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莫拉克颱風強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莫拉克颱風強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莫拉克颱風強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莫拉克颱風強度產品中有2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1.不是只有戰亂才會導致生離死別,21世紀的氣候變遷已取代戰爭,無論冰山或火山,大自然都對人類發動了猛烈的回擊。且自2...

莫拉克颱風強度 在 陳惠敏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03:17:16

莫拉克 1️⃣0️⃣ 週年 重視氣候變遷 注意颱風地震防災  #防颱 #防災 #防利奇馬  今天是8月8日,除了是父親節之外,也是八八風災10週年了。2009年8月的莫拉克颱風💨,造成高雄甲仙鄉小林村滅村,山林一夕變色,居民流離失所。  在八八風災之後,搬到山下遷村的村民們,收拾起心情...

  • 莫拉克颱風強度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27 15:00:30
    有 760 人按讚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1.不是只有戰亂才會導致生離死別,21世紀的氣候變遷已取代戰爭,無論冰山或火山,大自然都對人類發動了猛烈的回擊。且自2009年暖化墜入了失速列車,大自然與人類展開了新一輪搏鬥,全球即將消失的一百個地方,正從絕美成為絕景。

    2.2009是這場氣候戰爭一個重要的起點,那年在北歐丹麥哥本哈根舉辦的氣候峰會COP15亟欲在京都議定書之後,替人類找尋減排的具體作法,因為全球遭逢了一連串氣候災難,包括暴雨洪水野火,不只工業革命發源地的歐洲,就連台灣也因莫拉克風災在大自然的搏鬥中倒了下來。

    3.正負二度C紀錄片也因這個關鍵的時間點在隔年誕生,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試圖用科學數據向台灣民眾發出預警,也就在同一時間,畢生致力於抗暖化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國家科學院院士史耐德於奔波途中在飛機上心臟病發辭世,享年65歲。他所任教的史丹佛大學整理他生平重要談話,迄今聽來仍如暮鼓晨鐘。

    {內文}
    我們曾經以為只有戰亂,才會導致生離死別;只有外族侵略,才會國破家亡。其實當人類走入21世紀,氣候變遷已經取代戰爭,來自極地的冰川,來自沉默地底的火山地震帶,都正在對人類肆無忌憚的掠奪攫取,發動一波波猛烈的回擊。

    像是位於印度西部的馬爾地夫,這串上帝灑落在印度洋上的珍珠,由22個環礁1200個熱帶島嶼組成,因為海平面上升,最早被宣告100年內不再適合人居,多數島嶼可能在本世紀末沉入海中消失;位於加拿大的西哈德遜灣,暖化加速導致冰層破裂時間,足足比北極圈早了三個星期,也正危及食物鏈頂端北極熊的生存;而跨越非洲西南部的納米比亞沙漠,號稱全球最古老沙漠,由於平均氣溫預估將在未來80年間上升攝氏3.5度,粗估氣溫只要拉高攝氏2.1度,就會讓當地四到五成獨特的野生動植物了無生機。

    「全球即將消失的100個地方」,這是2009辦在北歐哥本哈根對全球最重要的一場氣候峰會COP15場外最受矚目的照片展。從清真寺到消失的葡萄園,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率先提出報告,然後委由當時國際頂尖攝影師拍攝照片,希望能喚醒世人對環境的重視,卻沒想到絕景成了絕響,全球暖化自此墜入了失速列車,整整十年一路狂飆,釀成2019年7月,成為人類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個月,歷史上最熱的五個年份,全出現在距離我們最近的五年裡,而也是從那一年2009開始,地球與人類展開了新一輪的搏鬥。

    那年6月的北京,暴雨使正午的白晝如黑夜,其後整個中國22省下起了大豪雨,不只四川、湖南、湖北淹大水,連廣東、廣西、江西、貴州,過去鮮少出現大水患的長江以南地區,降雨量及降雨強度都超越了歷史極值;同年11月,澳洲驚傳70年來規模最大也最嚴重的沙塵暴,粗估4千萬噸的沙塵讓雪梨宛若火星,知名地標雪梨大橋及歌劇院,也淹沒在漫天風塵裡。

    台灣也在那場大自然的搏鬥中倒了下來,同年8月8日莫拉克風災,許多人的家園就在眼前被整座沖走,大片村落也瞬間被土石流掩蓋徹底消失,搜救罹難者的義消,甚至在攝影機前被洪水活活滅頂,全是因為颱風來襲時,全球暖化所導致史無前例的瞬間暴雨。

