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英國大學成績要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英國大學成績要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英國大學成績要求產品中有14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 17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中)(文字版) 去年臺灣防疫走在世界各國之前 , 不單創造了很長一段時間確診人數「加零」的這種成績, 給我們自己爭取來一段很長的安全時間,也舉世刮目相看。 但是到了今年 5 月卻有了破口,疫情爆發,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 有什麼值得我們當做前車之鑑,做未來的...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移民英國—IELTS攞高分未夠! 英國商務英語貼士懶人包 糾正港式英語 筆者在大學主修繙譯,畢業後的工作,大多與文字及對外溝通有關,本來不太擔心自己的英語能力,但決定來英前,仍是報考了IELTS試試自己的英語實力,更報讀了備試課程。結果IELTS成績獲7.5平均分,相等於CEFR的C1、即第二...
「英國大學成績要求」的推薦目錄
- 關於英國大學成績要求 在 Fang-Wei Lin 林部長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英國大學成績要求 在 ???? ??????.????????港愛情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英國大學成績要求 在 @AirFrankie 航空面試專家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英國大學成績要求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英國大學成績要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英國大學成績要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英國大學成績要求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英國大學成績要求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英國大學成績要求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英國大學成績要求 在 Fang-Wei Lin 林部長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9:14:50
在海恩熙, 我們聊了有關人生這個話題。 離開了社區大學的考場, 新認識的考伴和我準備找個地方坐坐, 放鬆一下再回家。每個人都因為這個難得的機會預留了一些自己的時間, 主婦沒有急著回家煮晚餐, 媽媽沒有急著回家照顧小孩。短暫的喘息空間和時間是必要的。 眼前就兩間餐廳, 傳統的德國酒館, 或者頗現代...
英國大學成績要求 在 ???? ??????.????????港愛情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2 10:30:12
[gfmurmur9556] 疫情關係,原來上年要結婚,推到今年。講返背景資料,我係做牙醫,男朋友係做地盤工人,大家同齡,二十幾歲。 一齊咗五年,我同男朋友從來都無嗌過交,佢好就我,我都好珍惜佢。佢成績好差,一開頭同佢一齊,佢英文可能a至z都唔識,我無要求過都無睇唔起佢,但一齊咗之後佢好比心機學...
英國大學成績要求 在 @AirFrankie 航空面試專家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2 12:28:11
報考星宇航空沒有合格英文成績嗎?多益來不及!強烈建議以下的考試! *BULATS劍橋博思國際職場英檢於2019年12月更名為Linguaskill Business劍橋領思-職場英語檢測 劍橋領思英語檢測(Linguaskill) 為英國劍橋大學語言測評考試院制訂,類型分為職場英語檢測及實用英語...
-
英國大學成績要求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4-07 06:30:01|移民英國—IELTS攞高分未夠! 英國商務英語貼士懶人包 糾正港式英語
筆者在大學主修繙譯,畢業後的工作,大多與文字及對外溝通有關,本來不太擔心自己的英語能力,但決定來英前,仍是報考了IELTS試試自己的英語實力,更報讀了備試課程。結果IELTS成績獲7.5平均分,相等於CEFR的C1、即第二高的等級,日常生活足夠有餘,但在商務溝通時,還是會感到自己的不足。
