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視野死角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視野死角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視野死角定義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延期 3 個月,慣例於溽暑陪伴影迷的 #台北電影節 今年移至秋季舉行,幾經波折後也總算在今天開賣,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買到想看的電影?(《月老》真的超搶) 在售票之前先看過幾部片,心中喜歡的《引言》、《戰地微光》,前者完售、後者也僅剩下少量座位,原本想說推文催票,但看來好像也沒必要了。不過,台北電影...
視野死角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延期 3 個月,慣例於溽暑陪伴影迷的 #台北電影節 今年移至秋季舉行,幾經波折後也總算在今天開賣,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買到想看的電影?(《月老》真的超搶)
在售票之前先看過幾部片,心中喜歡的《引言》、《戰地微光》,前者完售、後者也僅剩下少量座位,原本想說推文催票,但看來好像也沒必要了。不過,台北電影節另一大單元「#XR全浸界」將於明(14)日中午啟動售票,藉此機會推一下其中的作品,尤其《#霧中》相當值得一看。
全文如下:
在 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肆虐當下,實體被阻斷封閉,進而開啟各方雲端連線,更加速了「網路」的崛起,「實體」與「虛擬」間的關係就更加不斷被翻覆、挑戰。
也就是說,拜疫情所賜,從日常生活到藝術創作,數位應用變得更加被重視,而當藝術、影像的呈現方式,從實體轉入虛擬之後,就創造了觀眾不同的身體經驗與存在方式。換句話說,現在的人們的活動軌跡更是存於虛擬(網路)空間,藝術也就被數位化。然而,在這樣的浪潮中,身體感知的經驗轉換,恰恰正是虛擬實境所強調的。
虛擬實境在某程度上,帶來實體無法給予的特殊體驗,越來越多的影像創作者也試圖透過實體/虛擬的混合空間,創造人、事、物的嶄新經驗,未來虛擬實境能拓展至何種地方不得而知,但可以知曉的是,當技術、經驗、創意不斷交織,虛實整合已然是趨勢。至此,在虛擬實境技術逐漸成熟的當代,窺探全新的「說故事方式」是有趣且有意義的。
除了南台灣的高雄電影節持續耕耘虛擬實境領域之外,台北電影節也自 2018 年起,將注意力放置於 XR 作品的展示,北台灣就屬台北電影節有意識地持續策展 XR 單元,一南一北,成為台灣觀眾關注此領域藝術的重要渠道。
至於今年台北電影節「XR 全浸界」單元,帶來 10 部虛擬實境的影像作品,在此前先看過聚焦中國新疆的《#我在再教育營的日子》、描述蔡明亮童年往事的《#大師狂想曲:#蔡明亮》以及同志情慾話題作品《霧中》。這三部作品中又以《霧中》最有共鳴,本文就談這部 VR 作品。
【周東彥——《霧中》】
有「影像劇場詩人」之稱的周東彥,首部 VR 原創作品《霧中》去(2020)年在高雄電影節首映引起討論,作品聚焦於男同志的三溫暖蒸氣室,窺視男同志的情慾世界,並號稱台灣有史以來尺度最大的虛擬實境影片。
