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被暗戀特徵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被暗戀特徵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被暗戀特徵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被暗戀特徵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19的網紅林雨仙 Shan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關於出櫃 ] 在談我個人的出櫃之前,想先聊聊為什麼一個人必須生活在櫃子裡?究竟什麼是「出櫃」? 生活在櫃子,代表他把一部分的自己隱藏起來了,就像鎖在櫃子深處的秘密。這一部分的自己,有可能是他的喜好、性傾向、疾病、特徵等。更進一步的說,被藏起來的是被社會所排擠的可能。 就像你喜歡芋頭,有些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8萬的網紅微辣 Mann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精彩請關注►►Let's #tastehappiness ▼ Follow 微辣Manner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SbuhAD48A7RxbvflQfdjQ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

被暗戀特徵 在 可愛情侶漫畫 | 人像繪畫|寵物繪畫|訂製禮物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09 23:10:43

【你/你另一半是貓系女友嗎?😆】 🐱總體來說,貓系女比起犬系女會更加獨立與傲嬌。貓系女生通常都不太擅長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一舉一動簡直就是教科書式的傲嬌,心口不一的她們,總是讓人很捉摸不定。 🐱比起愛黏人的犬系女生,貓系女生往往很看重自己的時間,任性、反覆無常、愛撒嬌,有時會因自尊心強而顯得不夠率...

被暗戀特徵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03 15:21:19

《#換人殺砍砍》跟殺人魔交換身體的反差 (8.0/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換人殺砍砍》是一部美國驚悚喜劇電影劇情講述17歲高中生米莉個性內向,還沒走出一年前剛失去父親的傷痛,就不幸成為連續殺人魔「屠夫」的最新目標。被屠夫使用一把神秘的古代匕首刺傷的...

被暗戀特徵 在 客製化?送禮自用♥手繪/文字印製?心意&紀念❤️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7-09 17:28:06

#電繪 #聖誕禮物 #桌布 #日系 #禮物首選 #禮物 #情侶禮物 #生日禮物 #情人節禮物 #女朋友禮物 #男朋友禮物 #結婚禮物 #畢業禮物 #紀念日禮物 #創意禮物 #小禮物 #閨蜜禮物 #客製化禮物 #訂製禮物 #客製化 #手繪 #聖誕節禮物 #插畫 #情人禮物 #客製化手機殼 #新年禮物 ...

  • 被暗戀特徵 在 林雨仙 Shan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0 20:03:03
    有 575 人按讚

    [ 關於出櫃 ]

    在談我個人的出櫃之前,想先聊聊為什麼一個人必須生活在櫃子裡?究竟什麼是「出櫃」?

    生活在櫃子,代表他把一部分的自己隱藏起來了,就像鎖在櫃子深處的秘密。這一部分的自己,有可能是他的喜好、性傾向、疾病、特徵等。更進一步的說,被藏起來的是被社會所排擠的可能。

    就像你喜歡芋頭,有些人不喜歡,但你不會因為告訴別人你不喜歡芋頭而受到太大的影響。但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女生的女生、一個喜歡穿蕾絲洋裝的男生、一個罹患精神疾病的青少年、一個出生於低社經地位家庭的名校高材生……或許在你所處的環境中,向他人透漏這些事情會被視為異類,所以就把這些事情深深的藏在心裡了。

    所謂「出櫃」,就是把這些秘密告訴其他人,讓祕密走出櫃子。

    不過,出櫃並不總是迎來理解與接納的完美結局,很多時候出櫃的不只是秘密,也包含了被惡狠狠踢出原本生活圈的自己、接受著來自各方的惡意。

    有些我的聽眾應該知道,我常提及的「伴侶D」是女生。我是同性戀,一個喜歡女生的女生。我到現在還清晰地記得,當年第一個暗戀的女孩,我們一起在打掃時間掃著落葉、哼著歌,記得我上課時偷偷看著她的側臉望得出神。

