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華視董事會成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華視董事會成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華視董事會成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華視董事會成員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社論 恐怖平衡的公視,恐難逃淪大外宣工具 公視日前召開董事會,董事發現將執行文化部委辦的國際數位傳播計畫,質疑公視的獨立性,恐變成「大外宣」,新聞部有人憂心遭利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了公視應否應文化部要求成立「國際頻道」,公視臨時董事會經過一番廝殺角力,最後在總經理等三名高層...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70的網紅管碧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30522管碧玲指出原來董事的資格要求審查會四分之三的同意權,是要避免執政黨多數壟斷,確保董事會是涵蓋多元意見、客觀中立的組成;一旦被審查會的極端多數所接受後,表示是各界都可接受的人選,則未來到董事會,其實只要董事會成員相對多數認同,就可擔任董事長。但是文化部此次修法明顯反其道而行,顯有因人設...

  • 華視董事會成員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29 06:00:06
    有 164 人按讚


    #社論

    恐怖平衡的公視,恐難逃淪大外宣工具

    公視日前召開董事會,董事發現將執行文化部委辦的國際數位傳播計畫,質疑公視的獨立性,恐變成「大外宣」,新聞部有人憂心遭利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了公視應否應文化部要求成立「國際頻道」,公視臨時董事會經過一番廝殺角力,最後在總經理等三名高層人員「恐怖平衡」請辭下,換得該案過關。如此刀光劍影的景象,在政壇或許司空見慣;但對號稱屬於全民的「公共」電視而言,卻是被拖入政治泥淖的一大步,公視的體質可能因此急遽變化,失去它服務公眾的目標。

    公視董事會的爭議主要焦點有二。一是程序問題:公視治理團隊受文化部委託密籌國際影音平台,卻未向董事會報告,引發「程序不正義」之質疑。二是實質問題:反對的一方峻拒政府插手,唯恐公視淪為「大外宣」工具;贊成的一方則主張台灣應有向國際發聲之平台,要打造「媒體國家隊」。兩方為此僵持不下,承認程序疏失的正副總經理曹文傑、謝翠玉表態請辭,以換取該案通過。持反對態度的新聞部經理蘇啟禎深恐兩人「打假球」,隨即跟進請辭,迫使兩人確認離職事實。

    如此劍拔弩張的景象,不輸私人企業的利益爭奪,也暴露了公視的敏感體質及董事們薄弱的互信。僅一個成立「國際頻道」議題,就能讓公視的矛盾檯面化,除了經營團隊隱瞞該案的程序失當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董事們不滿蔡政府蠻橫插手,認為這將使公視的本質發生扭曲,淪為政府的「大外宣」機器。

    這樣的憂慮,並非無的放矢或杞人憂天。原因很清楚:公視每年獲得政府補助的經費不過區區九億元,但蔡政府要求公視成立國際影音頻道,四年即花費五十八億元,遠遠超過公視的「本業」。試想,在如此大量經費的介入和導引下,公視的「副業」比重勢將大大超過它目前的「本業」;如此一來,公視真能抗壓,不變成政府的大外宣工具嗎?

    公視最初成立的宗旨,在提供民眾免於商業及政治干擾的公共頻道;即使如此,這些年來在藍綠惡鬥下,公視的營運仍屢屢因政黨輪替而受到干擾。一旦公視被定位為「媒體國家隊」,它的節目內容必然不斷加入政治宣傳取向的內容,以服務「國外人士」為目的,而服務「本國公眾」的考量必然受到壓縮。屆時,公視的經營及節目還能不變質嗎?公視固然亟需經費改善品質,精進內容,但如此龐大且不成比例的挹注,目的性又極明顯,恐非「公視內部文化自可抗拒」一句話即可消除外界疑慮。

