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詠藏評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詠藏評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詠藏評價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Amber Rabbit彭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家都知道閣林非常有名 做兒童叢書30幾年了~ 📣這次團的書籍都是''絕版品'' 售完不再版喔! 媽媽們一定要購入與收藏 寶寶還沒出生的也可以先準備好😍 我幫愛麗絲選的幾本 大多是有聲書 其中愛麗絲與我最喜歡的是 擁有讀者五顆星評價⭐️⭐️⭐️⭐️⭐️ ⚡️由法國知名兒童文學暢銷作家 瑪莉詠.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標籤不能決定我是誰:破土而出的黑色生命力」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莊詠程 內容簡介: 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家族仇恨、外遇父親、陪酒母親、 醉酒家暴外公、囤積癖外婆、退學、憂鬱症、尋死…… 多少年來他跟世人的評價對抗, 以一種不服輸,和傷痕累累的倔強。 直到現在,我才終...
詠藏評價 在 詠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3:51:47
「有一天,你不用言說你的故事, 別人也能夠感受得到你是個有力量的人。」 不論花多大的力氣掙扎或抒發, 都不如默默持續做該做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累積開花結果, 明白箇中滋味, 自然也就生出智慧, 以及相對應的氣質。 昨天看到創業的前輩打下來的一段話太符合近期的自己。最近常常收到新朋友、新認識的人還...
詠藏評價 在 彭彭 PON PO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03:59:28
大家都知道閣林非常有名 做兒童叢書30幾年了~ 📣這次團的書籍都是''絕版品'' 售完不再版喔! 媽媽們一定要購入與收藏 寶寶還沒出生的也可以先準備好😍 我幫愛麗絲選的幾本 大多是有聲書 其中愛麗絲與我最喜歡的是 擁有讀者五顆星評價⭐️⭐️⭐️⭐️⭐️ ⚡️由法國知名兒童文學暢銷作家 瑪莉詠.畢...
詠藏評價 在 GirlStyle 女生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09 16:40:37
【@girlstyle.mag 】網民列5點評價《盛舞者》! . 無綫舞蹈選秀節目《盛.舞者》由錢嘉樂、陳凱詠(Jace)、MC FatJoe 主持,並由麥秋成、狄易達及王君馨擔任星級導師,帶領一眾學員分組比賽。 . 網民看法不一 節目播出後受到不少網民討論,當中有讚亦有彈,一起來看看網民的看法吧...
-
詠藏評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6-12 19:58:12本集主題:「標籤不能決定我是誰:破土而出的黑色生命力」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莊詠程
內容簡介:
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家族仇恨、外遇父親、陪酒母親、
醉酒家暴外公、囤積癖外婆、退學、憂鬱症、尋死……
多少年來他跟世人的評價對抗,
以一種不服輸,和傷痕累累的倔強。
直到現在,我才終於能夠承認,我始終是那個惶恐的男孩,
但我不再擔心他人的評價或感受,
我有自己想探索的目標、自己的生活方式。
別人給的標籤,無法決定我是誰。
李崇建:「這是一本讓人翻閱了就停不下來,卻又不忍不停下來的文本,
生命能這麼荒謬痛楚,卻又能這麼有韌性,只能讓人一嘆再嘆……」
所有諮商室裡難解的問題,
