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英國議會制度起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英國議會制度起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英國議會制度起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英國議會制度起源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

  • 英國議會制度起源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0 22:48:49
    有 129 人按讚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 英國議會制度起源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9 10:30:56
    有 3,863 人按讚

    0629新加坡聯合早報

    *【研究:追加第三劑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可增強保護力】
    一項發表於28日的研究顯示,追加第三劑阿斯特捷利康冠病疫苗,將進一步提高抗體水準,但目前尚無證據表明需要接種追加劑。牛津大學的研究發現,接種第三劑阿斯特捷利康疫苗會增加抗體和T細胞免疫反應;而第一劑和第二劑的間隔時間能延長至45周,也能達到增加免疫反應的效果。不過,研究員也指出,目前尚無證據表明需要追加劑,尤其是有些國家的冠病疫苗供應仍然短缺的情況下。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28-1162129

    *【研究:混用阿斯特捷利康和輝瑞疫苗效果好】
    根據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混用輝瑞和阿斯特捷利康的冠病疫苗,能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醫學期刊《柳葉刀》。報告說,相隔四周分別接種一劑阿斯特捷利康第二劑輝瑞疫苗,能產生高濃度的冠病抗體。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28-1162133

    *【印度更多兒童染病痊癒後出現罕見併發症】
    印度冠病疫情稍見緩,全國各地卻通報有更多兒童在感染冠病並痊癒後,出現稱為“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征”的罕見併發症,症狀包括低血壓休克、呼吸衰竭等,心臟、腎臟和肝臟等主要器官也可能受影響。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29-1162161

    *【美科學家恢復被刪病毒序列 有望促進冠病溯源】
    美國一名科學家表示,其最新研究顯示,即使在缺乏實地研究的情況下也有可能促進對冠病起源的理解。《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說,美國總統拜登將在7月中旬收到一份冠病溯源45天調查報告。美國官員表示,即使是部分進展也可能縮小對冠病起源認識的分歧,並為進一步調查提供線索。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29-1162258

    *【科學家:傳染性比Alpha毒株強約60% Delta毒株傳播可能快過接種速度】
    科學家指出,Delta變種冠病病毒具有顯著傳播優勢,除非各國加快疫苗接種進度並繼續加強防疫力度,否則病毒傳播可能在與疫苗接種的速度賽中占上風。Delta,原稱B16172最早在印度發現之後,至今已傳播到至少92個國家,被視為迄今最強的2019冠病病毒。它的傳染力特強,使脆弱人群更易染疫,尤其是在疫苗接種率較低的地區。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29-1162162

    *【相繼出現Delta新病例 澳洲七成人口地區收緊防疫】
    澳洲冠病疫情繼續擴散,布里斯班、達爾文、珀斯和雪梨相繼出現感染Delta變種病毒的新病例。北領地的首府達爾文及附近地區的封鎖原定週二結束,也臨時被延長至週五。如今全國約七成人口地區都收緊了防疫管制措施。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29-1162163

    *【歐洲多國收緊對英國旅客限制】
    由於英國近期疫情反彈以及Delta變種病毒在當地廣泛傳播,葡萄牙和西班牙宣佈收緊對英國旅客的限制。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28-1162126

    *【強森:英國擬7月19日放寬防疫限制】
    強森告訴記者:“隨時間每一天過去,我和我們的所有科學顧問都更加清楚……7月19日很可能將是終點,我們到時能盡可能恢復疫情前的生活。”英國新上任的衛生部長賈維德也表示,希望英國“儘快”恢復正常生活,並開始制定解除防疫措施的計畫。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28-1162123

    *【希臘將派預付現金卡給年輕接種者】
    為鼓勵更多年輕人接種冠病疫苗,希臘政府將派發預付現金卡給年輕接種者。彭博社報導,從7月15日開始,18歲至25歲的希臘民眾在接種第一劑冠病疫苗後,可收到這個價值150歐元的預付現金卡。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28-1162125

    *【迪士尼遊輪5船員檢測不過關取消首次試航】
    迪士尼遊輪因五名船員的冠病檢測結果前後不一致,決定推遲冠病大流行爆發後的首次試航。迪士尼“夢想”號(Disney Dream)原定在當地時間週二(29日)出發。迪士尼遊輪公司發言人表示,該遊輪近600名船員接受例行冠病檢測時,其中五名船員的檢測結果呈陽性。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29-1162253