    我也清楚地記得,當我的家人知道我喜歡女生後,哭著對我說:「為什麼你不能就當個好孩子?」即便我的成績名列前茅、待人和善,我似乎依舊不是個好孩子。我也清楚地記得,那時我所敬重的老師在講台上開著同志玩笑,在台下的我嚇得不停顫抖,被同學送到了保健室。

    在公開的出櫃同志身分後,嘲笑、戲弄,甚至是威脅從來沒有少過。我曾在信箱收過死亡威脅、說我會下地獄被地獄業火燃燒,也有人到處張貼我的照片,底下的留言們揚言要讓他的狗性侵我、要殺了我。這些不是一兩個特例,而是成千上百的留言。也有些人組成團體甚至政黨,宣稱同性戀是不道德的,不該獲取平等的權利。

    我會因為這些感到害怕嗎?老實說,以前會,但現在不會。以前會是因為,就真的夭壽可怕啊!十幾歲的青少女能不害怕嗎?我怕我的家人因此不愛我、我怕在學校被老師跟同學欺負、我怕網路上那些揚言要對我不利的人。但現在不會的原因,除了因為我變老了,也拜網路發達所賜,我看見了很多跟我一樣是同性戀的人,他們出櫃、也同樣曾經嚇得要命,但更重要的是,他們現在都活得好好的。或許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些被排擠、被威脅所帶來的傷痛,但同樣的我也不再是孩子,我開始能長出自己的力量,用我原來的樣子活著不再隱隱藏藏。

    然而,我的櫃子不只有「同性戀」這個秘密,還有「精神疾病」。一直以來,得精神疾病這件事也讓我深深痛苦著。當我向老師坦承我的病況時,老師覺得我只是愛玩耽誤學業在找藉口;當我因為生病休學沒有應屆上大學時,我必須配合著撒謊,說我到德國留學了,我時常在夜裡想著,是不是我生病了是件不光彩、很丟臉的事?如果我今天生的是其它病,我還需要配合說謊嗎?

    沒有人看見我因為藥物副作用每天早上起床乾嘔,仍只請了上午的兩堂課就趕到學校上課;沒有人看見我在清醒的時刻就認真研讀科展資料,那時候的我是多想參加比賽奪牌;沒有人知道,在學校因為請假太多、成績下滑而被照三餐約談後,我常常一個人躲到最邊間的廁所裡大哭;沒有人知道,當我夜夜在學校自習苦讀到學校關門,好不容易錄取輔大時,沒有人跟我說「恭喜!」,我心中是多麼落寞?

    當時的我上網查著,希望能像以前一樣,找到和我一樣有相似經歷的、「出櫃」的人們,但很可惜的我幾乎一無所獲。我只查到醫院艱澀的衛教資料和有「連續殺人魔的10個特質」這種聳動文章。我依舊不知道我該怎麼帶著這個疾病繼續活下去、我不知道誰能幫我我又該怎麼辦。就像獨自一人被丟到了孤島,沒有地圖、沒有船舶,沒有希望、沒有盡頭。

    隨著時間過去,雖然我也經常氣餒、憤怒,但也已經漸漸自己摸索學會怎麼適應這樣的生活。也因為我過往的經歷,在去年我決定以病友身分向大眾出櫃,開始寫文章、拍影片、到各地演講。我希望如果今天有個17歲的女生她生病了,當他不知道怎麼辦嚇得要命時,至少能查到我的故事,能夠知道自己的未來還能有其他的可能性——即便她不再是父母逢人便誇的績優生、即便她不再是學校紅布條上亮眼的榜單。

    我的出櫃,是希望你無論你在怎麼樣的櫃子裡,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而不是成為別人的驕傲。也希望有一天,我們不必生活在櫃子裡。
    ----
    本文撰於2021/04/20,紀念玫瑰少年葉永鋕,也獻給所有在櫃子裡的人。

  • 被暗戀特徵 在 龍震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19 23:19:22
    有 215 人按讚

