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莫洛托夫計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莫洛托夫計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莫洛托夫計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莫洛托夫計劃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445的網紅Dse歷史科資源網站 - K.W.HO_Histor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問: hello,今次考試出既(沒有改動過)寫得好差麻煩碑d意見:( thanks:) 題目:蘇聯是二十世紀世界政治的主導者。你同意此說嗎?試作一剖析。 我不同意蘇聯是二十世紀世界政治主導者。我認為美國才是二十世紀世界政治主導者,因為多數是美國作主導,蘇聯只是跟隨配合。現分為三階段分別是1...

莫洛托夫計劃 在 Lori Tsan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2 18:15:15

. DSE 世史溫習之旅-DAY THREE 為學要勤 第三天:意識形態之爭-冷戰 以下是一幅有關「冷戰」的漫畫,講述一隻巨熊(俄國)與巨鷹的對峙情況, 中間的「廢紙」指的是「不可靠的聲明」與「充滿懷疑/猜忌)。這幅漫畫顯而易見,兩者之間的關係。 那麼從這裡,考官可以問: 1.根據資料,冷戰的什麼特...

  • 莫洛托夫計劃 在 Dse歷史科資源網站 - K.W.HO_Histor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4-01-30 10:51:34
    有 11 人按讚


    問:
    hello,今次考試出既(沒有改動過)寫得好差麻煩碑d意見:( thanks:)
    題目:蘇聯是二十世紀世界政治的主導者。你同意此說嗎?試作一剖析。

    我不同意蘇聯是二十世紀世界政治主導者。我認為美國才是二十世紀世界政治主導者,因為多數是美國作主導,蘇聯只是跟隨配合。現分為三階段分別是1914-1918年一戰,1939-1945年二戰,1946-1991年冷戰時期作出剖析。

    第一,在1914-1918年一戰中。蘇聯不是二十世界政治政治的主導者,美國才是。美國在一戰中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例如美國在路西坦尼亞事件后,加入英美俄陣營,令戰爭疲勞的局面注入新血,更成功擊敗德國。而在戰後美國亦是巴黎和會三巨頭之一,負責制定懲罰德國的凡爾賽條約。而俄國在戰爭中一開始雖然就加入了英法的陣營,事實上彼此卻有隔膜,因意識形態的差異。而相反美國與他們同是資本主義,合作無間。美國更在一戰中設“十四項和平協定”及成立“國際聯盟”。這都充分顯示出其在政治的優越性及主導性。相反蘇聯在1917年才成立,并沒有有關建立歐洲戰後和平協定及成立國際和平組織,所以蘇聯并不是二十世紀世界政治的主導者,而是美國。

    其次,在一系列的國際會議和國際公約中,美國都有積極進行參與并是主導者。例如在“凱格白里安條約”就是美國主動提出要求各國不要以戰爭作為解決紛爭的方法。相反蘇聯并沒有任何國際性協定由他舉辦。故蘇聯并不是而是世界政治的主導者,而是美國。

    第二,在1939-1945年二戰中,蘇聯并不是二十世紀世界政治的主導者,而是美國。在戰爭期間,日本不肯投降,是美國主張投擲兩枚原子彈至日本長崎,廣島才令日本屈服投降。可見美國掌握了世界政治主導,各國無不聽從他意見。相反蘇聯并沒有作出有關決定戰爭結束的重大性政治主導。可見,蘇聯不是二十世界政治的主導者,而是美國。在戰後會議中,美國不論是對西方國家的戰時會議還是對亞洲國家的都進行了參與。例如美國就參與了開羅會議,商討有關中國和日本戰後協定,而蘇聯并沒有參與其中。可見其政治影響力仍比美國少。美國式公認政治主導者才能廣泛參與戰時會議。故蘇聯不是二十世界政治的主導者,而是美國。

    第三,在1945-1991冷戰時期,蘇聯并不是二十世紀世界政治主導者,而是美國。美國主動承擔防禦太平洋,間接地可說是亞洲政治主導者。他協助日本簽訂三藩市條約,令其能和東南亞合作,又與日本建立盟友關係。而日本當時是亞洲最強大國家,連日本都與美國是盟友關係,可見美國擁有絕對的政治主導,因日本是其棋子。相反,蘇聯并沒有能與之匹敵強大盟友,缺乏支持。因此世界政治主導者的角色非美國不屬,而不是蘇聯。