《霧中》也在今(2021)年順利入圍威尼斯影展 VR 特別選映單元(Venice VR Expanded),周東彥更入選文策院與法國新影像藝術節合作之「台法 XR 人才交流計畫」,在此領域上逐漸邁出步伐。
實際看完《霧中》,第一時間確實被片中實打實的「群交性愛」震懾,但安神定睛一看,《霧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作品,除了所謂的「大尺度性愛」之外,影像有更深層的編排處理。
約翰伯格(John Berger)在《觀看的方式》一書中,首先提到「觀看先於言語」,在約翰伯格的論述中,藉由觀看,我們確定自己置身於周遭世界當中。我們用言語解釋這個世界,但言語永遠無法還原這個事實——世界包圍著我們。
在上述簡短的陳詞論調中,可以視作約翰伯格某程度捨棄了言語的功能性,將「觀看」的動作置放於「言語」之前,或許這恰恰可以挪移理解《霧中》的核心內裡,甚至將 VR 技術的體驗做更近一步的詮釋。
《霧中》全片無對白,周東彥同樣抹除言語帶來的特性,從畫面一開始就將觀者釘在角落,強迫觀者貼合牆壁,透過主觀視角讓觀者浸身於三溫暖的場域,並凝視男同志觸發的性與慾,在此建構的,是觀者與被觀者主/客體之間的關係,在觀者不斷將視線游移,找尋自身的「位置」時,便已經在摸索人、事、物間的多重關係。
而在這樣的關係被建立之時,周東彥在觀者的凝視之外,更積極地透過角色「打破第四道牆」的處理方式,強勢破除觀者與被觀者的距離,重新定義兩者間關係,觀者是「看」的一方,同時也是「被看」的一方。
就在「看」與「被看」同時存在之際,此刻,觀者在這種目光交會中,真正在實質意義上,毫無疑問地完全體認到正處於三溫暖的世界當中,是煙霧彌漫、潮濕春光的三溫暖中的一部份。闖入異域的觀者透過觀看試圖探詢、架構不一樣的世界,而這樣的視覺交流就無需對白交談,甚至更是人類初始的體驗——「觀看先於言語」,先會觀看和辨識,才會說話。
至於,在 VR 的技術應用之下,進一步讓觀者的身體「消失」,當觀者透過裝置,所謂的物質性(實體)被非物質性(虛擬)拋進一個全新的感官體驗時,《霧中》三溫暖的情色場域就並非是滿足某種獵奇式的偷窺癖好,歸結上述而論,創作者是以一種「感同身受」的切身性去述說、包覆著同志經驗,並希冀觀者也置身其中。這樣「實體」與「虛擬」展延而出的對話,反倒給予觀眾不同的思考方式以及身體經驗,這正是 VR 技術帶來的突破性感知。
然而,也值得一提的是,周東彥除了運用「打破第四道牆」讓觀者身歷其境之外,更透過「西裝筆挺」的異者闖入「裸體肉身」的場域之中,這名西裝筆挺的異者,在我看來有某種對比觀者的意味(觀者等同於西裝),同時象徵制序文明的介入,但這種衣裝文明顯然是一種「不合時宜」的偽善,立刻被周東彥削去了文明性,終成身體慾望的霧中份子之一。此作法也能暗示觀者與三溫暖中的男同志們緩緩趨於同化。
因此,短短 14 分鐘的《霧中》,周東彥除了拍攝性愛、口交等赤骨畫面之外,我認為最重要的作者筆觸是一步步說服/催眠觀眾置身其中,這不僅是 VR 的表面技術,更多是來自於周東彥深層的影像鋪陳與核心概念。
不過,周東彥的《霧中》也挑戰了 VR 的 360 度環景的「自主性」。VR 說故事的特性是開放性而非限制性,更多的參與、體驗,讓觀者自由找到視角,能有效將 VR 的 360 度環景優勢發揮,當中的「自主性」儼然極為重要。
但周東彥顯然限制了觀者的自主性,因背後永遠是牆壁死角,便缺少真正的 360 度視野。然而,我認為這樣的限制性是有必要的,周東彥利用「牆壁」的特色,提醒了觀者「三溫暖場域」的封閉性,在此,周東彥則利用演員的位置與鏡位變換,在場面調度之下或放大、或深入、或遠離其感受,給予觀眾不同的覺知刺激。