    【感情挽回】

    客人找我做感情咨詢,除了問問如何突破桃花之外,當然也有不少個案是想挽回感情的,今天我就遇到一個。

    要挽回感情,有些有機會,有些沒有機會,有些毫無機會;而我在了解事情之後,一定是實話實說,有得救就有得救,沒得救就沒得救,也會說明原因,為何有得救,為何沒得救,可以做甚麼。

    而今天遇到的客人,讓我很擔心,她不是我的忠實 Fans,沒有長期看我的 blog,所以也未能熟讀理論;但她知道我說的事情很實質,所以想問我意見;而她,是一個很徹底的感性人,我也久久沒有遇過了,也讓我再重溫典型感性人的想法及特點。

    她遇到一搵食男,年紀和她也有一大段距離;男的搵完食就走了,完。

    那搵食男走,當然不會說是搵夠食所以走的,表面上,男的說要想一下,因為男的說不夠愛她。

    我聽到這裹,真想講粗口,發生關係前就愛,發生關係之後就不夠愛,然後再想想?

    但客人一臉認真,我真的不知道說甚麼。

    我也很坦白的告訴她,這段情完了,我關心的,是她如何盡快再去另外的姻緣,我從八字看到她還有逃生門,我比她著急,過了就真的沒有了。

    但她一點也不替自己的姻緣擔心,反而不停問如何復合。

    如何復合?和搵食男復合?她連對方的工作也不太清楚。

    然後,她就不停找似乎合理的解釋去開脫自己了,她問了朋友,朋友給了她一些所謂意見,她就信以為真,其實在我聽來,只是安慰她的說話而已。

    然後,她再問,年紀是一個問題嗎?她只覺得,年紀不是一個問題,因為她看到不少年紀有差距的,都可以開花結果。

    其實她將重點全部放錯了,現時問題是那個男的已經走了,而且他是搵食男;即使年紀不是問題,那個男的已經走了,這點很清楚的。

    她也會想,愛可不是一朝一夕培養到的,有可能大家需要一點時間去了解,然後男的才會去愛她。

    我再次更正她,這個男的是搵食男,已經走了,怎樣也不會培養到愛。

    她不太明白,再問為甚麼。

    又再出現感性人的特徵,就是不停不思考問對方為甚麼,期望這樣可以問到男的原來是愛她。

    我跟她解釋,這只是她單方面的想法而已,其實我很怕這樣。

    即如我跟你說:

    「嘻!讓我告訴你,樓下便利店的店員暗戀了我很久了,我每次付款她都會跟我說多謝的!」

    「街口的女生你看不看到?她沒有望過來,我也不認識她,不過她是喜歡我的,肯定!我知道是因為她害羞,所以不敢望過來呀!」

    你看到這些,你怕不怕?

    最重要是,只看事實,你有甚麼想法也是沒有用的,也別期望你透過想法去改變結果。

    客人離開之後,未到五分鐘,她再傳來訊息:

    「我想問,年紀差距是一個問題嗎?他是不愛我嗎?我們還有沒有機會復合?」

    真的,別這樣,這樣即使自己還有機會認識別的男生,也會真的錯過了。

    我真的很怕她在網上找大陸的感情挽回公司,付八千人民幣,然後到國內扮被車撞,然後著醫院打電話給這個搵食男,挽回感情,讓他心痛,讓他著急。

    我真的要先寫出來,這樣可以確保她連這個希望也不會有,她不會做這件事情。

    真心希望她能夠明白,早日再找對象。

  • 被暗戀特徵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9-30 00:53:50
    有 2,722 人按讚

