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落款書法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落款書法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落款書法意思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巴黎不打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認識法式甜點的最棒中文書 | 在我剛來法國唸書的時候,就聽身邊的台灣同學們說過:「日本人很厲害,法國有什麼、流行什麼都知道,他們有第一手的情報網,還有專業的資訊整理。」 這是什麼意思?比如說,曾有日本雜誌為法國馬卡龍老店Ladurée做了一本特輯,詳細介紹品牌的歷史和商品各種口味之外,還介紹了...
落款書法意思 在 ??✍?手寫字品牌及手機殼 | 已售過萬件個性化禮品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2 05:47:12
這一刻 留住原木的溫度🤤 - 唔講唔覺 其實我地既原木系列都真係累積左唔少有趣PRODUCTS😍 宜家即刻同大家重溫一下😌 - 1. 木刻筆 別看我只是一支普通筆🤷🏻♂️ 其實筆蓋/筆身 以及 送贈既木盒上 都可以刻字☺️ 可以係名 都可以係QUOTES😛 可選原子筆 水筆 或者 書法字體墨水筆🙃...
落款書法意思 在 ???? ???? 青山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0 02:58:28
#考試噩夢 這是剛在中書協書法理論考試的部份題目。 書道在日本,需要經過一系列的考級才能成為真正的專業的書道家,就像鋼琴考級一樣必須考獲某個段位才能執業。 直到近年中國也開始實行級別制,由理論、臨摹、創作、筆法、章法、落款等都有其一套考核方法與標準,要清楚知道這些法度,才是書法裡面「法」的意思。...
落款書法意思 在 巴黎不打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認識法式甜點的最棒中文書 |
在我剛來法國唸書的時候,就聽身邊的台灣同學們說過:「日本人很厲害,法國有什麼、流行什麼都知道,他們有第一手的情報網,還有專業的資訊整理。」
這是什麼意思?比如說,曾有日本雜誌為法國馬卡龍老店Ladurée做了一本特輯,詳細介紹品牌的歷史和商品各種口味之外,還介紹了歷年的各種包裝、限定款,宛若一本百科全書。
日本人對法國的研究,不只在過往的歷史,還有最新的情報。在許多日雜上,都可以看到巴黎最新店家的介紹,資訊的速度和我們在地人幾乎一樣快!
十多年前剛開始寫巴黎不打烊的時候,我抱持的是這樣的想法:「我也想像日本人一樣,把第一手的(藝文)訊息傳回台灣!」所以許多展覽一開展,我就會馬上去看,然後非常認真的拍照、紀錄、寫展覽文。後來發現藝文資訊過於冷僻,展覽文好像沒什麼人看。😂😂😂
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封城的緣故,沒有博物館美術館的展覽可分享,我開始跟大家分享我的週六早餐文。巴黎地方媽媽實在的「地方早餐」,就是法國傳統早餐的可頌、巧克力麵包和葡萄乾蝸牛捲。吃著吃著,就不小心認真了起來,開始每週換不同的麵包店,開始認真評比每一家店。
所以我是從藝文部落客轉型成為美食部落客嗎?當然不是,藝文與美食在我的生活中從來不相沖,而且一直都並存。對一個熱愛生命和生活的人來說,藝術文化和美食甜點,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只是人的時間有限,我把我的時間留給研究我的專業——藝文,美食就純享受、純品味就好。不過我還是因為近來的週末早餐分享,受邀為大境文化即將出版的新書《法式糕點百科圖鑑》寫推薦文。
我老樣子的做事情謹慎龜毛機車一絲不苟,向出版社編輯要了本書的電子版,詳細閱讀內文同時谷歌肉搜日本作者,順便了解一下台灣目前市面上法國甜點的相關書籍(推眼鏡)。
嗯,我想出版社編輯找我推薦應該不是沒有道理,如同書中所說,法國糕點分二類,一種是傳統的經典糕點,另一種是創作糕點。前面說了巴黎地方媽媽如我,家中常出現的當然是街頭巷尾麵包蛋糕店賣的傳統糕點,是法國人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而歷久彌新、百吃不膩的閃電泡芙、千層酥、檸檬塔、蒙布朗、歌劇院等等,就像我們每個週末固定的早餐三寶,還有我上週末跟風買到最後一個的Saint-honoré。
《法式糕點百科圖鑑》裡介紹的就是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法國傳統甜點,如同本文一開始台灣同學所說的:「日本人很厲害!」是的,這本書的作者Yuriko Yamamoto在日本念的是食物學科,後來到巴黎學習糕點製作,又在米其林三星餐廳、飯店和糕點坊實習。在巴黎時,她除了逐一造訪知名店家,連巷弄中的小店都不放過。所以光是馬卡龍的章節中,法國各地的馬卡龍都有介紹,我以前唸書的法東城市南錫著名的馬卡龍也有收錄,還詳細介紹了它的歷史由來,真的堪稱甜點百科啊!
