿智的政務官以一己的智慧做了許多決定或發言,事後都被打臉或髮夾彎。現在是回歸專業與理性,用數據資料做客觀事前政策評估的時候了。

    不知我對政府這樣的要求與期待,有過份了嗎?

  • 警惕英文名詞 在 張善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8-17 08:00:00
    有 1,100 人按讚


    勞動部開會協商調整基本工資,金額衝破23K,事後總統蔡英文驕傲的在臉書說,「我們終於把曾經是低薪代名詞的22K,送入歷史了」。

    這樣的結果,是值得大家高興的事嗎?會後企業資方表示,因為人力成本提高,可能反要縮減聘用的專職人力,並且宣稱物價上漲迫在眉睫,而勞方代表則在九小時冗長的協商會議結尾,生氣拍案離開會場。政府最後落得兩面不是人。這是一個三輸的局面,一點都不值得任何人高興。尤其蔡總統更要警惕,如果不能奮力拚經濟,23K將會變成另一個新的低薪代名詞,蔡總統也沒什麼好驕傲的。

    不管是誰執政,每年我們都在玩這樣的協商遊戲,每年最後大家都不高興,我們難道沒有擺脫這魔咒的方法嗎?

    在毛治國院長任內要調整基本工資時,他問了一個好問題:「有追蹤過去調整基本工資的效果嗎?」當時我以副院長身兼政府資訊長,負責推動數據開放應用,真的很想跳下去做這個分析。但是因為協調會議在即,已經沒有時間。

    現在蔡政府如果有一點點「資料經濟」的觀念,其實大有空間去改進基本工資的調整,擺脫三輸局面。怎麼做呢?就是從下面的問題出發:
    1. 歷年調整基本工資後,因為低於門檻而拉高薪資,或水漲船高效應間接調薪的低薪階級,有多少人?
    2. 這些調薪的勞工,都是在哪一些行業?
    3. 主要調薪行業的專、兼職就業人口,如何變化?
    4. 整體來說,勞工有因此拿到更多的薪資嗎?幅度如何?
    5. 調整薪資的主要行業,後來銷售與服務漲價幅度與營收影響如何?
    6. 工資調整後,在貧窮線下的勞工人數有變少嗎?

    這些問題在大數據時代,只要有系統的將政府手上資料加以整理,其實並不困難回答。例如:勞保資料、勞工報所得稅資料、企業營業額與稅收資料、物價變動等,政府都已掌握,只要跨部會一起合作,就可以跨出歷史性的一步。

    所以理想的未來,是有一個分析工具,幫我們機動計算在不同調整幅度的假設情境下,上面問題的答案。與會的勞資雙方,或就可以依據這些客觀資訊衡量最適合的調整幅度,脫離討價還價的情況。

    這兩年蔡政府已經有太多的案例,自認聰明睿智的政務官以一己的智慧做了許多決定或發言,事後都被打臉或髮夾彎。現在是回歸專業與理性,用數據資料做客觀事前政策評估的時候了。

    不知我對政府這樣的要求與期待,有過份了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