    #返校完整解析 - 暴政下的背叛與救贖
    #終究會等到自由的那一天

    《返校》上映至今票房已經破億,將躍居今年國片票房冠軍,也再次引起社會對於中國國民黨恐怖統治時期的回憶。也因為《返校》的高人氣,在政壇上甚至出現了國家暴力的被害者與不曾反省的加害者都一致好評的古怪現象。小編上映之初便進場觀影,花了一點時間,這邊把把片中的象徵元素與影片結構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返校》並不是一個單純控訴國家暴力的故事,而是一個探討人心在國家暴力下變化的故事,這是這部電影的「普世性」,世界上,無數的國家與民族都曾經歷過類似的創傷,也都能在這部電影中得到共鳴。然而,返校作為本土電影,另一個重要的意義是,喚醒那些「害怕想起來」的人,要治療我們的社會,便需要了解我們自己的歷史,而不是嘗試掩蓋或輕易遺忘。過了這麼久,台灣終於有了一部對過去發起正面挑戰的主流電影,這則是這部電影連結彼時此刻的「本土性」。

    為了了解《返校》的世界,我們將以時間、空間象徵,以及登場人物的心理機轉三個部分,來介紹電影的結構。當然,以下會有大量爆雷,請小心!

    第一部:#時間

    在電影一開始,明確地告訴觀眾,時代背景為民國51(1962)年,然而,從一些細膩的暗示,和整個劇情的氛圍來講,時間卻可能更早。譬如說,方芮欣的學號為493856,代表1949年起的戒嚴,持續38年56天;魏仲庭的學號501014,則是「光明報事件」中,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被槍決的日期1950年10月14日。49和50,依台灣學校常見慣例,當然是指民國49年與50年入學,然而,就其象徵而言,指的卻是1949年與1950年,也就是說,暗示著本片的「政治年代」為1951年。

    1950年代時由於中國國民黨流亡政權仍未穩固,在擔心共黨滲透同時,也是大量濫殺無辜,破獲炮製眾多「讀書會」冤案,並用誇張理由查禁書刊的年代。例如片中被禁的泰戈爾《漂鳥集》、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徵》只是因為譯者附匪或有親共嫌疑,就被連累;屠格涅夫《父與子》,則因作者是俄國人,又描繪反抗舊有規則的年輕人,而被查禁。相形之下,1960年代的政治氣氛隨著中國國民黨政權根基站穩,而略有放鬆,部分禁書也只要換掉作者譯者名字,就可出「海盜版」,警總轉而更注意查緝仍寫作中的當代作家與政治運動。

    但本作並非「歷史劇」,重點不在年代的考究,而在描繪「白色恐佈年代」的速寫。因此,片中也反映了1960年代查禁台語歌曲,1970年代打壓布袋戲等「文化殖民迫害」。民國51年/1962年,更像是增加現實感的定錨,同時也呼應當時柏林圍牆建立,古巴飛彈危機美蘇對峙下的「冷戰高峰期」氛圍,便於從「世界史」的認識去切入這部作品。

    電影背景中時代的模糊,更進一步對應到戲中大量運用的交叉倒敘。

    電影分為三段,「惡夢」、「告密者」、「活下來的人」。在「惡夢」之前還有一小段片頭,告訴我們在這個肅殺年代中,學校讀書會的存在,並預示觀眾,讀書會之後被查獲,魏仲廷被捕刑求。之後進入「惡夢」此章的起頭,方芮欣就在深夜無人的教室中醒來,帶著觀眾嘗試填補這兩個時間點中的空白。

    在現實世界中,大部分回憶的完整劇情都發生在同一天(以下稱 X-Day),其他的只是後續支離破碎的片段。

    在這天中發生的事大概是這樣的:

    一早,天氣晴。方家酗酒的父親對懷疑他有外遇的母親家暴,方芮欣發現母親沈浸於求神問卜中,放棄安慰母親而出門上學。上學時,阿聖攜帶的禁書差點在門口被白教官發現,魏仲廷為其掩護成功。 升旗典禮時,憲兵闖入,同樣收藏禁書的黃老師被抓走,升旗後,白教官為了塗鴉的惡作劇叫住方芮欣,張老師幫她解圍,把方芮欣帶到辦公室用筆談心。放學後,讀書會在儲藏室秘密集會讀泰戈爾,成員擔心黃老師被捕的後續效應,提出由學生輪流傳遞禁書的方案。

