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語言暴力父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語言暴力父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語言暴力父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語言暴力父母產品中有40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雙寶娘 (譚惋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聊話題 #過去天下無不是的父母_現在天下沒有做對的父母 這兩天,網路一篇抱怨文紅了。有個準備上大學的女孩,抱怨父母有錢,卻寧願自己每週出去遊玩,不肯幫她付學費。 女孩說因為這件事看清父母,最後還嘲諷性留了兩個字「呵呵!」 / 我們這一代人,說起來也蠻可憐的,我們歷經親子關係發生巨大的的轉變...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王意中 心理師 內容簡介: 自說自話、固執、缺乏眼神交流; 被排擠,被誤解…… 亞斯兒並非不需要朋友, 只是需要有人聽懂他們的語言。 他能表達,卻因說話太直、缺少同理而被排擠; 他很聰明,對興趣專注...

語言暴力父母 在 I'm Zoey ☝︎ /20170311☻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20:58:14

4歲半的小孩雖然沒有2歲的短Q肉體來的可愛 但是反應方面還是可以讓媽媽笑開懷 尤其是頂嘴這個部分,現在的小孩反應都快的不得了 上次肉寶太皮我打了三下她的屁股後她躲去廁所爆哭 最後心情冷靜下來後過來跟我說媽媽你打我好Violence 還對我教育了一下不可以這樣打人(??) 平常教她不可以使用暴力亂打人...

語言暴力父母 在 Charles Mok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05:01:19

【避不開的一本書,一些事】 Cathy Park Hong《Minor Feelings》 也不是說有意避開,就是知道了很久,沒拿起這書來讀。本書在2020年初出版,作者是一位美國韓裔著名詩人,這是她的第一本非詩集/非小說作品,書的副題是"A reckoning on race and the A...

語言暴力父母 在 志祺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03:49:42

加拿大的原住民寄宿學校於 1874 年啟用直到至 1996 年停止,全國前後共有 130 座寄宿學校。這些學校創立的目的,是為了讓國內的原住民兒童(印地安人、梅蒂人、因紐特人)能融入加拿大的社會中,並規定兒童必須要寄宿學校就度(雖然有日間學校,職業學校、寄宿學校可供選擇,但因地緣關係,原住民兒童幾乎...

  • 語言暴力父母 在 雙寶娘 (譚惋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7 21:37:54
    有 145 人按讚

    #聊話題
    #過去天下無不是的父母_現在天下沒有做對的父母

    這兩天,網路一篇抱怨文紅了。有個準備上大學的女孩,抱怨父母有錢,卻寧願自己每週出去遊玩,不肯幫她付學費。

    女孩說因為這件事看清父母,最後還嘲諷性留了兩個字「呵呵!」

    /

    我們這一代人,說起來也蠻可憐的,我們歷經親子關係發生巨大的的轉變。

    在我們還是孩子時,社會風氣講求的是孩子對父母的尊重和服從,就算父母明擺著是犯錯,做為孩子的我們也不能以下犯上,只能選擇忍讓和包容。

    小時候我最常聽到大人說的話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足以抵擋父母的任何過錯,連家庭暴力、兒童虐待都能美化成父母是為了孩子好。

    但是,當我成為父母之後,社會風氣卻走向另一個極端,打開教養書和文章一看,幾乎立場都一面倒偏向孩子。

    認為孩子永遠天然無害,相信孩子只有人性之善,沒有人性之弱點,父母就算再委屈,也要竭盡全力,給孩子無條件的包容與疼愛。

    身為父母,只有義務沒有權利。任何形式的管教方式,教養專家都能找到吐槽的切入點,毫不留情地評批抵毀父母,甚至連一句再普通的日常語言,都有可能造成孩子一生無法彌補的傷害。

    這種天下沒有做對的父母的「#父母有罪論」,讓很多人視生育為洪水猛獸,因為不管父母怎麼做永遠都有錯。

    與其動輒得咎,還不如一開始選擇不要生小孩算了。因為不管做什麼都有可能毀掉小孩的一生,誰還敢要孩子啊!光想想都覺得很可怕。

    /

    如果你的角色是孩子,肯定會喜歡現在的社會風氣,畢竟有大批專家站在你這邊,現成的有利資源,何樂而不為;但如果你的角色是父母,絕對會覺得自己正站在懸崖邊上,期待有麥田補手把你撈上岸。