    另外,在軍事組織和經濟組織的成立上,美國均是主導者,而非蘇聯。美國率先在1946年設“馬歇爾計劃”及在1949年成立軍事組織北約。因為歐洲多數國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可謂實力雄厚,西方國家大多聽從美國的指示。相反地蘇聯是在美國推出以上政策后才不甘示弱地在1947推出“莫洛托夫計劃”和在1955年成立“華沙公約”。而且,因為其東歐衛星國實力不足,蘇聯政治影響力相比起美國并不是十分大,又與西方多數國家的意識形態不同,因此失去政治主導性。故蘇聯并不是二十世紀世界政治的主導者,而是美國。

    最後,在90年代,蘇聯領袖戈爾巴喬夫與美國進行友好外交,他認為蘇聯不可能繼續與美國抗爭,故選擇外交。蘇聯討好的行為可顯示出美國已是世界政治主要主導者,而非蘇聯。而且,蘇聯在1991年解體成為獨聯體,更令美國因此成為了唯一的二十世紀世界政治的主導者,并非蘇聯。

    有人認為蘇聯才是二十世紀的世界政治主導者,因為他積極協助別的國家。例如在剛果戰陣中他便有出兵協助。但對此我并不苟同。美國比蘇聯更能協助其他國家,其作為世界政治主導者更為多。他協助解決以阿問題,有協助其簽“大衛營協定”“淮河備忘錄”解決糾紛。在處理以阿問題的出色表現顯示出美國是一個世界政治主導者。另外美國在解決南斯拉夫問題中亦能充分顯示其世界政治主導者的身份。他分別在波斯尼亞危機中轟炸塞爾維亞3個星期,又協助波斯尼亞,塞爾維亞簽訂“迪頓和平協定”,致力維持世界政治局面穩定和和平,而蘇聯在以上事件中卻比美國沉默,沒有顯示其影響力。所以美國才是二十世紀世界政治主導者,而不是蘇聯。

    總括而言,我不同意蘇聯是二十世紀世界政治主導者,因為美國才是。

    答:
    Halo,唔好意思啊,由於呢排進行嘅免費精讀發送活動,所以咁遲先覆你。

    至於你嘅答案,我希望先同你講一樣嘢,就係呢條題目本身設計得唔係太好,因為考評局基本上唔會考是否「主導者」呢D字眼,所以你係做嘅時候亦都唔係太清楚應該要點做。如果同學提供嘅題目係自設題目嘅話,咁就要留意出題係咪出得好,否則你自己做起上黎都會答非所問。

    至於你個題「蘇聯是二十世紀世界政治的主導者。你同意此說嗎?試作一剖析。」,其實呢題係屬於「兩極化評論題」,即係你只需要作答蘇聯是或不是二十世紀世界政治的主導者,因為題目根本無要求你比較嘅字眼。而「主導者」並唔係限定只可以有一個,所以你根本無比較嘅需要。

    如果題目係需要你比較嘅話,題目應該改為:

    「蘇聯對於二十世紀世界政治的影響力最大。你同意此說嗎?試作一剖析。」

    假如題目係咁出嘅時候,由於問影響力是否最大,而你要證明係「最大」,就需要反駁其他國家嘅影響力,因此呢條題目先係需要比較嘅題目。

    既然你以架知道其實你個條題目係要求分析蘇聯是/否是世界的主導者,而唔需要比較,咁即係話,你上文其實已經偏離題旨,因為你上文一路強調美國先係世界政治的主導者,但事實上,題目只要求你分析蘇聯是/否是世界政治的主導者。

    如果你認為蘇聯是世界政治的主導者的話,你可以從不同時期,或者不同地區方面分析蘇聯如何影響世界政治。例如二次大戰前蘇聯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略條約》使德國發動大戰、戰後對於戰敗國的安排蘇聯也有參與在內、蘇聯對於東歐衛星國的支配……

    但係,如果你唔同意的話,你就需要分析哪些方面可以見到蘇聯唔能夠影響世界政治,但係你要做呢個立場嘅話,會難上加難,甚至我自己寫我都會覺得難。

    必須提醒所有同學,好多同學係作答題目嘅時候都犯左一個嚴重嘅致命傷,就係當唔同意題目嘅時候將討論嘅重心偏離。就好似以你嘅作答內容為例,你認為蘇聯唔係主導者,然後就將全文討論放左去討論美國的重要性,結果全文偏離題旨。