    表面上看,這次爭端只是公視內部成員的立場紛歧;實質上,問題的根源卻來自文化部對成立國際頻道的「指示」,乃至府院對公視高層人事的插手,讓既有成員感到憤怒。以文化部的做法來說,新文化部長李永得雖是媒體人出身,但他就任以來的行事紀錄,卻缺乏支持新聞自由的說服力。七月初,他以大陸東南衛視兩名記者在台錄製節目為由,下令廢止其記者證,要求離境。事實上,東南衛視記者在前文化部長鄭麗君任內即長期如此做法,一直沒有問題;何以李永得一上任,即以鐵腕驅離?成立國際頻道也是如此,鄭麗君任內推動《公共媒體法》的立法,欲將公視、華視、中央社、央廣等政府旗下媒體進行大整併。但李永得一上任,竟不待法制完善,即插手指示公視籌組國際影音頻道。這些做法,不僅太過政治取向,也太急功近利,且未考慮公權力與公視的安全距離。

    事實上,蔡政府要成立「大外宣」影音平台,從央廣或中央社的整併著手才更合理。從名稱看即知,這兩家媒體從國民黨時代就扮演國家對外宣傳機構的角色,一向更擅長此道,只要政府提供經費協助其提升數位影音的能力即可。政府捨此而不為,卻強對「公共」性質鮮明的公視下手,難道不知道政府官員對公共媒體要保持分寸嗎?

    蔡政府近期把「國家隊」掛在嘴上,動不動就要組國家隊;難道沒有公視,台灣的對外宣傳就啞口無言了嗎?而以政府近年插手獨立機構的斑斑紀錄,公視若淪為大外宣工具,那才是全民的損失。

  • 華視董事會成員 在 施振榮 Stan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1-23 11:14:56
    有 97 人按讚


    【施振榮/推動公視釋股 讓華視民營化】
    2018-01-23 聯合報 施振榮

    華視近日人事紛爭,主要就是因其定位不明-「不公不私」,華視雖然是商業電視台,卻又屬公廣集團,要承擔政策任務,造成運作上很多不必要的紛爭。
    華視是在二○○六年一月十八日在「廣電三法」修正通過、黨政軍退出媒體的社會期待下,當時新聞局推動華視公共化,將華視包含國防部、教育部、國軍同袍儲蓄會及財團法人黎明文教基金會在內高達七成的公股,信託給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之後併入公廣集團,目前公視基金會是華視的大股東,持股占八十三點二四%,其他民股則占十六點七六%。
    也因為華視被納入公廣集團後,不論在節目製作或廣告方面都受到很多的限制,經營不能像一般商業電視台放手一搏,有其先天的包袱,加上電視台生態競爭日趨激烈,以及新媒體興起瓜分市場,造成華視虧損多年。
    雖然目前華視因為有價值不菲的資產,因此銀行仍願提供貸款,但此情況若長期不改善,虧損如持續下去,華視將面臨倒閉,資產也將被銀行接管。
    公視是華視的最大股東,為解決華視長期虧損的問題,公視上一任董事會曾提出華視的資產活化計畫案,希望能提高華視的固定收益,也有更多資源可以投入製作優質節目。
    為徹底解決華視的問題,文化部十八日還發布新聞稿表示,對於華視民股,文化部將規畫買回,以解決公私定位不明的困境。對此做法,我也認同。
    當年華視配合「公共化」政策而成為公廣集團成員,但立法院也通過政府應編列附負擔補貼。不過因為華視中有民股,一旦政府補貼,又恐有圖利的問題,造成政府補貼一直沒有下文,也是造成華視長期虧損的因素之一。
    但我想到華視是公司,又是商業電視台,在市場競爭機制下,一旦成為公營企業,就算打贏別人,別人會說「不公平競爭」,輸了也不服氣,加上公營企業限制多,在經營效率或彈性都不比民營企業,且政治力一定會介入關說,造成問題。
    為了一勞永逸,我建議,解決之道就是推動華視民營化。為此,應該讓身為最大股東的公視分階段釋股,在華視完成民營化後,就可以面對市場的競爭機制。過去中華電信、中鋼的民營化步驟及經營,都值得參考。
    華視民營化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就是要將華視經營的主導權交給民股,未來華視董事長人選及相關人事安排應由民股來主導,公視不應介入。
    為此,公股持有華視的持股可以分二階段來釋股。在釋股第一階段,公視董事會可成立釋股小組及審查委員會,公開招標評選有媒體經營理念、財力穩定、具管理能力的投資者,評比其提出的媒體經營計畫、華視資產活化的規畫、投標價格,找到合適的經營者。釋股第二階段則可規畫上市,同時進行全民釋股。
    一旦華視完成民營化及全民釋股,對華視的經營體質來說,運作將可以不受政治干擾,經營回歸到市場競爭機制。至於對大股東公視來說,釋股後公視也取得更多資源,可以製作更多的優質節目,成為影視產業的典範。
    當然長期來說,公視還是可以持股一定比例的華視,每年仍可透過股票分紅或賣股,持續對公視的營運有所挹注。我更期待的是,華視能找到有心的經營團隊,我也鼓勵經營團隊能以社會企業的思維來經營華視,不完全以營利為追求目標,而是以創造社會價值為目標。

