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華中科技大學台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華中科技大學台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華中科技大學台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華中科技大學台灣產品中有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陳其邁 打造高雄5G智慧城 04:102020/12/26 工商時報 彭媁琳 高雄市25日宣布成立「高雄市智慧城市推動委員會」,市長陳其邁宣示,要打造高雄成為5G應用的智慧城市。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在致詞時,也期許高雄成為智慧城市輸出新南向的基地。 高雄市智慧城市推動委員會正式成立,由產官學研界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阮慕驊 來賓: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 段昌文博士 主題:從境外基金前10強觀察未來投資方向?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5:00pm-7: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7.07 #財務金融 #段昌文 #基金 【財經一路發】專屬Podcast:https://www.himalaya....

  • 華中科技大學台灣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28 11:30:08
    有 2 人按讚

    陳其邁 打造高雄5G智慧城

    04:102020/12/26 工商時報 彭媁琳

    高雄市25日宣布成立「高雄市智慧城市推動委員會」,市長陳其邁宣示,要打造高雄成為5G應用的智慧城市。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在致詞時,也期許高雄成為智慧城市輸出新南向的基地。

    高雄市智慧城市推動委員會正式成立,由產官學研界重量級代表組成,政界有行政院政委唐鳳、科技會報委員簡立峰;產業界涵蓋亞馬遜、微軟、西門子、IBM、日月光、研華、中華電信與遠傳等國內外大廠、智慧城市產業聯盟、高雄小港醫院;學術界有中山大學、高科大、中興大學,以及AI大師杜奕瑾;法人團體包括資策會、金屬中心與電信技術中心等。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特別南下表示支持,他在致詞時指出,陳其邁上任四個月就組成四年累積的堅強智慧城市團隊,相信針對任何治理課題,都可快速成立夢幻的「高雄智慧聯盟」。

    他說,高雄環境(如天氣)和新南向國家比較相似,更容易對接新南向市場,智慧城市進入5G世代,若能開放試驗場域做為智慧城市系統整合,就能以此做為輸出新南向的基地。明年前瞻計畫執行在即,他呼籲市府與企業界趕快提案,成為5G智慧示範城市。

    陳其邁把中央快速成功的科技防疫經驗帶回高雄,展開全面性智慧治理工程。

    他說,推動委員會委員都是各領域精英,相信對市府面臨問題可以對症下藥,未來將以數位產業帶動智慧城市發展,藉由「先在高雄實證,後輸出國際」拉力,引領數位經濟發展邁向新階段,讓高雄成為全球數位產業重要樞紐。

    陳其邁認為,智慧城市是5G最準確運用,台灣邁入5G時代,高雄更要衝刺,不僅要在亞洲新灣區建立5G、AIoT的創新園區,更要透過全市智慧城市建設,在城市中布建大量資料快速傳輸、低延遲的各種智慧應用,把高雄5G基礎建設布建完整。

    擔任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的副市長林欽榮則表示,未來高雄智慧城市是數位轉型的大工程,將制訂發展策略,並借重政委唐鳳開放政府的數位才能,以智慧治理升級版概念,用數據資料進行跨域治理,公私協力,為高雄市民創造出更美好安定的生活。

    25日由副市長羅達生主持「大師開講智慧城市趨勢論壇」,針對高雄城市治理主題,產業數位轉型,探討在高雄進行場域試驗後,進軍國際市場的策略。與會的科技會報執祕蔡志宏也認為,台灣的系統整合廠商實力雄厚,在國內進行實證後,應該前進新南向開拓智慧城市的廣大商機。

    附圖:高雄市長陳其邁(前排中)25日帶領高雄智慧城市隊正式成軍。圖/資策會國際處提供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1226000142-260202?chdtv

  • 華中科技大學台灣 在 陳冠廷 Kuan-Ting Ch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07 09:36:39
    有 367 人按讚