    晚上,方芮欣和張老師在半山腰的佛寺外相會,老師重複畫著水仙,方芮欣教老師彈「雨夜花」。方芮欣回家時發現方父因涉嫌貪污被憲兵逮捕,並驚見方母就是找出帳本的告密者。受到打擊後,方芮欣在雨中跑到張老師家,張老師面對女學生顯得窘迫,給她自己的衣物,幫她燙衣晾乾,方芮欣不想離開,老師為她戴上白鹿項鍊,方喃喃唸著「不要跟他們一樣離開我」,就趴在桌上睡著。

    X-Day為何重要呢?

    在這天中,讀書會險遭破獲,埋下伏筆;我們見到了「國家機器」除了單純的恐怖外,更可透過「密告」被庶民利用來對付仇人;同時,儘管是處在恐怖統治中,人仍有追求心靈自由、追求愛情的渴望,因此這天中也有方芮欣與魏仲庭在肅殺氣氛中,最後的快樂回憶,這樣的人性,在陰暗的「惡夢」中,再也無處可覓。也讓我們看到獨裁政權的可怕。

    那麼,為什麼方芮欣與魏仲庭的「惡夢」會是「返校」呢? 接著,我們就要來探究《返校》中的校園世界。

    第二部:#空間

    進入「惡夢」章節後,方芮欣在教室中醒來,不久後遇到魏仲庭,很快的,觀眾便意會到,這個世界中,似乎只有這兩個「活人」,而其他人都消失了......或已都不是完整的「人」。

    一開始,兩人直覺地要離開學校回家,然而,在暴雨中,學校聯外道路被洪水沖毀,兩人只好回到教室。在洪流之中,小小的學校,猶如當時這個島國一樣孤立無援(片中多次重複暗示:學校=國家),可怕的不是走不出去,而是潛藏在學校中的黑暗。

    《返校》的場景選擇在校園中,原因之一自然是校園呈現出的權力規訓,在這個學校中,沒有什麼校長、主任登場,只有「白教官」象徵著統治校園的權力者。從學生每日的行軍列隊、升旗典禮,讓校園和軍隊幾無差別。

    原因之二呢,則是學校必須如此嚴格控制的起因:在白色恐怖年代初期,有許多大案,都是以學校師生為整肅對象,例如1940年代末以師大和台大學生為主要受害者的「四六事件」、基隆中學「光明報案」、山東流亡學校煙台聯合中學的「澎湖七一三事件」,標誌了白色恐怖年代的開始。「七一三」事件中,估計有300多人遇害,數千學生被強逼充軍,更有外省人的228之稱。

    為何中國國民黨政權需要這樣強力鎮壓校園? 那是因為,包含蔣介石、陳誠等人,均把中國內戰失利的原因,怪罪在「共產黨滲透校園」、「宣傳失利」,把「學運」當作洪水猛獸,因此,管他是不是共產黨,只要讀左派書籍、甚至連左派思想都算不上的文學禁書,都要嚴加查辦;「民主自由」只能掛在口中,若要求實踐,或是比照美國等「盟邦」的標準,也都是該死。

    在害怕「思想會顛覆國家」之下,教育體制被嚴加看管,教員要做身家調查,檔案列管;教官直接進駐校園,由軍事管理取代教育體系的行為輔導。現代化國家的教育體系,是要把人培養成資本主義體制下的「生產大軍」,而中國國民黨的教育體系,除了產能,更要負擔對外作戰、對內糾察的雙效合一功用,讓這個「失去祖國」的殖民政權得以用少數殖民者,壓制多數被殖民者。莫怪乎,魏仲庭認為:「返校」的惡夢,比遭受刑求還要難受,在這邊,學校這個場所,就是監獄與國家的延伸。

