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角色混淆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角色混淆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角色混淆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角色混淆意思產品中有5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恭喜 張淑惠抽中《女孩與性:好想告訴妳,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事》乙本。請於2021年9月18日前傳訊息提供地址姓名電話給本專頁彙整,如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謝謝您! 女孩與性,了解自己比只能當工具人重要 結婚前,偶爾會有長輩或是前輩聊到夫妻生活。她們總是說「那件事」都是因為先生有需求才會配合,自己...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Ricky英語小蛋糕,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誰才有「否定」的意思?【全解析 instead of / instead】Ricky//英語小蛋糕 【Ricky 英語小蛋糕 🍰 x 自然學文法線上課程問卷】 問卷連結:https://www.surveycake.com/s/2xoW2 ※協助填寫的朋友們,除了能在開課時收到最優惠價格的通知,還能...

角色混淆意思 在 南聲生生難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3 14:33:11

《#道德浪女:多重關係、開放關係與其他冒險的實用指南》|#JanetWHardy , #DossieEaston|#游擊文化 在定義上,#浪女 是在感情世界中,可能性沒有邊疆的角色。「ㄊㄚ」排除一對一,不侷限任何性別都可以被稱作「浪女」(這也是在書中中文的「他」選擇以注音替代),即便是#無性戀、#...

角色混淆意思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08 16:29:26

有些事或許你再也想不起,但有些人你卻永遠忘不掉。 Some things you may no longer remember, but some people you can never forget. 父親 (The Father), 2021 #youtube影片連結在自介裡 🏆83歲影...

角色混淆意思 在 游大東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1-12 08:10:47

【 愛美麗狂想曲/大台想變真係話咁易?】 _ 記得幾年前的某個早上,曾經在將軍澳電視城裏跟一位前輩見面,對方是部門主管,他說無綫電視(TVB)有如何一艘航空母艦,就算想在海中心「轉彎」(改變、革新)也並非一時三刻能夠做到,只能夠一步步來。其意思是,其實一班話事人也知道這家創立逾半世紀的電視台已呈老化...

  • 角色混淆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8 10:25:59
    有 97 人按讚

    恭喜
    張淑惠抽中《女孩與性:好想告訴妳,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事》乙本。請於2021年9月18日前傳訊息提供地址姓名電話給本專頁彙整,如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謝謝您!

    女孩與性,了解自己比只能當工具人重要

    結婚前,偶爾會有長輩或是前輩聊到夫妻生活。她們總是說「那件事」都是因為先生有需求才會配合,自己覺得沒甚麼意思。

    我的行為比思想還保守,也沒辦法理解她們對「那件事」的想法是否是真的。

    結婚快十八年的現在,我偶爾會想,當初她們說那些話,到底是騙我的?還是她們沒有真正的達到完整的兩性交流呢?

    最近在看《女孩與性:好想告訴妳,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事》這本書,我想我比較可以理解以前長輩們的處境和困境了!

    早期大多是相親結婚,夫妻在先有肉體關係後也許才慢慢培養情愛關係。因為沒有避孕觀念,往往在肉體關係不久後就懷孕生子,甚至孩子是生完一個再來一個。在結婚一年後可能就從夫妻生活變成養兒育女的生活,女人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心力去分辨,除了妻子或母親之外,自己身為女人的想法與感受,而在忙碌的角色扮演中失去了自己。

    傳統女人在親密關係中,像是一個傳宗接代或是讓男人洩慾的工具人。妳也是這樣的女人嗎?

    從小到大,因為擁有一身被人稱讚漂亮的皮相,讓我備受關注和禮遇,但愈長大,也遇到愈多的騷擾和排擠。年輕時候的我,覺得女人的美麗像是藝術品,但女人卻不是物品,而且我沒有足夠的智慧去應付或反擊不禮貌的對待和追求,只會選擇逃避或是把自己藏起來。

    但在親密關係的發展上,我跟先生算是很幸運的人,因為我們兩個歷經了十年的初戀才走入婚姻。從情愛關係開始,雖然相處的過程中難免爭吵與衝突,但也在愈來愈會溝通與包容下,慢慢的走向了身心的協調與一致,滿足了親密關係的需求。

    以前人沒有機會談情說愛就先從婚姻開始,現在的人呢?為什麼這麼多經由自由戀愛結婚的人,在婚姻經營不久後就會選擇離婚呢?到底他們的情愛關係或是肉體關係出了什麼問題呢?才沒有發展成穩固兩人或家庭的親密關密呢?

    西風東漸,現代的孩子性觀念甚至性接觸愈來愈開放,父母都有跟孩子聊過怎麼保護自己和他人嗎?

