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行書起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行書起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行書起源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古書為甚麼是從左往右豎排的? 知史編輯組 我們現在的書寫習慣與古代漢字豎排向左行的順序是有極大差別的。 其實,從古至今,世界各地各種文字的書寫順序是各有不同的,總體上分為左行、右行、下行三種,一直保留至今。左行如英文等;右行如阿拉伯文、希伯萊文等;下行如傳統的蒙古文、中國古籍印刷、有時...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行書起源」的推薦目錄
- 關於行書起源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行書起源 在 亨利溫|品牌行銷 x 個人成長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行書起源 在 賣字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行書起源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行書起源 在 陳德中的正念天空 - Mindfulness / MBS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行書起源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行書起源 在 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行書起源 在 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行書起源 在 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行書起源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21 08:10:54
古書為甚麼是從左往右豎排的? 知史編輯組 我們現在的書寫習慣與古代漢字豎排向左行的順序是有極大差別的。 其實,從古至今,世界各地各種文字的書寫順序是各有不同的,總體上分為左行、右行、下行三種,一直保留至今。左行如英文等;右行如阿拉伯文、希伯萊文等;下行如傳統的蒙古文、中國古籍印刷、有時...
行書起源 在 亨利溫|品牌行銷 x 個人成長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5:42:27
你喜歡閱讀嗎?有些人會覺得,每天事情多,忙到沒時間休息,用社群懶人包學乾貨,相比花時間看完一本書,好像比較輕鬆又方便🤔 曾經的我,就是這麼想的。直到我開始養成看書、寫作的習慣後,我發現依賴社群貼文的「碎片化學習」,跟直接讀一本書的「 完整式學習」,對於個人專業與綜合能力上的提升,有十分巨大的差異。...
行書起源 在 賣字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9 08:43:56
大概要說中文字的起源就要說上一輩子。從創造,變化,使用一直到如今,經歷了甲骨篆隸草書行書不同人不同表達,肚痛都繼續寫都仲有狂草。 中國文字演變不戲劇,用了兩千年由骨頭上字到竹簡絲庥,都是有故事的進化。 要尊重自己的文化,知道每隻字背後的意義。要教的倒不是簡化了以後的文字,是為甚麼有一天會用上簡體字來...
-
行書起源 在 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2-05 18:35:38Created by VideoShow:http://videoshowapp.com/free
行書起源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古書為甚麼是從左往右豎排的?
知史編輯組
我們現在的書寫習慣與古代漢字豎排向左行的順序是有極大差別的。
其實,從古至今,世界各地各種文字的書寫順序是各有不同的,總體上分為左行、右行、下行三種,一直保留至今。左行如英文等;右行如阿拉伯文、希伯萊文等;下行如傳統的蒙古文、中國古籍印刷、有時的日語等。
這三種書寫方式,起源於不同的世界觀和書寫習慣。
例如,從右向左寫,據說是為了對應神的方位,以北極星為中心定點,太陽起於東方(右),沒於西方(左)。這一書寫方式起源極早,並一直在閃族各語系中保留至今。希臘字母傳承自閃族字母(腓尼基),本來也是從右向左寫的,但後來卻反了過來,大概是因為用右手寫字,從右向左寫會擋眼。這一變化有一個過渡期。在這一階段,希臘文字曾實行過一段「牛耕體」,即一行向右,一行向左,甚至行序還有過自下而上的。到西元前500年左右,基本固定為現在通行的右行向下的順序。漢字的古代書寫,一向是直行向下的,極少例外。這一順序的起源與書寫材料有密切的關係。古時流行的書寫材料是竹簡和木牘,其紋理多為縱向,通常是單行書寫。人們習慣縱向持狹長的物體,一路向下書寫。又因為左手拿簡,右手執筆,寫完便按順序放在右手側,左手再去拿新簡開始寫,就形成了先上後下,從左到右的書寫習慣。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書寫習慣 #古代漢字 #竹簡 #木牘
行書起源 在 陳德中的正念天空 - Mindfulness / MBS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無論是國王還是農夫,家庭和睦就是最快樂的。
He is happiest, be he king or peasant, who finds peace in his home.