    有人說,《返校》「美化」白色恐怖,許多案件中,人是在一夜間人間蒸發,連大喊「國家殺人」的機會都沒有。與之對比,《返校》中師生的逮捕,均發生在白天的操場;而夜晚的禮堂,則是「國家」譴責叛徒的場景。將恐怖赤裸裸地放在檯面上,或許減弱了懸疑感,但在這裡強調的卻是「被迫觀看」。

    給誰看呢,在片中,逮捕是表演給所有的學生看,因為這是「教育」的一環,在這座學校,即使在回憶中我們也沒有看見任何正式上課的場景,公開處刑的「行為教育」,和私下流傳的「自由知識」形成對比。另一方面,學生的「被迫觀看」,也呼應在自身的「被監看」,這是個秘密有罪的世界。凡是秘密被發現,就要被拿出來「公審」,在這個世界中,終究無處可躲,結局從一開始已被預先告知。

    於是,學校成為了學生的惡夢,自由與生命,在這座學校中被吞噬。但有個問題是:這是誰的「惡夢」? 是誰建構出來的空間?

    第三部:#人心

    《返校》的英文片名叫做Detention(留校查看),後者更接近影片的「被迫」意義。

    從魏仲庭被刑求時的獨白,一開始我們以為這是他的夢;然而,在電影中,更多的是以方芮欣為視角的敘事過程。在校園中出現墓碑的鏡頭中,我們則發現了魏仲庭與方芮欣雖然出現在同一個世界中,但兩人看到的事物並不完全相同。

    在不同心理學派中,對「夢」的理解有微妙的差異,例如佛洛伊德認為夢是潛意識的動機或需要,透過偽裝的形式而以夢呈現。然而,《返校》中對這場「夢」的了解,較偏向完形治療學派,例如該派大師Perls便認為,夢中的每個部分都是代表著當事人部分自我的投射,代表做夢者未完成的情境,而夢是通往整合的捷徑。

    完形學派主張,要把夢境帶到現實生活中重現,夢和現實中不同的部分,就是自己矛盾和不一致的層面,需要讓夢境表現出來,透過這些矛盾間的對話,做夢者才能體認的自己情感表現出的世界。

    魏仲庭與方芮欣雖然恰巧有著共同潛意識投射出的夢,但兩人有著不同的自我矛盾,有著不同的未竟事宜,因此,在兩人共同逃離「國家暴力」的攻擊後,兩人在校園中分道揚鑣,各自尋找夢境的解答。

    在大魔王白教官出現後,他直接說出:「這是負罪的死者的世界」,又對魏仲庭說,你很快會加入他們。

    因為這解釋實在太白話了,對於白教官神來一筆的提醒,自然讓觀眾也不用再去推理。但看完全片後,可以理解魏仲庭的罪在因為暗戀學姊而違背原則,害讀書會被查獲。而方芮欣的罪當然是因為嫉妒而陷害他人,進而也害死了自己的愛人。

    問題是,其他那些有夠衰的人有什麼罪呢? 而真正犯罪的國家,怎麼還是維持大魔王狀態,繼續懲罰負罪的死者呢?

    合理的解釋是,這世界其實就是這群衰人的潛意識集合,長期的恐怖統治,除了對個人的外在壓迫外,也造成「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警總」,外在的肉體禁不住嚴刑銬打,內在的心靈也難以維持正常,而活在恐懼的重現中,自己嚇死自己。

    方芮欣的情況則是,她長於一個屬於當權階級,但卻是父親酗酒家暴,母親逃避現實的家庭。缺乏愛,讓她渴望愛,無法處理家中的狀況,讓她學習母親(用國家的恐怖對抗丈夫的恐怖),引進國家的力量(用國家打擊情敵,順便幫忙父親早日釋放)來干涉私人領域。

