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規定投球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規定投球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規定投球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規定投球回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47的網紅你的 • 我的小王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的簡單生活☀ Part6 🧺如何培養小人兒的收納習慣 🧺 這個議題不僅關乎媽媽是否會過勞 對媽媽日後的角色更有著莫大影響力! 以後上戲總是扮演女傭角色? 在小孩們後頭邊罵邊幫忙撿拾東西? 還是優雅地動動嘴巴提醒? 讓孩子們主動動手一起讓家裡保持整潔?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Vamos Sports翊起運動,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於昨天4/24中信兄弟與統一獅七局下洪宸宇傳本壘的攻防戰,你知道30秒內,中信兄弟其實是可以提出挑戰的嗎? 根據中華職棒規定: 1.第七局以後,主審面對有疑問的判決仍然可以主動提 出「即時重播輔助判決」來防止誤判。 2.根據中華職棒聯盟官方粉絲團(https://goo.gl/hMaKCp) ...

  • 規定投球回 在 你的 • 我的小王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30 23:37:25
    有 31 人按讚

    ☀我的簡單生活☀ Part6
    🧺如何培養小人兒的收納習慣 🧺

    這個議題不僅關乎媽媽是否會過勞
    對媽媽日後的角色更有著莫大影響力!
    以後上戲總是扮演女傭角色?
    在小孩們後頭邊罵邊幫忙撿拾東西?
    還是優雅地動動嘴巴提醒?
    讓孩子們主動動手一起讓家裡保持整潔?

    —————————————————————
    當然,這絕對是充滿血淚的歷程😭🤣
    以下分享幾個重要的概念
    並且說明如何幫孩子建立收納習慣❤️

    ★為什麼需要孩子自己收東西?
    ✅自己的東西自己收,這是負責任的表現,也是學習為「自我」負責的開始😉
    當你期待孩子成為負責的人,那麼就從讓孩子管理自己的物品開始吧!

    ★小孩這麼小怎麼可能自己收?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在「能勝任的合理範圍內」收拾自己的東西。例如:針對年紀非常小或剛開始要建立收玩具習慣的孩子,我們可以準備單一的大收納筒,請他幫忙全部丟到桶子裡即可。等收拾的習慣建立後,再分隔出不同的收納品項讓孩子分類收納
    (次子一歲多翻箱倒櫃時期,就能夠聽指令把東西收回去了,當然一歲多孩子的「收」,請了解不可能完整擺放如初,他們單純就是把所有東西「塞」回原來的抽屜,這樣已經很棒了喔!)
    ⚠️小聲說:斷捨離讓孩子翻不了多少物品出來,真的才是唯一解🤣

    ★小孩怎麼樣就是不收阿,那怎麼辦?
    ✅請先想想小孩「為什麼不想收!」
    1️⃣玩具太多,怎麼收都收不完嗎?
    那就從減少玩具開始,或改成玩完一樣玩具後,需要先收完,才能再搬下一樣出來
    (⚠️千萬別堆積如山之後再要小孩收,我相信就算是大人都不會想收,更何況是孩子呢?)
    2️⃣小孩收拾的時候,總是在很糟的情緒氛圍之下嗎?
    孩子把收東西這件事跟「氣氛會很糟」、「又要被罵了」連結在一起,自然會逃避這個不舒服的情境,可以從改變收拾氣氛開始

    ★運用故事或遊戲引導孩子收拾,讓收玩具不再是單調、無聊的事情
    Ex:「投球比賽」鼓勵孩子將球全部投擲進入球桶
    Ex:幫套書找出所有鄰居
    Ex:有些時候我們會把手當成是大怪手,看誰可以抓取最多玩具,載送它們回家...等

    ★記得適時正向鼓勵孩子
    ✅孩子只要有整理的「意願」就值得鼓勵孩子囉!
    ✅看見孩子的願意、耐心和負責
    ✅當然更可以「一起」收拾~
    「媽媽與我同在」是重要的支持感來源!
    ✅請耐住性子等候,孩子一邊收拾,請一邊在旁邊讚美鼓勵
    「媽媽看見你很認真在收玩具喔~」
    「果然是負責任的厲害寶寶~」
    「真的是很棒的好主人耶~把東西放回原位,我們之後找它們一定很快!」
    「很開心我們一起把家變乾淨!」
    ✅收拾完畢、地板清空之後,我習慣會請孩子們帶爸爸一起欣賞乾淨的客廳和遊戲室,請孩子們拍拍手謝謝自己和手足,因為大家一起把漂亮整潔的家變回來!