    題目既然出得一個因素、國家、物件、事情嘅時候,就係希望你集中討論個樣嘢,同學係絕對唔應該將重心偏離,否則就會離題。呢個情況係好多同學作答唔同意題目嘅時候會犯嘅嚴重錯失。所以,如果唔識答「不同意」嘅立場嘅話,請唔好選答呢個立場,否則同學係係到玩緊命。

  • 莫洛托夫計劃 在 Dse歷史科資源網站 - K.W.HO_Histor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3-11-30 18:38:09
    有 5 人按讚


    問:
    hi師兄 之前有發問過架我
    希望師兄可以發現到我寫嘅論述題有咩問題

    題目:歐洲經濟統合的發展體現國際合作同時亦反映國際衝突 此說法是否成立試加以解釋

    歐洲經濟統合由1947年的馬歇爾計劃開始,至1993年的歐洲聯盟統合完畢,當中國際既有合作,亦有衡突。我同意以上說法,共會再加論述。

    現在先由合作說起。
    首先,同一個意識形態各自各合作。蘇聯推出的莫洛托夫計劃就只准許東歐國家參與其中,而經濟互助委員會同樣地只為同一個意識形態的國家進行。而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就主要援助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令其經濟盡快重建。

    然後,由1948比荷盧聯盟推進至1993年的歐洲聯盟,都可以反映國際合作。比荷盧聯合由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組成,成員國較少。進一步發展至歐洲煤鋼共同體,國與國共同生產煤、鋼鐵。這已昤國際合作了。再進一步合作就是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增多了,亦制訂了共同農業政策、交通政策。可見國際間仍然互相合作,共同重建經濟。直至歐洲共同體,弔入匯率機制,從貨幣方面合作。而在最後的歐洲聯盟,國際間依然共同合作,只是由合作生產煤、鋼延伸至多方面合作。

    另外,以下將闡述國際間的衝突。
    不同的意識形態會互相抗爭,如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對立,繼而產生衝突。如1947年的莫洛托夫計劃和1949年的經互會作例子。而者都是於美國推出了馬歇爾計劃和歐洲經濟合作組織而相應推行的。目的是遏止資本主義思想於東歐國家散播,而與其抗衡。從這些經濟政策中,可見經濟純合中,國與國仍然有不少衝突。

    於1950-1970英國和法國的心態造成衝突。如以1950年代的歐洲經濟共同體而言,其組織許多政策都是制定「共同的」為主。以英國優越感和自保心態,便不會加入那組織。另起歐洲自甲貿易聯盟。內六國與外七國對立,無形中造成衝突。
    還有,後來美國分別於1961、1968年申請加入歐共體,但被法國總統因力保法國歐洲領導地位而拒絕美國加入。直至戴高樂卸任,才讓美國加入。由此可見,他們各自的心態而衎生的行為,會令對方不滿、反感,故造成衝突。

    括言之,我同意歐洲經濟純合體現國際衝突合作之餘亦反映國際衝突。

    答:
    首先,引言過於簡,因為其實引言如果做得好,加上你論點清晰嘅話,你係應該指出你下文有咩論點,咁樣marker一睇你引言已經知道下文要講咩野,咁樣就更加容易去理解你下文應該點寫。

    而且,唔好話歐洲經濟統合已經完畢,因為其實歐洲經濟統合一直係到磨合緊,即使現時歐洲國家都有為經濟議題及政策進行不斷的討論,以締造更緊密的經濟關係及獲得更多的利益。所以,唔好用「完畢」去形客歐洲經濟統合。

    係合作方面,你第一段明顯過短以致討論不足,你只係講話蘇聯有莫洛托夫計劃,但合作唔係單單一個國家架嘛,講東歐你都應該提及仲有邊D國家,例如係保加利亞?波蘭?羅馬尼亞?另外,馬歇爾計劃係美國單方面援助歐洲國家,而歐洲國家因為合作而成立嘅係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呢點你係鋪敘例子,無有效回應題目嘅解釋。係呢一段裡面,你基本上單單講佢地做左D咩,但係無集中討論題目「國際合作」。例如你應該講歐洲經濟統合促進了東歐的經濟合作,建立左更緊密的貿易關係,而美國為援助歐洲國家,亦都提出馬歇爾計劃與歐洲合作,西歐國家在馬歇爾計劃的助援下也成立歐洲經濟合作組織,以分配貸款,造就出合作關係。