筆者備考IELTS時報讀備試課程,最大裨益是「用詞」上的開竅,因為要在IELTS取得高分的竅門之一,就是要表現出自己認識的詞彙夠多、夠豐富及不同層次。起初我並不太喜歡這種「自我炫耀」的評分要求,好像有點矯揉造作,但現在來到英國,要用全英語進行商業演說時,就發現「詞到用時方恨少」。原來用不同詞語或短語去表達相同意思很重要,說話時就不會經常出現重覆的情況;跟客戶溝通時,若能巧妙地運用豐富的詞彙,就可以增加印象分,提升洽談生意的成功率。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IELTS #移民 #英國 #港式英語 #商務英語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英國大學成績要求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0-13 12:30:00|移民英國—IELTS攞高分未夠! 英國商務英語貼士懶人包 糾正港式英語
筆者在大學主修繙譯,畢業後的工作,大多與文字及對外溝通有關,本來不太擔心自己的英語能力,但決定來英前,仍是報考了IELTS試試自己的英語實力,更報讀了備試課程。結果IELTS成績獲7.5平均分,相等於CEFR的C1、即第二高的等級,日常生活足夠有餘,但在商務溝通時,還是會感到自己的不足。
筆者備考IELTS時報讀備試課程,最大裨益是「用詞」上的開竅,因為要在IELTS取得高分的竅門之一,就是要表現出自己認識的詞彙夠多、夠豐富及不同層次。起初我並不太喜歡這種「自我炫耀」的評分要求,好像有點矯揉造作,但現在來到英國,要用全英語進行商業演說時,就發現「詞到用時方恨少」。原來用不同詞語或短語去表達相同意思很重要,說話時就不會經常出現重覆的情況;跟客戶溝通時,若能巧妙地運用豐富的詞彙,就可以增加印象分,提升洽談生意的成功率。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IELTS #移民 #英國 #港式英語 #商務英語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英國大學成績要求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9-23 10:30:06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9月23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zkfjDJl1iJM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第三波疫情放緩,本港社會經濟活動陸續重開,中小學今天起分階段復課是重要一步,然而香港能否走出疫情迴圈、實現可持續復常,仍須拭目以待。市民抗疫疲勞積累已久,隨着防疫措施逐步放寬,消閒群聚、「報復式消費」等現象甚為普遍,中秋前後疫情反覆風險不能低估。政府眼前要務仍是嚴防疫情復熾,同時亦要放眼長遠,思考香港如何「疫境前行」。受疫情和民情影響,本港旅遊及相關行業可見未來難復舊觀,經濟和就業市場必受影響,政府需要及早籌謀,一方面加快推動醫療創科及智慧城市建設,另一方面則借助大灣區,長遠為港人提供更多就業和發展機會。本港疫情趨向穩定,過去一周新增60多宗病例,約三分之一屬本地感染,源頭不明個案只有單位數,可是社區仍有隱形傳播鏈,乃是不爭事實,社會經濟活動重開,步伐必須審慎。
蘋果頭條
12名港人上月23日早上從西貢布袋澳出發,疑乘搭快艇前往台灣途中被中國海警截獲,被拘留在深圳鹽田看守所至今已經整整一個月,家屬得不到任何消息;聘請的內地律師又被告知,當事人已經自己在看守所內聘請了「官派律師」。這一個月,被拘捕者狀況未明,家屬只能尋求議員協助,政府遲遲沒有給予恰當的援助。事發已一個月,深圳公安如沒有其他原因,應最遲在今日決定是否提請檢察院逮捕12港人;最遲在10月1日,檢察院須決定是否批准逮捕。中國海警在事發後3天,即8月26日,才於微博通報23日在粵港東南海域查獲一艘涉嫌非法越境的快艇,船上載有十餘名涉嫌非法越境人員,當時沒有說船上疑犯為甚麼身份、甚麼國籍。
東方正論
新冠肺炎疫情在港爆發接近九個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但威脅市民的健康性命,亦嚴重打擊經濟。政府先後推出三輪防疫抗疫基金,被指杯水車薪,各行各業「吊鹽水」,其中又以眾所周知的旅遊業界最瀕危,對於第三輪抗疫基金大大縮水,高呼極度失望,宣布陷入危急存亡之秋,要求政府盡速救亡。業界表示,自從去年起,旅遊業生意已經大跌,入境遊減少一半,出境遊又跌兩成,今年疫情爆發後情況更差,不少旅行社八個月接近零收入,業界敦促政府救亡,可惜官員只是表示理解,出爐措施及效果都是小恩小惠。三輪抗疫基金三千億元之中,旅行社得到資助少於百分之一, 目前已有七十多間旅行社結業,其餘有開門的都在大量裁減人手,有些甚至減至僅剩五人經營。
星島社論