    ★關於孩子的個人物品或家中的公共事物
    ✅平時即可和孩子一起討論
    讓他們參與物品的收納方式和位置
    讓孩子知道他是家裡的一份子
    有共同維持環境的義務
    而不是特定人或值日生要負擔的工作

    ★斷捨離,孩子也可以開始
    ✅當玩具數量開始變多的時候
    我會請孩子選擇幾樣~
    1️⃣比較少玩的玩具
    2️⃣已經少看的書籍
    3️⃣他很喜歡也願意分享給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或書
    4️⃣為別的小孩準備驚喜禮物🎁
    連同孩子的衣服或自己斷捨離物品
    帶著孩子一起裝箱寄出
    幫物品們尋找新的好主人

    ★固定且規律的收玩具時間,建立儀式感
    ✅我們家在午睡、爸爸下班到家前
    以及晚間睡前,固定一起收拾整理
    我收拾我的活動空間
    孩子們收拾自己拿出來的玩具和書
    ✅唯一的規定就是:地板不能有東西!
    所以不知道該怎麼收的,可以整理疊放在桌上、地墊上,但就是不能散落在地板上
    ✅睡前收拾完會帶著孩子「欣賞」恢復乾淨的環境,跟孩子們說「我們要睡覺休息了,遊戲室也要關門明天才營業囉,謝謝幫書和玩具們放回它們的家,讓他們也好好休息~遊戲室明天見!晚安掰掰💤!」

    —————————————————————
    ➡️喜歡看收納文分享的在此⬇️

    ☀️我的簡單生活☀️系列
    Part1 小人兒出沒的收納術
    https://reurl.cc/EzOkRK
    Part2 斷捨離前的生活與開始
    https://reurl.cc/n0W9Nd
    Part3 簡單生活的實踐守則
    https://reurl.cc/Q38yRZ
    Part4 我的簡單廚房
    https://reurl.cc/EzO3pg
    Part5 我的簡單冰箱
    https://reurl.cc/ygxdqM

    ❤️祝福「收拾」不再是親子衝突的開端
    ❤️地方媽媽的小小分享,希望有幫助到地方媽媽😉

    #Laurencemylittleprince4y0m
    #Lucusmylittleprince2y0m
    #Alanamylittleprincess0y11m
    #你的我的小王子
    #三寶媽的簡單生活
    #房價這麼貴多點空間真的賺很大
    #愈早開始媽媽愈早輕鬆倒吃甘蔗
    #生活就是學習學習就是生活
    #日常中的很多瑣事其實比注音符號英文字母還值得學習
    #學齡前的學習焦點在自理能力和其他軟實力

  • 規定投球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01 08:14:45
    有 6,029 人按讚

    父子徒步環島日記第一天

    出發前,我引導Savi:「人生就像經營品牌一樣,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事情的本質跟核心,如果這次的環島有一個主題的話,你覺得會是什麼? 是have fun(樂趣), learning(學習),safe(安全),還是challenge(挑戰)?」

    「我覺得都是耶」

    「那如果你要排順序的話,你的第一名會是fave fun嗎?」我問他

    「不是,第一名應該是要 safe, 因為媽媽說不能做危險的事,然後才是have fun, 然後是learning, 然後是challenge」

    我笑了笑,回他:「好,那我們的口訣就是 safe fun learn」這三個是我們的核心, challenge放第四順位。

    父子有了這樣的共識,對我們接下來要做的決定都會相對簡單, 因為這次的旅行的主角不是我,而是我兒子,我只需要在旁當扶導的角色。
    我們研究了其他人的徒步環島或是騎車環島,我們發現大部份的人著重在「挑戰」(或是自我證明),但這並不是我們父子這次環島的核心精神。 我們所著重的核心是深度體驗。

    所以我們決定從高雄坐火車到知本,從知本出發當我們的第一站,因為東部這邊的文化是他從來沒有體驗過的。

    更何況,他也從來沒有坐過台鐵的自強號。也從來沒有來過高雄火車站(因為都只坐過高鐵)

    售票員看到我們的推車那麼大,一開始的反應是皺眉頭

    用激烈的口氣說:「這個不能上自強號!這個超過規定尺寸!!」

    但我卻是和和氣氣的跟他分享,我們父子是要去徒步環島,我們要去圓夢,能否通融一下?