這本書將這些我們法國家庭的經典糕點,歷史由來典故甚至名稱的拉丁字源都仔細介紹,然而文字卻俐落簡短簡明扼要,更能體現出作者對法國歷史文化的了解。此外,由於作者本身也是糕點師傅,因此書中也有簡易的文字食譜。
在這個氣候變遷的時代,我常常思考出版紙本書的必要性,許多出版社來邀約出書,我都覺得自己的廢話連篇的po文不值得付梓浪費紙張污染環境。但是這本《法式糕點百科圖鑑》,我覺得它非常值得出版,也值得收藏,是開啟自己認識法國經典甜點的最佳書籍!
落款書法意思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書推薦
認識Ying 是好幾年前,她還在巴黎甜點店「Carl Marletti」實習的時候。原猜想她可能也會回台灣開間甜點店吧,卻沒有,她轉而耕耘法式甜點的書寫,不僅報章雜誌有其作品,也在社群媒體上累積了影響力。
繼前作《巴黎甜點師Ying的私房尋味》後,Ying最近推出新書《法式甜點學》,非常恭喜她更上層樓!
我也很高興再度受邀為Ying寫推薦序,以下是全文,讀了你就會知道,為什麼你值得為書架空出一個位置給 #法式甜點學 。
Ying C. 一匙甜點舀巴黎
—
《法式甜點學》推薦序 by Liz 高琹雯
近幾年,法式甜點在台灣長成一幅風景。法式甜點專賣店愈來愈多,法式甜點職人愈來愈普遍,成為一種年輕人樂於探索的職涯選擇。
尤其,幾間台北指標性的法式甜點店,創辦主廚很多原本不是餐飲科班出身,而是中途「轉行」,特地前往法國學習正宗的甜點製作,在求學與工作的過程中建立了法國甜點職人的身份認同,培養出法國飲食文化觀,回到台灣後,繼續推廣這樣的飲食品味與生活價值。
擁有甜點師身分的Ying是其中一人。
有意思的是,Ying不開甜點店,不做甜點教學,她轉身走上一條人跡更罕至的路:法式甜點的品評、鑑賞與論述。自從2016年起,Ying就在網路與報章雜誌發表一系列法式甜點鑑賞、法式甜點大師介紹的文章,試圖在一波波有關甜點的話題浪尖上,網美拍照視覺凌駕的浮光掠影中,更深入探討法式甜點的內涵與脈絡。其實,Ying的前作《巴黎甜點師Ying的私房尋味》已顯露這般心思,雖是一本消費導向的旅遊書,卻細細交代店家的來龍去脈、甜點師的背景來歷;四年後,Ying進一步提煉出法式甜點的專業知識、置身法國甜點業界的入微觀察,以內行者的角度娓娓道來,法式甜點究竟是什麼,法式甜點密切相關的人事物有哪些。
《法式甜點學》是Ying投身甜點業界以來的段落總結。
後退一步,眺望全景。這本書沒有甜點食譜,沒有店家介紹,看似不甜蜜夢幻,卻無一字不在寫法式甜點,寫其概念、原則、標準。這是一本告訴你法式甜點為什麼優越、該怎麼欣賞、該怎麼知其好壞的參考書。也就是說,當我們品嚐某位甜點師傅的某款作品時,可否跳脫喜不喜歡、好不好吃這類空泛的個人抒發,而真正品評其製作技巧、創意思考與美感風格?好在哪裡,要說出來,壞在哪裡,要說出來,法式甜點可以成為認真品味與鑑賞的標的,認真累積品嚐經驗之餘,這本書可以成為你建立架構、快速取得知識的大補帖。