經歷近三年研究,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昨向教育局提交最終報告。備受關注的高中通識教育科,建議維持必考,但把獨立專題探究改為選修的延伸單元,與筆試成績脫鈎,日後選修考生將另列成績,作為大學收生考慮;課程內容建議恒常檢視,適時更新當代「已成熟課題」,避免師生過分追趕時事議題,並支持教科書納入送審機制。小組更建議教育局與考試及評核局就該科擬題、審題等「加強共識與通力合作」,主席陳黃麗娟強調並非要求當局參與文憑試擬題,亦與早前試題爭議無關。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的最終報告,提出逾六十項建議(部分詳見附表),高中四大核心科目建議維持不變,但各有調適與縮減。
經濟社評
歐洲多國近日第二波疫情爆發,染疫人數新高破紀錄,來勢兇險,部分國家要再度封城,適逢大批香港留學生返英國升學,令不少父母陷入腦交戰,究竟是讓子女繼續學業?抑或暫時回港避疫?港府亦須做好大批港人學生隨時緊急回港準備,並汲取先前教訓,務必在檢疫上做到滴水不漏,同時嚴控本地感染,查找源頭不明個案,才能避免疫情再起。西班牙上周平均日增逾1萬宗確診,比3月高峰期還要多,迫使馬德里當局周一宣布再封城,只有上班、上學和求診才可離開社區。英國周一新症4,383宗,重回4月水平,首相約翰遜宣布提升疫情級別至第二高的4級,並收緊防疫措施,強制餐廳酒吧晚上10時關門。德國和挪威要再實施限聚令,意大利則將巴黎和法國疫情嚴重地區,列入出入境管制名單內。
英國大學成績要求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第 17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中)(文字版)
去年臺灣防疫走在世界各國之前 ,
不單創造了很長一段時間確診人數「加零」的這種成績,
給我們自己爭取來一段很長的安全時間,也舉世刮目相看。
但是到了今年 5 月卻有了破口,疫情爆發,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
有什麼值得我們當做前車之鑑,做未來的防範?
我訪問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學者,得到的一個印象是:
當然我們去年因為封閉邊境,鼓勵大家、要求大家戴口罩、勤洗手,
達到了相當的成績。但事實上也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太過於只關注在這些事情上,所以也見樹不見林,反而忽視了很多其他更根本性的問題。
我們現在就先從公共衛生,公衛的課題來說起吧。
1.
成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的陳美霞教授,對公衛的課題有長期的研究。
她說:其實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一句話『預防勝於治療』,
社會的防疫也是一樣。社會的防疫也是有「預防勝於治療」這個課題,
公衛就是那個「預防」的系統,所謂「治療」當然就是醫療系統。
陳美霞教授說,跟 2003 年 SARS 的時候比較起來,
臺灣公衛系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一直在原地踏步。
原地踏步的情況在顯示在幾點上:第一,就是預算一直太低了。
像現在臺灣每年醫療健康支出的預算是超過 1 兆多元,
但是其中 96% 都是在醫療系統上,給公衛系統的只有 4% 左右。
這個比例在 2003 年SARS 爆發的時候就是如此,17 年後的現在仍然如此。
第二.整個臺灣在「醫療市場化」的同時,「公衛也跟著醫療化」。
所謂「醫療市場化」,就是醫院忙著找病人。
「公衛醫療化」,就是公衛因為預算不足,並且還要求盈虧自負,所以也要提供醫療服務。
陳美霞教授講了衛生所的例子。
她說:從 1950 到 1980 年代,臺灣的衛生所普及,在整個公衛體系裡發揮了小兵立大功的角色。
但是 1980 年代之後,衛生所不但減少,還要自負盈虧,提供醫療服務。
資源不但沒增加,工作還增加了一百多項。
到了選舉的時候,還要負擔一些相配合的任務。
公衛體系本來應該是防疫的主角,現在卻只能處理一些緊急事項跟一些表淺的問題,疲於奔命。
她認為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如果預算夠、資源夠,衛生所如果可以發揮更健全的功能的話,以衛生所對傳統市場的情況的了解、對消費者互動模式的掌握,一旦出現傳染病,
而他們對病毒的傳染模式也能夠有了解的話,這幾者相連接起來,
他們在社會裡可以發揮的公衛教育、預防的功能,會是非常強大的,不只是現在這樣子。
所以陳美霞教授建議:未來防疫的重點應該放在公衛上。
而公衛真正的主角是各地的衛生所和社區。
至於中央應該扮演的角色,就是統籌跟分配資源。
臺大公衛學院的李柏翰教授,他也提出他的看法。
他說:現在臺灣的學校裡面對公衛人才的培育,
焦點都放在病理學、流行病學上,做研發、做統計這樣的工作。
公衛人反而忘記了事實上公衛的工作需要大量跟人接觸,
必須要對人了解,對人文、社科相關的知識要有所涉獵。
所以他建議:為了培養未來公衛人對人文、文化的敏感度,
應該參考英國的例子,重視醫學人文、健康人文,
讓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參與到公衛課程的設計上。
2.