──歌德
--
很可惜的是,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國王或農夫,要做到家庭完全和睦,恐怕都不是太容易的事。伴侶、親子、婆媳,每個家庭中大大小小的關係問題,似乎從未停過,而這正是本書問世的原因。
.
本書的起源,是來自許瑞云醫師、鄭先安醫師以及我本人曾共同帶領的家庭關係工作坊,當時因為發覺社會上家庭問題層出不窮,創傷模式不斷世代傳遞,所以想結合能量醫學、家族排列、神經科學、諮商心理及正念溝通,來協助需要的朋友改善家庭關係。而我個人負責的,是正念溝通及諮商心理相關領域。
.
關於如何改善家庭關係,本書第一部分「概念篇」的其中一個步驟為正念。正念的領域很廣,我們只選擇了「正念溝通」這個主題,因為優質的溝通,對促進良好關係連結極為重要。
.
我們常說「一家人在一起」,而這個「在一起/連結」若要走深,就不能只是空間上的在一起。古人曾形容感情不睦的夫妻「同床異夢」,現代生活更常見一家人明明在同一個屋簷下吃飯,但爸爸看電視、媽媽滑手機、小孩玩平板,表面上大家好像在一起,心的距離卻很遙遠。也因此,同在(presence)是正念中很重要的概念,也是透過正念訓練能達到的理想關係狀態。
.
我有個學員既是職場達人,也是幼兒園孩子的媽媽,她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也希望能多跟孩子相處,以增加親子的連結度,無奈時間並不允許。我對她說,若實在無法增加「量」,至少也要增加「質」。她平常每天一早上班前都會先抱抱孩子,然後匆匆趕出門。我跟她說,下次在抱孩子時,至少這一、兩分鐘,暫時先不想等一下的工作,放下匆忙與焦慮,全心全意跟自己的呼吸與孩子的身體在一起,感受孩子當下的溫度、心跳與肌膚的接觸,不只身體在孩子旁邊,讓心也同在這裡,把時間與可貴的專注力,像禮物一樣送給親愛的孩子。這樣每天實行,約一週後,孩子突然對她說:「媽媽,我覺得妳現在好愛我喔!」
「人在,心也在」這種具有專注品質的相處時間,有時已是我們能給家人最好的禮物,而這也正是正念溝通的背後精髓。
.
除了概念篇與練習篇,第二部分「個案篇」更是本書的精采重點。很感謝當時工作坊成員的真實分享與真情流露,當然,內容都是在成員知情並書面同意下進行書寫,即使如此,人名都已經過化名處理,故事情節也做了不小幅度的改編,以保護隱私。其實除了故事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每則故事最後附上的建議方向與練習指導的「家庭難題有解」,那是來自許醫師、鄭醫師跟我自己給當事人的現場回饋,相信除了對該個案有用之外,對於身處類似情境的讀者,也是不錯的參考指引。
.
