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諮商倫理兩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諮商倫理兩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諮商倫理兩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諮商倫理兩難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烏烏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很謝謝轉角國際的採訪,讓我以婦產科醫師、無子女人、女性主義者的角度,梳理了子宮移植與代理孕母的各種想法。 這類議題涵蓋了法律、道德、醫療的層面,每個人的意見也都深受成長經驗,遇到的各種人事物所影響,很難周全。 因此當編輯問到我「生育經驗」到底對一個女人的意義在哪時,一個異性戀醫師的角度我第一時間想...

諮商倫理兩難 在 小世界新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10:32:42

#20200405🎥 優雅告別前 需有專業醫療諮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社會工作室主任楊君宜認為,如果家庭成員剛開始沒有概念,不適合一下子談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要慢慢宣導,先從生死問題開始討論,之後再探索自己對臨終醫療照護的想法。 楊君宜以目前諮商經驗表示,病主法針對五種特定臨床條件,不難說明。而會討...

  • 諮商倫理兩難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9 08:59:01
    有 822 人按讚

    很謝謝轉角國際的採訪,讓我以婦產科醫師、無子女人、女性主義者的角度,梳理了子宮移植與代理孕母的各種想法。
    這類議題涵蓋了法律、道德、醫療的層面,每個人的意見也都深受成長經驗,遇到的各種人事物所影響,很難周全。

    因此當編輯問到我「生育經驗」到底對一個女人的意義在哪時,一個異性戀醫師的角度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懷孕對母體的破壞,撐大的肚皮、骨盆底肌、劇烈的賀爾蒙起伏,還有最後上了產檯的疼痛、出血,可能只有百分之十是美好的胎動與充滿愛的孕婦照,如果還要再加上移植手術、抗排斥藥,這樣在醫療上的風險評估上真的不划算啊!

    我當時沒考慮到的是,或許對很多人來說「生育經驗」是建立親子連結的重要方式,以我最近剛生產的同志媽媽們來說,她們兩個是自己利用兩次滴精材成功懷孕,也就是所謂的「A卵A生」,B因為子宮內膜癌在A懷孕過程中也動了子宮切除手術,因此無法有生育經驗是她的遺憾,不過孩子無論如何都是從她的心中出來的。
    不過我還是要補充說明,即使今天A沒有子宮內膜疾病,受限於台灣人工生殖法,他們仍無法A卵B生,即使這個方式在醫療上可行、道德倫理上並無爭議。

    回過頭去思考異性戀女子,我想答案也是一樣。這個需要多兩次手術經驗加吃抗排斥藥的「生育經驗」到底值不值得,應該還是得讓他本人說了算,醫療端該做的應該是風險評估與清楚的諮商。

    每次講到相關議題都會有人提醒我,可以鼓勵這些不孕女性、同志收養啊!每次我心裡都會有點不舒服,藉由這次採訪我也釐清了我的想法。從小我並非自己爸媽養育長大,雖然家裡的長輩也和我有二等的血緣關係,我和他的感情很好也可說相依為命,但我記得小時每當靠近五月時,她總會很謹慎地問我「心裡會怪怪的嗎?生活上有沒有不滿」,每當我和她吵架和朋友抱怨時,也總會有人無心的說「不是媽媽還是不同齁!」
    長大現在快四十歲,我當然有自信的說,不論如何,我們對彼此都是無可替代重要的存在,沒有她就沒有今天的我。但她承受的一定遠遠比我想像的多。
    因此我認為,收養是一個很個人的決定,當然也是一個當媽媽的選項,但還要考量到一個人的成長背景、資本和個性,作為一個醫師怎麼去鼓勵呢?人本來就可以只愛自己的孩子,沒有對錯。

    最後,引用報導的結語。

    或許正是在今日,社會才更該比過去仔細檢視不孕婦女的生命經驗,並深入探究不孕母親的敘事與渴望,到底真如大家所想像:「是為了服從傳宗接代的父權體制」、抑或者是為了「渴望成為母親的自我期許」──或者可能更接近真實的詢問是:在這二者之間,身為女性在生育議題中,要如何權衡得出答案。「做母親」(becoming mother)實難。當女人的生育兩難議題,終於有機會成為大眾議題浮上檯面,或許我們也該更謹慎看待,讓做或不做母親,怎麼做母親,最終都成為平等的選項。

  • 諮商倫理兩難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5-08-30 11:45:01
    有 139 人按讚

    這一篇提到的真是心理師的兩難。案主認為事件已經過了、希望淡忘,不想被公開,但基於職責心理師應該要呈報。

    幾乎每個心理人在學習過程中都會針對這類的倫理問題做討論,確實在真實生活中不是件容易的決定啊....

    此篇的作者還有寫後續,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https://goo.gl/9KNMD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