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魚男的浪漫
『天真、單純是最終的藝術成就!』
.
3月1日知名壽星:蕭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1849),絕無僅有的「鋼琴詩人」。
生性浪漫又執著的雙魚男,蕭邦,集才華跟實力、顏值與氣質於一身,是史上連非音樂人都略知一二的古典鋼琴名家,他誕生於昔日華...
#雙魚男的浪漫
『天真、單純是最終的藝術成就!』
.
3月1日知名壽星:蕭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1849),絕無僅有的「鋼琴詩人」。
生性浪漫又執著的雙魚男,蕭邦,集才華跟實力、顏值與氣質於一身,是史上連非音樂人都略知一二的古典鋼琴名家,他誕生於昔日華沙公國拉佐瓦.沃拉(Żelazowa Wola,今波蘭境內),6歲學琴、7歲作曲、8歲登台,在那個世人依舊無法忘懷莫札特離去(1791)的時空背景下,作為樂迷欽點的「阿瑪迪斯再世」,蕭邦毫無異議地被視為藝壇的明日之星。
西元1831年9月,因政治動盪打消了前往義大利的念頭後,蕭邦轉而踏上了巴黎的土地(終期餘生,他沒有再回到波蘭),花都濃厚的藝術氛圍很快就讓他深深著迷,透過沙龍演奏會巡演的形式,二十出頭,但琴藝早已備受前輩們肯定的才子,隨即躍居當地的風雲人物。隨著教授鋼琴、作曲出版等本業收入,蕭邦的生活不只獲得充分改善,在經濟無虞下,蕭邦更耗費心力於開創鋼琴音樂的曲式、和聲法等作曲技巧。今天回顧起來或許有點矯情吧,藉由他的努力,「鋼琴」作為製作技術相對於小提琴較晚成熟的鍵盤樂器,也逐漸升格成古典音樂世界裡最重要的主流派門,甚至可能立下了大家認定「古典音樂 = 鋼琴」的鐵律!
.
而即使在西元1835年時獲得法國公民資格,證件上改用法語名稱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旅行時也持用法國護照通關,但就旁人的回憶,蕭邦不承認自己是法國人,也不太喜歡說法語,始終以正統波蘭人自居。
.
巴黎的一草一木,不若東歐的拘謹,也讓蕭邦擺脫前一段失敗的戀情,更在音樂家宅邸裡邂逅了比他年長6歲的作家喬治.桑(Georges Sand),從原本對於她身著男裝、抽煙行為的排斥與質疑,最後相知相惜,重拾了精神上的信心,兩人在莊園度過了幾年夏日優閒的時光,以詩歌與書籍為伴,蕭邦亦在此地創作出不少名曲,包括了降A大調波蘭舞曲「英雄」(Polonaise "héroïque" in A-flat major, Op. 53)等。但兩人的戀情卻在西元1847年時戛然而止,雙方都未公開分手理由,留下了藝文圈未解的謎團,以及一絲絲的遺憾。
.
『天真、單純是最終的藝術成就!在彈奏過大量持續性的音符之後,該如何回歸「簡樸」,就是作為藝術家的最高獎勵!』
.
是天妒英才?還是彷若普賽爾(Henry Purcell)、莫札特、舒伯特般無法迴避的宿命?
.
就在西元1848年11月,於英國倫敦市政廳完成了最後的公開演出之後,當時體重不足45公斤的蕭邦,疑似在患有顳葉癲癇下看見了幻象,不得不中止巡演計畫,即使回到巴黎仍持續鋼琴教學工作,但身體健康卻每況愈下;隔年的10月17日午夜,蕭邦在幾位至親好友們的陪伴中,在異鄉道別了人間,享年39歲,死因被紀錄為肺結核…
.
兩個星期之後,步上舒伯特的腳步,蕭邦於巴黎馬德萊納教堂(Église de la Madeleine)的喪禮上,同樣以演奏莫札特的《安魂曲》(Requiem in D minor, K. 626)作為追悼;萬物歸於塵埃之時,蕭邦則被葬於巴黎市內的拉雪茲神父公墓,下葬時彈奏的則是他《第二號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 2 in B-flat minor, Op. 35)中的《葬禮進行曲》(Marche funèbre: Lento)。就在差不多的時間,美國著名的小說家愛倫坡(Edgar Allan Poe)也跟著離開人生舞台(10月7日),也是壯年早逝(40歲),令人不勝唏噓。
.
但除了五線譜之外,回顧蕭邦的一生,身為專業藝術工作者,他其實更是一位愛鄉、愛國的音樂人...
.
身上雖流著波蘭人(父親尼古拉斯是入籍波蘭的法國人)的血,然蕭邦出生之時,波蘭國名與主權地位已不復見,因為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時空下,西元1795年間,母親樂土已不幸淪落遭普魯士、俄羅斯與奧地利哈布斯堡帝國等列強爭食掠奪的命運(史稱「第三次瓜分波蘭 / Third Partition of Poland」)...
.