    父母不幫忙小孩付大學學費有沒有錯?一百對父母可能就有一百種不同的回答,選擇本無對與錯。

    如果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那麼父母做的任何選擇就是當下最好的選擇;如果孩子眼中只有自己,那麼父母就算賣血賣房子籌學費,孩子也會怪罪父母為何不像別人家的父母那麼有錢,讓他享受更富裕的生活。

    曾經有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男子,他在社交平台大肆控訴自己的父母只知道給自己花錢,在他畢業三年都不工作的情況下,還給自己10萬美元的紅包當禮物。

    男子的父母本想安慰他找不到工作,體貼入微地包紅包鼓勵兒子,結果沒想到換來的卻是兒子的憤怒,指責他們把他養成了一個巨嬰。

    瞧瞧~~只要孩子不開心,父母的任何行為都能成為罪狀。

    /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和「天下沒有做對的父母」,兩者都太偏頗了,父母不是什麼都對,孩子當然也並非天然正確。

    人與人講的是關係,關係的天平不能永遠偏向哪一方,否則關係就是失衡,一段失衡的關係,雙方都會感到不舒服。

    不是說我現在是父母,就站在父母的角度陳述偏差觀點,而是公允一點來說,父母有父母該盡的責任,孩子也有孩子該盡的本分,父母不該虐待孩子,孩子也不能折磨父母。

    我們這代的父母啊!不會要求孩子孝順感恩,但最起碼的,不要惡言惡狀,公然在外人面前抵毀父母的所有努力,實在讓人看了痛心不已。

    現在的教育太強調孩子的權利了,忽視孩子也有應盡的責任,和該遵守的人際規則。

    很想跟那個女孩說,陌生人送你一朵花,好歹能換來的一句謝謝,但父母從小把你養到大學,豈止40萬而已,應該是40萬的四到五倍,甚或不止了。

    為什麼你要求父母這麼多,對自已卻從不要求呢?18歲,已達法定成年人的標準,也該學習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努力成為一個獨立的大人。

    #照片來自免費圖庫

  • 語言暴力父母 在 科學最前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2 00:15:30
    有 26 人按讚

    語言能力和記憶會受到影響 

    #科學最前線
    #把你的腦洞打開🧠 知識就是力量

  • 語言暴力父母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17:05:04
    有 72 人按讚

    【男孩不會表達情緒?男孩容易誤解扭曲性?】

    #男孩與性
    #男孩情緒教養

    即便如我常寫親子議題,跟家裡三個男孩談到性愛問題,也不見得自在,孩子的爹屬老派的X世代,大約也很少想到要和孩子聊聊性愛問題。

    在談年輕男孩性愛問題之先,我首先比較想關注的是:身為男性的孤獨與無助。

    多數男生的情緒是沒什麼出口的,是很悶的,因為典型的雄性世界幾乎不大聊心事、不喜歡聊私事、不善於體察自我,當然相對的,也不善於體察或關心別人,這或許跟典型男生的天性有關,他們多半傾向關注「事物」勝過關心「人」。

    但《男孩與性》、《男孩情緒教養》等書都提到雄性世界有種「兄弟規範(情結)」,男性在心底有揮之不去的刻板印象,認為「揭露自我內心」是一種懦弱無能的表徵,是比較「娘」的男生才會做的事情。

    此強勢雄性文化終於讓男生從「不感受」弱化成「不會感受」,從「不表達」惡化成「不會表達」。

    當然,在性平時代,我們欣見有愈來愈多「暖男」產出,他們懂得關注別人的情緒、也擁有關心別人的技巧,但這並不意味暖男在低潮傷心時,也敢隨意向「兄弟們」吐露真心,因為這種行為在雄性世界可能不安全,意味著缺乏男子氣概,換來的多半是兄弟們的嘲諷與不自在。

    不論男孩在陽剛或陰柔特質的光譜上落在哪一點,多數男孩傾向不輕易吐露情緒,特別是負面的情緒,如「我好害怕」、「我沒辦法」、「我心好痛」。

    在《男孩與性》一書裡,有個十八歲的男孩羅伯就說,他遇到難關時,他的爸爸就會要他「Man up(拿出男人的樣子)!」,他父親所呈現的就是整個傳統雄性文化的縮影。

    羅伯說:「我不跟任何人談我遇到的問題,我認為,如果自己處理不來,那就不算個男人,代表你不夠努力,是個婊子。」羅伯所說的,也代表了多數男生的真心話,包含大男人、小男生,儘管性平教育已推展了這麼久、這麼廣。

