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行書代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行書代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行書代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行書代表產品中有17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攝影130] 細說分鏡 Vol.07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91 🖍不少人錯過,我曾體驗過的經驗, 🖍花了不少時間,我終於發現,是因為什麼 相信不少人都有這種經驗 (包含我自己),為了想一賭美景真面目,花費時間、精神與金錢抵達了目的地,...

  • 行書代表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5 10:04:22
    有 45 人按讚

    [想攝影130] 細說分鏡 Vol.07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91
    🖍不少人錯過,我曾體驗過的經驗,
    🖍花了不少時間,我終於發現,是因為什麼

    相信不少人都有這種經驗 (包含我自己),為了想一賭美景真面目,花費時間、精神與金錢抵達了目的地,才發現不如預期的想像美好,這種落差有很多種可能,其一被精美的照片所迷惑,但我想最主要的還是「運氣」,別人的運氣比你好點,遇上難得的好天氣,而你在不對的季節,或是你真的運氣不好遇上天氣,讓你敗興而歸,時有所聞。

    🟥談談美景
    也因為這樣子,讓旅行的記憶更加的多元,同一個地點那麼多人前往朝聖,卻會得到許多不同的觀感,這一點我們可以從 Google Map 上面的「景點分享心得」上得到答案。

    有些人執著,非得親眼見到…,如同傳說中的仙境、夢境的美景,同一地點去上好幾次,若是這樣子堅持,再怎麼樣也會讓你撞見一次,甚至是比想像預期的更加美好,我自己也有過相同的經驗,為了一本旅行書封面的美景,前後去了三次,這三次僅有一天的早上約 30 分鐘的時間,讓我親眼看到那兒最美的一刻。

    不少人錯過,我曾經體驗過的經驗,參照我曾走過的足跡,踏過我曾經過路線,到了相同的地點,看到的完全不同,我們可以簡單說「哦,這不意外,天氣不一樣而已」,最後得到的照片風格也就不同。

    🟥談談旅行經驗
    2019 那年,帶著三個朋友前往冰島,在東峽灣一帶有段山路,在我第二次來冰島時曾經過這裡,在那次的經驗真的太棒了,足以讓我憑藉著照片懷念一輩子,我也想讓我的朋友見見我看過的景像,參照了天氣預報雖然多雲,但並不差,一大早就出了門,開了車上路。

    「非常意外」,真的非常意外的這麼說,抵達該處時竟然起了非常濃的大霧,眼前的能見到不到 10 公尺,真的蠻危險的,不要說抵達預計的觀景台了,就連觀景台在哪我們都錯過了,可惜,非常可惜,也不能強求什麼,成為那次旅程中唯一最大的貴遺憾。

    從旅行的經驗,我們來看看「攝影」,如果我們單純只求的是「完美的畫面」,而不去在意旅途過程,我們討論起來就聚焦一點。

    遇上了美景當前,上天能為我們做的也都做了,我們該準備的、該帶的也無一遺漏,拿起相機、器材一一的裝好、設定好,在一陣兵慌馬亂、交頭接耳的過程中,景像是千變萬化,此時準備得越好越熟練的人,早已經開始補捉每一刻,其餘的還在慌忙中隨手猛拍也好、瞎拍也好,就這樣子渡過。

    🟥談談為何要「外拍」
    在我帶外拍的數年經驗,每一次我都會看到這樣子的畫面,一部分的學生不急不徐的開始進行拍攝的練習,另一部分的則是…,說不上是慌忙,而是疑慮、不熟練,整個就像是狀況外,花了不少時間才整裝上路。

    一開始就整裝出發的學生,在整個外拍過程,直到集合前是見不太到他們,這很好,代表他們知道該怎麼做,其它部分同學,看到我都會與我交流討論,討論的不是該拍些什麼會有意境、主題,而偏向更基礎的「觀念、操作」,這一點其實不大好,因為這些問題都不該在外拍中發生,而是在課前就該學會才對。

    外拍之所以重要,那是在外拍的過程中,充滿許多臨時要去思考、面對的問題,也可說是「臨場反應」的練習,把坐在教室內靜態的觀念,拿到充滿變化的外在環境,加以隨機應變,整個世界就像是個大形的學習教室,這才是我們需要外拍課的設計與目標。

    🟥我的外拍設計
    面對相同的景,同一時刻、同一視角,並不該照著老師的標準,拍出相同的照片才算成功,我心裡要求期望,每個學生所做的構圖、曝光表現,應該要從你心中發想,拿出你的照片跟我分享、討論,你為何這麼做、為何那樣決定,我覺得這才是外拍學習的重點 – 不只是把觀念拿出來實際練習,更是透過練習過程中,與這世界做更多的互動,進而發現心中是如何看待眼前的景,影響自己的思考、知覺。

    「因為當你身處當下,你就已經參與這個世界」,你任何一種構圖取捨,一定是這個世界給你了剌激想法,有些人身高高了些,看到的也許較多是俯視的角度,反之有些人較嬌小點,看到的反而是仰角的視野,就算是往前多走一步、退後二步,所產生的構圖表現就有千千萬萬的組合,就算是固定「大家就站在那一點」,且相機也都用腳架固定好,不能改變高度、角度,不同人也會轉動變焦環,那構圖也就完全不同了,即使這樣子,我們依然能得到數種不同變化的作品。