    「哇~~也太酷了吧,那你這個車子能拆嗎? 要拆才能上得了火車」

    「當然可以,來Savi, 幫爸爸一起拆」

    小孩會一直觀察父親的一舉一動,他會看到爸爸是如何應對突發狀況,用冷靜的智慧化解可能的衝突跟挫折。 用聰明的方法跟口氣來說服對方並且用很軟的姿態跟對方一直道謝。

    而他也會主動幫忙搬行李。(因為我要手提這麼大的推車上火車)

    這些生活應對的小細節,都是他的學習,都是我們當父母要有覺知的。

    成功破解了第一關上了自強號之後,我再跟他分享第二個小細節,就是台鐵的logo, 告訴他, logo有分三種, 一種是純logo沒有字,因為品牌已太深化太有名了,像是apple,benz跟台鐵。 另外二種是logo加字像是提提研,第三種是把品牌名字當成logo叫作logotype, 像是zara, uniqlo , H&M這些快時尚品牌。

    並且還在wikipedia上找到了台鐵的logo解說,跟他分享為什麼設計長這樣是有它的含義,不是隨便劃劃的。

    這是我這幾年學到的品牌美學的細節,剛好在旅途中可以跟兒子分享,這是所謂的「教育於無形」

    在火車上,我隨手遞給他肌餓遊戲的第一集,我自己也拿起了書來看,雖然我沒叫他看書,但是他看我看書,自己就也會有樣學樣,這是我們父子之間長期培養的默契。

    到了知本,我教給他手機看地圖帶路,讓他當導遊培養他的方向感。沿途他開始採集很多的植物,因為這一切對他來說都很新奇,很多植物都是他從沒有看過的。

    走到了卑南族部落的社區,我們的民宿就在社區裡面,這是我第一次帶兒子住民宿。 他一開始還不習慣怎麼跟陌生人相處在同一棟房間,還想說躲在自己房間就好了。

    但我嘗試著說服他說:「這是不一樣的住宿體驗,來這裡可以認識各式各樣的朋友,這就是自助旅行最大的樂趣跟學習」

    所以他選擇待在客廳陪我們大人聊天,才發現其中一位是他學校日文老師的朋友,而且他也很大方的跟人家合照,在這裡我也看到他的心變得比較大方。

    這次旅行我一直告訴自己,我要改變自己對待兒子的方式,我要學會更信任他多一點。 所以中午我跟他說,「你如果想用ipad想看netflix可以,你可以自由使用電腦,爸爸選擇相信你的自律力。 但是你也知道看太多近距離會對你眼睛不好。」

    「所以你看多少ipad的時間,我們就用多少看遠方的運動來平衡它。」

    於是他今天看了二小時的ipad, 我們就用投球,騎腳踏車,以及爬上屋頂看遠方的活動來平衡眼晴的收縮。

    第一天的一整天下來,我發現我跟他的互動以及我所能教給他的,可能比一整年都還多。

    我們都很享受第一天,第二天的今天,我們要去全台灣號稱最美的野溪溫泉(栗松溫泉)

    我們等等要出發了,很期待。

    #父子徒步環島

  • 規定投球回 在 周奕瑋 Jarvis Cho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24 17:45:42
    有 792 人按讚

    【JARvelogue周奕瑋的旅人視角・瀨戶內海/豊島】

    去年,我踏上三年一度的《第四回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旅程。目不暇給的一星期遠去了,我希望用文字來記錄這趟跳島旅程。

    第四站,豊島中篇、唐櫃。

    從家浦出發,前往豐島旅程的下一站,唐櫃。正如我上回提過,騎腳踏車是遊豐島的好方法,事實上我也可以騎車從家浦去唐櫃。但因為我在油站只租了四小時的腳踏車(還車處也在油站),加上又想拍攝單車遊以外的氣氛,所以就選擇在家浦坐島內巴士去唐櫃了。

