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課後照顧甘苦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課後照顧甘苦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課後照顧甘苦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課後照顧甘苦談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林淑芬,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國家成為育兒家庭的神隊友 #請從彈性的育兒假開始! 政府積極想要解決少子女化問題, 投入經費建置公共托育體系,提供幼兒園學費補助, 鼓勵家長送托,減輕家長育兒負擔。 這彰顯著育兒不是個別家庭的責任,而是社會共同承擔, 國家勢必要扛起友善育兒的責任,正視育兒家庭遇到的困難與需求!! 2009年...

  • 課後照顧甘苦談 在 林淑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5 23:11:27
    有 679 人按讚

    #國家成為育兒家庭的神隊友 #請從彈性的育兒假開始!

    政府積極想要解決少子女化問題,
    投入經費建置公共托育體系,提供幼兒園學費補助,
    鼓勵家長送托,減輕家長育兒負擔。
    這彰顯著育兒不是個別家庭的責任,而是社會共同承擔,
    國家勢必要扛起友善育兒的責任,正視育兒家庭遇到的困難與需求!!

    2009年就業保險法修法納入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相關規範,
    給予因照顧3歲以下嬰幼兒需要暫時離開職場家長薪資津貼補助。
    但育嬰留職停薪必須以「月」為單位,
    育兒家長必須暫時離開職場,復職後是否能夠回到原單位仍是未知數。
    某種程度是逼迫育兒家長,特別是女性面臨育兒與工作必須二擇一。

    #瑞典親職假值得參考
    聯合國研究報告推崇瑞典親職假(育兒假)制度,將親職假區分為「有薪親職假」、「無薪親職假」及「臨時親職假」。有薪親職假的請假單位,可以選擇「全天」、「半天」或是「四分之一或八分之一工時。以彈性化親職假的方式,打造友善職場的育兒模式。勞資雙方可以就工作樣態與育兒需求協商親職假的規劃。

    今天淑芬與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吳玉琴、#洪申翰與范雲委員共同召開「打造友善勞資雙方的育嬰假-性別工作平等法、就業保險法修法公聽會」。我們邀請性別研究、勞動法等專家學者,以及工會與民間團體等共同討論,會中有些方向與想法值得作為後續修法的參考:

    #育嬰假應擴大至育兒假或親職假的概念
    現行育嬰假僅侷限於三歲以下的幼兒家長,會議上大家皆有共識育兒不是只有三歲以下嬰幼兒才有需求。幼兒進入幼兒園至小學,像是腸病毒、流感等停課,或是生病無法到幼兒園或學校,仍需要家長照顧。我們應打破育兒僅照顧小嬰兒的概念。參酌瑞典放寬至12歲以下兒童,我們應該更進一步去思考從3歲放寬至8歲。

    #有薪育兒假或親職假不同於育嬰留職停薪,應以法律授權訂定,提供類型化選擇。
    育嬰留職停薪屬於勞動契約暫時中止,勞雇雙方無提供勞務與工資義務。若以請假方式設計有薪育兒假,必須以法律明確授權請假程序,而且必須思考兼顧雇主合理正當需求及調適可能性,以避免造成反效果。

    #彈性化育兒假以天或小時為請假單位,#為兼顧雇主人力調配需求可建立預先排假權。
    為讓勞資雙方可以針對工作樣態協商育兒假彈性,初步規劃可以請月、天﹑半日至小時,托盟草案初步研議方向經雇主同意後,三個月內不可以再變更。參考瑞典制度,為兼顧人力調配需求,同樣要求育兒家長必須於請假前兩個月提出申請。在未來修法上可建立預先排假制度。

    #彈性化育兒假的財源估算
    彈性化育兒假是為了讓受雇者可以邊工作邊育兒,促進就業穩定。因此,會上亦有共識財源以就業保險支付較具有正當性,惟有薪彈性化育兒假若符合家長需求,勢必會增加請領薪資補貼件數,應於三個月內提出財務評估試算。

    整體而言,建立友善育兒的就業環境才是解決少子女化的正解。除了普及化的公共托育,可以調節工作與育兒衝突的彈性育兒假同等的重要。在蒐集完上述意見後,淑芬會繼續努力,進一步提出修法版本。同時也要求勞動部調查育兒家長的需求,以及針對雇主調查兩種育兒模式(育嬰留停、彈性化育兒假)較符合工作現場需求。此外,勞動部與經濟部應共同研議配套修法方向並提出書面報告。

    最後,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育兒與工作之間掙扎甘苦談喔~

    #我要工作也要育兒
    #孩子不會吸空氣就長大需要親職陪伴也要親職的收入啊
    #商總與會代表說今天是要提升幸福社會
    #友善育兒幸福社會真的需要工總和商總能全力支持

    #彈性育兒假
    #親職假
    #性別工作平等法
    #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 課後照顧甘苦談 在 鮮乳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5 20:23:00
    有 597 人按讚