    「他們把情緒藏起來不讓他人看出來,甚至連自己也感受不到。但這些感覺不會消失,只是埋到心靈更底層。」(男孩情緒教養p.136)

    不會消失的情緒,最後很有可能拐彎抹角地變形成「發洩式行為」,比如攻擊或是霸凌別人,或成癮於菸、酒、3C、毒品。

    我和家裡的三個男孩談過,他們也都同意這個論點,他們說,男生之間互訴心曲也不是真的沒有,但極為稀有,除非是特別信任的死黨,不過多半心情不好時,死黨最常貢獻的也就是陪你瘋狂打電動、打球、打屁,成年之後可能就是去喝一點小酒,亂掰一通,很少集中火力正中情緒標靶。

    「那心情不好時怎麼辦?」

    兒子們說,女朋友、紅粉知己此時就變得很重要,她們是訴衷腸的最佳人選,在她們面前可以不需用力地掩飾自己的脆弱,但也不是每個男生都願意在女朋友或紅粉知己面前揭開自己的脆弱。

    小子之一曾跟我分享過,他曾有個很願意傾聽他、也善於分析心理狀態的紅粉知己,兩人都心知肚明不可能成為男女朋友,但每當他心情低落時,他很自然地就會找這個女孩出來吐吐苦水,他在她面前不必顧慮會被嘲笑,因此總是能得到極佳的療癒效果。

    只是此紅粉知己在交了男朋友之後,為了避嫌,就再也無法擔任小子的心靈伙伴,這讓小子難過了好一陣子。

    「那怎麼辦?心情不好時找誰呢?」我問。

    「所以有時候就回來跟老媽吐苦水了啊!要不然跟室友看看電影、打打屁稍微轉移注意力啊!」

    可見家有男孩,直至他們青春期、成人,親子的關係都相當重要,因為男孩有苦無處訴時,如果和父母關係夠親密,或者夠信任父母,至少還有一處安全基地可以訴訴衷腸。

    而另一方面,男孩在陷入情緒低潮時,或許不太能分析自我、感受自我,但是若懂得排遣情緒,也至少能把自己從亂七八糟的情緒風暴中拉出來。

    因此,我實在不反對男孩們偶而聚在線上打打電動、胡亂喇勒、講些芭樂話,因為這至少是他們轉移壞情緒的某種低階、但有效的方式。

    不少青春期男孩聚在一起還是打打鬧鬧,感覺非常幼稚,但,這就是他們趕走壞情緒最單純又方便的方式。

    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是需要不斷挖掘與練習的,男孩從小就不樂於此道,雄性文化又強化他們避開這一塊,這當然對男孩的情緒發展極度不利。他們沒有機會細膩的分析自我情緒,當然,對於別人情緒的體察就更加薄弱。

    我記得有一次去一個國中演講,輔導主任談到她也是住在「男生宿舍」,當時她的父親過世未久,和爸爸感情相當好的她非常難過,常常在家裡想著想著就哭起來,然而,家裡的老男人(先生)、大男生、小男生(兒子們)唯一做的,就是把她放在一邊任她盡情的傷心哭泣。

    「你相信嗎?從我老公到兒子,沒有人過來安慰我一聲,抱我一下都好啊!這讓我更絕望更傷心了。」主任說。

    「我真的很能體會妳的落寞,因為我家也是如此啊,我也適應了好久!不過,我必須說,你家男性們真的都非常非常的~正~常,因為當他們難過時,他們自己也是這樣處理自己的情緒:把自己關起來,沉默不說話、自己調整、自我消化。所以他們以為把妳放在一個角落,不去打擾你,讓你自己去消化情緒,就是善待你的最好方式。」

    天知道,這麼多年來,我是暗示、明說、示範了再示範,才讓家裡的雄性動物包括兒子們懂得在我難過時大方走過來、擁抱媽媽的。(擁抱爸爸目前還是天方夜譚,爸爸也一定會被驚嚇到。)

    男生不善體察自己和別人的情緒,甚至被男子氣慨文化塑型成「不能示弱」、只能當「強者」、甚至不惜以「攻擊」、「霸凌」作為真男人的象徵,這顯然已經變成「毒性男子氣慨」。這在男孩發展性意識、性行為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在「男孩與性」這本書裡呈現了美國年輕男孩對性事不可思議的態度。作者Peggy Orenstein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專研男孩、女孩對性議題的不同態度。