都在他年輕的生命中,真實發生。
外婆咒罵他:「看你那畜生老爸怎麼教你做畜生!」
母親向他哭訴:「你就不能體諒我一個女人要扛起整個家的苦嗎?」
「讀書……」失智外公吃力訴說著對他的期許,忘了他早被退學。
而他記不起父親的臉,只記得那男人離家前,對他的蔑視。
他是旁人口中「那種家庭」的小孩:單親,母親陪酒,相依為命的外婆是情緒勒索的控制狂,跟外公彼此痛恨,更仇視他的父母。
他也是眾人眼中資優又乖巧,唯一能替家族「爭一口氣」的孩子。
儘管自我懷疑,但他只能順著家人的期待走;為了藏起自卑,他笑著裝豁達。別人輕易貼上的標籤把他逼入憂鬱的死角,他瞞著家人不斷休學再復學,直到那紙退學通知──
一切偽裝被徹底撕裂了!然而在崩解之後,才是重建的開始……
從憤恨、質疑、絕望到迎向修復,諮商心理師莊詠程以小說般的高超筆法,自剖在別人的眼光中掙扎著長出力量,終於認同自我的深刻歷程。
揭開創傷,真的好痛,但唯有正視傷痕,細數傷痕,才能寫出全新的生命劇本,以我們自己的方式。
作者簡介:莊詠程(諮商心理師)
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碩士班畢業
十八歲考進中正大學心理系,歷經過三次休學,最後被退學後,以天珠買賣、電話客服、倉儲管理維生。直到二十歲後半,決定走回自己的路,重考入東吳大學心理學系,以「莊寶」的名號隱身大學生間,在大專院校擔任助教,也是學生諮商的對象,同時在看守所擔任輔導志工,與受刑人對話,嘗試以不同的角度,和當事人共同創造生命故事的新篇章。
被友人誤認為酒鬼,其實只是期待他人的酒後真言,以窺視苦冽與奮鬥為樂。信仰苦痛,相信困頓裡總隱藏著存在的意義,最陰暗的角落中藏著再珍貴不過的瑰寶,因此不斷嘗試述說和梳理生命中,那些難以被理解的傷痛與遲疑,期待苦痛的意義終將編織成網,承接住所有受傷的靈魂。
詠藏評價 在 Amber Rabbit彭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家都知道閣林非常有名
做兒童叢書30幾年了~
📣這次團的書籍都是''絕版品''
售完不再版喔!
媽媽們一定要購入與收藏
寶寶還沒出生的也可以先準備好😍
我幫愛麗絲選的幾本
大多是有聲書
其中愛麗絲與我最喜歡的是
擁有讀者五顆星評價⭐️⭐️⭐️⭐️⭐️
⚡️由法國知名兒童文學暢銷作家 瑪莉詠.畢耶 所繪製創作的觸摸有聲書
📍 「My Super Baby觸摸有聲書」
🦊星光森林、🐷農場好朋友 2本
書本裡面有五張圖片、五種觸覺、五種動物音效 促進五覺發展
這個很適合一歲開始的寶寶唷
小動物身上的毛髮製作成立體的 摸起來也特別舒服 愛麗絲都很認真的觸摸看看
然後再按下聲音的按鈕認識一下
(也因為這樣的觸摸練習 她在摸家裡的毛小孩動作也都變溫柔了呢❤️)
兩本裡面的小動物都可愛到瘋掉~
再來一樣也是愛麗絲每天一定會翻開看的📍「樂遊小百科」
這個有一整套的 選了兩本愛麗絲最喜歡的🐄🐖動物與農場系列給她 裡面有80-100個圖解詞彙 很適合陪伴她成長唷 🤩
(我現在有時候會看著圖解 或自己編成她聽的懂得唸給她聽)
書裡面還有各個機關 聲音也是擬真聲效
臨場感十足喔!還可以增加她記憶 現在她還沒按下按鈕 都會自己學動物叫了呢✨
有聲書還有另外幾本也都很棒喔
再來推薦比較特別的是📍「洗澡遊樂書」
現在一歲多的年紀她開始會想玩 不會像以前乖乖坐在澡盆裡玩水
她開始會想要有不同玩具讓她可以在洗澡的時候更開心 這個洗澡書可以是一種選擇 畢竟玩具也要一直換 🤣
洗澡書碰水會變色 可以直接在水裡翻翻書
教她認識海洋生物、水中生物🐳
吸引她注意力 增加洗澡樂趣喔
團購的價格我覺得完全可以多買幾本🙌
📣📣一定 一定要把握這次喔
文章開頭有提醒大家是
♦️絕版品 不再版!!
除了我說的有聲書 還有很多其他適合大一點的小朋友可閱讀的 每一個系列都有詳細介紹可以點進去看喔
🛒-團購表單
https://gbf.tw/vy7ae
詠藏評價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有誰比誰高貴](六之五)
反修例運動此前多場審訊,不論是襲警、藏武器、暴動案,在法庭裡的檢視方法,採取視覺較微觀。示威者在這條街被捕,隔一條街發生的事,不會視為相關。時間上檢視也收得狹窄,例如7.21元朗襲擊,或831太子站事件,示威者受事件影響之後上街,法庭不會視為有參考價值(relevant).