    至於內文第二段,雖然內文無咩大錯漏,但就似乎過於敘述歷史。事實上,合作方面你唔應該平鋪直敘去討論統合嘅經過,而係應該首搵入題點,然後根據入題點去搵方向。而題目係「國際合作」,所以入題點自然可以從「合作」著手,再諗邊方面嘅方面,應該要得到以下方面:
    1. 西歐國家的合作(前期內六國、後期整個西北歐)
    2. 外七國的合作
    3. 美國與西歐國家的合作
    4. 東歐國家的合作

    至於衝突方面,你對於「衝突」呢個詞語並唔係太理解,因為單單對抗唔代表衝突,衝突起碼可以從言論上或行動上可以反映到,例如柏林危機就明顯係雙方互相對抗、譴責,並且明顯的針對性行動(蘇聯的封鎖/美國成立北約),所以可以係衝突嘅例子。但係衝突嘅第一個point係莫洛托夫計劃同馬歇爾計劃等,呢個唔屬於衝突,原因在於乎美國甚至係1947年提出馬歇爾計劃嘅時候,邀請過蘇聯同東歐加入參與討論,所以唔應該視為衝突嘅例子。至於第2個point亦然,英國成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亦唔代表係衝突,甚至乎只係分別同歐洲經濟共同體方面各自為政,對立意味未致於有衡突出現嘅程度。

    至於第3個point,我諗你係想講關於英國而非美國加入,呢方面你係可以寫,但同樣地,衡突色彩並唔濃厚,起碼佢地並唔係批評或者譴責對方,只係法國唔俾英國加入。

    其實,衝突方面你可以寫成員國對於部分合作議題上的衝突,例如在農業補貼政策、單一貨幣、邊境關卡管制等方面,部分較保守嘅國家好似英國係持強硬嘅反對立場,枉枉會同其他國家造成意見分歧,以致衝突的出現。而呢D嘅衝突正正源於統合時候對於不同議題嘅分歧嘅結果。

    有一點你必須要留意,因為你對於「合作」同「衝突」嘅理解都唔足夠,以致作左好多不相關嘅內容落去,呢個係一個嚴重的錯誤,所以答題目之前必須要留意到提問字眼嘅意思。

  • 莫洛托夫計劃 在 Dse歷史科資源網站 - K.W.HO_Histor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3-10-13 17:49:13
    有 9 人按讚


    問:
    halo :D
    見到history嘅內容只係包括20世紀。我見好多題目都問及d 年份。我想要份20世紀內的事件/戰爭 年份表。thank you .

    答:
    Halo,你呢個要求有D貪心,因為單單歷史科要學/提及嘅20世紀內嘅事件已經高達幾百件,但係我滿足你一次啦,下不為例啦。

    我只係分課題List俾你,而呢D係相對重要嘅例子,亦都係個Blog未來想更新係歷史事件簿(http://cyruzho.mysinablog.com/index.php…)嘅例子。

