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西式線裝書縫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西式線裝書縫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西式線裝書縫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西式線裝書縫法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張哲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剛剛落幕,謝謝網友郭志忠分享他在1992年9月14日至21日參加第23屆全國技能競賽的選手證和餐券。你也曾經參加過全國技能競賽嗎? 自1968年開始舉辦的「全國技能競賽」是中華民國規模最大的青年技能比賽,今(2020)年邁入第50屆賽事,共有65職類的948名選手參賽。 今(...

西式線裝書縫法 在 王樂儀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1 00:04:19

造天衣:為阮氏洋服的阮先生寫一首歌 (全文在《立場新聞》) 還記得以前讀女性主義有關服裝的論述,總是將服飾、衣服比擬為一種規範,甚至乎是身體的牢房。衣服是身體的界線,女生穿裙的時候就會知道,又或者,那些男生穿極貼服的西褲,也大概感受到身體總有不能逾越的範圍。因此,我曾經是多麼的討厭西裝。這樣討厭,這...

  • 西式線裝書縫法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01 11:09:02
    有 551 人按讚

    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剛剛落幕,謝謝網友郭志忠分享他在1992年9月14日至21日參加第23屆全國技能競賽的選手證和餐券。你也曾經參加過全國技能競賽嗎?

    自1968年開始舉辦的「全國技能競賽」是中華民國規模最大的青年技能比賽,今(2020)年邁入第50屆賽事,共有65職類的948名選手參賽。

    今(2020)年適逢我國加入國際技能組織(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50週年,勞動部特比照國際賽規模,將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訂於9月17日至21日在臺北南港展覽館2館擴大辦理為「2020國家技能週」,並於賽程期間(9月18日至9月20日)開放民眾參觀,現場設有職訓展示區、職涯發展展示區、創客展示區,及多元技能體驗活動,參觀者除了能為替參賽選手加油,亦可進一步了解競賽之實務內涵。

    昔日在全國技能競賽中脫穎而出的國手,皆為國內產業界或學術界的菁英,甚至成為裁判長或訓練老師,將技術一代傳承一代;例如在1971年臺灣首次參加國際賽時拿到第一面獎牌(家具木工類銅牌)的侯世光教授、在1993年臺灣主辦的第32屆國際技能競賽獲得工業電子類金牌的林淵翔教授,到現在仍致力於訓練國手,而去(2019)年在俄羅斯主辦的第45屆國際賽獲得汽車噴漆職類金牌的楊婷喻,也讓我國得到了世界第三的佳績。

    最後,讓我們來回顧一則刊登於1968年9月29日《經濟日報》頭版,關於第一屆全國技能競賽的詳細報導:

    首屆全國技能競賽 辦法初步訂定
    十月十一日公布試題 十一月十一日開幕

    【本報訊】中華民國第一屆全國技能競賽大會依據籌備計劃,將於十一月十一日開幕,十二、十三兩日正式競賽,十四、十五兩日評判,十六日閉幕頒獎,閉幕當日下午舉行競賽成品展覽會,一俟籌備委員會通過後,即積極籌備進行。

    該技能競賽大會分四類十四小組,各組錄取前三名,依次頒發金銀銅牌獎外,並頒新台幣一萬元、五千元、三千元的獎金,各得獎人所屬之單位,大會亦頒發獎狀,得獎人如符合國際技能競賽標準者,並得提名代表國家選手參加國際競賽大會,參加選手之競賽成績超過六十分者,大會發給技能證書,並建議有關單位視為將來舉辦技能檢定之術科考試成績。

    競賽地點為台北市,將借用台北工專、師大工教、台北工職以及工商界之適當場地。

    競賽選手:由公私立職校,民間或軍中技藝訓練中心,各廠商及有關之生產單位提名。選手資格:本屆年齡限廿歲以下之青年,將來續辦時則容許廿歲以上之技工參加,以配合技工考試簽證制度之推行;學經歷:(1)各職校之在校或畢業生符合技能標準者;(2)初中畢業具有兩年以上之工作經驗符合技能標準者;(3)雖無學歷但具有三年以上之工作經驗符合技能標準者,技能標準於競賽前一個月公佈。

    競賽範圍及人數:本屆辦理競賽者計四類十四小組,容納選手二百八十名參加,每組預定廿人參加競賽,如超過廿人時先行辦理預賽甄選,其類組別如下:

    (1)機工類,分車工、裝配工、機械製圖三組

    (2)金工類,分板金工、氣焊、電焊、鑄造工四組。

    (3)電工類,分收音機及電視機修理,動力配線,室內配線三組。

    (4)手工藝類,分家具木工、建築木工、金銀細工、女服裝工四組。

    競賽之設備、工具及器材:(1)設備借用各學校及工廠同一規格之裝備;集中於各競賽場內;(2)工具,由選手自行攜帶為原則,其需自帶之工具清單,於競賽前一個月公佈;(3)器材,將洽請廠商捐贈或購置。