    家長想保護成長中的女兒,不能只靠法律和道德,還需要女孩們有知識和危機意識。

    當女孩們在展現自己的青春和美麗時,是否有排除危險和保護自己安全的能力呢?這需要學習的。

    女孩很容易把自己對愛的幻想,混淆成對男孩滿足「性的追求」,以為男孩要,而女孩給,就是愛的連結,這根本就是平行時空的兩種思維。

    在《女孩與性》這本書中提到「因為青少年間勾搭文化的流行,提供可靠的管道讓男生發洩,竟也變成了女生的責任」。在青少年的性接觸中,女生好像要負責煞車。但她的界線,卻常常變成男生想要突破的防線,這樣的攻守心態,真的健康與安全嗎?

    在美國文化中,勾搭行為的發生,往往有著酒精的催化,這表示年輕人不僅是藉酒壯膽,也藉酒推卸自己要照顧好自己身體的責任嗎?

    很多事不是要等到有不好的結果發生後才來補救。當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對性的好奇與衝動是一種物種想要繁衍的本能,父母應該可以選擇陪孩子一起想一想、聊一聊,如何建立自己的情愛關係?

    當青春期的孩子,還不了解自己對情愛的需求和喜好前,卻因為好奇的性接觸而讓肉體關係先於情愛關係時,孩子有足夠的知識和智慧去承擔風險嗎?這樣對他日後發展親密關係的走向時,是健康的經歷嗎?

    如果孩子只是從朋友間、網路上自己去搜尋與解讀,可能會掉入不可測的風險之中。買本好書來跟孩子一起解析,如何開始從了解自己來建立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吧!

    這次#高寶書版,提供一本贈書給本粉絲專頁的讀者抽獎,只要完成下列三步驟,就可以參加抽獎唷﹗

    1、追蹤本粉絲專頁#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
    2、在本篇貼文按讚留言:#我想讀《女孩與性:好想告訴妳,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事》,因為......。
    3、分享本篇貼文,分享貼文要記得設定公開唷﹗

    #活動即日起開始至2021年9月15日24:00時止
    #2021年9月16日會在本貼文處公布得獎名單
    #得獎者請於2021年9月18日前傳訊息提供地址姓名電話給本專頁彙整,如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
    #得獎者書籍會由#高寶書版一併寄出
    #以台澎金馬讀者為限

    購書連結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0074?sloc=main

    很喜歡書後提到的「親密正義」。在親密關係中,女性不應該只是扮演讓男性歡愉的工具人角色,而是藉由對自己的了解和需求出發,在親密關係中發展出互惠共利的交流,才可以享受做自己,也讓親密伴侶跟妳可以真的滿足彼此。

    親密關係,是幸福人生的基石。從小時候的子女和父母的關係做起,到孩子進入青春期成長慢慢要建立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父母不需要干涉,但也不可以讓孩子在懵懂無知下自己亂嘗試。

    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不是交出權力,就是得到權力,父母在把孩子人生的權力交付給他時,也需要讓他有足夠的智慧和知識去做選擇和承擔後果,才不會讓親子陷入悔不當初的困境。讓孩子有健康與負責的知識和能力,是對孩子必要的協助與保護。

  • 角色混淆意思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18:29:16
    有 125 人按讚

    ▍「我是個信仰神的脫衣舞孃。」


    過去,drag queen 一直與同志文化緊緊相連,大多數人對於 drag 的想像,是男同志扮演成女生,並刻意誇大各項女性化特徵,像是更誇張的濃眉大眼、性感身形等。像 Frankie Doom 這種不符合傳統陰性形象的角色,在過去的 drag 文化裡也總被認為是「因為漂亮不了只好扮醜」。


    「我剛開始做 drag 時,常常做很多驚悚電影的主題,那時有很多人做魚(Fish,在 drag 用語中表示特別女性化/陰性化的扮相,使用這個詞時通常為較負面的意思),很苗條、很嬌小,長髮飄逸,參加派對裡的比賽時,常常聽到她們說我做這種造型是因為我漂亮不起來。但是我走進去,我他媽有 7 呎高(約 200 公分),有超大的奶子、超狂的妝容,我比妳好看多了,而我是個恐怖女孩,我令人驚艷,但妳並不。」


    「其實我有一段時間也有點分心,想要變漂亮,但後來覺得,去死吧,我可以有漂亮的身體,但我還是要當怪獸,我要有角、有翅膀,我要創造自己的怪獸。」


    隨著時代演進,drag 的風向也漸漸轉變,變裝不僅是男同志的專利,無論性別性向都能投入。drag queen,是跨越及操弄性別性向的藝術家。


    閱讀專訪全文 ➤➤ https://bit.ly/3hvSprT


    既然衝破了性別和性向的框架,drag 當然也變得更為多元彈性,除了陰性化的身體,也有許多人愛開性別的玩笑,常以 genderfuck(刻意混淆傳統性別象徵的模樣,像是壯碩的身材配上漂亮長髮,或留著大鬍子卻有女性妝容)的模樣現身。