    *【應對冠病和奧運操勞過度病倒 小池百合子入院一周未痊癒】
    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操勞過度病倒,到昨天已入院一周還未痊癒。7月4日東京市議會選戰開打,最新民調顯示她領導的政黨將要落敗。據瞭解,小池百合子6月22日出席了東京都醫生協會召開的疫苗報告會後感到頭暈入院檢查。過後,東京當局對外表示,她操勞過度而身體不適,必須住院靜養一周。原定27日重返崗位的她昨日再對外公佈,身體還未痊癒,需要多休養幾天。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29-1162165

    *【減緩延長全面封鎖衝擊 慕尤丁宣佈總值1500億令吉復甦配套】
    馬來西亞政府因冠病疫情仍嚴峻而決定無限期延長全面封鎖措施後,首相慕尤丁昨天宣佈總值1500億令吉的保護人民與經濟復甦配套,包括政府直接注入100億令吉的撥款。這也是國盟政府自去年3月以來推出最龐大的復甦配套。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29-1162193

    *【菲律賓冠病疫苗接種量破千萬劑】
    菲律賓周一新增逾5600起冠病病例,累計病例超過140萬3000起,累計死例達2萬4400多起。菲律賓總統發言人洛克在記者會上宣佈,最新資料顯示,截至6月27日,該國已接種超過1000萬劑疫苗,當地有超過252萬人已完成接種。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28-1162131

    *【印尼將為青少年接種冠病疫苗 中爪哇省宣佈部分封鎖】
    印尼的冠病工作小組表示,監管局已經推薦批准為12歲至17歲青少年接種科興(Sinovac)冠病疫苗。印尼週一新增逾2萬起冠病病例,其中疫情嚴重的中爪哇省宣佈,將加強防疫措施,封鎖當地疫情最嚴重的部分地區,以遏制疫情傳播。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28-1162114

    *【航空組織:歐盟疫苗護照協調不足機場恐陷混亂】
    代表歐洲最大航空公司和機場的團體警告說,除非歐盟各國更好地協調冠病疫苗電子護照安排,並確保飛機乘客抵達機場前已經辦好相關手續,否則各國機場恐將出現混亂和長時間等候的情況。歐盟將在7月1日正式啟用電子版的冠病疫苗旅行通行證,但國際機場協會(ACI)、歐洲航空協會(A4E)、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和歐洲支線航空公司協會(ERA)在給歐盟領導人的一封信中指出,歐洲各國的疫苗通行證方案錯綜複雜,情況非常令人擔憂。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29-1162247

    *【罕見熱浪侵襲美加 氣溫飆至46.6攝氏度】
    一股罕見熱浪侵襲加拿大西部和美國太平洋西北地方,創下高溫紀錄,從美國俄勒岡州甚至遠至加拿大北極地區都發佈了高溫警報。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氣溫星期天飆至46.6攝氏度,創下加拿大歷來最高溫。除了該省,阿爾伯塔省、育空地區、西北地方及被譽為加拿大“產糧之籃”的薩斯克徹溫省部分地區都發佈了高溫警報。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29-1162166

    *【習近平普丁視頻會晤 宣佈《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延期】
    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說,今天的中俄關係成熟、穩定、堅固,經得起任何國際風雲變幻考驗。雙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戰略協作富有成效,有力維護了兩國共同利益。務實合作成果豐碩,品質和體量同步提升。在國際事務中密切協調配合,共同捍衛真正的多邊主義和國際公平正義。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629-1162250

    *【消息:美國白宮擬推出廣泛領域反壟斷行政令】
    兩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白宮正在制定一項涵蓋廣泛領域的反壟斷行政命令。路透社報導,這項行政令旨為推動美國政府機構對銀行業與和航空業等各個領域的行業競爭著手,考慮它們的行動將對這些行業競爭產生什麼影響。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29-1162249

    *【報告:澳洲人口增速預計將放緩】
    澳洲政府28日發佈的最新一期《代際報告》預計,今後40年,澳洲將面臨人口增速放緩和老齡化速度加快的趨勢,給經濟發展帶來壓力。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28-1162127

    *【預計明年7月建成投產 長江白鶴灘水電站規模世界第二大】
    白鶴灘水電站舉行投產發電儀式,中國副總理韓正在北京主會場宣佈首批兩台機組正式投產發電。白鶴灘防洪庫容量是三峽水庫的三分之一,一定程度舒緩下游三峽大壩每年汛期面臨洪峰的壓力。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629-1162199