雖然,影評家不必然會拍電影,藝評家不必然執筆繪畫,從事評論者若本身擁有實戰經驗,顯然更能得箇中之味。Ying是甜點師,待過巴黎的米其林星級廚房與知名甜點店,寫起法式甜點鑑賞與職人養成就是入木三分。她解釋法式甜點的組成邏輯大多符合「『pâte(麵糰)搭配 crème(奶餡),再加上 glaçage(淋面)和 décors(裝飾)』的規律」,一點就通;因此甜點師並不整天與烤箱為伍,「比起烤箱,在法式甜點專業廚房內也許更重要的是冷凍庫(congélateur)與急凍庫(surgélateur)」;也因為法式甜點追求完美,重視完工與裝飾,裝飾的多重目的如延長保存期限、使外表變得更誘人之外,「還包括掩飾不完美、暗示蛋糕的組成元素或口味、增加口感對比、與豐富蛋糕風味」,一個個小蛋糕都要單獨裝飾,「台灣習以為常將大蛋糕切片、並圍上透明玻璃紙販賣的形式,其實是不太符合法式甜點精神的。」讀到這些字句,都讓我在心裡「喔」一聲,恍然大悟。
我也很喜歡本書最後的人物訪談,不僅網羅Cédric Grolet 、Yann Couvreur、Maxime Frédéric等首屈一指的新生代法國甜點主廚,對於甜點雜誌《Fou de Pâtisserie》的介紹及其共同創辦人與總編輯 Julie Mathieu的訪談,都讓台灣讀者與法國甜點界即時接軌;台灣觀點由鄭畬軒主廚代表,也無遺漏。
Ying也花了頗多篇幅探討「甜點圈」與社群媒體,不僅貼近當下社會脈動,也讓人感同身受。Ying自己就是藉由社群媒體累積影響力的一員,「新媒體」時代下誕生的這本《法式甜點學》,或許終能發揮書本的傳統影響力。
落款書法意思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303 黃偉民易經講堂
習近平率領其他六位政治局常委,高調地捐款抗疫。其他地區的最高領導,省委書記,市委書記,見此都一呼百應,一一響應捐錢,對付這場瘟疫。
林鄭也率領她的政治問責官員,捐出一個月的薪金,支持習主席。
這種政治體制,只有貼貼服服的官,沒有堂堂正正的人。
問題是,習近平等七常委,捐了多少錢?捐去什麼機構?
現任七位常委,是中共政府最高權力的核心,掌控中共一切政策,他們一句說話,可以將全國儲備用去救災,他們高調做這場政治show,劍指什麼人?
他們捐款的金額不能說。
按月薪,他們可以捐出一兩個月的薪金,三兩萬元人民幣;按身家,他們捐出一二千億,也輕而易舉。總之,金額不好說。
在職的領導人,以私人身份捐款救災,在中共歷史中,未出現過。
毛澤東時期的中國,經歷千災萬難,你見過毛主席帶領林彪副主席,捐出二十元人民幣,打救全國飢荒?也沒有和江青同志,捐出什麼私人金錢,給易子而食的飢民。
退了休的領導捐款,像朱鎔基、李鵬、李瑞環那些,都是不在位,退休寫書,捐出稿費、版稅作慈善用途。
今日的中國,「太強大了」,政府應有足夠的金錢應付疫情,單靠習近平等中央領導的月薪,加埋什麼地方一把手的薪金,捐一世的收入,都不夠買口罩!