然而國安法第一審,唐英傑開電單車涉衝向警察防線,車上插了「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案件搬到法庭,被提升到「恐怖活動」「煽動他人分裂國家」層次。
法庭對刑事案件審訊,多檢視可觸摸之物,如翻看閉路電視、檢視直播片段、化驗被告背包或手袋的物件。
但驗視一句話的意義,用甚麼方法,拉闊到歷史何年何月,翻查幾多本字典,還是要揭開人腦看看人的思想?
早幾天,辯方專家證人,港大學者李詠怡當被控方逼問舉殖民旗的人心裡想甚麼,梁天琦設計口號的心底意思。Eliza一度在庭上表示:「我沒法子有讀心術 (I am not a mindreader).」
如何去讀一場社會運動的集體心理?社會學家,明顯和法律專家有不同看法。
這天,彭寶琴法官問及Francis,他如何理解「反修例運動的時間線(timeline)」。作為專研社運的學者,Francis認為運動由2019年6月9日開始,延續至大約2020年中,但難說某一日正式結束。彭官反問:「逃犯條例不是撤回了嗎?在2019年9月條例撤回後,李教授你仍然覺得運動繼續下去?」Francis說是。
彭官亦問Francis,「你在問卷中問示威者,那一個口號有代表性,但每一個集會不是有主辦單位嗎?大會不是有他們的主題?」(亦即民間所謂的大台)
Francis回應道,每次遊行雖有個別主題,但整場大型反修例運動不只是個別遊行。「例如人們最初對『齊上齊落』口號感到有共鳴,因為此口號表達了整場運動裡,示威者感到的團結精神和聯繫感(togetherness)。很多時候,口號不是直接與政策訴求有關,而是表達示威者的情感和感受。」
這天,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Francis進入第二天作供。高個子的他,頭髮長及頸,穿了淺灰色西裝外套,外套布料質地有反光效果,西裝上的縐紋特別顯眼。他出現在證人枱時,拿着橙色的布袋,把厚厚的文件塞在布袋內,擱在證人枱。
Francis喜歡把手踭擱在枱上,竪起前臂,長長的手指揮舞着,談起他熱愛的社科方法論,語速越說越快,微微地左右搖動帶輪辦公室椅子。法官不只一次請他說慢一點。
有些時候,三位法官們發問的問題,比雙方大狀們更多。
Francis說,曾向全香港市民抽樣撥打電話作民意調查。為了要有隨機性,撥打住戶家居電話時,會向聽電話的人問,若家居住戶多於一人,那一位同住者的生日日期較接近,則邀請該人來回答民調。
唯一的男法官陳嘉信,手指之間常夾着筆,雙眉上下舞動,立即發問:「為何打電話去家居要這樣問,而手機則不用問?」
Francis解答道:「在外國,曾有研究發現,在家庭中負責接電話的人,永遠都是家庭主婦。」法官杜麗冰聽到後,臉上綻放出會心微笑,更向陳官互相交換笑容。Francis續說:「又或者是年輕人搶着電話聽,這樣,民調做出來就會有偏差。」
另一個社會學方法論的提問,也是由陳嘉信法官追問出來的。Francis團隊亦曾於廿多場遊行或集會活動中做現場調查。調查員會被分派在集會或遊行現場,邀請參加者填問卷。
但隨着運動變得更流水式,出現更多變數,甚至出現衝突。為了保護調查員安全,例如7.27元朗遊行,他們會派出少量資深調查員到現場,派發含有QR Code的單張,示威者可以事後上網填寫。
無論是代表控方的周天行檢控專員,抑或法官都問Francis,讓人拿單張回去跟QR Code填問卷,怎樣肯定填的人真是去過現場?