再來,一個社會是否能夠防疫成功,
跟這個社會是否照顧得好社會上的弱勢族群有很大的關係。
也許你會問我說:這跟照顧弱勢群族有什麼關係?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陳美華教授說得很好。
她說:能夠看到邊緣地帶,世界就有機會變好。
同樣的如果我們日常就對社會的邊緣、對這些弱勢者不注意的話,
那到了一定的時候,到了疫情期間,所有的問題就會加倍奉還。
這樣看的話,臺灣今年 5 月之所以爆發疫情,也就很清楚了。
因為有兩大破口都是來自於弱勢族群。
一個是萬華茶室裡的工作人員,一個就是高科技公司裡的移工。
陳美華教授長期關心臺灣的弱勢族群,
包括了八大行業的工作者、移工、街友,以及社會低所得工作者。
陳美華教授認為:臺灣社會長期不肯正視色情相關的產業,
把它逼進了暗處,這一次萬華茶室終於看到了後果。
因為所有的事情進了暗處之後,就很難觀察、追蹤。
而社會把這些弱勢族群污名化之後呢,更給防疫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所以她認為像那個獅子會長站出來,其實有很大的勇氣。
但很多人卻是不但不理解他的勇氣,還嘲笑他。
陳教授認為:這些嘲笑有很大一塊出於大家的自保的心理、獵巫的心態。
但大家都沒有想到:像是舞廳、酒家、陪侍業這種工作全面歇業,
長期下來,他/她們怎麼生活?
因為這些人都是要靠每天拿的日薪來生活,
長期歇業對他/她們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
而一個社會要保持正常的運作,同時又兼顧防疫,
不可能長期把社會底層的一群人的生存置之不理、視而不見。
第二 也就是臺灣高科技公司裡的移工爆發疫情的事件。
陳美華教授也說,這讓我們看到了臺灣科技業雖然自稱提供最乾淨的工作環境,
代表先進、尖端的公司治理模式,但是對移工的心態卻是非常有偏差的。
在這種偏差心態下,移工的生活環境那麼差,
有一天他們那裡成了爆發疫情的缺口,不也是很合理的嗎?
3.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林宗弘教授,長期研究臺灣的產業和勞動情況。
他的觀察也是如此。
他認為臺灣的勞動人口裡,有兩個族群是長期受到最大的剝削。
第一就是外勞、移工。
健保雖然有覆蓋到這些外勞、移工,但是醫療條件和居住條件都很差。
所以林教授認為:如何改善這些移工的生活和健康條件是當務之急。
並且,我們應該努力幫助那些有意願留下來,和臺灣一起打拼的移工成為移民。
再來,在臺灣的勞動人口裡,受到嚴重剝削的就是年輕人低薪族群。
從 1999 到 2016 年,17 年間臺灣的名目所得都沒有成長。
因為通貨膨脹,實際上還在倒退。
林宗弘教授說:上一次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
臺灣年輕族群受到了這種高失業率壓低工資的壓力,
22K 的影響持續了 7 年之久,直到大約太陽花爆發時才好一些。
而目前的情況,雖然相對有臺商回流、資本回流這些比較好的情勢,
但是因為疫情,所以使得今天的年輕人馬上要面臨一個殘酷的現實:
畢業就是失業。因此他認為如何協助年輕人低薪族群,
是一個非常立即而緊迫的課題。
4.
弱勢者當然不只這些,還有護理人員。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蔡友月教授說:
比起 2003 年 SARS 來襲的時候,17 年後 臺灣醫院裡的應對能力好了許多。
SARS 期間,大家完全不知道怎麼應付院內感染,
但今天即使發生院內感染,也可以很快地把破口補起來。
然而,還是有醫療能量不足的問題,特別是護理人員。
而護理人員在這一次疫情裡的努力,是特別令人感動的。
蔡友月教授說 很多醫生都向她承認: 醫生面對這些病人,
開了一些處方之後就離開了。
而那些重症患者是誰在照顧他們呢?