    以下係課程乙嘅例子部分,係我筆記到抽出黎,至於課程甲部分嘅例子比較散,所以你要自己搵返同Mark返啦。

    第一次世界大戰
    1. 法意諒解(1900年)
    2. 英日同盟(1902年)
    3. 英法摯誠協定(1904年)
    4. 日俄戰爭(1904-05年)
    5. 第一次摩洛哥危機(1905年)
    6. 第二次海牙裁軍會議(1907年)
    7. 英俄協約(1907年)
    8. 三國協約(1907年)
    9. 波斯尼亞危機(1908年)
    10.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1911年)
    11. 意土戰爭(1911-12年)
    12. 英法海軍協定(1912年)
    13.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1912-13年)
    14.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1913年)
    15. 塞拉耶佛危機(1914年)
    16. 意大利轉投協約國陣營(1915年)
    17. 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7年)
    18. 俄國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18年)
    19.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
    1. 巴黎和會(1919年)
    2. 國際聯盟成立(1920年)
    3. 華盛頓會議(1921-22年)
    4. 法﹑比聯軍佔據魯爾(1923年)
    5. 意大利炮轟希臘科孚島(1923年)
    6. 意大利取得阜姆(1924年)
    7. 《羅加諾公約》(1925年)
    8. 阿爾巴尼亞成為意大利的保護國(1926年)
    9. 《凱格—白里安公約》(1928年)
    10. 世界經濟大蕭條(1929-32年)
    11. 倫敦海軍會議(1930年)
    12. 「九一八事變」(1931年)
    13. 「一二八事變」(1932年)
    14. 日內瓦裁軍會議(1932-34)
    15. 德國重新實施徵兵制(1935年)
    16. 法﹑蘇簽訂《互助條約》(1935年)
    17. 意大利侵佔阿比西尼亞(1935-36年)
    18. 德軍進入萊茵河區(1936年)
    19. 德意組成柏林—羅馬軸心(1936年)
    20. 德日締結《反共產國際協定》(1936年)
    21. 西班牙內戰(1936-39年)
    22. 「七七事變」及中日戰爭爆發(1937年)
    23. 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形成(1937)
    24. 德國合併奧地利(1938年)
    25. 慕尼黑會議(1938年)
    26. 德國吞佔捷克全境(1939年)
    27. 意大利吞併阿爾巴尼亞(1939年)
    28. 德﹑意簽訂《鋼鐵條約》
    29. 德﹑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1939年)
    30. 德國突襲波蘭,二戰爆發(1939年)
    31. 蘇聯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
    32. 大西洋憲章(1941年)
    33. 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
    34. 魁北克會議(1943年)
    35. 莫斯科會議(1943年)
    36. 開羅會議(1943年)
    37. 德黑蘭會議(1943年)
    38. 雅爾達會議(1945年)
    39. 舊金山會議(1945年)
    40. 波茨坦會議(1945年)
    41.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5年)
    42. 聯合國的成立(1945年)

    冷戰
    1. 希臘內戰(1944-49年)
    2. 中國國共內戰(1946-49年)
    3. 鐵幕演說(1946年)
    4. 杜魯門主義(1947年)
    5. 馬歇爾計劃(1947-51年)
    6. 莫洛托夫計劃(1947-49年)
    7. 布魯塞爾條約(1948年)
    8. 柏林危機(1948-49年)
    9. 北約的成立(1949年)
    10. 蘇聯試爆原子彈(1949年)
    11. 韓戰(1950-53年)
    12. 美國成功研製氫氣彈(1952年)
    13. 華沙公約組織的成立(1955年)
    14. 日內瓦會議(1955年)
    15. 蘇聯從奧地利撤軍(1955年)
    16. 匈牙利革命的爆發(1956年)
    17. 蘇伊士運河戰爭(1956-57年)
    18. 蘇聯發射首個人造衛星(1957年)
    19. 美、蘇領導人的互訪(1959年)
    20. U-2擊墜事件(1960年)
    21. 柏林圍牆的興建(1961年)
    22. 越戰(1961-75年)
    23. 古巴導彈危機(1962年)
    24. 《禁止核試條約》(1963年)
    25. 捷克的「布拉格之春」(1968年)
    26.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1968年)
    27. 第一期限制戰略武器會議(1969-72年)
    28. 第二期限制戰略武器會議(1972-79年)
    29. 美、蘇領導人的互訪(1972-73年)
    30. 《赫爾辛基協定》(1975年)
    31. 美、蘇聯合太空任務(1975年)
    32. 蘇聯入侵阿富汗(1979年)
    33. 「星戰計劃」(1983年)
    34. 戈巴卓夫的上台(1985年)
    35. 《中程導彈裁撤條約》(1988年)
    36. 美、蘇舉行馬爾他首腦會議(1989年)
    37. 東歐變天(1989-91年)
    38. 《歐洲常規裁軍條約》的簽訂(1990年)
    39. 華沙公約組織瓦解(1991年)
    40. 「八一九事變」(1991年)
    41. 蘇聯瓦解(1991年)

    國際經濟協作
    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45年)
    2. 世界銀行集團(1946年)
    3. 莫洛托夫計劃(1947年)
    4. 馬歇爾計劃(1948年)
    5. 歐洲經濟合作組織(1948年)
    6. 比荷盧聯盟(1948年)
    7. 經濟互助委員會(1949年)
    8. 歐洲煤鋼共同體(1952年)
    9.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58年)
    10. 歐洲經濟共同體(1958年)
    11.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1960年)
    12. 歐洲共同體(1967年)
    13. 歐洲聯盟(1993年)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