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英國樓價大勢已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英國樓價大勢已去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英國樓價大勢已去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skypiea (Seki)看板movie標題[好雷] 「惟其義盡,所以仁至」-十月圍城觀後心得...

英國樓價大勢已去 在 WealtHub 睿富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30 12:13:36

潘達恆:2021年置業有什麼需要考慮? 踏入牛年,可以說是牛氣沖天,各區的成交都大幅上升,上升原因可以歸納:1)疫苗推出,疫情有望受控,2)股市炒風再現,帶動投資氣氛;但隨著近日股市由約31,000跌至28,000,投資情緒會否受到影響?樓市會否出現下調或整固? 筆者自去年疫情第2、3波,發現大...


2009年看得最後一部電影,也是印象最深的一部。十月圍城真是部很兩極的電影,不過我
自己是十分喜歡。

「人活一口氣,難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條,聚散酒一杯。」最近突然想起這句歌詞,如此
豪氣干雲,充滿著中國式的浪漫。如果說日本人認為最美的是櫻花樹下飄零的花瓣,中國
人則會認為最美的是捨身取義前的一飲而盡。憑窗小酌,敲著鍵盤談生死是件很容易的事
,實際面對時又會是多麼艱難的抉擇,我無法想像。不過正因如此,捨身取義才令人心嚮
往之。道德底線從未要求人捨身取義,但人向善的本性卻告訴我必須尊敬這些義士。「十
月圍城」正是這麼一群人貫徹信念,成仁取義的故事。

西方人講「權」,中國人重「義」,前者論理,後者重情。人有許多權利,如生存權、自
由權或平等權,故須求諸理性以釐清概念、解決矛盾。但中國人對「義」的定義卻是曖昧
不清的,那不是透過理性分析得來的結論而是發自人性深處向善的抉擇,也是面臨生死關
頭時的一念之差。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無關是非對錯,它所問的只是當你反求諸己時是
否「安心」。芸芸眾生並不清楚自己被賦予甚麼樣的歷史使命,然而即使是隨波逐流,人
性之善總會偏向「義」的選擇。在被歷史洪流無情的推移下,總是有些人能毫不遲疑的選
擇成就人性的價值,無論是知識份子、富商巨賈,還是車夫攤販、賭徒戲子,這些人都是
值得被紀念的。

與其說眾人參與的是革命,不如說是場「義舉」,各人為其所認為之「義」而奮鬥。義有
大小之分,卻無輕重之別。「惟其義盡,所以仁至」,義係仁之先行,卻比仁更好接近。
義士們或許不懂那使「四萬萬同胞人人有恆業,不啼飢,不號寒」的大仁大義,但卻知曉
親情、友情、個人救贖、身分認同等各種情義。他們犧牲生命而選擇留下人性之善,所成
就的人性價值,實已超越其歷史脈絡下的微不足道。中國人的義,講究的不是理性與效益
,不是成者為王,而是更多生命情懷及對個人的敬重。

對於這樣的捨身取義,電影中提點了許多矛盾,有身分的矛盾,有立場的矛盾,也有情感
之矛盾。是父親還是革命家?是西學為體還是西學為用?是周知有去無回的眾人還是將錯
就錯?這三種矛盾都以李玉堂為中心擴散。王學圻在「梅蘭芳」中成功的詮釋了傳奇的戲
王之王,而「十月圍城」裡則演活了一位平凡人的掙扎。

李玉堂同時扮演一名父親,一位富商及一名革命黨三種利益互相衝突的角色。從電影中許
多小細節可以看出李玉堂是一位富而好禮,樂善好施的商人,對內對外皆恭謙有禮,不卑
不亢。他是一位贏得尊敬的成功者;同時也是位慈愛的父親和家長。雖然對獨子特別溺愛
,卻對李家人不會有任何虧待。他僅然有序的世界建立在許多傳統價值上,卻又不時透露
出他對西學的接受度,例如對兒子上洋學堂的欣喜,不排斥西服,讀得懂英文合同等,這
些細節都為他接受革命黨的理念做了註腳。李玉堂和陳少白一樣,是認同西式革命的;不
同的只是願意投身的程度。對李玉堂來說,成為革命黨不只是流個人之血,而是親手催毀
一整座城池。這代價太大了。身分的不同決定了他與陳少白、閻孝國和李重光等人的不同