    【本報訊】中華民國第一屆全國技能競賽大會的試題,業已命定,經審查通過後,將於競賽前一個月即十月十一日正式公佈。

    依據命題標準,參加選手能於廿至廿四小時內工作完成,成績以一百分為滿分,分配比例為:精確度六十五分以上,作品外觀與技能程度十五分以上,作業計劃、程序及工具使用十分以下,經濟使用材料五分,時間五分。

    各類組試題範圍如下:

    一、機工類:鉗工組用碳鋼製造或裝配機械零件,精確度至千分之○.四吋,機械製圖組依照設計繪圖,車床組用碳鋼車製成或加工製造機械零件。

    二、金工類:板金組用金屬薄片依圖樣製作各種容器,氣焊組及電焊組均用軟鋼板全面熔接;鑄造組用鑄物砂與模型,按圖樣所示鑄造成品。

    三、電工類:收音及電視機修理組,檢查收音機及電視機故障部份,修理及裝配收音機與電視機;動力配線組用電磁起動器及電動機等之配線;室內配線組用金屬或塑膠套管為室內電器配線。

    四、手工藝類:家具木工組用木材或三夾板等製造家具;建築木工組製造各型屋頂構架;金銀細工組製作各種金銀細工;女服裝工組剪裁及縫製各種中西式衣服。

  • 西式線裝書縫法 在 台灣服飾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2-28 20:00:54
    有 350 人按讚

    |#日治晚期──職業婦女|
     
    ◆新興職業婦女
     
      「高女畢業生希望成為職業婦女,畢業證書不再是新娘嫁妝」
     
      這是日治時台灣最大報《台灣日日新報》的一則報導,而此時,一些針對職業婦女的廣告開始出現,像是「安神湯」,一款號稱可以緩解勞力疲乏的保健食品,廣告中就羅列了各式家庭主婦、女工、採茶工可能會有的職業傷害,還附有醫療專家的背書,解釋這款安神湯的妙用。
     
      然而,除了傳統的女工以外,隨著日本政府在台灣推動現代化建設,也有了新的建設與店家興起,台灣街頭也出現了許多『新興行業』。
     
      所謂的「新興行業」,大部分是因應都會而產生的服務業,舉凡事務員(類似秘書)、電姬(電話交換手)、打字員、車掌、店員等,都是屬於當時的新興職業,根據一九三零年的統計,台籍新興的職業婦女大概兩千多人。
     
      即便數量不多,且職業婦女也面臨許多如同工不同酬、應徵職位有限、工時過高、職場性騷擾等問題。但擁有屬於自己的工作與薪水,仍是給了當時的女性一個獨立自主、不被丈夫嘲諷為「無為徒食」(米蟲)的生活一些希望。
     
    ◆都會女子的新時尚「長衫」
     
      一九三零年代中後期,「長衫」,也就是現在稱的「旗袍」,開始在台灣風行起來。
     
      即使皇民化運動已經有些苗頭,但太平洋戰爭還沒越演越烈,帶著「支那風情」(中國風)的長衫也還沒開始被禁止,所以許多經濟上能負擔的起的女性,便會裁製一兩件趕赴流行。直到一九四三年左右,台灣因為戰爭而進入空襲時期,長衫才從街頭消失。
     
      雖然大多職業婦女的照片是穿著洋裝的正裝,但我們參考的陳進的〈婦女圖〉的畫像中,手提包與手錶是極為有特色的一部份,這兩件物品都是如今從事服務業的女性常有的配件,因此思量許久,仍是將新興職業婦女與長衫一同介紹。
     
    [#西式熱燙]
     
      日治中後期,台灣引進了西方熱燙技術,也有許多台灣人去日本學習髮型與美容專業(美容師),當時燙髮的價錢,大約是新興職業婦女一個月1/4或1/3的薪水。
     
      雖然一開始民眾對於冒著蒸氣的夾子有些卻步,但接受之後,便開始流行起波紋顯著的S型捲度及小捲度的紋理,讓自己的髮型呈現捲俏的時髦模樣。
     
    [#長衫]
     
      日本時代的「長衫」,也就是我們現在稱的「旗袍」。臺灣早期慣稱為長衫,意即長及腳踝的連身衣著。
     
      根據服裝製作權威施素筠教授的分析,他認為台灣式的長衫與當時民國式的旗袍,做工上有所不同,而當時民國的旗袍大多以藍色系的陰丹士林布為主,且在款式上在1940、50年代時也較台灣式的長衫寬鬆,甚至出現長褲與旗袍同時穿著的情形。
     
