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萬佛寺詐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萬佛寺詐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萬佛寺詐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萬佛寺詐欺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61萬的網紅蘋果新聞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豪宅放了1億多的現金,通通都是不義之財😡😡 👆新聞無屏蔽,一指盡覽!點下去就對了 🍎全面解鎖,APP免費即點即看→https://tw.adai.ly/h70aWHaF23 📣千呼萬喚《蘋果》付費會員「無廣告版」來了→http://bit.ly/2Z9Gqny #假靈媒 #詐欺 #詐騙...

  • 萬佛寺詐欺 在 蘋果新聞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19 18:00:02
    有 191 人按讚

    豪宅放了1億多的現金,通通都是不義之財😡😡
    👆新聞無屏蔽,一指盡覽!點下去就對了
          
    🍎全面解鎖,APP免費即點即看→https://tw.adai.ly/h70aWHaF23
    📣千呼萬喚《蘋果》付費會員「無廣告版」來了→http://bit.ly/2Z9Gqny
    #假靈媒 #詐欺 #詐騙 #神棍 #彭春蘭 #林沛穎

  • 萬佛寺詐欺 在 戴動台北 戴錫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8-24 15:02:42
    有 18 人按讚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822/1187978/

  • 萬佛寺詐欺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5-03-26 00:08:40
    有 91 人按讚


    從內湖開發案爭議為契機,有關慈濟基金會特權辦學、施壓媒體等諸多爭議,近來廣受社會關注,尤其是財務黑箱、勸募資金流向不透明的質疑,更是成為輿論聚焦話題。

    若從收入面加以觀察,營利事業與宗教團體最大的差異,在於前者係依賴提供消費者商品或服務而取得對價,獲取利潤;至於後者,則常透過傳講者要求或鼓勵信眾履行「有利教務發展之行為規範」,並獲得宗教發展所需的財物或利益。蘇銘翔律師在其2002年所著《「宗教取財」與詐欺罪之研究—以社會利益說及政教分離為理論基礎》碩士論文即舉例指出,如佛教則常透過法師傳講六道輪迴及三世因果論要求信徒供養法師、興建佛寺以於今生獲得福報,來生轉世成為智慧富貴之人。若干新興宗教亦販賣蓮座、靈骨塔或發光照片等具有使親人亡靈超生的法力,以使信徒出資購買。至於基督教,則常透過牧師傳講聖經瑪拉基書第3章第10節「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要求信徒必須將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獻給所屬教會。無可諱言,透過來自於信眾無對價關係的勸募,乃所有宗教團體的帳本裡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目前規範宗教的相關法律僅有監督寺廟條例,而且是1929年在中國制定,年代久遠,內容簡略,也僅規範佛、道兩教,其他宗教類別尚不包括在內,有違宗教平等及國家中立原則。部分條文更於2004年經大法官解釋宣告違憲,顯見我國有盡速制定一部全新宗教團體法之必要。遺憾的是,無論是行政院或立法院,大抵對宗教團體法的制定一向抱持消極曖昧態度。於本屆立法院完成審議相關草案的可能性,恐怕也微乎其微。

    持平而論,在憲法保障宗教自由與宗教平等意旨下,如何妥善立法規範宗教團體運作,這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任務。尤其在台灣「三步一廟」、「五步一堂」、「大師滿街跑」的特殊東方風土環境下,有關宗教團體資金捐募、管理乃至透明化,更是超高難度的挑戰。誠如已故公共政策學者孫本初教授2004年所著〈我國非營利組織未來初探:以慈濟功德會發展為例〉(人事月刊,第39卷第3期)一文深入剖析,在西方基督教之性惡論傳統,使得政治結構設計多採取分權制衡體制,以限制獨裁者出現。而非營利組織的出現,雖然給予免稅等待遇,但同時也將其透過法令納入政府的管理中。在東方,宗教型非營利組織扮演著神聖化的角色,在人民厭惡政府管理的傳統中,非營利組織常常挾其神聖性而試圖脫離政府的管理,形成自己的宗教王國。承此,為何宗教團體法長期陷入立法怠惰困境?答案恐怕與宗教團體強大的「政治遊說力」脫不了關係。

    孫本初教授語重心長提醒:慈濟在證嚴法師指引下,確實扮演福國利民角色,惟其畢竟需要主事者高度道德情操。針對類似組織實不能仰仗人治之慈悲,而應將其導入政策規範當中才是,否則恐怕難以杜絕假宗教之名行詐騙之實者。大哉斯言矣!沒有一部規範完善的宗教團體法,類似爭議只會繼續滋生,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