史密夫查封報館促成李玉堂的心境上的轉折。史密夫與李玉堂一樣有著身分上的矛盾,但
史密夫的矛盾點卻清楚多了。事實上,電影的台詞也帶出現代香港人對於血緣和文化認同
的掙扎,但在史密夫那個時代,即使服贗於英國殖民下,血緣所繫還是那身為中國人的驕
傲。李玉堂一時熱血脫口的一句:「你史密夫也不僅僅是個香港人,你還是個華人,別忘
了,你是中國人!」喚醒的不只是史密夫做為中國人的靈魂,還有他自己隱藏在內心深處
的愛國心願。一把年紀的李玉堂,忽然學著喊著「我不做亡國奴」的初生之犢,不顧後果
挺身而出。李玉堂並未因這一時衝動而後悔,而是更加深了他的志向。捍衛報館象徵由幕
後到幕前的轉換,完全是李玉堂主動的行為,與被要求捐錢時不同,也和後來繼承好友革
命意志的演講不同。儘管李玉堂大部分的行動來自被動的牽引,但偶一為之的自主卻證明
了李玉堂對愛國的渴望。其所扮演的各種角色僅有「利益」衝突,而無精神衝突。李玉堂
的行動步步由暗轉明,貌似時勢所趨的不得不為何嘗不是因大義所撼動?這大義可能是對
國家的感情,對摯友之義,或著只是單純的無愧於心。就衝突的角度來說,李玉堂並非選
擇最安全之策,而是在冒險犯難下保有一絲自私的人性。他盡可能地避免李重光受到波及
,但悲劇的發生往往肇因於命運的捉弄,這就非李玉堂可以掌握的了。

同樣地,李玉堂的一句話也引出王複明的拔刀相助。這個角色雖不吃重,但就義前高呼:
「我叫王複明!」卻是全戲中最讓我潸然淚下的場景。比起過分賣弄武俠美感的武狀元劉
公子,王複明更具有任俠重義的古俠士之風。他的兩肋插刀不需要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
不考慮個人利害,只是為其所當為,而正是這樣簡潔的動機讓他的犧牲更令人動容。他惟
一所求不過是在社會中的一份認同,被逐他出師門的少林寺認同,被他的戰友認同,更被
這個時代認同。他希望臨死前大家不再叫他「臭豆腐」,而是記得曾經有個叫做「王複明
」的人。

李玉堂站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界點。他不將車夫阿四視為個人財產,而是一個獨立個體,供
他溫飽也讓他有求學的機會,而替阿四提親及全家福的相片更象徵著李玉堂正式將阿四視
為李家人。李玉堂和阿四間亦主僕亦父子的關係,使阿四的犧牲不僅僅停留在對李家的感
念,而是昇華為對等的親情與友情。滴水之恩,泉湧以報固然是「義」的表現,但「報恩
」畢竟是停留在某種有條件的付出,親情的付才是無價,彰顯出阿四所求之義的純粹性。

相較於李玉堂容納百川的思想,閻孝國則是守舊的代表。但他的守舊卻非食古不化,而是
經過反省後的選擇。他用槍,表示他接受著西洋的科技,無法接受的是天賦人權的那套思
想。閻孝國與陳少白的辯論正是西學為體和西學為用的矛盾之處:拯救一個國家卻否定了
其原本仰賴的價值,這樣值得嗎?當然,陳少白見血就暈的個性不只要表現出革命黨的疲
弱,而是隱喻了理論面對現實時如何可能不堪一擊。閻孝國的悲劇正來自於其自身的時代
矛盾,他渴望著救國的理論基礎,卻又目睹了這套理論無法解決現實中的困難,洋人還是
照樣在中國燒殺擄掠,為所欲為。刺向李重光的那一刀是他最後的出路。