    城市的規劃,國土的規劃,行政的劃分,環環相扣。


    在民主、但是中央集權的國家,首都通常會集中巨大資源及人口。比如說東京,比如說台北。

    以台灣為例,全國大專院校共159間,北北基就佔了49間,頂尖大學更是幾乎集中在北市。人才在大學畢業之後,繼續留在當地就業,這種磁吸,讓資源人才更是集中在首都。

    民主但是分權的國家,比如說美國、德國、瑞士,他們國家的首都,並不會有過度龐大的壓力。華盛頓DC就是一例,優秀大學在東、西、南、中部都有分布。MIT在東部,加州理工學院在西部,哈佛在東部,史丹佛在西部 ; 芝加哥大學在中部,德州農工、德州大學在南部。矽谷在加州,而紐約、華府、芝加哥、休士頓等,各有自己城市的生存發展模式。

    在不民主,但是分權的國家,商業中心也不會全部放在一地。中國有北京、上海、廣州,各自有其特殊且具競爭性之產業,而中國有名的大學更是分散在華北、東北、華南、華中等地。

    當然,上述所提的國家,都是幅員廣大的大國。

    那我們談談瑞士,蘇黎世為經濟商業中心,而日內瓦,則是世界國際組織交流的政治重鎮。

    我們常常提到新創,創新,但是在民主、中央集權的國家,很多事情都必須要一體適用。在民主體系之下,一旦要一體適用,各種團體都會提出不同意見,協調、溝通成本更是巨大。

    創新是需要擔負風險的,包含教育、科技創新的實驗區,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整個台灣全部適用,造成的結果、風險通常都是過於巨大。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包含財務、稅務、以及整個國土的規劃,都需要檢討。


    只有分權、分責,才能分擔風險。對於敢創新,敢於嘗試新的區域,將作為試點,成功之後,其他各區域再來模仿。倘如失敗,其他區域也可以避免重蹈。

    現在的政務官損耗極大,過去17年來,我們已經損耗300多個部長,13個院長,縣市首長無法像是美國的州長一樣,掌握完整的權力以及責任,縣市首長管理的事務過於零碎,治理的區域也過於零碎。比如說縣市有教育局,但是大學資源來自於科技部、教育部,在各地區的大學,集了人才四年,但是永遠無法有效留才。科學園區也不歸縣市首長管,甚至還有通電的圍牆隔離園區以及區外。權利、權力、責任不劃分清楚,人才也無法進行完整的歷練。

    過去有的從學界來的政務官,只有掌握過一個系的管理,但是一到部會,卻要面臨龐大的官僚。有些地方選出首長,相對較好,因為需要跨局處去協調,但是卻因為我國的中央集權制度,無法接觸經濟產業、國際、教育、貿易、警消救災部門的完整決策訓練,這也非常可惜。

    在美國,至少有17位的總統當過州長,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儘管在阿肯薩斯,算是小州當過州長,但是他必須做出跨部會的決策,自理財政,自己訂定施政目標。台灣現在六都三市十一縣,能夠自理財政?能夠自己訂定施政目標?教育、經濟、稅收、科技、甚至警政、消防都是零碎的。

    在南投,城市規劃的單位只有30人,但在台北市,都市發展局高達800多人,還不包括約聘。30多人要規劃4106平方公里,800+規劃200平方公里。然而在現在的資源的配置、公務員的級別分化,就算是台北的科長也不願意去當南投的的處長。


    換言之,大家的格局將會只有200平方公里的首都,也就是所謂的台北看天下。


    在這種架構之下,一般政治人物、公務員,第一時間只能感知首都的物價、首都的房價、首都的薪資、首都的基礎建設、以及首都的所有資源配置。對於地方的所有建設,將會失去敏銳,無法回應。君不見台灣的新聞資源都集中在台北,其他縣市大該就只有行車監視器、置入性廣告、或者各類不太需要成本的社會新聞取材?


