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誇大妄想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誇大妄想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誇大妄想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誇大妄想定義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萬的網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熙熙攘攘過後, 終究只剩自己與靜默 「其實任何一個人離開我們的生活,生活始終都還在繼續。沒有人必須為我們停留。我們也不會為任何人停留。想清楚了。不會有任何怨言。」~安妮寶貝 特別容易遇見人的苦難,被我視為一種禮物。它帶著我去經歷許多,我自己不一定能經歷到的事,然後預先做思考,知道人我之間...

  • 誇大妄想定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3-15 20:00:01
    有 1,778 人按讚


    熙熙攘攘過後,
    終究只剩自己與靜默

    「其實任何一個人離開我們的生活,生活始終都還在繼續。沒有人必須為我們停留。我們也不會為任何人停留。想清楚了。不會有任何怨言。」~安妮寶貝

    特別容易遇見人的苦難,被我視為一種禮物。它帶著我去經歷許多,我自己不一定能經歷到的事,然後預先做思考,知道人我之間其實相連。不過,我也明白,那在未知之處所醞釀的情緒,對人性堆積的失望與厭惡,很有可能突然把我吞噬,讓我動彈不得一陣子。

    不是每個人,都「敢」為自己而活。在社會制約下,有人定義自己,是為家庭、社會,或者為爸爸、媽媽、伴侶、子女、手足,或者為了更抽象的信念、愛情、友誼而活。

    那麼,我們賴以定義我們自己的對象,背棄我們了,那我們的心靈,瞬間便天搖地動。然而,靜下心來,我們自己還在,我們的生活可能也大致如常,我們到底真的失去了什麼?

    雖不好受,但不是不能活。而且,這些我們以為的失去或失落,只是再次提醒,生命只能為自己好好過。

    我想到一位教養專家,雖然強調對孩子的溫暖接納。不過,她誠懇勸告:我們只做能力範圍內的事、別把孩子擺第一。這是因為,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量去愛、去關懷啊!

    如此,真的失去了什麼,自己沒失去啊!

    我們曾經為了安全感,放棄了自由。然而,放棄自由,同時也放棄了很多對自己極重要的東西,可能是成長,也可能是照顧自己的能力,也可能是對我們自己情緒的主導性,又或者是屬於我們自己人生意義的追尋…

    於是,這些失去讓我們驚慌,我們抓著對方,安慰自己,我們依然有安全感。緊緊捏在手上的,日漸消解脆弱。有一天,我們赫然發現,交出了自由,最後連安全感也沒有了。

    「真實的生活是,認真做好每一天你分內的事情。不索取目前與你無關的愛與遠景。不糾纏於多餘情緒和評斷。不妄想,不在其中自我沉醉。不傷害,不與自己和他人為敵。不表演,也不相信他人的表演。」~安妮寶貝

    有些朋友在失去的時候,那些誇大的不捨,那些強烈的怒罵,其實帶著點表演的性質。對自己表演,證明曾經擁有;對外界表演,也許暗暗期待,或許那些失去的,會自己回來?

    我們定義,現在是不好的,過去是好的。可是,當我們還在過去的時候,我們不也依然否定著那時的當下?

    否定、否定、否定,我們什麼時候,好好肯定過一件事情?哪怕是,認認真真地肯定自己?

    有人在否定著當下的同時,把希望遙寄在美好的未來。旁觀者如我,我看到的是,當事人直接跳過無常,不理會事情發展的各種可能性,然後一廂情願地以為未來必定如預期般的幸福,用想像離彌補當下的苦。

    那個被視而不見的平常心啊,那些久久長長的平淡平凡,找不到路、回不到內在安定我們的魂魄。於是我們哀悼,於是我們在情緒裡面浮浮沉沉,把這些當成我們存在過的到此一遊。

    熙熙攘攘過後,終究只剩自己與靜默。

    .

    --------------------------------------------

    2018.3.18(日)10:00~12:00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讀書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935610823421337/

    現正上市中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誠品年曆小卡(尺寸5.5*6.5cm,可放入皮夾或票卡套隨身攜帶)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親簽版

    .

    2018博客來國際書展(1/4~4/10)

    以下7折
    ■ 療癒誌:洪仲清與你書寫談心
    https://goo.gl/S7n3nG
    ■ 洪仲清傾聽你三書:認識自己與愛,是一生的功課
    (跟自己和好 +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 + 我想傾聽你)
    https://goo.gl/UtXiF4
    ■ 靜下心去愛:在靜定中找到自己,也圓滿身邊的關係
    https://goo.gl/hdANCm
    ■ 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
    https://goo.gl/DaL936
    ■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
    https://goo.gl/YGXA5N
    ■ 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
    https://goo.gl/cckQjZ
    ■ 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2版)
    https://goo.gl/7hmTLu

    以下79折
    ■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https://goo.gl/rHgxZV

    .

    洪仲清線上讀書會社團
    https://goo.gl/yjssfM

  • 誇大妄想定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3-15 08:00:00
    有 1,690 人按讚


    熙熙攘攘過後,
    終究只剩自己與靜默

    「其實任何一個人離開我們的生活,生活始終都還在繼續。沒有人必須為我們停留。我們也不會為任何人停留。想清楚了。不會有任何怨言。」~安妮寶貝

    特別容易遇見人的苦難,被我視為一種禮物。它帶著我去經歷許多,我自己不一定能經歷到的事,然後預先做思考,知道人我之間其實相連。不過,我也明白,那在未知之處所醞釀的情緒,對人性堆積的失望與厭惡,很有可能突然把我吞噬,讓我動彈不得一陣子。

    不是每個人,都「敢」為自己而活。在社會制約下,有人定義自己,是為家庭、社會,或者為爸爸、媽媽、伴侶、子女、手足,或者為了更抽象的信念、愛情、友誼而活。

    那麼,我們賴以定義我們自己的對象,背棄我們了,那我們的心靈,瞬間便天搖地動。然而,靜下心來,我們自己還在,我們的生活可能也大致如常,我們到底真的失去了什麼?