    島內巴士在唐櫃的下車點有幾個,而在「唐櫃岡集合所」下車應該是最理想的。因為好幾個作品都在這附近,其中一個就是在豊島著名古蹟「唐櫃之清水」旁邊的《空の粒子/唐櫃》(空之粒子/唐櫃/青木野枝)。「唐櫃之清水」相傳是弘法大師經過此地時掘出的泉水,是島民重要的資源。「空之粒子」是利用了鐵架,架在儲水糟上方的作品。一個個空心圓圈,驟眼看起來就像在跳舞的粒子,所以也稱為天空的粒子。這些粒子像是為泉水歡呼、也像默默守護儲水糟。儲水糟上面有坐小神社,靜靜的、感覺很舒服。

    唐櫃岡附近的作品還有好幾個,像由古民家改建、利用音效、光線、水的倒影、屋內的電器振動等來營造出行雷閃電和暴雨效果的《ストーム・ハウス》(STORM HOUSE/Janet Cardiff & George Bures Miller)。走進屋裡,你可以體驗島上居民面對暴風雨來襲的「恐懼日常」。而位於附近的《島キッチン》(島廚房/安部良)也是由古民家改建而成。供應的是用當地食材烹調的料理。這間餐廳人流很多,如果沒有事前預約,恐怕很難光顧。我剛在家浦吃飽、又沒有訂位,所以只是路過看了一眼就走了。

    從唐櫃岡沿著山路慢慢落山,不消一會就走到唐櫃浜、也是唐櫃港上岸位置。這裡有兩個我很喜歡的展品,一個好玩,一個感動。

    感動的那個礙於時間去不到,是我在豐島旅程的最大遺憾。這作品的名字叫《心臓音のアーカイブ》(心跳聲的ARCHIVE/Christian Boltanski)。是一個保存了全世界約6萬多人心跳聲的展品。來自法國的藝術家從2008年起開始錄製人的心跳聲,2010年開設了這所檔案館。從我看到的資料得知,ARCHIVE檔案館裡是個黑暗空間,空間中播放著過萬人的心跳聲,房間內燈泡的光暗度會隨著心跳聲的快慢而改變。這段證明萬人活著的「心跳交響樂」,我想只有親身進去聆聽過,才會明白那份生命的震撼。除了聆聽別人的心跳聲,只要另外付費,你就可以使用館內的錄音設施,將自己的心跳聲加到作品中,讓自己的心跳聲成為這作品的一部份。錄製後,你還會收到一隻收錄了自己心跳聲的CD,算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互動型聲音藝術品。
    我們在這星球上活過的證據都可以很不一樣,唯獨心跳聲是一樣的。而在這種「一樣」當中,似乎又存在著一種「不一樣」。我們都在同一個脈動之中,卻又活得不一樣;「大同之下的不同」、應該就是這個意境。

    去不到,真的很傷我的心,嗚。

    至於好玩的那個作品,叫《勝者はいない─マルチ・バスケットボール》(無人勝出-多重籃框 /Llobet & Pons)。說它好玩,是因為它既是一個裝置藝術,也能讓路人自由玩耍。一聽到名字或是看到外觀,就知道這個西班牙藝術家的作品是帶給人歡樂的展品。以豊島的地形作為籃架的外型,上面共有6個籃框,旁邊則放著一籃籃球給遊客投球。
    突破固有的規定,這裡有的是多個籃框、多個進籃的角度、多個勝出的方法。在那個世界中,人人都可以勝出;但如果人人都勝出,其實也代表根本沒有人勝出。想說的或許就是「勝出與否、本來就不重要」。
    用自己的模式、自己的節奏、抵達自己想去的目的地,你就是你人生的「勝利者」。

    這個是我在四島藝術旅程中,最後一個遇上的藝術品。記得那個傍晚,投籃時、我遇上一道雨後的豐島彩虹。當時心頭裡的悸動、跟感動,我實在難以用言語表達。有點像是打RPG冒險遊戲結束後、出現的爆機結局畫面一樣。以欣賞這作品作為我瀨戶內藝術祭旅程的最後一刻,很幸福、也是一個最美好的句號。