    她說「有毒的男子氣概」這個凳子有三隻腳,第一是情緒壓抑,第二是貶低女性,第三則是拿「性征服」出來吹噓。

    她舉出最有名的一段「男生更衣室對話」乃出自美國前總統川普。川普曾經吹噓自己曾經如何強吻女性,並引以為豪,宣稱「當你成為明星的時候,她們會讓你這麼做,你做什麼都行,甚至抓她們的陰部都沒問題。」儘管川普這番話引來極多反彈,包括男性,不過也真確反映了純男性性心理的有毒思維。

    Peggy Orensteiny在書中舉了很多例子來呈現年輕美國男孩(特別是傳統異性戀男孩)扭曲的性觀點。在美國,青少年乃至大學都流行「勾搭文化」,這和我們所說的「一夜情」意思差不多,男孩很容易限於一個迷思,也就是把「性征服」當做「男性氣概」的表徵,征服的數字愈高代表愈具男性氣概。

    性事,已無關乎愛與連結。美國東岸就有「曲棍兄弟(lax bro)文化」,內容大抵就是誇耀性事勾搭,貶低女性、厭女、物化女性。

    男大生將性愛視為純粹肉體經驗,將女性當成「玩物」,當成征服的「標的」而不是「人」。能贏得多少火辣的女生,就能展現多少雄風、社會地位、自我價值。

    書中指出,男運動員被控告性行為不當或是對親密伴侶暴力相向,比例是其他男生的三倍,「運動員文化」強調拚勁、競爭、強壯、勇氣等正向特質,但也成為一股煙幕彈,掩護運動員霸凌、奪權、性征服、以厭女語言為樂、貶低女性傾向的氛圍。

    而也有很高比例的非運動員年輕男孩因為欠缺對情緒的體察、對女性心理的理解,再加上A片與媒體的錯誤示範,因而把「性」當成一件男高女低、控制女性身體的行為過程。

    「如果只有男孩在,那麼你聽他們的對話,可能會分不清他們剛才發生親密行為、還是剛從建築工地回來。他們會說釘釘子、用力敲、碰碰撞、把東西打碎、砰地一甩、撕碎她、毀了她。」

    這些都是以侵略女性身體為樂的描述,他們鮮少講述到彼此的心理連結、相互依戀理解、珍惜疼愛的滿足感,如果讓年輕男孩繼續依賴傳統而陽剛有害的雄性文化,他們可能很難學會看清楚「女生也是人,女生值得尊敬、需要尊嚴」。

    此外, 現在的孩子是廣大A片實驗中的白老鼠,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很多異性戀A片都是透過「男性觀點」來拍攝的,性愛被描述成男人對女人「做」的事,而不是「和」女人做的事,這會有很可怕的影響,也就是更強化男孩把性當成控制女性、貶抑女性的過程。

    然而研究顯示,青少年比大人看更多的A片,而且內容比大人更低級扭曲,可想而知男孩們性道德、性意識在比父母所知更早之時就已開始扭曲。

    研究結果顯示,會在早年看A片的,無論男女,都可能比同儕更早性活躍、性早熟,比同儕更多性伴侶、懷孕的機率有比較高,最嚴重的是,「把性侵略看得更正面、把女人看得更負面,更容易從事A片所描述的那些冒險、非典型的行為。」

    很多無知的年輕男孩因而犯下了自己也搞不清楚的性騷擾、性侵害行為。

    書中就舉出一個看來無害的男大生在勾搭一個玲瓏可愛的女孩之後,軟硬兼施,不斷引誘女孩到他寢室,儘管女孩在過程中一再表示不想、不舒服,甚至幾度用藉口推託表示想離開,但礙於恐懼以及對方高大的身軀,最後被迫替男孩口交。

    在這個男孩既有成形的思維裡,自己並無勉強女孩,更遑論性侵害,他還驕傲地認為是自己引導有步,而一廂情願地以為最後是女孩同意且自願的。

    這也是作者Peggy Orenstein在多方訪談後發現的兩個事實,那就是:男性普遍會高估女孩對性活動的興趣和熱情,也太常把自己的愉悅看得比女生的感受還重要。

    前述的男大生萬萬想不到,那一夜,他對女孩造成無可泯除的傷害,女孩之後避不見面,也無法療癒自己,直到多年後女孩勇敢地提出控訴。

    這正是因為男孩在成長過程中普遍缺乏對女孩身心及性心理的理解,甚至早已在心裡塑造了牢不可破的扭曲的「男尊女卑、女生須屈從」的性道德框架。

    事實上,也有很多男孩從頭至尾都不認同物化女生、貶抑女生的性事思維,但是在整個兄弟文化沆瀣一氣時,他們會退縮,而認為自己的想法是不值得一提的邊緣思維,而跟著大夥沒頭沒腦的哈哈大笑,以求得認同感。