閻孝國知道車裡並非孫文,這點並無爭議。爭議在於他的那一刀是以怎樣的立場刺入。是
為保全忠君愛國之名還是實現救國的理想?我認為後者的成分多一些。閻孝國就義前的一
句:「學生,已報國恩」,短短六個字卻豐滿了其形象。閻孝國對於老師的評價耿耿於懷
正因其既尊師又愛國,但他尊敬的老師所教導他的思想卻和他目睹的現況背道而馳。當知
道大勢已去時,他情願孤注一擲,將自己的救國理想託付在同樣的愛國志士手中,然惟有
將錯就錯殺了車裡的李重光,他才可以不用再去追孫文也無須拘捕陳少白。最後,一個半
身戎馬的人做出人生中最溫柔的抉擇:將身體挺立於恩師的槍前,保住了中國未來的希望
,也昭告了時代的選擇。閻孝國臨終的遺言是對著陳少白說的,彷彿尋求著恩師的理解;
他效忠的是「中國」而非清朝政權,故言「國恩」而非「皇恩」,說他愚忠實在太過。歷
史不講對錯,只有成敗;然而情義卻不問成敗,只究是否真誠。閻孝國與李重光無異,懷
著滿腔報國的熱血,堅定於其所信奉的道路上,他擁有明知不可而為之的熱血與雖千萬人
吾往矣的執著。

閻孝國看似無情,實處處留情。李玉堂看似有情,卻也最絕情。

西學出身的閻孝國比任何人更尊師重道,身為殺手卻比任何人更避免濫殺無辜。原劇本中
,他下令不準對孫母出手,電影中,他略過遍體麟傷的劉郁白,甩開纏鬥中的阿四,更是
從未對恩師有任何無禮之舉。想反地,李玉堂替阿四提親,替方紅葬父,替大夥下廚,卻
顯得格外諷刺了。陳少白也是,他鼓吹流血革命,但遇到親近之人要流血時卻當著眾人要
求特殊待遇。情義向來是兩面刃,彰顯了人性的可愛和無助。可愛在於愛有等差的人性,
無助卻在於命運的偶然。李玉堂對於將眾人以半欺騙的方式推向死亡是自責的,而李重光
的死亡則令他絕望。陳少白將莘莘學子推向殘酷的革命舞台時是熱血澎湃的,而李重光的
死亡才令他難過無助。讓李玉堂登上烈士之堂的正是李重光的死亡,而命運在他報館前踏
出的那一步時就灑下了悲劇的種子。李重光的犧牲同時具備偶然與必然:命中最危險的替
身籤是無可避免的宿命,但其直接的死在閻孝國刀下卻是李玉堂等人求得勝利所必然。電
影最後李玉堂望向陳少白,他無力悲憤也無法怨恨,如果要找個怨恨的對象,那也只剩命
運了。王學圻的演出出神入化,讓身在電影院裡的觀眾似乎可以完全進入李玉堂的心境,
同步思考著這一切是否值得,而這答案似乎只能在李玉堂那一眼對命運的控訴中去尋找了


戲中的第三次爭論,是值不值得之爭。李玉堂問劉郁白:「為了一個女人,值得嗎?」劉
郁白反問:「為了明天的事,值得嗎?」義士們是在有意識的情況下選擇了「義」,所謂
的「值得」不過是在就義前的一刻無愧無憾。王複明選擇耗盡最後的力氣;方紅選擇與敵
人玉石俱焚;劉郁白選擇割掉閻孝國的辮子;沈重陽選擇肉身擋馬;鄧四弟選擇纏住閻孝
國;閻孝國選擇讓恩師的槍頭對準自己,而李重光則選擇貫徹他所信仰的平等與自由。即
使行動開始,每個人都還有生存機會,但在「義」之前,生命卻變得渺小。或許王複明想
到的是他總算能幹點大事了,或許方紅想到的是完成父親遺願,或許劉郁白想到的是終於
能從罪惡中解脫,或許沈重陽想到的是人生最後的尊嚴,或許阿四只是單純地希望少爺能
活著,而或許閻孝國和李重光閉上眼時,想到的是中國的未來…