    同一時間,地球另一端陷入嚴重乾旱,那年聯合國估計東非之角,至少有相當台灣總人口數的2300萬饑民無水無糧,其受難人數及慘況,遠超越過去任何一場非洲戰爭。

    而那年的森林野火,也從南半球的澳洲,一路燒向美國、希臘等每一片乾旱土地;年底的寒冬,地球向工業革命起源地發出重大警訊,多地氣溫直逼攝氏零下22度,宛若一片南極大地,直到這個相信人必可戰勝大自然的標誌地,也在大自然面前認輸倒下。那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在哥本哈根,號稱史上最多全球元首出席,卻未能達成挽救人類的氣候協議,彷彿宗教家的末日預言,宣告了人類未來10年20年氣候戰爭的節節敗退。

    正負2度C紀錄片內容:「八月八號傍晚,這邊就淹水了....土石流我會害怕啊..... 」
    「我非常關心氣候變遷,因為我不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來質疑我們,就像我今天需要對採取更具體的行動應對氣候變遷所提出的質疑一樣。」

    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2010年率領團隊製作正負二度C紀錄片,以科學數據向台灣民眾提出預警,自1750年工業革命之後,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都快速飆升,但在兩次大戰期間,還勉強被控制在大自然可接受的範圍內,其後一直到1980年代,溫室氣體與地球生態展開拉鋸戰,也就在這段期間,科學家開始辯論暖化是否真正存在。1980年後,全球氣溫一路飆升,人為影響力超越了自然,直到今天。

    已故美國家科學院院士 史耐德教授:「海平面上升伴隨颱風加劇,仍將是人類未來第一及第二大威脅,還有大火在半乾燥地區,長期乾旱加上溫度升高都會增加野火的可能性。我非常擔心未來兩到四世紀,海平面會上升2到5公尺,一旦這個過程開始啟動,我們稱之為臨界點,你恐怕就無法再回頭。」

    已故美國家科學院院士,同時也是史丹佛大學教授史耐德,畢生致力於氣候變遷研究。早在尼克森時期擔任總統顧問的他,盡一切力量遏制全球暖化。2007年,他以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之共同撰寫人,與前副總統高爾共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卻不料晚年罹患血癌,仍馬不停蹄地為氣候變遷議題奔走。直到2010年7月,在倫敦飛往斯德哥爾摩的機上心臟病發辭世,享年65歲。史丹佛大學在他過世後,整理出他生平幾段重要談話,迄今聽來仍如暮鼓晨鐘。

    已故美國家科學院院士 史耐德教授:「這已經是科學界的一大共識,二氧化碳累積會成為一個潛在問題,但關於在10年或20年內,它將產生多大影響,且氣候在哪些地區會變得更好,哪些地區會變得更糟,這部分才是爭議所在。我們也知道,你們必須停止讓大氣環境像一個毫無標價的汙水管線任意傾倒,讓諸如煙囪、汽機車廢氣或土地變更使用任意汙染,這些都是大家所知道的,不是僅限於數百人左派小圈圈腦袋才知道。我們向國會聽證,跟官員部長交談,還有在國內外會議討論裡,早就有了。特殊利益者往往會抓住有利於他們意識形態或立場的東西,結果就是出現雜音,通常是他人斷章取義,變成是世界末日對上對你有益的事,我坦承我有偏見,世界末日和對你有益這兩種結果是可能性最低的。我們研究的是多層面的潛在結果,系統科學家所做的,就是嘗試找出多種結果間的相對可能性。所以如果嘗試當是非題來解決,拿出200份科學報告,諸如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之類的科學家報告,通常得歷經三年撰寫,通過兩輪審查,每個章節都有1000條評論。然後,對於石油地質學家來說,你會知道他們的特殊利益就是尋找石油,拿你知道的石油公司的錢,只因為他們擁有博士學位,就能在電視上大放厥詞,你知道我們會對此感到有點憤怒,我們說那是扭曲言論。他們說不,那是平衡報導,這才不是什麼平衡報導,完全是扭曲言論,因為他們沒有相對可信度及呈現多方立場,這意味著他們要把它交付公眾和政治領域自行解決。他們明明有能力(持平論述),但他們卻幾乎不這樣做。」

    整整12年,人類在這場與大自然的搏鬥中載浮載沉,2021疫情下的地球日,讓我們想起了2009年那個悲傷的開始。在美國領導下,人類似乎試圖重新扭轉局勢,只是不知道還來不來得及,回到初始、最美麗的起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jgwg3gLLQ

  • 莫拉克颱風強度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30 06:52:24
    有 2,067 人按讚