    「快用力拉,要生出來了!」
    一夥人聚精會神的圍在乳牛的身後,
    忽然一隻小牛在大家的關注下滑出來~
    咦?這場景不是在牧場,而是學校的大廳?
    原來,這隻活靈活現的牛是 #乳牛安妮 !
    ⠀⠀
    還記得阿嘉曾分享在牧場幫牛助產難忘的甘苦談,
    難產救助一向是大動物獸醫師
    公認最高度壓力、最困難的工作之一,
    而且非常需要經驗累積和臨場的反應,
    但平常根本沒機會練習,如果真實遇到怎麼處理?
    ⠀⠀
    乳牛安妮是真實等比乳牛模擬教具,
    是中興大學獸醫系重金禮聘從加拿大遠道而來,
    學生們看到她眼睛全部都亮起來了!
    可以讓課堂上的簡報變成真實的體驗。
    幫助獸醫系學生們在接觸到真實的乳牛前,
    可以先熟悉一些臨床技術,和具備操作經驗,
    包含如何處理難產?如何直腸觸診檢查?
    助產之前,還要整隻手先抹上人工羊水,
    真實體驗牧場的現況!
    不僅讓教學更生動,也 #兼顧動物福利與人道的考量。
    ⠀⠀
    獸醫系這幾年的錄取分數很高,
    因為城鄉資源落差,考上的絕大數是都市人,
    在都市長大的小孩,自然大多會選擇在都市發展,
    不但是家人有這樣的期待,
    也因為生活經驗,無法想像到鄉下工作的樣貌,
    導致獸醫系學生職涯選擇明顯集中狗貓獸醫,
    而數量遠超過寵物的畜牧動物,
    投入的獸醫比例就非常少,
    長期下來,
    學校課程安排也會著重在學生有興趣發展的方向。
    ⠀⠀
    事實上,畜牧動物獸醫師照顧的不僅是動物,
    還直接關係到大家每天食用的蛋、奶、肉 #食品安全,
    健康的動物,才能提供營養的食物來源。
    謝謝在教學界,永不言棄的畜牧獸醫老師們,
    一直為學生們爭取狗貓以外的學習機會和各種資源,
    多一點接觸認識,就多一點喜歡和未來投入的可能。
    ⠀⠀
    就像乳牛安妮,可能正培育著下一位乳牛獸醫,
    而這位乳牛獸醫
    也將守護大家飲用乳品的安全、營養、健康!
    ⠀⠀
    by #牧場特派員Q編
    ⠀⠀
    #阿嘉也是中興大學獸醫系校友_據說是93級
    #部分照片取自中興大學學校官網

  • 課後照顧甘苦談 在 地方爸爸與他的小幫手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26 07:48:43
    有 186 人按讚

    一個媽媽,內心如此多的掙扎
     
    聽完「BenQ寵愛媽媽微沙龍」,我似乎更理解“媽媽”為人母、為人妻的內心世界
     
     .
    🦸 爸媽,那些被迫長大的大人
     
    我們在獨自摸索的過程中,努力學習怎麼當一個媽媽/爸爸
     
    我們在各種身分之間切換,也試圖努力扮演好每個角色
     
    我們在承擔更多的責任時,逐漸放棄了許多獨特的自我
     
    慢慢的,在日常、在Line上,我們逐漸成了某某爸或某某媽,而不是那個曾經期待的自己。
     
    身為兩個女兒的爸爸,我也曾經在「兼顧家庭經營,同時追求工作上的自我實現」之間,辛苦的掙扎著
     
    即使後來的我,選擇把重心放在家庭,我還是需要努力在不同的事情上尋找自我實現,以免遺失了那個獨特的我
     
     .
    👂聆聽與理解,你所深愛那人的辛苦
     
    幾個月前,我收到BenQ與親子天下的邀請,去參與他們合辦的活動:
     
    「BenQ寵愛媽媽微沙龍 斜槓媽媽甘苦談-在各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我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參加
     
    因為對於我來說,我自己能體會「爸爸」這個角色,在生活中所面對的辛苦與掙扎
     
    但是我卻不一定能同感媽媽的苦,所以我想趁這次的活動,好好聆聽來自媽媽的觀點
     
     .
    👪 一樣的人生課題
     
    在這個座談中,我聽完了與會者分享在事業與家庭之間尋找平衡的經驗後,感受到了與我自己相似的掙扎

    想要無微不至的照顧小孩、也想當個好太太;想要職場上追求好表現,也掛心家庭。
     
    不管是耗盡心力的全職媽媽,或是蠟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
     
    在各種角色之間,媽媽總是要把自己分裂成好幾塊,才可以在不同的責任間生存下來。
     
    在這樣耗盡心力的過程中,大多數的媽媽慢慢忘記了自我,只是努力把自己投射在每個角色中
     
    「如何在各角色中重新找回自己?如何找到自我的核心價值?」

    這是個重要,卻也困難的人生課題
     
    在「家庭、工作、自我」這之間的拉扯與切換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理解一個事實:
     
    「其實我們不可能樣樣都做到一百分的,一切都必須有所取捨」
     
    只有當我們願意放過那個「要求每個角色都要做到滿分的自己」時,我們才能開始思考,什麼才是自己心中最重要的價值
     
    同時,對於身邊的伴侶,我們也需要給予更多的同理,互相協助一起努力,找到彼此追求的價值,找回在一起的感動。
     
     .
    🏠 投入在生活中,感受「在一起」的每個微小時刻
     
    我自己在認真投入生活的每一刻之後,才真實的體會到:當你願意認真花心思投入與感受,你就會發現生活中存在著許多細小而溫暖的片段
     
    可能只是陰雨天的午後,全家人一起看部動畫時所發出的笑聲
     
    可能是晚餐後,跟孩子們一起洗碗、一起大讚今天的晚餐實在是太好吃了
     
    我們感受家庭的彼此,感受生活的每個微小時刻,似乎我們就在這互相感受與理解之中,獲得了讓自己繼續閃耀的力量
     
     
    #成為彼此的心靈戰友
    #投入讓我們同在
    #BenQ #寵愛媽媽微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