    然而,如果將區域分成六大塊,職等、資源、人力,甚至是任務導向,將會超過單純「縣」的層級,日本時代的六州、或者是許多倡議人士所談的,「六個新加坡」劃分,是一個重要的治理模式。把中央的權力、責任下放,重新整理,重新洗牌 ; 將稅制、行政、資源、區域重新劃分,是台灣內部總體整理的一個機會。

  • 華中科技大學台灣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06 10:00:09
    有 40 人按讚


    頂尖名校合併醫學大學 才是正途

    鄭丞傑/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中山醫學大學董事(台北市)

    行政院7月同意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兩校合併案,兩校預計明年2月1日起合併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報系資料照

    最近國內醫學教育的兩大新聞,應該是陽明和交大即將併校,另一則是清華、中山、中興、元智四所大學均申請新設學士後醫學系。

    國內醫師人力是真的不足,還是問題在於分布不均而非不足,或是其實人力足夠,只是因為醫療環境欠佳而出走海外、出走他行、出走醫美,值得深入探討。如果問題不在人力不足,則增設再多的醫學系恐怕也無濟於事。

    由於壽命延長和醫療科技進步,加上國內醫療照護品質提升,醫師人力需求增加是可以理解的。但另一方面,由於對抗新冠肺炎使得全民長期在公共場所戴口罩,意外造成今年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都大幅減少,如果未來多數人養成在公共場合戴口罩的習慣,則新進兒科、耳鼻喉科醫師人數的增加是否需要管控更嚴?由於人工智慧的發展,未來影像醫學科、病理科,甚至有些臨床科醫師是否需要減少人力增加的速度?這些影響因素都值得主管醫學教育、醫療政策的公部門,和各專科醫學會深入討論。

    另外,除了牙醫師外,台灣有五萬多西醫師,但是另外有七八千個中醫師,他們提供了許多民眾醫療的另類選擇,如果醫師與人口比例的計算不包括中醫師在內,則與實際狀況多少會有脫節。

    醫學院教學設備昂貴,而國內的大學學費又長期偏低,如果只靠學生學費,全國的醫學院都是入不敷出的。為什麼大家一窩蜂搶呢?因為醫學相關系所就業率高,招生容易,抗少子化能力強。醫學研究論文影響係數高,可以大幅提升大學的國際排名。何況只要有附設醫院,日後自然會在經濟上回饋大學。

    日前公布的下年度政府總預算,排名第一的國防預算比第二的教育預算多出一千多億。可以想見在國防預算極可能繼續攀升下,教育經費會日益捉襟見肘,因此繼續廣設醫學院是明智之舉嗎?一個小小的島國已經有十三所醫學大學或大學醫學院了,難道我們要重蹈過去廣設大學的覆轍嗎?

    中國大陸在廿一世紀初,江澤民指示大學併校以提升國際競爭力,以上海為例,上海第一醫學院併入復旦大學,第二醫學院併入上海交通大學,兩所名校有了醫學院,學術論文馬上暴增一倍,高影響係數的論文増加更多,世界大學排名提升。另外一個好處是醫學院和其他學院的交流合作,產生許多新領域的論文和研發產品,學生選課當然也是更多元。

    中山大學有意併高雄醫學大學至少十多年了,中興大學和中山醫學大學雙方都有強烈的合併意願,只要教育部鬆綁公私併的法規,兩案都有機會水到渠成,都是一加一大於二。清華和元智也可以嘗試找醫學大學併校。併校之後,這些頂尖大學的世界排名都會大幅提升,學術競爭力也更強。

    如果國內醫師人力的確需要增加,那麼可以在辦學績效良好的大學每校適度增加十個錄取名額,在目前每年只收四五十個醫學生的慈濟、馬偕、輔大、義大,以及高醫大學士後醫學系,各多招收十至廿名,教育部再給予適當的補助,這樣不是比新設醫學院簡單有效多了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