    「我喜歡把屁股跟胸部墊得很大,所以身體是還是女性化的,但我有很多朋友以 genderfuck 的身體知名,他們可能就會穿透膚的衣服,露出滿身刺青,甚至保留鬍子。像我很羨慕我朋友 Ursula Major(出現在變裝皇后實境秀《Dragula》第一季的變裝皇后,出沒在 L.A. 地區,以 genderfuck 裝扮聞名),希望我能像她一樣,但那樣的造型我好像沒辦法做得像她一樣好。所以說,如果你問我 drag 的規則是什麼,我會說根本沒有規則,只要你不要很醜、像屎一樣就好。」


    在《Dragula》中可以看見各種不同形象的變裝皇后,拿下第一季第一名的 Vander Von Odd 身形纖瘦,在網路上擁有大量粉絲,而與 Frankie Doom 同名次的 Melissa Befierce 肉感精壯,在 L.A. 地區也大受歡迎,無論環肥燕瘦,走出自己的風格,才是成為變裝皇后的首要功課。



    ▍「這是我的風格,如果你不喜歡,我很抱歉!」—— 專訪變裝皇后(Drag Queen)Frankie Doom ➤➤ https://bit.ly/3hvSprT

    ▍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傘開計劃 —— 三款設計傘,手刀收藏 ➤➤ https://bit.ly/2TX5nWD

    #舊文沒看過就是新的|#DragQueen|#FrankieDoom|#Dragula|#BIOS專訪

  • 角色混淆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1 07:15:58
    有 1,793 人按讚

    ▍回聲對話法

    生養第一個孩子的過程中,想必有很多人生的第一次。尤其是孩子雖然出生不久,卻已經開始會學大人的模樣,真是太神奇了!我微笑時跟著笑、我皺眉時跟著皺,我張開嘴發出聲音,孩子也跟著把嘴張得大大的,咿咿呀呀地發出聲音。就連現在想到當時孩子可愛的樣子,我的嘴角也會不自覺浮現笑容。

    孩子之所以會模仿爸媽,是因為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鏡像神經元會讓人只要看到對方的行動,就會產生彷彿自己也親自行動一樣的感覺,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那個行動。

    不僅是行動,能感受別人的情感也是鏡像神經元的功勞。當看到別人感受某種情感時,會刺激我們的鏡像神經元,產生神經共鳴。

    光是觀察別人的行動就會自然而然地跟著做,別人心中的情感就像自己的情感一樣有相同感受,人的身體和心靈真是神妙莫測。

    「同理心」一詞源自「移情」的德文「einfuhlung」,這是由ein(移入)和fuhlung (情感)組成的合成詞,即「移入情感」的意思,像是將對方的情感移入到自己心中一樣,是一種心理現象。

    確立移情概念的德國心理學家李蒲斯(Theodor Lipps)表示若想了解他人的心,只要以模仿對方的心態去努力就可以了,這就是「同理心」,同理心是我們與他人關係中,相互理解的最根本要素。

    無論是性格乖僻的孩子、溫順的孩子,還是具攻擊型的孩子、迴避型的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對自己有「同理心」。無關年齡,不管是年幼的嬰兒、青少年,還是已經長大成人,只要是為人子女,最喜歡父母的反應也是「同理心」,所有人都希望得到「同理心」。

    ■ 同理心的對話很多人做不到

    同理心出現在所有的育兒書中,但在現實生活中,最難做到的也是同理心。雖然肉眼看不到情感,但行動是會立即看到的,所以父母會先針對行動做出反應,也就因此很容易錯過表現同理心的時機。所以,我建議父母應該要培養自己的同理心。

    如果你是一個眼睛看到孩子的行動就會立即反應的人,就訓練自己放慢反應的速度,先試著觀察孩子內心的感覺。即使剛開始會不太順利,但也不要放棄,堅持下去熟練後就會成為有能力產生同理心的人。

    對於性格上很難與他人產生同理心,或是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來說,更需要努力和練習,但是爸媽們不太喜歡練習,雖然都會推說很忙,不過實際上主要還是嫌麻煩和疲倦。

    有的媽媽會抱怨孩子不練習鋼琴,實力沒有提升,繳的學費都浪費了;有人說學校體育課要考跳繩,帶孩子出去練習卻又懶得動,而責罵他們不認真。你是哪一種呢?