就是護理人員要穿著隔離衣,不斷地進出,留下來一同陪同他們。
所以護理人員的壓力是完全不同於醫生的。
護理人員一方面這麼令人感動地在投入她們的工作中,
但事實上她們處在極大的壓力下,也是一種弱勢族群。
在《讓我們勇敢夢想》第 8 集的報導裡 我們訪問過一家「無論如河」的書店。
這個書店是有四位護理人員背景的人所創立的。
而其中之一,就是創立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的梁秀眉。
梁秀眉就特別跟我們強調說:在醫院資本化、追求利潤化的情況下,
護理人員在醫院裡的壓力是外人所難以想像的。
她們不單人數減少,工作量加大,並且接受培訓的時間也減少。
因此她講:很多護士都說她們愛喝珍珠奶茶,為什麼呢?
是因為她們忙的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了,所以最方便的路子就是喝珍珠奶茶。
而據她所知,在這次疫情期間,她們的工作更忙。
很多人是連喝珍珠奶茶的時間都擠不出來了。
談完了公衛的課題、弱勢族群的課題,
接下來我們要談政府的角色,以及公民社會的課題。
下一集歡迎大家繼續收看,謝謝。
英國大學成績要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娛樂產業國際要聞揀1加2條
│一旦串流取代有線電視頻道成為運動賽事轉播重心,有線電視的末日就不遠了│
• 2020東京奧運正式告一段落,也開始可以檢視支付最多權利金的 NBCUniversal 今年的轉播成績:NBCuniversal 的黃金時段轉播平均收看人數為1510萬觀眾,較前一屆里約奧運的2580萬人劇烈下滑了非常多。收視人數下降的其中一個理由是2016年的觀眾沒有那麼多串流平台上的節目可以看。2016年只有 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 和 Hulu,而且節目數量都還有限。2021年這些平台的節目不僅大爆發,而且還有同樣塞滿節目的 Disney+、Apple TV+、HBO Max 和 Discovery+ 加入搶觀眾的大戰。根據媒體的統計光6、7兩個月就有47檔新串流節目在美國上架。正是這些節目正在從奧運場地上公然拉走觀眾。
• 然而如果從網路觀看的人數來看,NBCUniversal 今年的轉播還是大有斬獲。和2016年相比,從 NBCUniversal 網站、App 以及串流平台 Peacock 上收看奧運的人數較里約奧運多出了22%。NBCUniversal 把今年的體操和田徑比賽放上 Peacock 平台上供免費會員觀賞,另外還有男子籃球比賽則是限付費會員觀賞。這個實驗性的做法創造了 Peacock 主管口中「上線一年來最活躍的兩週」。更重要的是奧運也成為 Peacock 上線一年來吸引最多新用戶的節目:奧運吸引新訂戶的數量比 Peacock 重金從 Netflix 手上搶來的《The Office 辦公室風雲》多了151%。原本要在去年此時舉辦的奧運理應扮演去年 Peacock 的開台大秀,如今在疫情干擾而延誤一年之後,仍然完成了它的使命。
• Peacok 不是唯一一家押寶運動賽事轉播的串流服務。由於 Netflix 目前沒有運動賽事節目,未來也還沒有打算要有,因此各家平台都陸續把運動賽事當成推翻 Netflix 王朝的重要武器:Peacock 除了奧運之外還有 WWE 摔角賽事;Disney 的 ESPN+ 有各種運動以及 UFC 終極格鬥賽事;Paramount+ 則有 NCAA 美國大學男籃和高爾夫大師錦標賽。除了用來攻擊 Netflix 之外,這些運動賽事轉播的串流化也有自保的動機。因為付費有線電視的訂戶正在快速下滑,他們必須搶在有線電視全面敗亡之前在串流的領土上建立自己的灘頭堡(在此同時還要小心拿捏以免有線電視收入下滑得比串流收入增長還快)。
• 一些調查數據顯示觀眾其實已經準備好了接受全面串流化的發展。今年首度成為全歐洲範圍的奧運轉播者的 Discovery 集團(透過旗下的 Eurosport 頻道)將絕大多數賽事都送上 Discovery+ 串流平台,而根據一份針對英國用戶的調查顯示有73%的受訪者非常樂意在串流上看比賽。這不是英國或歐洲才有的單一現象,Grabyo 今年的運動影音趨勢報告也顯示,14個受調查國家的觀眾之中也有79%説他們願意只看串流平台上的運動賽事。
