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製造業銷貨成本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製造業銷貨成本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製造業銷貨成本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製造業銷貨成本表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搶救失業率 振興提前上路 夏季電價凍漲」 全球疫情迄今還看不到盡頭,國內邊境持續管制中,無論是跨國企業、中小企業、一般商家,正面臨倒閉、關店、裁員、放無薪假的經營壓力。國民黨團今(17)上午召開記者會,痛批行政院振興「3倍券」方案堅持七月中旬才願意執行,夏季電價不願意停漲,甚至勞動推出的「青年...

  • 製造業銷貨成本表 在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17 12:00:04
    有 1,099 人按讚

    「搶救失業率 振興提前上路 夏季電價凍漲」

    全球疫情迄今還看不到盡頭,國內邊境持續管制中,無論是跨國企業、中小企業、一般商家,正面臨倒閉、關店、裁員、放無薪假的經營壓力。國民黨團今(17)上午召開記者會,痛批行政院振興「3倍券」方案堅持七月中旬才願意執行,夏季電價不願意停漲,甚至勞動推出的「青年就業獎助計畫」根本就是大撒幣、消耗預算,蔡政府、蘇內閣完全不知人民疾苦,普遍存在何不食肉糜心態。國民黨團強力呼籲蔡政府、蘇內閣,請給老百姓一條生路,趕在端節前發放「3倍券」、暫停夏季電價,以及重新檢視「青年就業獎助計畫」,好好計畫出一套可以幫助應屆畢業生,長期穩定就業方案。

    書記長蔣萬安表示,3倍券要到7月中旬才會上路,政院認為這樣才會有一次性、報復性消費,但這種想法太一廂情願,現在國內失業潮、無薪假情形相當嚴重,政院應趁連假前給予民眾3倍券。蔣萬安指出,紓困要即時,振興更要加快速度。無薪假人數已逼近3萬人,而且人數還不斷攀升,已經創近10年來最高人數。既然政院已經拍板3倍券發放,不應一廂情願想等7月中旬一次性報復消費,應該在端午連假期間趕快發放給民眾,讓辛苦商家藉由民眾消費,度過難關。

    攸關今年應屆畢業生投入職場,面對疫情影響工作機會銳減的情況下,勞動部推出「青年就業獎助計畫」根本就是大撒幣、花預算急就章的作法。根據勞部推出「青年就業獎勵」3萬元,但要求須在9月底前找到工作,但過去經驗及數據顯示,首次投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3個月內找到工作並不容易,在疫情看不到盡頭的現在更困難,若因此不符資格拿不到3萬元,對應屆生情何以堪?這不是打擊這群社會新鮮人的求職信心、懲罰畢業生嗎?蔣萬安進一步指出,應屆生為了3萬元獎勵金,或許會強迫自己接受低薪、惡劣勞動條件的工作,硬撐3個月後離職,這對政府穩定長期就業的政策有正面幫助?

    藍委鄭麗文指出,今年5月國際原油下跌,曾建議經濟部調降6月份的電價,但經濟部竟然稱電價如果打折,台電得要付1、200億的預算,但是迄今經濟部、台電並沒有將試算後的電價公布,油價成本下降,經濟部卻仍一毛不拔。鄭麗文表示,中小企業嗷嗷待哺,經濟部、台電在這個疫情嚴峻的情況下,還在堅持實施夏季電價,這是什麼心態?做生意的商家、製造業的工廠,因受到疫情、邊境管制的影響,幾乎沒有觀光客上門,中小企業也接不到訂單,甚至收不到疫情嚴峻國家的外銷貨款變成呆帳虧損中,這時候台電還在堅持按夏季電價方案繼續實施,這是乘火打劫嗎?這是雪上加霜嗎?

    鄭麗文痛批經濟部、台電,所謂的夏日電價政策設計,目的讓民眾節約用電,現在工廠都沒有訂單可以作業,商家無顧客上門,經濟幾乎停滯,「現在已經很節約了。」為何經濟部還要堅持夏季電價計費?蔡政府過去不敢調漲電價,就是因為封存核四,只好叫台電吸收,現在疫情嚴重,還要叫全民幫台電吸收,這樣合理嗎?鄭麗文呼籲經濟部,現在宣布暫停凍漲6-9月夏季電價還來得及,也請蘇貞昌發發慈悲心、苦民所苦,幫助中小企業、商家度過難關、減輕負擔。

  • 製造業銷貨成本表 在 投資新手輕鬆看懂財報名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24 22:00:17
    有 13 人按讚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週轉率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週轉率=銷貨淨額÷平均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淨額