所以蕭邦即使成年之後身處他鄉,但依舊心繫故里的復國志業,尤其當外來的在位者企圖遏制波蘭人日漸覺醒的民族情緒與自主意識時,往往會刻意模糊化「波蘭」二字,以歷史性的地區名稱來取代資料或法律文書上所需提及的波蘭或波蘭人民(換句話說,類似以「八里坌」、「吞霄社」來置換「台灣」),人在巴黎的蕭邦,只能夠用著手上的筆和墨,經由樂曲來抒發他心中的鬱悶和激情!加上「法國大革命」後,隨著拿破崙的領土擴張,其帶來自由、平等、博愛的革命種子開始撒在歐洲,更迅速地傳播開來;另一方面,拿破崙又勇於挑戰及破壞專制主義,也讓自立、自主的火花持續點燃在每個年輕人滿腔的建國熱血下!
.
(待續)
.
#歷史 #生日快樂 #chopin #music #piano #poland #paris #composer #birthday #history #march
蕭邦死因 在 謝金河-數字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部刻劃大時代的好電影:戰地琴人
在飛機航程中,能找到一部好電影,仔細品味,也是旅行的一大家樂趣!這次在飛新加坡的班機上,在典藏電影中找到戰地琴人(Pianist),兩個半小時的電影,一氣呵成看完,內心沈重,但卻又像是讀到精典好書,令人回味無窮。
我對希特勒在1933年掌握德國政府,到1939年出兵華沙,占領波蘭,然後開啓第二次世界大戰,屠殺猶太人的歷史,一直保持高度興趣,像是史帝芬.史匹柏(Steven Allen Spielberg)執導的電影,如1993年的辛德勒名單,1998年搶救雷恩大兵,2011年的戰馬,我都看過不只一次。
戰爭是殘酷的,像是我十分推薦的「一袋彈珠」,這是法國的電影,敍述1942年納粹佔領法國,一個經營小理髮店的家庭,只是因為猶太人,被迫四處逃亡,家庭離散。一袋彈珠暗示,家庭像彈珠般四處離散。這次的戰地琴人,如果按照英文片名翻譯,應該是鋼琴家,這是波蘭的電影。故事的主人翁是波蘭的鋼琴家Wladyslaw Szpiman,故事是主人翁經歷二戰逃生的經過,劇情比「一袋彈珠」還震撼。
電影中的鋼琴家1911年出生在波蘭的音樂家庭,他的父親是波蘭史托維茲歌劇院第一小提琴手,他在16歲進入蕭邦音樂學院,1933年進入德國柏林音樂學院,學成歸國後,到波蘭廣播電台擔任鋼琴家。1939年納粹佔領華沙,這個音樂家庭也面臨被殺戮的命運。
故事從納粹佔領波蘭開始,所有猶太人臂上要別上識別猶太人的臂章,然後被遷徙到猶太區,這部電影的導演Roman Polanski也是當年受害的波蘭猶太人,那時他只有5歲,已目睹納粹瘋狂的殺戮遊戲,例如,納粹進入猶太家庭盤查,居然把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從樓上扔下,讓猶太人狂奔,然後用機槍射殺。鋼琴家原來被送上集中營,被稱為是「大熔爐」的必死火車,在關鍵一刻被人推出,逃過一劫,從此面對顚沛流離的九死一生逃亡之路。
在華沙的猶太人集中營,猶太人生命像螞蟻,鋼琴家受到很多人接濟,才熬到1945年蘇聯紅軍解放華沙,故事的末段,一位德國軍官發現躱藏在廢墟中的鋼琴家,他說出自己的身分,也為德國軍官演奏蕭邦夜曲升C小調⋯⋯
1945年戰後,鋼琴家靠著記憶寫成「城市之死」,因為批評蘇聯被禁,直到90年代重新出版,並且改編電影,飾演鋼琴家的Adrien Brody得到2003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導演Roman Polanski也獲得最佳導演獎。這部16年前失之交臂的好電影,震撼了我的生命!