陳嘉信法官問:「你說,填問卷的人很熱心,你怎知他們會不會『熱心』過頭,上網虛構答案?」他雙手在空中比劃着括號,把「熱心」二字強調。
Francis說,他們巧妙地在網上問卷中加入了一條題目:「這天在那一個示威地點加入隊伍」,亦有一個選項是:「我今天沒有參加遊行」。填表者並不知道,研究員會剔走沒參加遊行的人的意見。
「他們填的時候,不知道這條題目若答了,其實篩走了自己,最終我們便可以只分析參加過示威的人的數據。」三法官聽罷,明白學者一早想到這些漏洞,點頭表示明白。
法庭裡,尋找「光時」意義之旅,控辯雙方均花心力指斥對方研究方法有漏洞。
代表律政司的署理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嘗試從Francis的研究裡,找尋不足之處。Francis和團隊以5種研究方法:全港性電話民意調查、示威現場問卷調查、焦點小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分析、公共討論分析(時評人在傳媒的言論),多管齊下來理解社會運動中口號的意義。
周專員指,調查大部分於2020年初之前進行,而本案發生的日子(2020年7月1日)之前一段時間,即2020年2月至7月,Francis沒有相關研究。周專員問:「沒有任何事阻止你進行更多研究吧。」
Francis指,當他自己知道要做專家證人時,已是2021年4月底,時光追不回了。「我不能坐時光機回到過去(I cannot travel back in time to do it.) 周專員堅持追問,可以做電話民調呀。此時陳嘉信法官插嘴表達其看法:「即係你叫李教授在2021年問番啲人9個月前在想甚麼?」
Francis望着陳官說:「你說的我認同,即使可以問,搜集回來的數據也不會可信。問人今日在想甚麼會較可信,你問人一年前想甚麼,可信性甚低。」
周專員轉以「以子之矛」嘗試再去進攻。「你曾說過口號的意義會隨時間改變,你在案發前一段相關時間,無研究喎。」Francis再解釋,除非遇到重大事件,口號的意思隨時間改變,基本上是以年計,或以十年計,「口號意義改變,並非分分秒秒在變動」。
Francis在庭上首次披露,他團隊進行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研究,份量之浩瀚,他和團隊從連登「時事台」從2019年6月到8月21日的討論帖子及回應留言,涉及2千5百萬個,電腦檔案足有38GB。
周專員從枱底拿出幾疊白紙,原來他的團隊從連登討論區,人手萃取了一些帖文,叫Francis即場示範如何做Coding (編碼)工作。
西裝骨骨的Francis翻閱着文件,開始說:「呢位網民【四葉妹妹】有提及過「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沒提及「港獨」及「五大訴求」,可算為「1, 1, 0, 0」; 網民【英國男孩】完全沒提,電腦會記為「0, 0, 0, 0」;這位【草尼馬仔】貼了光時旗的照片,不含文字留言,我們技術上沒法認出。但不改變們這個整個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在嚴肅法庭,聽到鬼馬的網名,旁聽者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控辯雙方過招,誰的「方法和總結」算是合理,光時究竟意義何在,是否違犯國案法?
Francis今天較完整披露他的看法。他認為,控方專家劉智鵬教授,以歷史及語言學角度去看「光時」這口號的意思,作出一個聲稱,就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只有唯一一個解讀,並為所有人共知」,「但我認為劉教授沒有提供充足證據去證明這個聲稱」。
Francis解釋,劉教授報告中用了「necessarily」一字,即口號詮釋的唯一可能「必然」是這樣,這是Francis自己認為需要用多種社科方法驗證的假設。
口號究竟是由喊的人那端衍生意思,還是從接收者那邊決定意思?