• 等於 Netflix 用他們家拿手的戲劇節目將全世界的觀眾訓練成願意在串流上觀看一切,而如今這群觀眾已經準備好在串流上繼續收看其他平台才有的運動賽事轉播。而且不只觀眾準備好了,各串流平台也陸續將運動賽事納入自家串流策略的一部份。就等槍聲一響,運動版的串流大戰立刻要開打。
• Disney 的執行長 Bob Chapek 今年5月才在 JPMorgan 的研討會中表示他們已經做好了隨時可以將運動賽事的轉播重心由 ESPN 轉向直接面對消費者的 ESPN+,並且強調只要時機來臨,他們絕對不會猶豫(拋棄 ESPN 現有的有線電視訂戶收入),按下開關立刻切換過去。JPMorgan 則在六月的一份報告中預測 2023年秋天會是 Disney 做出這個重大決定的最可能時刻,因為屆時 NFL 美式足球聯盟正好要更新轉播合約,同時 ESPN+ 也有機會簽下其他賽事轉播合約。他們預估現在受限節目太少而月費只有6美元的 ESPN+ 未來一旦成為真正的轉播重心,將有機會以15~25美元的月租費建立1500~2500萬訂戶的規模。
• 往前回推兩年,沒有任何串流平台將運動賽事放在競爭策略的顯著位置上。兩年後整個影視產業已經被串流拆解重組。S&P 標準普爾的分析師 Naveen Sarma 大膽預測不管三年後、五年後或是十年後發生,一旦 Disney 決定按下開關將讓串流服務 ESPN+ 完全取代有線電視頻道 ESPN 的機能,影響所及有線電視最重要的商業模式——「頻道搭售」將面臨徹底瓦解。屆時,有線電視的末日就不遠了。
◇ 新聞來源:
Sports Rights’ Streaming Wave May Finally End Pay-TV Bundle(https://flip.it/uENzBE)
Sports Fans Are Ready To ‘Cut The Cord’ If Streaming Services Can Step Up(https://flip.it/k.7.wR)
Viewing To The Tokyo Olympics Follows A Familiar Pattern(https://flip.it/ono6n1)
───────────────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
│勞工團體展開遊說要求美國 FTC 聯邦貿易委員會阻止 Amazon 併購 MGM│
◇ 新聞來源:Amazon’s MGM Takeover: Labor Coalition Lobbies FTC to Halt Deal (https://flip.it/bSb4N-)
│因應 Delta 病毒株疫情艾美獎緊急將9月的頒獎典禮從室內改成室外│
◇ 新聞來源:Emmy Awards Ceremony in LA Moving Outdoors Due to COVID Concerns(https://flip.it/vpB5Z1)
英國大學成績要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選手的致勝心理秘訣:賽前不刻意去想 "比賽結果" 會是如何。
不曉得大家在觀賞奧運賽事時有無發現,在比賽開始之前,若選手受訪時被問到,是否有自信奪金?對奪牌有幾分把握時,
多數選手給的答覆是…他們會盡全力專注發揮、努力專注比賽、把能力發會到最大,通常不會直言,「我一定能拿到金牌。」「我要拿到第一」等等。
這除了謙虛、不傲慢自大以外,其實,也和運動員長期的心理訓練有所相關。
藉由這次的奧運風潮,粿想帶大家一起來了解運動員的心理訓練關鍵,我們可以從中學習、也嘗試用在自己的生活裡,提升專注力💪
.
英國體育學院心理學系主任Kate Hays,她曾在受訪時提及運動員的「心理演練」細節,她表示,運動員在上場之前,都會先進行專屬的心理演練流程。
而當運動員在想像賽場情形時,他們並不會一直去想「比賽結果」、「要奪得獎牌」、「最後贏得勝利」,或是去想像自己戰勝的場景,
Kate解析,如果一直去想著「無法預知、難以掌控的結果」會是怎麼樣,運動員反而只會萌生更大的焦慮和緊張,這無助於獲得勝利,還影響屆時上場的表現。
另外,曾任帕拉林匹克運動會(身障奧運會)英國隊運動心理醫師Rebecca Symes也提過類似見解,她則提到,比起一直想要贏得勝利戰果、奪牌,
越是專注投入在 訓練、練習、比賽的「過程」裡,才有更高的機率,去獲得好成績和好表現。
.