    [#洋布]
     
      陳進老師的原畫上,長衫的布料花紋是頗有新意的「衝浪小人&海邊椰子樹」。在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紡織業逐漸發展成熟,需要有海外的市場來幫忙消耗其國內過剩的棉織品,而身為殖民地的台灣當然首當其衝,再加上 1930 年代全球性經濟不景氣,日本紡織品也開始壟斷台灣市場,也因此在日治晚期時,長衫的布料不再只限於中式風情,開始受西方文化影響或帶有日本風味。
     
    [#手錶]
     
      日本在幕末時期即已發展出「和時計」的機械時鐘製造技術,明治維新以後又引進西方的新技術,到1911年時,時鐘的年產量已達八十六萬支。
     
      日本統治台灣初期,正好是日本國內鐘錶業起飛時期,隨著提倡現代化的政策推動,也帶動了機械鐘錶的成長。從1896年的進口總值24201元到1939年320972元,四十四年來需求可以說翻了十三多倍,但由於在日治時期的貿易列表裡,並沒有將「鐘」與「錶」分開,因此沒辦法確切知道懷錶或是腕錶的實際進口量。
     
    [#提包]
     
      將包包視為裝扮的飾品,大約是在十八世紀末後,由於附有衣袋的波浪型裙子被修身的衣服取代,女士們便紛紛去尋找可以裝載個人物品的袋子。而隨著一戰二戰的開打,物資短缺,晚宴包等華麗的手包頓時成了奢侈品,而簡潔甚至粗糙的提袋、提包,卻在之後開啟了新的流行。
     
    [#露趾跟鞋]
     
      這是遵照〈婦女圖〉中,畫家陳進在作品裡的設計。高跟鞋是日治摩登女性必備的裝扮之一,1931年有一則剖析臺灣摩登女孩(modern girl)的文章,描述當時在街頭上,時常可以見到三五成群的短髮女孩們手牽著手,穿著能讓足部線條更為豐美的白色高跟鞋無拘無束又活潑潑地往來著。
     
    ◆政府不允許的美麗
     
      「初見楊女士,容貌姿麗,有如我小說『楚楚公主』中的美少女。心想她是適合穿長衫的人,但在巡警會用剪刀剪斷長衫裙裾的時代,她並沒有穿長衫出現於編輯室。」
     
    ──(西川滿,1941)
     
      「皇民化運動」,是二戰時日本對少數民族、殖民地推行的一系列同化政策,希望藉政策讓這些族群認同自己身為日本人的身分,也因此具有「支那色彩」(中國風)的旗袍,很快地便被警務單位列為「挑發性服裝」。
     
      而新興職業婦女更常遭到政府的注意,例如政府就曾要求女給或酌婦(陪酒女性),改穿著樸素的洋裝或兩件式套裝,或是宣導民眾把中式的盤扣改成西式扣、把開衩縫成裙等等。
     
      即便西川滿回憶中的楊千鶴女士並不會穿著長衫出現在編輯室,但這位台灣首位女記者楊千鶴,確實有許多穿著長衫走在街上的回憶。
     
      『……如果不是和日本人朋友同行,穿長衫對我而言實在麻煩費勁,起初也沒有意識到這些,但有時察覺到他人責備似的眼神,都不免讓穿長衫的我心頭一驚。』
     
      『參加日軍攻陷新加坡的慶祝遊行,擦肩而過的年輕日本人女性拋下的那句「真是適合非常時期啊」,彷彿就是針對自己的長衫說的。』
     
      在皇民化時期,男孩女孩們穿著的服裝不再只是一件單純的布料,更是一種思想培養,比如中學校開始將詰襟制服改成卡其色的戰時服裝,並加上綁腿;女校多了許多關於和服製作的課程,希望能透過服裝,讓台灣的少男少女對於日本更加認同。
     
      各個女孩穿著長衫的理由皆不相同,有些女孩用長衫背後的政治意涵,表達自己的立場;也有女孩是單純喜愛那優美的線條,在戰爭時代努力用一匹布料活出自己的色彩。
     
      如果服裝一直都是性別與政治的角力場,那麼她們在大環境下對美麗的小堅持,或許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對自我的追求吧。
     
    繪師:顏文字
    參考資料:陳進〈婦女圖〉、洪郁如〈旗袍•洋裝•モンぺ(燈籠褲):戰爭時期台灣女性的服裝〉、明道學術論壇〈長衫的時尚觀察-日治晚期臺灣女性的自主性意識展現〉、鄭麗玲《阮ê青春夢: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日治時期台灣機械鐘錶市場的發展(1895-1945)〉---呂紹理