陳法官指,他理解控方劉專家報告中指的是,「喊口號的人懷有分裂國家意圖和目的」。但Francis卻說,喊口號基本上是一個「傳播行為」,不只是一個人單方面「個人表達」那麼簡單。
一個口號喊出來,是由嗌的人承擔意義發送者責任,還是接收的人也有份貢獻意義?如此哲學性問題,在法庭的空氣裡交鋒。
Francis又像在講課一樣,「作為傳播學者,我認為,喊口號是一個溝通行為,不只是一種自我表達。我嗌一個口號,會考慮接收者如何理解。」
小個子的法官杜麗冰,左手手指戴了綠寶石戒指,她一邊說話一邊以手部語言輔助她的比喻:「好像我跟一百個人說,我喜歡西瓜,有人會覺得我愛吃紅色的生果,另一個人覺得我愛吃綠色皮的水果。我發送一個訊息,但別人接收不同。」
Francis補充:「不止這樣,說話的人會小心用字。例如有一句句子意義明確,另一句句子的意義含糊,如果我要表達自己,減少誤會,我會選較明確的那句。」陳官提出,智力不同的人也會用字不同。
Francis反駁:「不只,也看大家出身甚麼背景,像你們法庭背景的人理解『引導性問題』(leading question)和我們社科人便不同,不只是智力差異的問題。」聽到這句話,杜官和陳官都作深思狀。
控方曾挑戰,指若文字意義多樣,人們便沒辦法溝通。Francis在此反駁:「劉教授說,人們會跟社會慣例(convention)去用字,但問題是,社會有很多慣例。文字使用很複雜,也有修辭學(rhetoric)作為一種慣例。劉教授把語言意義解得太過死板(too rigid),語言意義多樣,修辭令人們變通調適,否則世界便沒有創意寫作了(creative writing)。」
控方周專員指出,劉教授也有其「證據」,就是警方跟據示威錄影片段,數算有多少次出現「光時口號」,而這口號與「顛覆元素」如港獨訴求、暴力行為同時出現。Francis反駁,這數據只在「點算上」可靠,但兩件事同時出現(co-appearance),並不等於有關。
Francis用一個生活化的例子,說明兩種同時出現的東西,無必然關係。「在大學,學生在班房可以自由入座,兩個大學生每次課堂都一起坐,可以解讀為他們是朋友;但在中學,課室座位是被編排的,兩個中學生常並排而坐,只能說他們是一起坐。」
然後,Francis就望着控辯雙方大狀的方向:「就像在這個法庭,李先生和周先生也一起坐,要考慮這是個法庭場景。」眾笑。
至於示威場景,有其特性,Francis解釋:「好像每年香港七一遊行,於同一個示威裡出現的團體,訴求可以不共容。如性小眾、勞工及外傭團體也會各自有訴求。」
即使大型示威有一些共同訴求,各人理解也有差異。Francis指,他有研究2014雨傘運動,其口號為「我要真普選」,「但落實到具體解釋,甚麼是『真』的普選?『真』字既開放又抽象,讓人各自己想象。」
文字容易於不同場景被誤解,Francis特別澄清了一個可能的誤會。焦點小組討論的指引中,研究員需要留意討論覆蓋不同範疇。其中一個範圍呈在法庭文件中,寫道:「社會運動意識形態和激進化(social movement ideology and movement radicalization」。
Francis特別澄清「激進」二字的在的學術意思:「激進化,在研究社運學術世界裡,意思是與社會常態的距離(deviation from social norm ),涉及更重大改變的意思,並沒有『好與壞』的評價。」
「好像反修例運動最初,有人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這訴求較溫和,因為過去香港也曾成立過,相比起來,『解散警隊』這口號則較激進」。陳官補充:「即是要求更徹底的社會改變。」
陳官亦引述文件中的資料,好奇地向Francis查問:「為何你認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比『五大訴求』更激進呢?」Francis解釋:「修辭學上,『革命』比『訴求』所涉及的改變,幅度更大,這是明顯的。」
在香港的刑事審訊上,「不爭辯事實、客觀存在」是常用術語,去指控一個人做了一件事,作為刑事案的入罪條件。然而一支旗,一句口號,如何建基於事實,使用這種法律語言,又出現了奇特的交雜和火花:
周專員指出,警察報告中點算示威口號出現次數是「客觀、不爭辯的事實」。
Francis反駁道:「你們只是提供了口號在示威現場,曾出現過的這個事實。」
周進逼:「你們只是倚賴別人的意見。」