也許你不是國王,也非農夫,但衷心祝福你擁有和睦的家庭,成為快樂的人。
--
以上是我為《別再說都是為我好:情緒能量╳愛的語言╳正念溝通,改變家庭能量動力,化解家人關係難題》所寫的自序,它是我跟許瑞云醫師合著的新書,就在今天開始接受預購囉
博客來 http://bit.ly/03900169-B
誠 品 http://bit.ly/03900169-E
金石堂 http://bit.ly/03900169-K
MOMO https://bit.ly/3iwvrQe
圓神書活網 http://bit.ly/03900169
--
2/5會有新書分享會,許醫師跟我都會親自出席,免費報名喔 😊😊
https://www.accupass.com/go/love0205
行書起源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土語言Q&A|第三話:本土語言有字嗎?台語篇】
「台/客語有字嗎?」
「原住民族語為什麼寫成英文的樣子?」
想必許多剛接觸本土語言議題的人會有這樣的疑惑,畢竟目前的義務教育絕大多數強調華語教學、將華語當作教學媒介傳授知識,本土語言則是長久以來遭到漠視,造成傳承困難。
然而,所有的本土語言皆有自己的文字,台語、客語向來有漢字傳統,西方傳教士來台時帶來教會羅馬字,在教會中也有使用上百年的歷史。近年來愈來愈知名的台羅、客羅則是於2000年後由教育部制定而成。原住民族歷經荷治、日治到現代都歷經過文字化,使用過羅馬字、假名字等不同文字系統,現在普遍使用的是2005年公告的教育部「公告版」羅馬字。
本土語言的文字發展歷史十分豐富,也曾經歷過百家爭鳴的時期,以下將依語種分類,著重介紹目前仍然流行,抑或由政府整合推動文字系統,本篇將先從台語起鼓。
▎漢字書寫
古代中國文人學習官話、以文言文行書,極少用本身的母語進行白話創作,但是也出現各地方語言的白話文學。台語的白話漢字傳統最早可追溯至明朝的傳奇作品《荔鏡記》,內容詞語係由潮州話及泉州話混合寫成,其漢字選用除了有本字之外,也使用許多借音字、訓讀字、自創俗字等不同的方法來書寫泉/潮州話。《荔鏡記》版本眾多,用字不甚統一,卻也是閩南地區以白話漢字書寫的濫觴。
清代以降,閩南地區開始出現以通俗漢字記錄閩南民間歌謠的小冊子,也就是「歌仔冊」,歌仔冊隨著漳泉移民傳到台灣,到了日治時期達到盛行巔峰。歌仔冊的目標受眾是一般沒有接受教育的普羅大眾,因此用字相當簡單淺白,較少使用艱澀漢字,而偏重借音字,許多俗用字的使用即是源自歌仔冊。
1930年代日治時期,台灣文壇對於鄉土文學該使用中國白話文或台語文而引發台灣話文論爭,支持台灣話文派的黃石輝撰文主張台灣文人必須貼近一般大眾,寫台灣的文學,創作語言、文字應使用台語,達成言文一致。此論點得到郭秋生、賴和等人支持,也有後續創造新字等討論,賴和更是嘗試用台語寫小說的第一人。1930年代後期日本政府實施皇民化政策,加強日文教育、禁止漢文書寫,這波台灣話文運動也隨之戛然而止。然而,其中以台語書寫白話新文學的想像及嘗試,對後世台語文影響甚鉅。
2000 年後,政府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並推動鄉土語文教育。此時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開始編纂《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提供前線教師參考資料,同時試圖使台語文用字統一。編纂的過程中有十幾位語文專家組成編輯委員會,共同研商選字原則,數年後分批公告「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2007年公告第一批 300 字,至2009年總共公告700個常用推薦漢字。
教育部的推薦漢字原則上尊重傳統,考據傳統上的本字、訓用字、借音字等等,以訂出易教易學、兼顧音字系統的適合漢字。推薦漢字的出現是台語文字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使得不只增加台語漢字的固定性,更使體制內的台語教學更有依據。
▎白話字書寫
白話字(Pe̍h-oē-jī,POJ)是一種以羅馬字母拼寫的閩南語正字法,為基督教傳教士於福建廈門創設並推行的拼音文字,因此也被稱或「教會羅馬字」。