    雖不好受,但不是不能活。而且,這些我們以為的失去或失落,只是再次提醒,生命只能為自己好好過。

    我想到一位教養專家,雖然強調對孩子的溫暖接納。不過,她誠懇勸告:我們只做能力範圍內的事、別把孩子擺第一。這是因為,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量去愛、去關懷啊!

    如此,真的失去了什麼,自己沒失去啊!

    我們曾經為了安全感,放棄了自由。然而,放棄自由,同時也放棄了很多對自己極重要的東西,可能是成長,也可能是照顧自己的能力,也可能是對我們自己情緒的主導性,又或者是屬於我們自己人生意義的追尋…

    於是,這些失去讓我們驚慌,我們抓著對方,安慰自己,我們依然有安全感。緊緊捏在手上的,日漸消解脆弱。有一天,我們赫然發現,交出了自由,最後連安全感也沒有了。

    「真實的生活是,認真做好每一天你分內的事情。不索取目前與你無關的愛與遠景。不糾纏於多餘情緒和評斷。不妄想,不在其中自我沉醉。不傷害,不與自己和他人為敵。不表演,也不相信他人的表演。」~安妮寶貝

    有些朋友在失去的時候,那些誇大的不捨,那些強烈的怒罵,其實帶著點表演的性質。對自己表演,證明曾經擁有;對外界表演,也許暗暗期待,或許那些失去的,會自己回來?

    我們定義,現在是不好的,過去是好的。可是,當我們還在過去的時候,我們不也依然否定著那時的當下?

    否定、否定、否定,我們什麼時候,好好肯定過一件事情?哪怕是,認認真真地肯定自己?

    有人在否定著當下的同時,把希望遙寄在美好的未來。旁觀者如我,我看到的是,當事人直接跳過無常,不理會事情發展的各種可能性,然後一廂情願地以為未來必定如預期般的幸福,用想像離彌補當下的苦。

    那個被視而不見的平常心啊,那些久久長長的平淡平凡,找不到路、回不到內在安定我們的魂魄。於是我們哀悼,於是我們在情緒裡面浮浮沉沉,把這些當成我們存在過的到此一遊。

    熙熙攘攘過後,終究只剩自己與靜默。

    .

    -\-\-\-\-\-\-\-\-\-\-\-\-\-\-\-\-\-\-\-\-\-\-\-\-\-\-\-\-\-\-\-\-\-\-\-\-\-\-\-\-\-\-\-\

    2018.3.18(日)10:00~12:00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讀書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935610823421337/

    現正上市中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誠品年曆小卡(尺寸5.5*6.5cm,可放入皮夾或票卡套隨身攜帶)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親簽版

    .

    2018博客來國際書展(1/4~4/10)

    以下7折
    ■ 療癒誌:洪仲清與你書寫談心
    https://goo.gl/S7n3nG
    ■ 洪仲清傾聽你三書:認識自己與愛,是一生的功課
    (跟自己和好 +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 + 我想傾聽你)
    https://goo.gl/UtXiF4
    ■ 靜下心去愛:在靜定中找到自己,也圓滿身邊的關係
    https://goo.gl/hdANCm
    ■ 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
    https://goo.gl/DaL936
    ■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
    https://goo.gl/YGXA5N
    ■ 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
    https://goo.gl/cckQjZ
    ■ 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2版)
    https://goo.gl/7hmTLu

    以下79折
    ■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https://goo.gl/rHgxZV

    .

    洪仲清線上讀書會社團
    https://goo.gl/yjssfM

  • 誇大妄想定義 在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7-11 15:24:04
    有 38 人按讚


    每一段感情都是關係的連結。

    這也是為什麼,當分手之後,即使對方還在你的生活當中,但你依然感到痛苦,因為失去了原本的連結方式,或是,完全沒有了連結。

    但在與他人建立連結之前,我們通常忽略了,與自己連結,也就是被大家講到爛的「愛自己」。

    程威銓 (2014) 對「愛自己」所下的定義是:「愛自己的開始就是和寂寞、不安、恐懼相處,手牽手當好朋友」。

    而在2006年的台劇「白色巨塔」中,邱慶成在面對自己所犯的過錯時,說:「每個人都要學習跟自己最不堪的一面相處」。

    的確,當我們還無法坦誠的面對自己的脆弱、缺點與孤獨,在一段關係中,隨時害怕對方發現自己的缺點之後,會選擇斷了我們的連結,我們就不能真正的付出愛。

    就像張惠妹在<<這樣你還要愛我嗎>>這首歌裡唱的:「這樣你還要愛我嗎?連我的惡夢、妄想也愛著? 我不要回答,我只要聽,你愛我」

    而害怕對方發現自己缺點的應付方式,一個是逃避,另一個就是誇大。不管哪種方式,對方都會察覺到的。

    於是,我們採用的方法並不能真的鞏固連結,而是慢慢的失去了連結。

    於是,我們又更害怕自己的脆弱被發現。

    於是,又有了更多的逃避與更多的誇大。

    追根究柢,是我們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

    承認並接受自己不完美、甚至不堪的一面,接受這是我身上的一部分,才能擺脫這些糾結,揹著它勇敢的往前走。

    即使你還是會害怕。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