    (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944474

  • 華視董事會成員 在 催生台語公共電視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6-28 11:15:23
    有 94 人按讚


    針對《公視》董事會召開「公廣政策諮詢會議」
    本聯盟的抗議聲明

    本聯盟積極催生台語公共電視台,月餘時間已獲得各方響應。6月18日的首場記者會後也得到文化部初步回應認同。聯盟成員深感欣慰。

    本聯盟於昨天側面得知,公視董事會於上周通知公視承辦單位,表示將於本週四(6月29日)上、下午,召開兩場「公廣政策諮詢會議」,聽取公、華視董監事,以及公視所指定的學者專家、媒改與公民團體意見。且於上周五才發出邀請通知。

    對此,「催生台語公共電視台聯盟」深感遺憾。針對「台語公共電視台」,本聯盟日前召開記者會、座談會皆為公開活動也有新聞報導。公視要召開「公廣政策諮詢會議」之前,不可能不知道本聯盟訴求,為何刻意遺漏邀請本團體參加,著實讓人納悶與不解。

    我們可以善意認為公視並非搞黑箱作業。或許是執行單位疏忽或其他因素造成,但本聯盟仍相當期待,手握國家公共資源的《公視》,應該對於《台語公共電視台》有所回應,也應重視本聯盟的訴求。

    本週四上午十點,本聯盟將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並公佈支持立委名單與說帖。下午一點半本聯盟亦將前往內湖《公視》,表達本聯盟的對於《台語公共電視台》訴求。

    「催生台語公共電視台聯盟」啟

  • 華視董事會成員 在 管碧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3-05-23 17:18:11

    20130522管碧玲指出原來董事的資格要求審查會四分之三的同意權,是要避免執政黨多數壟斷,確保董事會是涵蓋多元意見、客觀中立的組成;一旦被審查會的極端多數所接受後,表示是各界都可接受的人選,則未來到董事會,其實只要董事會成員相對多數認同,就可擔任董事長。但是文化部此次修法明顯反其道而行,顯有因人設事、箝制媒體獨立自主之嫌。此外,管碧玲版本與文化部版本最大的不同,則是將公視財源明定化,要求政府每年應撥補35億元予公視集團,更要求以附負擔的方式補助華視,要求華視自製戲劇的播送時數不得少於總時數的10%,自製戲劇播送的總時數不得少於同類型節目的70%,藉此要求公視集團遂行扶植國內戲劇發展的國家目標。管碧玲版本也明確將客家電視台納入公廣集團法制化,讓客台的發展更明確化,不再妾身不明;而其版本更規定公廣基金會黃金時段應播送本國自製節目,各電台應依聽障與視障的特殊需求提供字幕、手語與口述影像服務,另為保障族群多元,除了客家台外,台語節目播出時數不低於節目播出總時數30%。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