白話字的雛形可追溯至十九世紀初期,當時歐美基督教會積極向海外拓展,傳教士通常會先學習當地語言以利宣教。1810年代,英國倫敦宣道會的宣教師在東南亞麻六甲開辦「英華學院」,因當地大多為閩系華僑,通曉官話者為少數,宣教師遂開始研究福建話。
因當時大多數中國平民不識字,難以閱讀譯作漢字的基督教經典,傳教士於是另尋他法。1850年代左右,廈門地區的傳教士以拉丁字母及符號為基礎,發展出可以準確拼寫廈門話拼音文字系統,稱作「白話字」。傳教士發現,使用這套文字系統可有效降低信徒學習識字的時間,遂在閩南地區大力推廣,也用白話字編纂字典、翻譯聖經、聖詩。
自1865年開始,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馬雅各、甘為霖、巴克禮先後等人來台宣教,將白話字傳入台灣。1885年,巴克禮牧師甚至在台南創辦台灣第一份報紙——《台南府城教會報》(Tâi-oân Kàu-hōe Kong-pò,今《台灣教會公報》),內容皆以白話字作為文字媒介,記載教會事項、各地新聞、文學創作等等,至今仍持續發行,累積大量豐富文獻。白話字在台灣的台語教會內發展悠久,也曾向外觸及非教會族群,如日治時期蔡培火著名的社論《十項管見》(Cha̍p hāng koán kiàn)即是用白話字寫成,台灣文化協會也曾短暫開辦羅馬字講習會。
然而,日本政府、國民政府先後推行國語運動,白話字受到不小的壓迫,也造成目前社會上多數人不曉得或不曾聽過白話字,但是至今台語教會系統內仍然是堅持使用白話字佈道。
▎台羅書寫
台羅為「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的簡稱,與白話字同樣屬於拉丁化的台語文字系統,為中華民國政府制定,且正在推動的羅馬字方案。
雖然白話字歷史悠久,但是近代部分學者認為白話字有其缺點,紛紛提出修改方案。有人認為要改為更符合音韻學的音標;有人主張應改為與英語相近的通用拼音,方便大眾學習;當然也有堅持回歸白話字傳統的聲音。從1990年代起,各派之間便多有討論、爭執,最終各家在2005年達成共識,整合彼此論點。教育部遂於2006年公告整合的拼音方案,也就是台羅。
台羅是以白話字為基礎做出小幅度的改革,修改部分聲母、韻母及標調方式,具有類似國際音標(IPA)的特質,不過基本上與白話字屬於一脈相承的關係,兩者間的轉換並不困難。然而最大的不同在於,台羅為目前受官方支持的台語羅馬字,體制內的教育資源皆由台羅寫成,如《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官方競賽、認證考試或者學校台語課的內容皆是以台羅為羅馬字的標準。也因為如此,台羅較為人所知,漸漸往台語羅馬字的正書法發展。
以上為三種最通行的台語文字系統,而目前台文界主流的書寫方式的是將漢字、羅馬字(白話字或台羅)混用,稱之「漢羅濫寫」(hàn-lô lām siá),以解決部分字詞仍沒有漢字,或者漢字過於冷僻而不利閱讀的問題。
參考資料:
中島利郎(2003)(編)。1930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春暉出版社,高雄市。
洪惟仁(2010)。閩南語書寫法的理想與現實。臺灣語文研究,第5卷(1),頁81-108。
施炳華《荔鏡記》的用字分析與詞句拾穗。
姚榮松(2010)。台灣閩南語歌仔冊鄉土題材之押韻與用字分析。台灣學誌,第1期,頁143-204。
陳慕真(2015)。白話字的起源與在台灣的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蔣為文(2009)。蔡培火 kap 台灣文化協會 ê 羅馬字運動之研究。台灣風物,第59期 (2),頁41-65。
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
【灣流音樂祭】
▎時間:2020.10.17
▎地點:台大舊體後草皮
▎票價:免!費!入!場!
▎主辦單位:台大學生會文化部、台大台語文社
▎協辦單位:台北藝埕扶輪社、台語正常化推動聯盟
▎贊助單位:行政院文化部
▎演出者:siàu-lú khah-lah少女卡拉、風籟坊、雅維茉芮Yaway·Mawring、百合花、春麵樂隊、林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