  • 西式線裝書縫法 在 台籍女子在德國的吱吱喳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7-11 23:59:05
    有 38 人按讚

    今天結束了一整學期的總發表

    先說明一下,我們的發表沒有要完全做完,但是每一套至少樣式要出來,細節可以在放假期間慢慢做,所以還有很多看得出來是半成品。
    整個學期我不見得每天都是第一個到工作室,但是也會是前幾個到的,然後最後一個走,就是希望在期末發表的時候.....沒有什麼必勝的決心啦~只求不要被罵😅😅
    回想這三年,我除了第一學期的蜜月期教授捨不得罵之外,從第二學期開始我從來沒得到過正面評價,永遠都是那幾句:妳動作真的好慢,慢到我們不知道要怎麼教妳。妳的方向到底是什麼啊?!妳做的東西我們根本看不出妳的走向啊!!!有時候像GUCCI有時候又有Balenciaga的感覺,時不時還會跑出Valentino,妳真的很不穩定誒!你的車工有夠糟$%^#&*^&((*&^$%$^*(*
    反正每次都被罵到臭頭就是了,兩個禮拜前的研究室會議,會後我還輾轉得知,有一個教授偷偷說他不喜歡我的配色,可是我的配色明明是我跟他一起決定的。所以我已經做好心理建設,不管怎樣,這裡的教授對每個學生都不會太客氣,就盡力吧~
    我講完我的10分鐘發表時間後,說不喜歡我的配色的教授竟然說:現在的全部看起來都很漂亮,妳這兩個禮拜真的有很大的進展。
    我說:如果車縫線你們覺得太醜的話,我可以再做內裡把它們遮起來。另一個所有學生聞之色變,人稱「時尚警察」的教授這時候把我說的那件翻開來檢查,我已經把頭皮硬好等她罵了,她看一看之後說:不用加內裡,妳的車縫都很細不怕人看。說說妳接下來的計畫吧~我講完之後兩個教授同時說,妳明年二月可以開始做論文了,然後Schöne Verarbeitung。聽到這句Schöne Verarbeitung不誇張,我眼淚差點兒掉出來,我等這句話等了三年,這句話直接翻成中文只是「工很漂亮」,但是在這裡的意思是我已經被認可了,就是出師了的意思。
    後來另一個跟我同屆入學,一樣是外籍生一樣不是本科出身的同學發表的時候被罵到臭頭,突然一個同學跟她說:妳看一下Sarah,她是怎麼改進的,妳可以私底下問她,老實說她是我們不怎麼看好的學生,怎麼會在三年後翻盤,讓我們驚豔,重重的回擊我們這些曾經不看好她的人。突然聽到這麼多這麼正面的誇讚,我還真有點兒懷疑該不會是教授們放棄我了,想讓我快滾🤔
    我一直記得有一個對我很兇而且其實滿明顯她不喜歡我的德國同學跟我說:妳做一大堆對我們來說根本不特別的事,要做西式禮服妳畢竟是亞洲人,妳懂得一定不比我們詳細,做西裝,那也都是西方文化裡的東西,妳要做只有妳才知道而且只有妳能做的事才能創造妳自己的不易取代性。當下她講完還對我翻了好大一個白眼,頭髮一甩就走了,但是她不知道這話我一直記著,雖然她的態度讓我真的很想往她臉上踹一腳,但是她講的也不是完全沒道理。我事後想想我到底這陣子忙了些什麼,把每一次被批評不足的事項全部寫下來做成一個To do list然後逐一改進,每天都一點一點地做,只要是連自己都看不順眼的地方就拆掉重來不要苟且,就這兩件事是我很嚴格逼迫自己的,但是放假的時候就是要什麼都不做,不趕工、不收信、不做任何自己不想做的事,就是要認真的任性。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時間規劃吧~所以我沒有感覺特別疲累卻完成更多事,這大概又是另一件我在這裡唸書三年學到的大事..........

    至於我做了什麼德國人做不來的事.......
    我以台灣的學校制服文化為主題,我們最經典的卡其制服、小學作業簿、我的高中制服、制服校規、垮褲露四角褲文化還有我們的棒球魂都是只有我知道而德國人不知道的生活經驗,做的過程裡每一次整理資料跟照片都覺得自己好像又回到17歲,但是當被問到那現在高中生流行怎麼穿的時候又會瞬間驚醒,我已經是老阿姨不知道現在小朋友流行什麼了😳
    越做越覺得其實台灣有很多很值得被發揮的特色,不要整天“國外國外”的,他們有的我們沒有,但是同樣的,我們有的他們也沒有。

    #想讓世界看到台灣的想法從沒改變過
    #我的朋友們弟弟們都被我分享給大家了
    #七朵花
    #我也有我的少女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