「十月圍城」告訴我,我們不需用西方定義的價值去翻譯自己的哲學,最終深植在中國人
心中的,也不過就是「孔曰成仁,孟云取義」八個字而已。





--
網誌版
http://blog.yam.com/veritas/article/2712342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201.220
augryan:看了你的文章,我更覺得這是一部好片 02/18 02:03
※ 編輯: skypiea 來自: 118.168.201.220 (02/18 02:08)
mondshit:雖然我不喜歡這一部,但是你的文章寫的真是好,大推 02/18 02:10
jerrytang:推,寫得很好 02/18 02:19
Urda:推,不過我覺得閻殺李重光的那時已經偏執得有點心瘋了,只是 02/18 02:55
Urda:覺得殺了車裡的人就是殺了孫文... 02/18 02:55
ckmyxxx:推! 02/18 03:12
ckmyxxx:雖然樓上的說法也有可能 不過原PO的解釋比較浪漫 02/18 03:15
abbkg:這部片有被王學圻感動到,做為一個父親.一位愛國的革命者 02/18 10:03
abbkg:他都很到味...... 02/18 10:04
bilipili:您寫的真的很好,看完這部片也很感動,但說不太上來 02/18 10:15
bilipili:不過看完您寫的,我就清楚我感動的地方 02/18 10:16
bilipili:與其在說明革命的意義,不如說是在彰顯"義"的可貴 02/18 10:17
bilipili:人會抉擇他認為應當要做且是值得一做的事情,這樣就夠了 02/18 10:18
bilipili:還是要再感謝您一次,您的文章我於有同感,謝謝 02/18 10:20
jaychou3411:''謝啦'' 這句話背後意義好重 02/18 10:45
dreamlink:推好文! 02/18 11:11
errorr:推好文 02/18 13:01
skypiea:感謝指教~~看到自己的文章得到共鳴也是很感動的^^ 02/18 13:26
kaj1983:我不同意你對李玉堂的看法,他是不得不的局面,你要看到他 02/18 13:27
kaj1983:內心的矛盾,而不是他外顯的行為舉止 02/18 13:28
kaj1983:他說過了,他只是個商人,是個再也普通不過的人了 02/18 13:29
kaj1983:當陳少白失蹤時,他不知道該如何繼承陳少白的意志,而引用 02/18 13:30
kaj1983:陳對他說的話,向眾人訴之以情,希望所有人能承認他 02/18 13:31
kaj1983:一個領導人,和一個商人,這二者之間角色的衝突 02/18 13:34
skypiea:我部分同意樓上對李玉堂"不得不"的無奈 但我認為他是 02/18 13:34
kaj1983:迫使他不得不做出像領導人該做的事,但當他獨自一人時 02/18 13:35
skypiea:"渴望"愛國的...其實中間那段我寫得有點不夠清楚~ 02/18 13:35
kaj1983:卸下了領導人的角色,回歸到身為商人,身為父親,身為朋友 02/18 13:36
kaj1983:面對生死關頭的心境,除了為他們做些什麼事之外,沒有辦法 02/18 13:38
kaj1983:改變日後他們會遇到的處境,這種明知親人將死,卻無法阻止 02/18 13:41
kaj1983:的無奈,不是絕情,而是絕望.... 02/18 13:41
pig6954:覺得你寫的很好耶 02/18 15:26
※ 編輯: skypiea 來自: 118.168.201.220 (02/19 01:27)
skypiea:修改了些筆誤或贅字 另增加關於李玉堂的段落回應k大的論述 02/19 01:28
W001210744:好文...太棒了 02/19 01:54
※ 編輯: skypiea 來自: 220.136.73.202 (02/19 12:42)
pknysp:好文大推!情義真誠與否難辨真偽外顯行為仍令觀者為之動容 02/22 21:2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