上述兩位運動心理專家的分析,可以再回推至心理學實驗「白熊效應」來找出端倪。
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社會心理學者Daniel Wegner,他曾進行一項有趣的研究,
他要求實驗受測者 "請不要去想像一隻白色的大熊" ,沒想到受試者聽到他這麼要求,卻更加發揮想像力、各自去想像出模樣不同的白熊了。
Daniel研究後提出這樣的結果:
人們的思維越是受到指使,或被要求、被壓抑、強加刻意為之,
就會發生無意識地「自主監視」情形,變得更往 背馳心意 的方向去思考和想像,
明明應該是要讓思緒更為精簡和專注,反而更加膨脹、雜亂。
這場實驗就被稱為👉「白熊效應」
Daniel認為
我們應該把專注力放在
" 既有已具備的能力 "
" 當下能做到的、能完成的 "
這兩件事上
而非一昧想著
" 最後一定要達到多高的目標 "
" 完成多大的成果 "
想法上的轉換、舉例來說像是如此
:下次要全場最快、拿第一(❌)
:下次上場前,我努力練習,100公尺距離控制在15秒內(⭕️)
.
那麼,關於上述源於運動心理訓練的技巧,我們可以如何應用於生活中呢?
若此刻手邊已經有必須完成的事、已立下確切要達成的目標,以Rebecca Symes的論點為基礎、粿於此延伸統整有助於「集中注意力、提升信心」的三個方法
給大家參考:
● 全面掌握、透徹分析 將要著手進行的事情範疇:
先全心投入在「過程」裡,接著把整體事情去劃分為「階段性任務」,也進行「優先時間」的分配。
● 給自己建立一支「啦啦隊」後援會:
獨自要完成長期的重責固然不容易,我們可以找身邊的家人、具專業見解的人,或是能傾聽訴說的朋友,從旁鼓勵自己、從他們身上獲得動力和支持。
● 在「類似情境」中練習:
這邊我們假設…即將要進行的事情、是一場重要面試好了,或是任何正式的、面對群眾的嚴肅場合,
一來你可以先向身邊、有類似經驗的人取經,或是蒐集書裡的、網路上的參考資校或專家經驗,預先學習和吸收;
二來,你也可以回憶過往,若自己過往已經有類似經歷,你可以回想當時的自己是如何迎戰、面對;
此外,你也可以在家中、在方便的場合裡「就地取材演練」,像是對著鏡子練習口條,或是先找身邊朋友、面對面演練類似對答內容。
.
寫至此,粿想起已故傳奇籃球員Kobe Bryant曾說過一句:
「如果你正害怕著會失敗,那你就很有可能真會失敗。」
(If you’re afraid to fail, then you're probably going to fail.)
我想Kobe或許就是想藉由自己百戰後的實際感觸、來告訴大家:
別被內心的恐懼綁架,
無須過度擔憂未知的結果,
專注於當下、
把手中握有的能力極致發揮,
無疑是最實際、最快抵達成功的秘訣了!
/
奧運賽事至今,粿相信比起獎牌拿了多少,運動員、國手們在場上汗水淋漓、充滿鬥志的模樣,已經讓你我十足熱血又感動不已,
看到每位運動員都是那樣年輕、看似青澀害羞,卻都能爆發如此強大而震撼的力量,實在讓人敬佩,
仔細去了解之後才知道,
除了體能上長時間的魔鬼訓練,
原來他們的心理應戰技巧,
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之處!
/
最後,粿要私心地再次向所有運動員呼喊:辛苦了~~~你們真的都超棒啦😍🎉
#郭婞淳是神力女超人無誤💛
#小林同學根本天才少年💙
#為台灣參賽的各位選手都超棒
#運動心理學
#Tokyo2020olympic
(完)
-----
💜更多心理議題圖卡,都在粿的IG
https://instagram.com/healingquei
●如您想讓身邊更多人看見本文內容,請於文首標明出處來源、抑或是直接轉發本文原連結,勿擅自抄寫、截圖或改寫,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