    曝光呢? 哦那就更不用多說了,那比視野取捨還擁有更多的變化,套用前面說的,用腳架將相機固定在那兒,增加一條限制,禁止你去變換焦段改變構圖,所有你能操作的就只有曝光三變數,沒有限制隨便你使用,前一位同學拍完了,我再將設定重新亂調一翻,讓下一位同學上前練習,且在所有同學練習完之前,都不能交頭接耳討論,相信 10 位學生上來拍,我可以得到 10 種不同的結果。

    這樣子練習是很有趣也很有用的,雖然限制多,這些限制是讓我們的練習更加聚焦,相同構圖下,能做的就只有曝光的改變,而我對學生唯一的要求就是 - 告訴我你為何如此選擇這些變數,解釋分享一下,我想聽的是這個,這才是創造力的練習,這也是外拍的目標,也是參與這世界美好一刻,因為在這時刻,你每一個拍照變數的選擇,都是你與世界互動下的結果,最後呈現在照片裡。

    🟥檢討問題
    想是很美好,但不容易做到,通常學生無法清楚表達如此這般、每個決定背後的「why」是什麼,少部分的學生有清楚的意識表達「我,就是要這麼做,是為了什麼」,但總有約莫過半的學生,說不大出來為什麼,「就差不多這樣」子的感覺就拍完了,每次上完課我總是在想…,到底是我哪裡不對,是觀念沒有教好? 還是課程流程不對? 還是什麼順序不順? 為何總是沒有辦法傳達我想教導的東西?

    每上完一堂課、開完一次課,我都會檢討這一點,並且一直在教材、教案上努力,雖然自覺有慢慢的進步,但從學生的反應中,我覺得離我理想的標準還差得遠,到底該怎麼做到更好,我想一時片刻是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我想…,若要找到答案,也許該從「問題」本身開始思考,或許問題想清楚了,答案也就更加的簡單。

    當好幾年自己身體力行尋找「問題」的過程,我覺得我好像對這問題,有了更多的體會與認識…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 行書代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2 12:06:14
    有 204 人按讚

    【週記|每月一次的想念東京】颱風天閱讀東京魅力名建築

    雖然何時開放日本旅遊仍是未知,但看新聞提到之後可能會開放有施打國際認證疫苗者入境東京(一劑也算嗎?),因此眼前出現一道曙光!東京旅遊的感覺不能忘,所以開始每月至少一次找回東京的感覺,今天,就從甲斐實乃梨的《東京名建築魅力巡禮》開始吧~(旋轉)

    先前分享的過日劇《在名建築裡吃午餐》,播出前我在日本買了日版原作,播完後中文版也已剛發行。書中25個「名建築」的共同特色是什麼呢?我想除了是經得起歲月考驗與無法複製的歷史感之外,應該就是長期佇足在東京人的生活場景裡,一起度過也交織著人們酸甜苦辣的回憶吧!作者也說:「建築物積攢著人們的思想,會流露出人情味也是理所當然。」

    雖說10集的日劇裡多了角色故事的軸線與劇情場景等鋪陳,但翻閱收錄有25棟建築的書本,觀看精彩凝縮而凝結的一瞬,並能自行掌握節奏且仔細平靜地閱讀字裡行間的細節與寓意。當原本劇裡介紹時間的長短變成書裡篇幅的大小與多寡時,更感受到不同的載體代表的意義與魅力。

    看日文書名「歩いて、食べる 東京のおいしい名建築さんぽ」(直譯:走著吃著東京美味名建築散步)就知道書中的內容除建築外,每篇還搭配美味或特殊的餐廳飲食及推薦的伴手禮(可惡想吃)。

    至於書中還沒去過且很想去看看的,有:天花板貼有阿古屋珍珠、每間都有半圓潔白陽台的「新高輪格蘭王子大飯店」,是1982年建築師村野藤吾的作品;釉藥大師小森忍用1600片馬賽克磚的花鳥圖案裝飾雪茄室外牆的「小笠原伯爵邸」,伊斯蘭風格的雪茄室、西班牙風的宅邸,還有覆以蛋白霜的檸檬塔,都是其迷人之處;「立教大學」的紅磚外觀,中世紀歌德樣式的學生食堂彷若「哈利波特」電影場景(還供應長嶋茂雄也喜愛的豬排丼),這出自美國建築師之手的作品,禮拜堂裡的老鷹銅雕聖書台,都是少見的建築風景。

    這些不太陌生的東京建築,藉著編輯角度又找到另一個觀看的精彩視野;那為什麼看建築、品嚐美食還需要先花時間來閱讀呢?因為透過琢磨、發現那些常存在身邊卻一直沒有注意到的事物,藉著提升自己的美感眼光,讓「懂得品味與欣賞」成為受用無窮的一項技能與生活樂趣!

    悅知文化

  • 行書代表 在 字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9:57:39
    有 18 人按讚

    人生就像心電圖,一帆風順代表你掛了。

    跟抄 @a_bay_write

    ========================

    紙 : 半生熟宣紙
    筆 : 林三益黑檀木兼毫毛筆(中楷)
    墨 : 日本書道液

    ========================

    #calligraphy #handwriting #art #hkig #書法 #漢字 #行書 #藝術 #字舞 #作品 #紋身 #習字 #tattoo #書道 #毛筆 #語錄 #手寫 #手寫語錄 #ukchinesecalligraphy #londonart #Chinesecalligraphy #chinese #learningchinese #shodo #kanji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