    事實上,專門研究青春期男孩行為的研究指出,大部分男孩比較喜歡的身體親密對象,是自己認識、信任、相處起來自在的人。男生追求性愛最大的動機並不是肉體,而在情緒層面,是因為想要對女生表達愛意或慾望。

    自從交友軟體夯起來之後,「勾搭文化」在全世界默默的沸騰。我聽過太多年輕孩子把性與愛分開思考,把「滿足肉慾」當成一件紓壓的方式,或許連我們做為父母的可能都未必清楚孩子對性的看法。

    這些我們可能無法理解或認同的新興性潮流也意味著,我們做為父母的,真的必須花點心思和時間好好的和孩子們談性說愛。

    「#me too」反性侵、反性騷擾運動雖然引發全世界一同把「偏差性行為」、「男性特權」及「有毒陽剛特質」攤在陽光下一同省思、徹底清算。但是,在固化的純男性世界,卻未必真正翻轉了有害舊思維。

    要把男孩教養成懂得尊重女性、灌輸他們「經過對方明確同意才能進行性探索」的性道德之前,首先得先把男孩教養成懂情緒、有同情心、尊重男女平等、尊重多元性向、尊重他人界線、允許自己也允許別的男孩示弱失敗、可以表達情緒、也能體察別人情緒的人,這是懂愛的前提。而懂得愛,才可能發展並維繫真正健康愉悅有連結感的性。

    想要更了解男孩的情緒教養以及他們對性與愛認知的發展嗎?推薦以下兩本書。

    【書訊】
    •《男孩與性:改變青少年一生的九場對話,培養情感與性關係的尊重與同理心》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8257?sloc=main

    •《男孩情緒教養:引導他好好說話,遠離恐懼、憤怒、攻擊行為》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9264?sloc=main

  • 語言暴力父母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10-10 12:43:40

    本集主題:「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王意中 心理師
      
    內容簡介:
    自說自話、固執、缺乏眼神交流;
    被排擠,被誤解……
    亞斯兒並非不需要朋友,
    只是需要有人聽懂他們的語言。
      
    他能表達,卻因說話太直、缺少同理而被排擠;
    他很聰明,對興趣專注鑽研,卻窄化了與同學的互動;
    他超執著,計畫中的事未達成,就大哭大鬧……
      
    所有亞斯兒教養的困難,都在上學第一天開始,愈演愈烈。
      
    寫實案例╳教養祕訣,給亞斯兒父母、老師們的教戰守則
      
      獨來獨往的亞斯,容易被捉弄的亞斯,對身體距離敏感的亞斯,歇斯底里的亞斯,不看人的亞斯,容易誤解外在訊息的亞斯……所有令亞斯兒父母擔憂的困境,用最溫柔、對症的教養方式解決。
      
      「亞斯伯格症」在臨床診斷上被除名,但孩子原有的亞斯特質依然存在。這些學齡前易被忽視的特質,到了學校便會隨團體生活一一浮現,甚至引來排擠、霸凌現象。
      
      在家長、教育界廣受信賴與好評的王意中心理師,從24則親師都能感同身受的小故事說起,接著針對亞斯兒的兩大核心問題:待加強的社會與溝通能力、固著的想法與行為模式,親授「溫柔教養」的祕訣,讓總是獨來獨往的亞斯兒也能快樂上學、順利交友,在被理解中成長。
      
    本書關注對象包括:
    ‧DSM-IV中,被診斷為亞斯伯格症的孩子。
    ‧DSM-5中,歸為自閉症譜系障礙(ASD),在光譜較輕微一端的孩子。
    ‧未符合ASD的診斷,但伴隨人際溝通與社會互動困難、固著的想法與行為、興趣狹隘等特質的孩子。
      
    作者簡介: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三百萬!著作包括《戒掉孩子的拖延症》、《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你被孩子3C勒索嗎?》、《為什麼孩子要說謊?──心理師親授的210個誠實力指南》、《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爸媽忘記教我的事?──愛朋友也愛自己,教孩子受用一生的人際力》、《301個自閉兒教養祕訣》、《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 語言暴力父母 在 Esther Le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5-21 20:00:03