    對大部分產業(如製造業)而言,分類在固定資產項下的「不動產、廠房及設備」即為公司的生財工具,而「不動產、廠房及設備週轉率」能夠幫助我們衡量一家公司對自家生財工具的使用效率。當公司對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的利用效率愈高,就表示其經營能力愈好,用同樣價值的生財工具能創造更多的銷貨。

    銷貨淨額為銷貨收入減去折扣、退回、折讓。「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淨額」為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的原始價值減去折舊部份;平均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淨額為期初淨額與期末淨額的平均。

    用銷貨淨額除以平均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淨額,並與同產業公司相比較,就能衡量公司對生財器具的使用究竟有沒有效率。比率的數字愈大,表示對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的利用愈有效率。當公司對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的利用效率愈高,表示在花費同樣的固定成本之下,生產出的產品愈多,也因此產品的單位成本就能降低。

    此比率應該和同產業、同性質的公司作比較才有意義。另外,也須注意是否為老公司,若公司已經營許久,則可能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的折舊都已提列完畢,這時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的淨額就會很低,使得比率出現偏差。因此,我們在作比較前,應該先確認其可比性。

  • 製造業銷貨成本表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2-02 08:00:00
    有 149 人按讚


    (文長,請確保你有足夠的智力和耐心)
    對於製造業來說,他們的模式很簡單易懂。

    「售價*銷量=銷貨收入」
    「銷貨收入-成本=利潤」
    「單位製造成本隨產量而降低」

    真是再簡單不過,任何一間工廠,只要搞定這三個公式,就能找到創造最大利潤的方法。但這套東西終究是理性的數學,和現實社會最大的差異就是人並不理性,因此這套公式會出現些許問題。

    人是感性的產物,會對某些人事物有崇拜的不理性。這種崇拜在過去就是宗教信仰,當信仰力量夠強時,足以將一個政權連根拔起。到了當代社會,資本家開始形塑對於「品牌」的信仰。若是尋常品牌也就罷了,畢竟尋常品牌沒辦法推動巨大的狂熱。但對於蘋果這種科技業的奢侈品品牌來說,他們的產品發表會、發售日的排隊人潮以及各大媒體的討論熱度,很能掀起狂熱。

    奢侈品能夠讓人狂熱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大的就是「優越感」。過去蘋果被認為是生活品味的象徵,又因其小眾及售價高昂,所以用戶搶先拿到新產品時,那與他人不同的獨特性,確實有十足的炫耀意味。

    所以奢侈品思維加入製造業之後,至少得多條原則
    「需控制自家產品在市場上的稀有性」

    我記得當年最早2007年的iPhone價格(499美金)也是令人咋舌,在當年來看那價位也是挺高。但在今天看來似乎不過是個尋常手機的價格,你可能會以為是通膨的關係,但我卻認為這是觀念上的改變,人們願意在手機上花的錢變多了,導致今天的頂規iPhone可以賣到1449美金。過去幾年,因為狂熱太甚,導致人手一支蘋果,頓時蘋果變得一點都不稀奇。這導致了蘋果近幾年不斷地將價格往上拉,對於維護蘋果的品牌價值來說絕對是好事情,那又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負面新聞?

    齋主我認為庫克的做法是正確的,這世界上有太多奢侈品因為踏差一步,讓自己變得過於大眾反而失去了狂熱價值(像是20年前的賓士和這幾年的馬莎拉蒂)。這幾年最常看到的新聞,就是蘋果手機的銷量不如預期樂觀,反而不斷下滑,但如果要維持品牌價值,這不就是必定的過程嗎?

    記者或產業專家,總用製造業的思維去思考蘋果,認為銷量降低就是壞事,是利益受損。但若你站在蘋果的立場來說,他們當然不能說這是一開始就決定好的策略,當然得承認售價太高是錯誤,但你就看看他們真的會把價格降到哪裡去吧。一旦向市場低頭,蘋果將不再是以前那個蘋果,品牌價值將變得像是8+9跑車瑪莎拉蒂或土豪保時捷休旅車一樣,有可能從此被真正高端的消費族群唾棄。

    若你對這篇文章有興趣,請你先幫蠹酸齋粉絲專頁按個讚。我也邀請你閱讀與這篇文章息息相關的兩個系列文。

    烏合之眾系列文 : 討論人的狂熱
    https://goo.gl/R3aSzm

    有品有閒系列文 : 討論階級消費文化的差異
    https://goo.gl/Zma1WK

    以及馬莎拉蒂的新聞
    瑪莎拉蒂2018年營收慘跌
    https://goo.gl/8V4Eeg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