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茶道道具介紹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茶道道具介紹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Doco (doco.kghs.net)站內JP_Custom標題[心得] 裏千家茶道‧茶會時間...
茶道道具介紹 在 阿莉莎 Alyssa | 東京手繪日常 & 暖風畫作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40:19
2021.07.28 《和食器與他們的小花花》 茶筅茶杓×お茶の花 茶筅茶杓×茶花 這次畫的是客廳裡直接拿茶筅當按摩棒的龍蝦們 茶道老師表示:誰准你們玩茶具的!!!! 🦞:噢噢噢噢塊陶痾痾痾〜〜〜 ー 有體驗過茶道的人,一定對「茶筅(ちゃせん)」和「茶杓(ちゃしゃく)」不陌生!茶筅是用來拌勻...
http://www.wretch.cc/blog/Doco&article_id=8764730
道具介紹部份‧照片請直接參考blog
在京都市國際交流會館學了半年(兩期)茶道,
前三個月學習當客人的禮儀、後三個月勉強把主人的泡茶程序記住。
離開京都的前兩天,正好是上期茶道課的最後一回,
交流會館辦了個小小的茶會,邀請外國朋友來體驗日本茶道。
我喜歡推薦大家到交流會館體驗茶會,
因為不參加過一回,真的無法清楚日本茶道是怎麼一回事,
當然,若要參透箇中奧義,就不是一兩年、甚至五年、十年,可以道得清的了。
大學時曾學習過最基本的禮儀,但並未熟悉,
那時期末擔任茶道表演的主持人,
說起茶道培養身心、讓人學習對事物的愛惜,這些台詞當初背得滾瓜爛熟,
真要親身體驗又是完全不同的。
在茶道課上,老師從來不說我們該從茶道之中學習怎麼樣的精神,
總之一切照做,不問理由地模仿著做,
用錯誤的手勢拿道具是不行的,因為道具容易受損,
踏錯腳步、或身體角度不對,是不行的,因為不優雅。
本來我也不清楚這些優雅、不優雅的標準在哪裡,
但當你習慣這一切煩瑣的程序之後,
自然地拿東西時會多一份謹慎,
身形動作會更穩重、更漂亮,不像未經過拘束前的彎曲扭捏,
不僅面對茶道時如此、日常生活中更是如此,
這些是我在茶道課、以及日本舞踊課中,
用身體記憶而來的經驗。
日本文化注重「型」。
也難怪許多人批評日本人是有禮無體。
這不過是民族性的不同,何來是非之有,
而這種注重「型」的觀念,倒讓日本傳統藝能近乎完整地被保存了下來。
如同能樂,幾百年來代代傳承著這用型規範出來的表演方式,
於是我們目前所看到的能,據說與四百年前,差異並不大,
四百年前的音樂、舞蹈、人類的感情表達,超越了時空,重現在眼前,
這是日本傳統藝能之所以吸引人的重要因素,
也是在其他民族身上很難見到的特質。
以傳統藝能來舉例,狂言便是由一個個的「型」所串成的。
表現笑,有一定的動作及聲音,用扇子來演倒酒,有一定的手勢及角度,
當然除了傳統演目之外,也有創新表現的狂言,
即使創新內容,裡面的動作還是脫離不了「型」的範疇,
學習了「型」,將一個個「型」貫串起來,再加以變化。
茶道也是由型所構成的。
進茶室有一定的規矩,不能踩到塌塌米的線,一定要用右腳跨過,
到了「床の間」要先對掛軸與花瓶行禮,接著欣賞,再行禮,諸如此類。
泡茶的程序更繁複,先是右手扶碗左手接、放到左側後再用右手取下「棗」,等等,
初學時先不問「型」的意義為何,待一切熟練之後,自然懂得,
像是先移開這、再取下那,這一切動作,都是有道理的,
例如是為了不損傷器具、或是能讓動作更流暢順利,等。
日常生活皆是。
飯前飯後的招呼語「いただきます」及「ご馳走さまでした」,
前者是表以感恩的心來接受這些食物,
後者則是感謝您四處奔波為我準備餐食。
日本人在生活中反射動作似地重複著這些「型」,
實際上「型」的背後皆有意義,能不能識得這些意義,
用「心」來實踐這些型,才是真正該學習的,免得流於「有禮無體」。
那麼,省去煩瑣的禮儀介紹,簡單列一下茶會流程。
客人所需的道具有三樣,照片右方那隻竹,是未敞開的「扇」(おおぎ),
進了茶室人人平等,武士不佩刀劍改用扇子,
左方白色一疊、以及長形小枝,是懷紙(かいし)及揚枝(ようじ),
懷紙用來盛和菓子,揚枝則是小叉。
進茶室後,先到「床の間」(とこのま)行禮,賞掛軸及花。
插花的不稱花瓶,稱「花入れ」(はないれ),
接著入座,打招呼,待端上菓子後,即可用上述道具享用。
此時主人會進來泡茶,這是主人泡茶的地方,
左方是燒熱水的「釜」(かま)、右方黑色的「棚」(たな),
置放著藍白瓷製的「水差し」(みずさし),裡面放水,
棚上擺的是放茶粉的「棗」(なつめ)。
如前所述,在實踐了「型」之後,剩的就是融會貫通。
享用完茶後,此時可欣賞茶碗、聊陶瓷、聊道具、聊茶、聊天南地北,
茶會並非忙著把所有流程、所有「型」實踐一遍就結束,
重要的還是在人與人的交流,這才是茶會的本意。
這是類似廚房的地方,也是茶會的後台,稱「水屋」(みずや),
在這裡做準備、洗滌道具等。
每星期一次的抹茶及和菓子,已經養成了生活中喝茶的習慣。
為了怕回台灣後對抹茶念念不忘,特地購買以下道具組帶回家,
若想在家享用抹茶,備妥以下道具即可。
如刷狀的稱「茶筅」(ちゃせん),刷茶用,
據說拿來打咖啡可可奶泡也好用,
竹枝稱「茶杓」(ちゃしゃく),舀茶粉用,
另外還需茶碗,漂亮的碗價格不低,
便拿家裡大小適當的飯碗充當了。
茶粉買的是宇治小山園的「金輪」,20g是1260円,有中上品質。
茶粉的選擇很簡單,越便宜越澀、越貴越甘甜,
金輪不澀、稍帶甜味,已比許多路邊茶房用的茶來得好。
曾受友人宴請,嘗過小山園最高等級抹茶,20g要4200円的「天授」,
完全不苦,香甜味極重,據友人道,當次用的水質並不好,
否則更為香濃,實在可惜。
註:
1.
京都市國際交流會館(南禪寺附近)持續舉辦茶道課程,
http://www.kcif.or.jp/
而每回茶道課,皆開放外國人體驗茶會,一回500円,附抹茶及菓子。
雖然只是學生們的練習,但也足夠體會茶道風情,
可上網查詢茶道課程時間表,及會館連絡電話。
2.
和服是請學妹小霖幫我穿的,她在京都做和服出租的生意,
http://blog.xuite.net/catmimiandy/kimono/13628030
這次還用了小霖的秘密武器,連續好幾小時在外、上下公車,
蝴蝶結都沒有變型或散掉,實在高招。
謝謝小霖囉!
--
http://doco.kghs.net
京都生活‧音樂創作‧繪畫‧戲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22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