而「牆壁」帶來的限制與封閉在《霧中》是重要的,影像到了最後,隨著鏡頭緩緩上升,四面牆壁逐步倒塌,三溫暖也不復存在,這樣的瓦解直接宣告男同志宣洩性慾的秘密場域隨之消散,當褪去了集體性,最終留下個人與其影子,都再再揭示了三溫暖此符號存在的特質與集體性。反向來看,流露出的是男同志「禁錮」在「牆壁」之中的寂寞以及「被保護力」,與外界阻斷、難以言喻的同志心情也就不辯自明了。
總結而言,《霧中》以「裸露性愛」為號召,試圖帶領觀眾步入同志情慾集合體的三溫暖中,而周東彥在 VR 影像獨有的敘事技法以及傳統調度之中,進一步創造出衝擊性的視覺體驗,令人歎為觀止,印象深刻。
圖片來源:【台北電影節 Taipei Film Festival 】
視野死角定義 在 愛卡‧ 愛占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星象物語--世俗占星看武漢肺炎】
(文長,提供有地理占星概念者參考)
昨晚臨睡前,一位大陸學生發了訊息,她問道:如何從地理占星看那些地方的疫情是否嚴重?這個提問讓我睡意全消,一分析就跨過子時。
觀察國家運勢或特殊事件時,我習慣使用國家盤搭配四節氣盤(太陽進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時間點,英文稱為 Ingress Chart)。如果缺乏完整的國家出生資料,就僅以四節氣盤為主。好比台灣,"出生"時間有多種版本,有些占星前輩以台灣光復時間起盤(1945年10月25日10:00 台北),但若就國家構成的要素:人民、領土、政府和主權來看,行憲紀念日較符合定義(1947年12月25日00:00 AM台北)。我個人則認為以政府所在地的經緯度來看四節氣圖較為單純,每三個月可以看出一個趨勢,我觀察過2年的台灣政經狀況,吻合度頗高。
回到提問,中國建國時間資訊完整(1949年10月1日15:01 北京),除了最近一張節氣盤(2019冬至)不能錯過外,我也會觀察2019年中國國家盤太陽回歸的 A*C*G。2019 北京冬至盤(圖一)最醒目的是緊密的日凱四分,太陽合相天頂,凱龍合相上升,太陽守護該星盤六宮,六宮在世俗占星中與國家衛生有關,太陽染上了凱龍受傷的色彩,加上四分相是棘手、需要時間、無法立即解決的狀態。唯一坐落火象星座的射手水星(守護的處女座劫奪於六宮內),資源和支持較少,暗示缺乏積極作為或難以往前進展。去年冬至過後肺炎感染人數激增,截至目前尚未出現積極有效的治療方式。
將此盤以 A*C*G 方式投影(圖二),天頂太陽線經過武漢東部 40公里處,上升凱龍線也在相距 136公里處,A*C*G 為吉姆˙路易斯(Jim Lewis)所創,他認為行星線500公里內都有作用力。以 A*C*G切入,武漢與此能量緊密共振,加上封城政令,感染人數居高不下。
接著觀察中國2019年的太陽回歸盤(圖三),這張盤的六宮守護為水星,水星寬鬆合相金星,四分冥王(皆為出相位),但與火星緊密30度,一般人多忽略30度,但 30度是視野的死角,容易因輕視而導致麻煩,此張盤的火星處女八宮,很可能因為忽略了衛生細節(處女意涵),而引發危機(八宮意涵)。另一明顯處是十宮裡的月亮天蠍,寬鬆對分金牛天王,雖也是出相位,但因天王合相天底,月亮、天底在世俗占星中都與人民有關,這組對分相帶來了無法預期的深層恐慌,與一宮中的土冥合相有類似的意涵。而上升點附近的南交合相摩羯土星,月天蠍緊密六分土摩羯,與象徵飲食的月亮連結上,也許暗示了要淘汰某種傳統(南交摩羯),建立起新的飲食方式(北交巨蟹)。
