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論文潤稿費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論文潤稿費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論文潤稿費用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4萬的網紅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GlocalEducation] 「影響因子經濟學」,無疑是學術騙局的重要組成部份 //《衛報》近日刊出斯蒂芬 · 布拉尼(Stephen Buranyi)的長文,指出科技出版是一樁極具規模的生意,該行業全球年營業額約 190 億英鎊,介於唱片業和電影業之間,但利潤遠高於兩者。2010 年...
論文潤稿費用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GlocalEducation] 「影響因子經濟學」,無疑是學術騙局的重要組成部份
//《衛報》近日刊出斯蒂芬 · 布拉尼(Stephen Buranyi)的長文,指出科技出版是一樁極具規模的生意,該行業全球年營業額約 190 億英鎊,介於唱片業和電影業之間,但利潤遠高於兩者。2010 年,以編纂科技和醫療期刊為主的跨國出版巨頭里德-愛思唯爾,其科學出版部門營業額 20 億英鎊、利潤高達 7 億英鎊,35%的利潤率超過當年的蘋果、Google、亞馬遜。
愛思唯爾的運營模式與傳統雜誌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幾乎減掉了所有的實際開支:作者稿費、編輯費、發行費等等。科學家的研究基本上有國家經費支援,他們將成果免費貢獻給科學期刊;期刊僅雇用少量科學編輯判斷論文是否值得發表,而更繁重、專門的編輯工作(檢查資料有效性、實驗有效性)則由科學家志願者完成(也就是同行審查peer review)。出版集團再將期刊賣給政府資助的科研機構和大學圖書館,其讀者依然是科研工作者。簡單地說,就是出版社將科學家生產的成果印成紙,再賣回給科學家看,當中賺取的高額利潤說白了都來自國家經費。2005 年德意志銀行的一份報告稱之為「三重買單」的怪異模式:「國家資助了大部分研究專案,為檢驗研究品質的科學家支付薪水,然後還要購買大部分出版成果。」//
#好過去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