    深談從靈性角度教育兒童 ~ Kisskids ep3 Part 1
    播出:2018年5月21日, 8pm
    主持:Esther Lee
    嘉賓:Josephine Liu, Life of Joy Un Limited創辦人
    監製:Weller Choi, Tony Chau
    場地:相聚一台

    Part 1 https://youtu.be/DYh21daQaKQ
    Part 2 https://youtu.be/59vumYUOF_w
    Part 3 https://youtu.be/Z-xkShHAuXc
    一氣呵成.足本放送 https://youtu.be/QTChSL0YES0

    內容:
    今集我們分享,媽咪如何可以令放心一點,小朋友輕鬆一點上學去。很多靈性的小朋友,尤其Indigo Children(i.e.Rainbow Children, Crystal Children...)都很難適應地球學校生活,或被標籤為A.D.D.(集中力缺乏症)或A.D.H.D.(過度活躍症)兒童,給他們吃藥以平靜他們。很多小朋友未同得行就要學記字、學語言,兩歲學朗誦,基本上一出世就開始預備上大學,建立自己的portfolio, OMG!

    同時,很多學校已不是好玩、開心的地方,而是學習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技倆,校園暴力已司空見慣。小孩的品格不再是首要,怎辦?如何做個好家長、好父母?為什麼讚小朋友乖都不對的?當學校連體育課都取消,怎辦?其實,只要用心進入他們的世界,而不是要他們適應外面的世界,事情不但轉機,而且變得很有趣。

    要教好小朋友,父母要修慈悲,當大人對自己沒有慈悲,對小朋友都會很嚴苛。如何幫小朋友尋找他們的life mission?瞭解自己是誰?他們來這裡(The Big Here)的目的是甚麼?今集Josephine和我會分享教子女的內功心法,如何創造快樂未滿人生。

    Josephine Liu諮詢
    https://www.facebook.com/josephine.liu.965

    Life of Joy課程
    https://www.facebook.com/LifeOfJoyUnlimited/?timeline_context_item_type=intro_card_work&timeline_context_item_source=554349828

  • 語言暴力父母 在 小宇麻麻 育兒生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10-20 02:01:30

    一直以來,
    我用影片的方式紀錄與分享了我們家的育兒方式及生活,
    如果有持續追蹤小宇麻麻的朋友不難發現,
    我們對待孩子是以「愛」為出發點,並用「溫柔堅定」的方式耐心溝通。

    時常得到很多爸比媽咪們回饋,
    因為看了我的分享讓他們對於「教養」有了不同的選擇參考,
    但也有許多父母認為教育小孩「打」就對了,既快速又有效,大人樂得輕鬆。

    當然,每個孩子氣質不同,教養沒有唯一方案,
    孩子們也會有讓我理智線快斷掉的時候,
    但我們認為處罰的方式有許多種,
    「打」絕對不是唯一。

    更有許多研究證實,
    過度的體罰,會帶給孩子許多負面的影響,
    不但會讓孩子有樣學樣,用暴力的方式對待他人,
    甚至破壞親子關係。

    尤其三歲以下的幼兒,語言發展尚未成熟,許多事情是有苦說不出,
    體罰會讓孩子更懼怕,
    而進入國小及青少年時期的孩子,
    如果有奠定良好的教養基礎,通常訂好規則加以溝通即可,
    若只會用暴力解決問題,恐怕會有反效果。

    被孩子惹怒時先冷靜思考是否真的需要用體罰的方式處理?!
    偶爾為之雖不至於帶來負面影響,
    但請記得要花時間跟孩子解釋他錯在哪裡、下次犯錯該如何處理?
    並好好安撫孩子的情緒喔!


    #情緒教養三部曲
    ✔️讓孩子快速冷靜的方法-https://goo.gl/T4QBvW
    ✔️用"可以"取代"不可以"-https://goo.gl/XLvkv5
    ✔️教孩子認識情緒,減少脫序行為-https://goo.gl/sdaFvX

    #讓孩子正向樂觀
    ✔️傷害一輩子_父母別對孩子說這些話!-https://goo.gl/izWcYs

    #尊重不是放縱
    ✔️該做的事別問孩子意見_否則尊重變放縱!-https://goo.gl/ucz4ZV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