此外,二宮裡的雙魚海王緊密四分十一宮裡的射手木星,外加九宮天秤金星四分一宮摩羯冥王,經濟體系中恐有過於樂觀、高遠的理想色彩,要小心摩羯冥王極端收斂的能量。而太陽回歸盤的重心太陽,從九宮對分凱龍,並與前述的多個星體呈現挑戰相位,再度看到因為樂觀而疏忽了潛伏的問題。進一步加上太陽回歸的 A*C*G(圖四),星體線的高密集區仍集中江浙與華南地區。上升冥王線經過東南沿岸一帶,在下張太陽回歸盤啟動前(最早2020年7月初)該區域經濟活動恐受深遠影響。
個人認為接近春分時,國際救援將帶來轉化。2020 北京春分盤(圖五)六宮守護摩羯木星合相摩羯火星在七宮,摩羯星群入象徵盟友的七宮,七宮守護摩羯土星四分十一宮裡的金牛天王,反倒抑制了意外。占星中海王是病毒的化身,高掛天頂的雙魚海王,看來那時中國的國際形象仍與冠狀病毒相連,但此盤上海王守護十宮,代表政府,分別與七宮、十一宮裡的星體呈現六分相;六分相與友誼、互助、訊息交流有關,應有邦交國給予建設性支援,並與中國政府合作得宜。另此盤中的太陽雖仍與凱龍合相,但位於牡羊座的太陽資源較為直接與明確,且太陽守護此盤二宮,日土緊密六分,再一顯示有機會獲得邦交國的支持。春分盤 A*C*G 裡顯示武漢、華南一帶情勢仍然嚴峻,但經過此區域的行星皆有柔和相位,代表容易獲得解決方案。
有意繼續分析的同好,可以持續觀察中國2020年太陽回歸盤(圖六),我認為與春分盤的呈現相符。另學生發現北京 2019年12月26日的日蝕盤也很符合現狀(與冬至相差4天),為何不觀察日蝕盤?我因每年的日蝕盤有2~3張,影響時效彼此交疊,細節繁瑣,故不採用。有些前輩關注日蝕度數對應的沙羅週期,但每個沙羅周期象徵的意涵需要查詢,我傾向由節氣盤直接觀察。但若事件發生的日期剛好碰上日蝕或月蝕,我絕對視為重點,好比今年一月的總統大選當日碰上月蝕,那天的月蝕盤即顯示執政黨將延續既有資源連任。
以上就占星面向分析,供同好參考,感謝撥冗閱讀。
#世俗占星
#MundaneAstrology
視野死角定義 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及電子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恭賀~交大電子 #郭峻因老師團隊 「第一屆智慧運輸創意鐵人競賽」——獲佳績
#實作挑戰組第一名
隊員:林冠廷同學、林柏宏同學
主題:可在NVIDIA TX2平台同時執行visual SLAM與物件偵測,而且在兩個部分皆能達到很高的正確率。
#創意無限組大會第二名&#人氣獎第二名
隊員:曾慶鎧同學、楊詠全同學
主題:超車偵測建置機車變換車道安全系統
———————— 新聞 ————————
第一屆智慧運輸創意鐵人競賽 實作物件偵測與創意設計皆獲評審讚賞
近年來國內外知名企業與一流大學掀起「程式設計馬拉松」的熱潮。為激發學生對智慧運輸程式開發的興趣與熱情,智慧運輸電子應用聯盟(簡稱ITCIC)於107年7月7~8日在國立交通大學科學一館 321教室,舉辦第一屆智慧運輸創意鐵人競賽。
以創新之智慧運輸相關應用為主題,透過兩天一夜類似夏令營的創意及程式競賽活動,邀請學生利用軟硬體各種技術來實作智慧運輸相關系統。第一天上午8:30進行報到與開幕式後進行競賽題目與規則說明,以連續超過24小時鐵人競賽形式完成指定主題,在第二天下午2點進行收件與後續評分作業。
智慧運輸創意鐵人競賽分為兩組進行競賽,第一組為「實作挑戰組」,主題為於嵌入式平台(NVIDIA TX2)結合Visual SLAM(簡稱VSLAM)及物件偵測,至於定位場景與偵測物則在比賽當場才公布,參賽者必須利用參賽時間進行調整,以獲得最佳結果。開幕致詞的交大電機系王學誠老師以過去在MIT的經驗,跟參賽者分享VSLAM的重要性。王老師在MIT的前同事Ross Finman,以VSLAM結合AR成立新創公司 Escher Reality,主要開發AR遊戲。Niantic Labs看好Escher Reality的AR技術,遂投資併購該公司,藉此進一步優化《Pokémon Go》的遊戲體驗。