蕭邦死因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古典音樂巨匠操刀削下 貝多芬銀髮HK$12萬上拍
談及貝多芬,大多想起他創作的古典音樂,或是他晚年耳聾仍能譜出樂曲,又或許是他一頭銀灰色長髮的形象。想不到貝多芬流傳後世的,除了他的著名樂譜,還有來自他頭上的一撮銀灰色頭髮。這撮貝多芬的銀髮,下周將在倫敦蘇富比上拍,估價£1.2萬 - 1.5萬(HK$12萬 - 15萬;NT$50萬 - 60萬)。
貝多芬一頭銀色長髮的形象,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這撮頭髮的來歷,要追溯至1826年貝多芬的一件軼事,那時距離這位巨匠逝世僅1年。當時貝多芬與奧地利鋼琴家Anton Halm,合譜《大賦格》(Große Fuge)的樂章,Anton負責編譜op.133雙鋼琴部分。這段期間,Anton的妻子欲拿貝多芬的頭髮收藏,Anton遂找貝多芬的友人小提琴家Karl Holz協助。數日後,Holz將一撮毛髮拿給Anton。
及後Anton拿著那撮毛髮去找貝多芬。對方看後大吃一驚,直言:「那不是我的頭髮」。貝多芬向Anton坦言:「你已被騙了,這只是山羊的毛髮。」說罷,貝多芬隨即用剪刀削下一撮頭髮,用紙張包好送給Anton的妻子。Anton將這件軼事告訴後來替貝多芬撰寫傳記的A.W. Thayer,並記錄在後者的筆記裡。
這撮頭髮由Anton家族收藏多年後,轉至Anton的門生Julius Epstein手上。時隔近200年,這撮用幼絲綁起的頭髮,完好保存在一個橢圓形框架內。行方表示,以往看到貝多芬的頭髮樣本,全部於1827年、這位古典音樂巨匠逝世後採集。相比之下,目前這撮頭髮的來源,擁有最充足的文獻記錄。
事實上,從剛逝世的人身上採集毛髮收藏,這行為在18 - 19世紀盛行。過往亦曾見過蕭邦、莫札特等古典音樂名家的頭髮上拍。2016年,一撮於蕭邦逝世後,從他身上採集的啡色頭髮,在倫敦蘇富比以約£1.4萬成交。
至於貝多芬的頭髮,向來備受關注,原因它有助解開這位巨匠逝世之謎。貝多芬1827年逝世時,死因眾說紛紜。醫生診斷其死因為肝硬化,但亦有說法認為他死於梅毒或鉛中毒。
因此,貝多芬頭髮的化學成份,有助解開這個謎團。行方在拍品狀況報告列明,這撮頭髮曾於2007年被帶往進行化學分析,結果發現高含鉛量。部分說法將此歸咎於19世紀使用的醫藥大多含鉛,指貝多芬因服用藥物治療梅毒,最終導致死亡。
拍賣行:倫敦蘇富比
專場:重要手稿、歐洲書籍及樂譜
拍賣日期:2019/6/11
蕭邦死因 在 謝金河 投資理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部刻劃大時代的好電影:戰地琴人
在飛機航程中,能找到一部好電影,仔細品味,也是旅行的一大家樂趣!這次在飛新加坡的班機上,在典藏電影中找到戰地琴人(Pianist),兩個半小時的電影,一氣呵成看完,內心沈重,但卻又像是讀到經典好書,令人回味無窮。
我對希特勒在1933年掌握德國政府,到1939年出兵華沙,占領波蘭,然後開啓第二次世界大戰,屠殺猶太人的歷史,一直保持高度興趣,像是史帝芬.史匹柏(Steven Allen Spielberg)執導的電影,如1993年的辛德勒名單、1998年搶救雷恩大兵、2011年的戰馬,我都看過不只一次。
戰爭是殘酷的,像是我十分推薦的「一袋彈珠」,這是法國的電影,敍述1942年納粹佔領法國,一個經營小理髮店的家庭,只是因為猶太人,被迫四處逃亡,家庭離散。一袋彈珠暗示,家庭像彈珠般四處離散。這次的戰地琴人,如果按照英文片名翻譯,應該是鋼琴家,這是波蘭的電影。故事的主人翁是波蘭的鋼琴家Wladyslaw Szpiman,故事是主人翁經歷二戰逃生的經過,劇情比「一袋彈珠」還震撼。
電影中的鋼琴家1911年出生在波蘭的音樂家庭,他的父親是波蘭史托維茲歌劇院第一小提琴手,他在16歲進入蕭邦音樂學院,1933年進入德國柏林音樂學院,學成歸國後,到波蘭廣播電台擔任鋼琴家。1939年納粹佔領華沙,這個音樂家庭也面臨被殺戮的命運。
故事從納粹佔領波蘭開始,所有猶太人臂上要別上識別猶太人的臂章,然後被遷徙到猶太區,這部電影的導演Roman Polanski也是當年受害的波蘭猶太人,那時他只有5歲,已目睹納粹瘋狂的殺戮遊戲,例如,納粹進入猶太家庭盤查,居然把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從樓上扔下,讓猶太人狂奔,然後用機槍射殺。鋼琴家原來被送上集中營,被稱為是「大熔爐」的必死火車,在關鍵一刻被人推出,逃過一劫,從此面對顚沛流離的九死一生逃亡之路。
在華沙的猶太人集中營,猶太人生命像螞蟻,鋼琴家受到很多人接濟,才熬到1945年蘇聯紅軍解放華沙,故事的末段,一位德國軍官發現躱藏在廢墟中的鋼琴家,他說出自己的身分,也為德國軍官演奏蕭邦夜曲升C小調⋯⋯
1945年戰後,鋼琴家靠著記憶寫成「城市之死」,因為批評蘇聯被禁,直到90年代重新出版,並且改編電影,飾演鋼琴家的Adrien Brody得到2003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導演Roman Polanski也獲得最佳導演獎。這部16年前失之交臂的好電影,震撼了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