Francis:「我們紀錄了人們表達意見的這個事實。我們分析的文章、人們論述過這些意見,都是一種『社會現實』(social facts)」
周再問:「你是否同意,劉智鵬教授報告裡,他對光時口號的解釋,是對的(correct)?」
詮譯變成了對和錯,二元對立,二選一,社科學者抗議了。
Francis:「我們的總結是,口號是開放的,抽象的,不只一個解釋,每人有每人的論述。我不會評價一個時評家對口號的解釋,正如我不會評價焦點小組裡一個平凡人的解讀。(I wouldn’t judge)我不會說,這個人的解讀是正確,這只是他自己的說話 (I wouldn’t say if this guy is correct, it is his own articulation)。」
周不放棄:「你不會異議,若我說劉智鵬教授的解讀是對的。」
Francis斬釘截鐵回應:「我會異議,問題並不在對與錯」。
杜麗冰法官嘗試插話,問Francis:「你會否覺得劉教授可以作這樣的解釋,即使你不贊同其解讀?」
Francis說:「我個人不會對口號作這樣的詮釋。劉智鵬教授的詮譯,只是『其中一個詮釋』。其解讀的地位沒有特別高,也沒有特別低。相比起某一個時事評論員,或者我們焦點小組的某一個參與者。」
周天行在盤問到最後,拋出了這個問題:「我說,我方對口號的理解方法(approach)更可靠。」
Francis噗哧笑了,全場亦爆出陣陣笑聲:「哈哈,肯定不是。警察在『點算口號』上或許是可靠,但我挑戰警察報告中『對數據的理解』,當口號與顛覆元素共同於示威場合出現,根本不是支持口號有顛覆意義的證據。我對警察報告是完全不贊同。」
此時,周天行專員彎腰,跟坐在他旁的同事耳語了逾三十秒。
周專員回過頭,橫空拋出這句話:「我向你指出,你的報告不可靠,不相關。」
Francis咬字清晰,語氣肯定回應:「我的報告,既可靠,合乎標準,亦相關。」
誰的解讀更有權威?控方專家認為喊口號的人必然意圖顛覆;辯方則指出,口號是開放和曖昩的,任何人的解讀,都沒有比另一個人的解讀更有權威。
一支旗,八個字,意義之爭,連繫着多位國安法被告的命運。
國安第一被告唐英傑,身型壯碩,年輕的他坐在犯人欄,由幾個懲教署職員押送。
唐的學歷不算高,是一位日本餐廳的厨師,然而穿着深色西服的他,還押了一年後,出席他自己的審訊,連日聽學者解讀他舉過的一支旗,都堅持翻閱着厚厚的法律文件,專心地聽着耳機,坐在他旁邊隔了犯人欄的翻譯先生,即時以廣東話傳譯。
「Rhetoric….修辭學」英語對話,小聲的廣東話,在法庭後方響起了,兩條聲道有些重疊。
幾名穿墨綠色制服的懲教署職員, 和唐一起坐在寬闊的犯人欄內。懲教職員的身體,慢慢挪移越近唐的方向,他們偶爾也竪起耳朵,跟進學者們的辯論進程。連穿着保安制服的叔叔,都聽得懂英語,都留意到辯論擦出火花,露出驚訝的表情。
八個字,有罪還是無罪,全城關注。誰的解讀更高貴?
時鐘已到下午四時半,明天Francis繼續作供。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圖為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離開高等法院)
詠藏評價 在 我在出版業上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駐點樂讀人專欄】-- 陳子楹
樂讀|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停止情緒化思考、不再與對錯拔河,從此擺脫「地雷型」人設!
必須先自爆一下,我就是那種會生氣生很久的類型,大多通常都是悶氣,不太會顯露於外在,而這樣的悶氣,到最後責備的對象是───自己。
這讓我覺得奇怪,於是開始去探究隱藏在憤怒情緒背後的東西是什麼,才發現是許多對於自己的不理解以及恐懼。書中有提到一種最容易讓我越生越氣的引爆點,那就是「計畫被打亂」,當原本計畫好的一切被打亂之後,隨之而來的不單只是重新調整計畫這件事而已,更深層的影響還有對於自己的期待、失落或挫折等。
另外,也有一種會將生氣展露在外的類型,通常讓旁人比較毫無招架之力,也容易被貼上「情緒化」的標籤,可是,其實人們都誤會了「情緒化」一詞。
在《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中,「情緒化」這個單字經常出現,而作者水島廣子對於「情緒化」的解釋是這樣的───
所謂的「情緒化」,是指一直受困在「情緒高漲」的狀態,就像「被情緒綁架」了一樣,無法進行冷靜的思考和尋常的應對。