第二組為「創意無限組」,考量大部分學生為機車族,讓學生以自身日常經驗或是生活上所遇到的交通不便或困難為出發點,規劃競賽主題為「設計系統、物品、設備等,使騎士騎乘機車更加安全」,不限平台與模式,利用其可運用之任何軟硬體技術實作其所發想之智慧運輸應用系統解決方案,由學、業界評審依成品原型、技術應用、創意發想、問題定義與簡報表達來進行評分。
首次競賽共有13組來自專攻電機、電子以及資訊工程領域的各大學的大學生與碩士生,共90人次參加。其中實作挑戰組6組,創意無限組7組。經過激烈競爭,實作挑戰組第一名由交大電子所林冠廷、林柏宏等脫穎而出;;第二名重缺;第三名則是雲科大電子工程系潘冠雄、王士豐、葉弘翔、丁偉倫、李偉加等人。
在創意無限組方面,經過評審們的討論,評分標準上以機車安全的創意佔主要比重。冠軍由台科大電子工程系的周詠健、彭聖智、李奕璋以「智慧型後視鏡」為題獲得,該團隊設計出一套隨著機車龍頭轉動的智慧後視鏡,當轉動龍頭時,讓後視鏡保持在相同的位子,讓機車騎士能夠清楚的看到後方來車,進而做出應變。第二名為交大電子所曾慶鎧與楊詠全的「超車偵測建置機車變換車道安全系統」,其應用情境為當機車騎士變換車道時,可提醒駕駛後方的超車車輛接近,以避免直接衝撞。第三名則是雲科大電子工程系的林冠佑、林俊孝、林建宏、劉宏毅,其創意設計為「具備車側盲點警示功能之多鏡頭影像融合210度高畫質電子後照鏡」,可提供機車騎士轉頭查看死角或移動頭部察看後照鏡時,最大與最佳視野。創意無限組除了頒發大會獎前三名外,特別設計最佳人氣獎,首獎由雲科大電子工程系所設計的「具備車側盲點警示功能之多鏡頭影像融合210度高畫質電子後照鏡」抱走。
雖然這是首次以智慧運輸為主題的創意鐵人競賽,但學生團隊表現不俗,尤其是實作挑戰組冠軍的作品,可在NVIDIA TX2平台同時執行visual SLAM與物件偵測,而且在兩個部分皆能達到很高的正確率,讓評審相當驚豔。在創意無限組方面,評審們一致認為冠軍作品「智慧型後視鏡」對機車騎士來說相當重要,且實體展示也讓人印象深刻。此外,亞軍的「車偵測的機車變換車道安全系統」完成度高,且也同時結合方向燈的設計,讓系統更能於真實狀況下應用,可提昇商品化價值。
競賽獲獎團隊資料:
實作挑戰組:
第一名: 林冠廷、林柏宏(交大電子所)
第二名: 從缺
第三名: 潘冠雄、王士豐、葉弘翔、丁偉倫、李偉加(雲科大電子工程系)
創意無限組:
大會獎第一名: 周詠健、彭聖智、李奕璋(台科大電子工程系),主題:智慧型後照鏡
大會獎第二名: 曾慶鎧、楊詠全(交大電子所),主題:超車偵測建置機車變換車道安全系統
大會獎第三名: 林冠佑、林俊孝、林建宏、劉宏毅(雲科大電子工程系),主題:具備車側盲點警示功能之多鏡頭影像融合210度高畫質電子後照鏡
人氣獎:
人氣獎第一名: 林冠佑、林俊孝、林建宏、劉宏毅(雲科大電子工程系),主題:具備車側盲點
警示功能之多鏡頭影像融合210度高畫質電子後照鏡
人氣獎第二名: 曾慶鎧、楊詠全(交大電子所),主題:超車偵測建置機車變換車道安全系統
人氣獎第三名: 周詠健、彭聖智、李奕璋(台科大電子工程系),主題:智慧型後照鏡
更多資料請參考:ITCIC 智慧運輸創意鐵人競賽臉書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