    ■ 依樣畫葫蘆的回聲對話法

    小時候到鄉下爺爺家,我第一次聽到回聲,當時覺得很神奇又有點可怕,很奇幻的感覺,我一喊「呀呼!」圍繞在周圍的山就像輪唱一樣,同樣的「呀呼」此起彼落。

    「回聲對話法」就是像回聲一樣模仿對話,而且是只要付出努力,相對效果最好的「同理心」對話法。只要照著孩子說的話說、跟著做出孩子說話時的表情就行。如果做不出同樣的表情也沒關係,抓到感覺就好了,就這麼簡單。

    假設孩子說:「媽媽,電話的聲音太吵了!」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媽媽可以附和說:「媽媽的電話聲太吵了,很煩是吧?」

    如果說「電話本來就比較大聲啊!」或是「哎喲,你怎麼那樣講?」就像是在責怪孩子,而非同理心的表現,接下來要再進行溝通會變得困難,希望孩子修正行為的期待也會更遠了。

    正如前面多次強調過的,只有建立在共識、尊重和信賴基礎上的教導,才能讓孩子改正且不會受到傷害。

    ■ 孩子表達負面情緒時,回聲對話的效果更大

    回聲對話在一般情況下都可以進行,不過有人會覺得媽媽心情不好、孩子不聽話時用回聲對話法並不好,因為基本上不認同孩子說的話,自然就不想給予回應。但其實回聲對話效果最好的時機,就是在孩子表現出負面情緒時,例如生氣、悲傷、不開心、鬧彆扭等,這時候產生同理心的效果最大。

    站在鏡子前,鏡子會原原本本反映出我的樣子,因為鏡子不會判斷,只會照本宣科,當然也無法改變我。就像鏡子不會讓醜陋的臉變漂亮一樣,媽媽只要照著聽到的回應,先不要對孩子的行為做任何判斷,就像照出真實面貌的鏡子一樣,模仿對方的話和表情的反應就是「鏡射」(mirroring)。

    回聲對話法用在進入青春期的十幾歲青少年身上,也有顯著的效果。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別人的批評特別敏感,運用回聲對話法,沒有說教、判斷和斥責,純粹順著孩子說話的內容回應,可以讓孩子感覺到同理心,認為得到理解,心中就不會對媽媽產生抗拒感。

    媽媽不加入自己的立場思考或曲解孩子的意思,對孩子來說有種可以繼續對話的安全感。而從媽媽的立場來看,附和的過程中可以確認自己聽清楚孩子表達的意思,進而減少誤會的產生。

    ■ 回聲對話法的種類

    從基本的回聲對話法稍微做一些改變,就可以根據情況靈活地進行自然的對話。即使只是像「啊」、「喔」這樣的感嘆詞,隨著不同的語調,感覺也會完全不同。

    下面列舉一些例子,根據不同情況,同一句話有不一樣的表現方式。若一時不知道如何變化,可以先從「喔,原來如此~」開始,不管孩子說什麼只要回說「喔,原來如此」或「原來是這樣啊」,孩子就能感覺被認同。

    1. 「因為~所以覺得~」
    說明:「因為媽媽的電話聲音太大,妨礙到你了,所以才覺得很煩啊。」

    2. 「因為~好像讓你~」
    說明:「因為媽媽聲音太大,好像讓你覺得很煩喔。」

    3. 「看起來好像~」
    說明:「夏英看起來好像很煩。」

    4. 「看起來好像~,是嗎?」
    說明:「夏英看起來好像很煩,是嗎?」

    不過,回聲對話法因為相當簡單,所以還是會有副作用。例如腦子裡充滿了想法,孩子很認真地表達,媽媽卻好像「沒有靈魂」地一味回應「原來如此」、「原來是這樣啊」,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根本就漠不關心。千萬不要以為有回應就好,有心無心其實孩子都知道。

    現在我們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將影響孩子的人格,決定孩子未來的人生,還有什麼比這更珍貴呢?以同理心的對話擁抱孩子的心靈,比給他昂貴的玩具、送他上名師補習班,或是在各種競賽中得到獎狀獎盃都要珍貴。現在你決定好在哪裡多用點心了嗎?

    ……

    KEY POINT

    ◎ 與同理心形影不離的是「真誠」。任何再好的對話方式如何缺乏真誠,孩子很快就會知道那是「沒有靈魂的話」。

    ◎ 即使再忙再累,當孩子想跟你對話時,請看著他的眼睛,把耳朵和心都集中到孩子身上。做好這一點,將來後悔就會少很多。

    .

    本文摘自《#好爸媽的高效生氣法》
    健康地表現怒氣,親子一起正向成長

    作者:張成旭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要能做到上一篇摘文中,提到的「回應性」與「情感性」,這一篇摘文可做參考。

    「同理」是我相當重視的技巧,也是一種態度—不管對方有什麼情緒,我都願意接納與傾聽,並且適當地回應。但要注意的是,同理並非認同,同理對方的情緒,並非認同對方的行為,這一點常被混淆。

    能接納對方的情緒,才能真正說是關心對方,也才有可能扮演安全堡壘的角色。這方式特別適用在現在這個時機,親子雙方有情緒的時候,同理的使用,能讓雙方喘口氣。

    祝願您,能優先同理自己,傾聽與接納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