以中共這種賣弄計謀的政府,做場show,總有政治目的,打擊對象吧?
中央打逃稅,一個范冰冰,都可追回八億。可以拿幾十億出來追隨習主席捐款抗疫的,名單應該有一千幾百人吧!
這是否是用來清洗習近平政治對手財富的柔性政策?
還是中共政府的資金鏈斷了,地方政府不要指望中央撥款賑災,各省市城鄉,自己籌措資金物資,向地方富戶募捐。習近平以身作則,給地方官員勸捐的神主牌,不捐就是反習反中央,全國支持習近平,全國支持黨中央!
晚清洪楊之亂,橫掃南京一帶。大清束手無策,慈禧一紙詔書,給湖南曾國藩,要他自組湘軍,剿匪平亂。
但朝廷沒有給曾國藩一塊錢,一個人,怎樣打長毛?打洪秀全?
慈禧的意思,拿著我這紙詔書,你在湖南,要錢要人,你找對象。誰人不從,就是反朝廷,與洪秀全一夥。錢和人,無法提供;但給你三分權力。
曾國藩以此組成湘軍,奇蹟地剿平這個令慈禧寢食難安的太平天國。
這場武漢瘟疫,令大陸全國停擺,人人自危。工廠不開工,工人留在鄉間自我隔離,也不願復工。中央三令五申,三月復工;但地方唯唯諾諾,陽奉陰違。他們深知,工人聚集,同工同食同住,交叉感染必然出現,瘟疫一旦再現高峰,在自己管轄地區,便要承擔政治責任。工廠不開工,半開工,假開工,是經濟災難。
經濟災難是全國災難,誰都不用負責;我負責的地區大量工人確診,我便烏紗帽不保。所以,在地方角度,自我隔離抗疫第一,復工?停留在嘴巴呼應階段。
世界工廠不復工,地方經濟癱瘓,各地如何運作?
捐款吧!
地方政府,找你們的對象捐款吧,習主席既然以身作則,第一個捐錢,在全國電視出現,人人學習習主席,全國上下共渡時艱。
香港那些愛國愛港團體,民建聯工聯會之類,應該響應習近平及六大常委的捐款賑災行動,搞個全港籌款大會,像過往的長江水災,四川地震之類的慈善活動,支持中央。
香港有錢人多,因北京政策而暴富的有錢人更多,張曉明一張書法都拍賣到一千八百萬元,今日國難當前,那些坐擁數千億的財閥,捐一百幾十億出來救國,也是本份吧?
鄺美雲說:沒有國,那有家?
相信鄺美雲,支持習主席,行動起來吧!
很多人以為,捐錢就是布施。
佛教行人,有所謂菩薩六度,六波羅蜜的法門。
波羅蜜,是過渡的意思。
六波羅蜜,是六種修行方法。行之,可以從苦惱人間,過渡到清靜彼岸的法門。
過渡的,是輪迴苦海。
六波羅蜜是: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學佛的第一步,就是布施。
布施,不是捐錢。
不是捐錢愈多,功德愈大。
布施,是能夠捨。
是將人生的習氣捨掉,改變,丟棄。將整個人生轉化。
放下便是捨。
萬緣放下,就是布施。
捐錢給權勢,期望將來有回報,反正親共有著數,花點錢,將來方便方便。這是疏通,政治投機,與佛法無關。
一個人,能真布施,此心清靜,便是持戒波羅蜜了。
心不清淨而「做之做佐」的不做這個不做那個,那是刻意的造作持戒。
你能此心清淨,念念清靜,不需刻意的做什麼,不做什麼。因為你本身已是戒律。
什麼是戒?