    說到這裡,不知道有沒有用心的讀者發現,我好像遺留了一個重要的地方沒有提過呢?因為那是在整個藝術祭旅程中,最讓我震撼的作品,我想用一整篇好好分享。

    下回,豐島下篇.豐島美術館。

    ➖➖➖➖➖➖➖➖➖➖➖➖➖➖➖
    提提大家,以上作品都是我2019年在藝術祭期間觀賞的。有些展品長年展示,有些只限藝術祭期間才公開。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三年一度,下一個三年展出內容也會改變,有增也有減。所以遇上的每件作品,都是「一期一會」。三年後,有緣可以再見,無緣的話只能慨嘆一聲,或期待遇上另一次一期一會了。

    溫馨提示:如果想在藝術祭以外期間到豊島的話,可以在高松港坐船前往。班次由1小時~3小時不等,而且根據不同日子和月份會有班次調整,詳情可參考官網(https://www.t-ferry.com/schedule/#link01),船程約35分鐘。由於豊島距離岡山縣較近,所以亦可從岡山縣的宇野港出發,由宇野港出發的船會先後抵達豊島的家浦和唐櫃,所以大家可以自行選擇登島位置。班次約2小時一班,到家浦的船程普通船約40分鐘、高速船約25分鐘,而到唐櫃的船程普通船約1小時、高速船約40分鐘。

    豐島上篇連結按此 ⬇️
    https://www.facebook.com/343078569084131/posts/3463518653706758/?extid=hvaoSW089Xg2Spe1&d=n

    #JARvelogue
    #日本旅
    #瀨戶內海
    #瀨戶內藝術祭2019
    #第四回瀬戸内芸術祭
    #ArtSetouchiTriennale
    #豊島
    #周奕瑋的旅人視角

  • 規定投球回 在 Vamos Sports翊起運動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4-25 09:00:00

    關於昨天4/24中信兄弟與統一獅七局下洪宸宇傳本壘的攻防戰,你知道30秒內,中信兄弟其實是可以提出挑戰的嗎?

    根據中華職棒規定:
    1.第七局以後,主審面對有疑問的判決仍然可以主動提 出「即時重播輔助判決」來防止誤判。
    2.根據中華職棒聯盟官方粉絲團(https://goo.gl/hMaKCp) 就有提到,雖然七局上史耐德總教練挑戰周思齊回本壘失敗,但其實是可以不計算本場挑戰次數內,因為本壘碰撞的即時重播與全壘打即時重播一樣,教練團可促請裁判員電視重播檢視,由裁判員自行認定是否重播檢視,故不計算在總教練該場挑戰次數內。

    總教練必須在每個判決結束後30秒內提出挑戰,若是三出局換局的狀況,必須在10秒內提出挑戰。

    可惜當下中信兄弟史耐德總教練並未及時行使此權益,而是先更換投手,錯失挑戰機會。如果是關鍵一分差的比賽,這條規定就顯得非常重要囉!!下次要記得挑戰喔!!



    再看一次適用即時重播輔助判決共計七項如下:
    (1)全壘打(只有裁判可以任意使用此重播權)
    (2)封殺、強迫進壘(不包括雙殺時,野手是否有踩二壘壘包) :
    (3)觸殺(包括盜壘、牽制)
    (4)外野界內、界外判定
    (5)外野觸地與否之接殺
    (6)觸身球(投球是否擊中擊球員)
    (7)三出局時本壘得分與否

    總教練或總教練代理人每場有一次挑戰權利,若啟動即時重播輔助判決後導致改判,該總教練仍保有下一次即時重播的挑戰權利,但每場即時重播的挑戰總次數不得超過兩次。此 外,總教練必須在每個判決結束後30秒內提出挑戰,若是三出局換局的狀況,必須在10秒 內提出挑戰。
    倘轉播單位因外在因素無法即時提供重播畫面、或完全無明確畫面顯示判決之正確性與否 時,總教練此次挑戰權無須計算,仍保有下一次「即時重播輔助判決」的挑戰權利。
    第七局以後,主審面對有疑問的判決仍然可以主動提出「即時重播輔助判決」來防止誤判


    【訂閱Vamos Sports頻道】http://goo.gl/zmhAI9
    【Vamos Sports粉絲專頁】http://goo.gl/C7olYu
    【Vamos商店】http://bit.ly/2viWs50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