    *【增派5萬士兵與戰鬥機到邊境 印度對華轉采進攻性軍事姿態】
    彭博社報導,印度增派至少5萬名士兵和戰鬥機到與中國接壤的邊境,顯示印度對華立場出現歷史性轉變,如今採取進攻性軍事姿態。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29-1162167

    *【中國九年來392省部級高幹因貪腐被查】
    中國官方首次披露中共十八大以來針對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的反腐人數,共有392人被立案審查,總案件數量達380萬5000件。受訪學者認為,中國的反腐工作已邁入新階段,下來的重點料將轉向建立更完善的反腐制度,從“不敢腐”發展為“不願腐”。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629-1162200

  • 英國議會制度起源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14 19:22:07
    有 714 人按讚

    4/14 Bloomberg新聞摘要

    <美洲新聞>
    六名婦女疑似施打疫苗後出現罕見血栓 嬌生所有臨床實驗都暫停使用疫苗
    美國FDA和CDC聯合建議暫停施打嬌生疫苗 好讓他們有時間來教育醫生如何應對罕見的血栓問題
    AZ疫苗和嬌生疫苗先後出現血栓副作用 醫界聚焦為何人體釋放出的免疫力會誘發抗血小板的不尋常反應
    嬌生疫苗暫停施打 拜登推特穩定民心:嬌生和AZ之外的疫苗劑量十分充足
    輝瑞增加疫苗生產 預估下個月底前供應量可以增加10%
    莫德納疫苗最後階段試驗最新分析 施打六個月之後仍有90%有效
    代表科技巨擘的組織警告 美國敦促半導體增量不應獨厚某個產業(指汽車業)
    美國聯準會更擔心通貨膨脹過冷而非過熱 長期未實現通脹目標引發外界對新戰略的質疑
    美國即將公布的電網保護計畫從"百日維新"目標開始 獎勵電力公司徹底優化對抗駭客攻擊的防禦能力

    <歐洲新聞>
    法國總統馬克洪週四內閣會議 準備下個月法國全面恢復經濟活動的配套措施
    德國七日內每十萬人的新冠感染率升高至153.2 來到三個月來新高
    年長者至少都已施打一劑疫苗後 丹麥擬下個月起將逐步開放邊境
    歐洲限制新冠疫苗出口 澳洲商務部長親赴歐陸與德法及歐盟協商
    輝瑞BNT疫苗追趕上第二季供應歐盟目標 六月底前可交付約2億劑
    歐盟制定五年內發債1兆美元的藍圖 為從新冠疫情中復甦提供資金
    義大利政府擬提交450億歐元的額外借貸計畫送交議會批准 用以度過疫情難關
    世界衛生組織敦促各國暫停在水產市場出售野生動物 因70%傳染病起源於野生動植物
    歐洲央行針對發行數位歐元所做的調查報告 43%的民眾認為數位支付的隱私保護是最重要的
    英國脫歐後這100天 英國企業因為官僚制度燒掉的只有錢
    歐盟有意在五月高峰會時 討論重啟歐盟與印度間的貿易談判
    索馬利亞總統片面簽署法律自動延長任期兩年 歐盟和美國考慮祭出制裁

    <亞非中東新聞>
    馬雲接連遭受打擊 標誌中國科技業黃金時代的終結
    中國商務部研究智庫點出 新疆應該用豬農取代棉花農
    煉鋼材料庫存持續增加 中國鐵礦石期貨應聲下跌
    抖音母集團字節跳動創辦人張一鳴身價600億美元 躋身全球最富有的人
    澳洲航空預測旗下A380巨無霸客機很快就會恢復運營 預計十月下旬開始恢復海外航線
    台灣擬自4月12日起 提供一萬劑AZ疫苗供一般民眾施打
    印尼擴大疫苗施打族群 老人照護者可優先接種疫苗
    與嬌生疫苗一樣使用腺病毒載體的大陸康希諾疫苗 宣稱接種100萬劑至今未發現任何血栓相關副作用
    大陸國藥集團兩款不活化新冠疫苗已施打逾1億劑 國藥稱至今未出現嚴重副作用
    疫情升溫讓馬尼拉再度進入兩周防疫封鎖 菲律賓今年恐難達成6.5%的經濟成長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