戒一切壞行為,惡行。
如果念念清淨中,無惡無善,便是至善了。
這便是持戒。
跟著是艱難的忍辱波羅蜜。
佛法說的辱,不是侮辱,羞辱。
人生在世,一切的不如意,都是辱。一切的痛苦,就是辱。
老了是辱,病了也是辱。
老病是人生必然的階段,人人都要走這一轉。但老病招來許多煩惱,也帶給身邊人很多煩惱。
所以,這個世界充滿缺憾,沒有一條生命是圓滿的。《周易》稱為咎,讀易,追求的,是無咎。沒有遺憾。
像《紫微斗數》,人人的星盤中,都有火鈴羊陀,刑忌交集。
火星是衝突;
鈴星是煎熬;
擎羊是鬥爭;
陀羅是拖累;
天刑是刑克;
化忌是遺憾。
劫煞是攔途截劫;
陰煞是暗藏不測。
天虛是挖空一切;
大耗是沉迷耗盡。
天哭是傷心;
天月是疾病。
蜚廉主是非;
破碎是分離。
孤辰寡宿皆主寂寞;
截路空亡是突然障礙,橫生枝節。
一支命,就是由這些繁星建構而成,分佈在不同的宮位。
我們的人生,在不同時間,不同的位置,都有遺憾。
所以,佛教稱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艱難堪忍的世界。這個世界的眾生,安於忍受諸煩惱,不肯出離。
但也因為如此,這個娑婆世界上的眾生,才得以能夠成佛。
天堂沒有痛苦,天天享受福報,那裡的天人不修行,便不會成佛。
我們都生活在娑婆世界,有善有惡,所以能夠從逆境中,刺憿你發生解脫的智慧,這便是成佛的道路。
香港,是修行的福地。
同一個時間,我們見到林鄭用機心,借疫止亂。不確切封關,期待社區爆發。
我們又見市民們自求救,政府買不到口罩,我們互相幫忙自己買;政府對弱勢社群不關愛,義工們落區派防疫物資。
她要鬥爭曾參與罷工的醫護,因為他們逼政府封關;她賞勵警暴,因為他們助她施惡政,行惡法。
高調政治檢控黎智英,要新聞界人人自危。
但做這麼多,仍阻不了群眾。
831太子站慘劇六個月,雨傘重現。警暴、瘟疫,阻不了熱血青春。
今年的值年卦是《周易》第三十六卦,地火明夷卦。
日月無光,明夷待訪。
明朝覆亡,滿清入關,中華文化血脈,眼看毀於一旦。當時明末三大儒:顧亭林、黃梨洲、王夫之,基於知識份子的責任和良心,四出奔走,期為往聖繼絕學。
黃梨洲見民族多艱,檢討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借地火明夷卦義,寫成《明夷待訪錄》一書,指出中國之病,病在傾一國之力,供奉一家一姓,所以朝代興替,民間多苦。
他提出一個政府的正當性,應以「治亂」來分別。
帶來治世,人民安居樂業的,政權便是正當的;
導致亂世,民不聊生的政府,則是不正當的,不合法的。
政府的正當性,合理性,應以天下的福禍為指標。
政府的角色,就是為了「萬民的憂樂」而存在。
所以,「天下為主,君為客」。
因此,一家一姓,一黨一派的制度不除,天下萬民,永無安居樂業。
明夷待訪,就是等待光明重臨。
九七之後,香港都在亂中,就是無論誰當特首,無論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林鄭月娥,都沒有以香港人的憂樂為工作目標。各人賣弄聰明,但求中港盡早融合,不理港人禍福,所以,邪惡當道,民心思變。
用黃梨洲的標準,一個政府的正當性(Legitimacy),是決定治亂的基礎。
目前林鄭政府,誅滅光明,與民為敵,這是一個不正當的政府。
追求光明,人心不死。林鄭必須下台,警暴必須追究。我們期望光明重臨,明夷待訪。
https://youtu.be/fpCmCnb2-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