    周末北東轉晴回溫好天氣 閃電颱風生成變數多

    昨天凌晨日本氣象廳發布19號颱風天鵝生成,晚上也出乎意料發布20號颱風閃電生成,閃電(Astani, 泰國命名)是原來2009年赫赫有名的颱風莫拉克被除名後所產生的名稱,兩個颱風不到24小時內被命名,尤其閃電到目前結構還在發展中,有點令人訝異,這是今年十月的第七個颱風,遠較平均值3.7個幾乎多了快一倍。目前天鵝颱風距離台灣東南東方約1380公里處,天鵝也在東南東方約3000公里處,兩個颱風間距約1700 公里。

    天鵝颱風的路徑預測上較為穩定,和前一個颱風莫拉菲很接近,周日將會接近到呂宋島南部,下周一進入南海,持續往越南方向接近,由於位置較為偏南,較少有暖濕水氣北上影響台灣東半部的天氣,而閃電颱風則較為複雜,過去的預測主要是看東亞太平洋高壓的動態,的確有東退讓颱風北上的機會,不過新的預測上,大環境的太平洋高壓,高壓勢力雖有短暫減弱東退但仍穩固。

    閃電在下周將會逐漸走到目前天鵝的位置,甚至更為北偏一些,然後逐步往西,有機會在呂宋島到巴士海峽附近通過,同時當天鵝進入南海後,閃電颱風的動力環境條件逐漸轉佳,有機會發展成為範圍較大及強度較強的颱風。目前許多預測雖已經收斂許多,但仍有變數,這是下周四五六這三天,台灣天氣受影響程度的關鍵,如果是以目前多數預測的較十月前五個颱風路徑略偏北一些,在呂宋島北部或到巴士海峽通過,類似暖濕水氣北上和東北風在台灣東方海面交會發展的較大雨勢,有機會出現。大致上,閃電颱風對台灣影響程度還不確定,但須值得關注,由於發生時間已經到十一月初了,可能是今年最後能否帶來豐沛水資源的最後關鍵。

    今天清晨各地的低溫,北部都會較昨天略降,但都會仍有23度,空曠郊區仍有20度,東北部迎風面到宜蘭花蓮仍有短暫的偶陣雨,大致上和昨天類似,今天下半天開始,東北風增強,會有較乾的冷空氣移入,溫度會略降,預計今天白天北部約24-25度,中南部27-30度,周六清晨要考慮輻射冷卻,北部東北部空曠區域的郊區仍有機會出現17-18度的低溫,台北都會也略降到20-21度,主要是考慮到輻射冷卻的效應。周六白天開始,東北風略減弱,各地溫度逐步回升,周日風向轉偏東風,陽光更加明顯,溫度回升的情況也會顯著許多,白天包括北台灣在內又會感覺變得溫暖起來,和上周末類似,建議您好好把握,可以多曬洗衣物或到戶外走走。

    今天高屏地區天氣穩定,空氣品質在午後有機會到達敏感族群不健康等級,周末南部,中南部天氣逐漸轉穩,也會逐漸略轉差,敏感族群要稍微留意。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彭啟明博士提供

  • 莫拉克颱風強度 在 齊柏林的飛閱台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27 17:30:20
    有 629 人按讚

    【#世界環境正在改變|地球暖化使颱風越來越強】feat.看見莫拉克
    「黃蜂」剛過,幸好未經過台灣造成災情,但大家可知地球暖化將造成未來颱風強度越來越強?

    從近幾年的國際新聞我們隱約能發覺到世界各地的熱帶風暴比以往還要強烈,現在國際研究人員統整40年的衛星數據分析,已證實全球暖化會加劇熱帶氣旋的強度,未來很可能發生比目前都更強烈、更危險的熱帶氣旋。

    回顧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齊柏林導演用空拍鏡頭記錄下當年莫拉克風災後高雄屏東山區慘況,如果暖化持續嚴重,未來颱風強度會更加劇烈,台灣所面臨的挑戰將更為嚴峻!

    希望大家能正視極端氣候的破壞力,在此我們呼籲社會大眾及各界決策者都能更為重視全球暖化的議題,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typhoon
    #地球暖化
    #globalwarming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風災紀錄
    #climatechange
    台達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
    🌏統整 40 年衛星數據,科學家確定全球暖化加劇熱帶氣旋強度
    https://technews.tw/2020/05/21/climate-tropical-cyclone-global-warming-hurricanes-typhoon/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X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共同製作《看見莫拉克》
    https://youtu.be/6qAoZOmkmxc
    喜歡我們的話請記得追蹤訂閱開啟小鈴鐺 按讚臉書粉絲團 底下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