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會有情緒化的時候,也會有被卡住越想越氣的狀態,相反地,正因為有這些情緒,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出適當的改變以及對那些會傷害我們的人、事拉開距離。
當然,有時候情緒化的不是我們自己,而是身旁的對象,像是家人、朋友、伴侶、同事、上司等,面對他人情緒的炮火,我們又該如何好好地防衛,並與他們和平相處呢?放心,在這本書中都有應對的方法。(眨眼)
台灣出版不少水島廣子的書籍,不過這是我第一次閱讀,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她的文字與分析都是很貼近人心、很溫暖的。另外,我很喜歡她提出的「好友筆記」換位思考法,藉由轉換身分傾聽自己並給出客觀的意見,也是我自己很常用的方法。
好的,來分享我的摘要筆記───
.「情緒化」,並不是情緒的問題。情緒本身是沒有對錯的。相反地,「重視自己的情緒」,才是讓自己不會陷入「情緒化」、「被情緒綁架」的重要前提之一。
.不清楚其中的來龍去脈,就高傲地批評對方「怎麼連這種事情也不知道」(這等於是在說對方很糟糕,連這種理所當然的事都不懂),其實是一種暴力。
.如果將自己的主觀性評價當成絕對的真實去檢視對方,就會變成「評斷」這種可怕的暴力。
.越否定自己的情緒,越容易「被情緒綁架」。
.我們會對於無法平息憤怒的自己更加生氣,進而讓憤怒占滿心思,控制了整個思考。
.越不想被輕視,就越容易被瞧不起。
.只是發飆,對方也不會知道你的訴求是什麼。
.無論生氣、焦慮或不安,每一種情緒都代表真實的自己,坦然面對它,給予理解和撫慰,它就不會一直悶燒而引爆人際地雷,你也才能帶著穩定的安全感,努力應對眼前發生的事。
.我們都是像這樣,透過「自己的評價去看待事物」───或許應該說,我們是透過自己至今為止所累積、建立起來的「資料庫」,在看待這個世界。
.即使希望明天更加進步,但考慮到至今的處境,「現在,這樣就好」。如果不能像這樣肯定現在的自己,就難以取得真正的進步。
.釐清自己的期待,才能活用情緒達成目標。
.「有智慧的活用情緒」,不等於「正向思考」。
.否定自己的情緒,不斷的「勉強」自己,很可能會在某個時間點一舉爆發,或是落得油盡燈枯的境地。
.當內心的感受過於混亂,將它們攤在陽光下,會更好應對。
.自我肯定感低落的人,通常會因而戴上「不會有人聽說我說話」的濾鏡,來看待這個世界。
.每個人進步、成長的過程都不相同,什麼是對自己好,只有自己知道,不需要別人的評價和論斷為你決定一切。
.基本上,所謂的勸告,都是建立在否定對方的現狀之上。
.我們多半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正確」,才會變得「情緒化」。然而,對於「正確」的堅持有時也是一種暴力。因為我們本來就背負著各自的原由與考量,所以每個人心中的「正確」都不一樣。一旦開始與「對錯」拔河,雙方只會耗盡能量,也加深對立。
.與其想著如何讓對方認同「自己的正確」,還不如努力去培養自己的自我肯定感。
.遭到他人惡言相向時,一定會產生「被害」的事實,但這與「被害者意識」完全是兩回事。這時承認「我受傷了」,會比想著「那個人瞧不起我!」,要更容易調適。
.提升自我肯定感的日常練習,就是不去否定、而是接納原本的自己。為此,懂得理解自己的情緒將會很有幫助。
.努力做現在可以做的事,也要接受現在還做不到的事。
.「情緒化」的人,除了是「讓我們困擾的人」,也是「不知道如何處理情緒,而陷入困境」的人,與其說他們強勢,其實更是弱小的存在。面對這樣的人,一定要放下「對錯」之爭,但這並非要承認「自己是錯的」,只是不再把問題圈定在「誰是誰非」的範疇裡。
.不必為了沒有適時反擊,而苛責、貶低自己。
.網路社群媒體特別容易聚集「情緒化」的人。即使平常覺得「情緒化很丟臉」的人,一旦躲在鍵盤後面匿名發言,也很容易迷失自己。
.處理「情緒化」的問題,就是「理解自己的情緒,認識自己的堅強」的過程。
~謝謝仲間出版的閱讀邀約~
-
作 者|水島廣子(水島広子)
譯 者|楊詠婷
-
追蹤我的instagram一起閱讀:
https://www.instagram.com/lovelove_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