    在「惡夢」世界中,有三個角色曾經殺人,一個是鬼差、一個是白教官,而另一個就是方芮欣。

    白教官將手槍交給方芮欣這段,其象徵明顯的幾近刻意,就像是黑幫電影中也常見大哥把槍交給新入行的小弟或外人,吩咐他殺人,表示「從此以後我們就是一夥的了」。國家利用人性的種種弱點,讓人出於愛而互相殘殺,讓每個人都成為國家的耳目,這是極權政權最可怕的「借刀殺人」控制手段。

    當她因害怕「被拋棄」而費盡心思做出種種操作時,她卻發現自己傷害了更多人,到最後「只剩下我一個人了」。這是方芮欣的重大「創傷」,就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中常見的解離症狀,這也是她「失憶」的合理原因。

    和魏仲庭與方芮欣相反,有個角色,沒有真的出現在惡夢中,那就是只有方芮欣看得見背影的張明暉老師。

    在一開始,張老師的背影是方芮欣四處探索的動機,一通來自張老師的模糊神秘電話,只聽得到「快離開」,意思是:快離開這個你們建構出來的世界。

    在方芮欣終於想起來之後,在回憶的場景中,張老師告訴身邊的方芮欣,她雖然犯了錯,但「不是妳殺人,是國家殺人」。張老師是「讀書會案」八名受害者中,唯一在片中寬恕「抓耙子」的,也因此他不被這個世界所限制。

    在張老師的啟發下,方芮欣解決了自己的矛盾,毀滅這個由自身罪責構成的世界,幫助魏仲廷有勇氣活下去講述事實。而魏仲廷也「想起來」老師的遺言,決定要不計代價活下去。

    當魏仲廷把自己的夢境帶回現實中,有點諷刺的是,他也「克服」了自尊,表示「我什麼都招」,換取活下去的機會,完成老師沒能完成的事。

    大家會好奇的另一個點是,在現實中,方芮欣死了沒有? 從影片中的墓碑,鬼影這些符號,似乎暗示著方芮欣已經成為無法離開學校的幽靈,然而,方芮欣又是在惡夢中具有自主意識,能夠結束這場惡夢,卻選擇與這個世界共同毀滅的人。筆者姑且如此解釋,方芮欣就算活著,但她靈魂的某一部份,已經隨著愛人的消逝永遠埋葬。她的生命定格在那一刻,肉體是生或死已經不那麼重要。

    結語:#當自由來臨的那刻。

    隨著《返校》的觀影人數日益上升,從各種角度分析的影評也越來越多,確實,在電影藝術上《返校》仍存在許多不成熟之處,主要角色魏仲廷刻畫太過單薄,白教官的邪惡僅流露在表面上(還好把演員的造型也弄得很像邪惡的某人),不少劇情表達缺乏懸疑太過直接。然而,《返校》仍會影史留名的原因,在於填補了社會長久的期待,德國有無數描述納粹罪行的電影、韓國近年也拍出多部以軍政府極權統治時期為題材的賣座大片,但台灣對於四十多年的白色恐怖歷史,鮮少有電影作為題材,就算有,也是當作「背景」為多。

    《返校》以懸疑片的方式,呈現了極權政府的恐怖統治特徵,僅管沒有明確的說出「誰是兇手」,但時間背景與採納的符號,和過去已經有了突破。片中幾句反覆被引述的台詞「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事情都過去了,就當一切沒發生過,不好嗎?」 更有著對台灣電影界陳述的畫外之音。我們期待,更多以台灣本土史為背景的電影,能持續超越,進軍國際。

    《返校》也提醒了我們,就算在「自由來臨」以後,還存在著只強調政府鼓勵拍片,卻絕口不提影片內容的市長;還存在著把殺人當作保衛政權的必要之惡,甚至就像年金一樣理所當然的「白教官們」。有了自由,卻有人不想要,寧可擁抱沒有自由的外國政權。

    許許多多,沒能等到自由來臨,但相信那一刻總會到來的人,如果他們地下有知會如何是想?

    這應該是這部沒有很恐怖的恐怖片,最恐怖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