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若爾當如何修須從最初次第學習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若爾當如何修須從最初次第學習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若爾當如何修須從最初次第學習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cool810 (silence)看板Buddhism標題Re: [法語] 輪回間的怨親關係時間...


: 你說這個輪回間的怨親關係,不就跟演戲一樣嗎?它是不定的,彼此的角色在不斷轉

四聖諦當中,思惟苦諦,具有八苦、六苦、三苦之理,其中,六苦之一為「無定過患」。

《菩提道次第廣論》〈共中士道.思惟苦諦〉

「其中無定過患者。

謂於生死流轉之時,父母等親,於他生中轉為怨敵,諸怨敵等轉成親屬。如是父轉為
子,子轉為父,母轉為妻,妻轉為母等。唯是次第展轉流轉,是故全無可憑信處。…

即現法中亦復展轉,互為親怨。如《妙臂經》云:「有時怨敵轉為親,親愛如是亦為
怨,如是一類為中庸,即諸中庸復為怨,如是亦復為親愛。具慧了知終莫貪,於親當止愛
分別,於心善法安樂住。」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

「母或改為婦,父乃轉成兒,怨家翻作友,遷流無定規。」

《妙臂菩薩所問經》:

「若遇冤家觀如親友知識,或復親友知識忽作冤家,行者若是遇此冤、親境時,莫起
分別憎、愛之心,當住平等無著正念(遠離愛惡親疏住平等捨)。」
------------------------------------------------------------------------------
〈上士道〉的發心,以〈共中士道〉為基礎,由輪迴無定過患而等念怨親,發起大悲心。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菩提心次第〉

癸一、修習希求利他之心
子一、引發生起此心所依
丑一、於諸有情令心平等

如前下、中士中所說諸前行等所有次第(共下士道、共中士道),於此亦應取來修習。
又若此中,不從最初遮止分黨,令心平等,於諸有情一類起貪,一類起瞋,所生慈悲皆有
黨類,緣無黨類則不能生,故當修捨。

…就有情者,謂念一切欣樂厭苦皆悉同故,緣於一類執為親近而興饒益,於他一類計
為疏遠或作損惱或不饒益,不應道理。

就自己者,當作是思,從無始來於生死中,未經百返為我親屬,雖一有情亦不可得,
於誰應貪,於誰當瞋?此是《修次中篇》所說。

又於親屬起貪愛時,如《月上童女請問經》云:「我昔曾殺汝一切,我昔亦被汝殺害
,一切互相為怨殺,汝等如何起貪心?」及如前說無定過時(苦諦六苦的無定過患),一切
親怨速疾變改所有道理,當善思惟,由此俱遣貪、瞋二心。此取怨親差別事修,故不須遣
親怨之心,是滅由執怨親為因所起貪瞋分黨之心。

引發一切成悅意相者。…又此所說由修等捨,息滅貪、瞋不平惡澀,如調善田,次以
見為悅意慈水而潤澤已,下以悲種,則大悲心速疾當生,應當了知極為切要。

此中有三:初修母者。生死無始,故自受生亦無始際。若生、若死展轉傳來,於生死
中未受此身,未生此處決定非有,亦無未作母等親者。…

二修念恩者。修習一切有情是母之後,若先緣於現世母修,速疾易生。…次於父等諸
餘親友,亦當知母,如上修習。次於中人,知母而修。若能於此生如親心,則於怨敵亦應
知母而正修習。若於怨敵起同母心,次於十方一切有情,知母為先,漸廣修習。

三修報恩者。如是唯除轉生死故,不能相識而實是我有恩之母,彼等受苦無所依怙,
捨而不慮自脫生死,薄無慚愧何甚於此?…若爾,如何報其恩耶?生死富樂,母自能得,
然彼一切無不欺誑,故我往昔於由煩惱魔力所傷,如於重傷注硝鹽等,於性苦上更令發生
種種大苦,慈心饒益,應將彼等安立解脫涅槃之樂而報其恩。…

正發此心,分三。初修慈中,慈所緣者,謂不具足安樂有情,行相者,謂念云何令遇
安樂,唯願令其獲得安樂,我應令其遇諸安樂。…修慈次第,先於親修,次於中庸,次於
怨修,其次徧於一切有情,如次修習。…

修悲中,悲所緣者,由其三苦,如其所應苦惱有情。行相者,謂念云何令離此苦,願
其捨離我當令離。修習漸次,先於親友,次於中者,次於怨修。若於怨處如同親友,心平
等轉,漸於十方一切有情而修習之。如是於其等捨慈悲,別分其境。…

第三修增上意樂者。如是修習慈、悲之後,應作是思:噫!此諸有情可愛悅意如是乏
樂,眾苦逼惱,云何能令得諸安樂,解脫眾苦?便能荷負度此重擔,下至語言亦當修心。

…由如前說次第所致,便見利他定須菩提,起欲得心,然僅有此猶非滿足,如歸依中
說,由思惟身語意三事業功德,先應盡力增長淨信。論說信為欲依,次於彼德發起誠心證
得之欲,則於自利亦定了知,一切種智必不可少。能為引生發心之因雖有多種,然悲為勝
,自力所發極為殊勝。…

…然作是念,為利有情,願當成佛或應成佛,作是願已,於施等行隨學未學,乃至何
時未受律儀,是名願心(願菩提心)。受律儀已,當知此心,是名行心(行菩提心)。《修次
初篇》云:「為利一切諸有情故願當成佛,初起希求是名願心(願菩提心)。受律儀後修諸
資糧(布施、持戒、安忍、精進、靜慮、智慧等六度正行),是名行心(行菩提心)。」
------------------------------------------------------------------------------
[1] 僧璨《信心銘》:「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進入大乘的甚深道,心態必須要有所調整,就是把往昔到現在,對於親友貪愛,對於
怨敵瞋恚的這種心態,遠離對怨的憎、親的愛而住平等捨,才有辦法進入甚深的大乘道。

[2] 《佛說八大人覺經》:「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3]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覺燈日光》

我們要學習的慈悲心,是遍布一切有情的慈悲心,所緣的對象沒有侷限,無論是親友
、仇敵,還是非親非怨的中庸者,都一律平等對待。要做到這種慈悲,應先修捨。

…心平等是很重要的。要建立知母的證量,如果地基沒有打穩,就會高低不平,我們
的知母就沒有辦法遍布一切有情。對於親、怨、中庸三者平等地對待,再來觀修知母,才
會有效。…修完平等捨,去除貪、瞋等逆緣之後,接下來要做的是,為了引發對一切有情
真正的愛護,像是愛自己的獨生子般地悅意,就要修知母、念恩、報恩。

先使我們修學菩提心的田地非常平伏,再以悅意慈之水滋潤此田,之後再種下大悲的
種子,如此才能速發菩提心(平等捨→知母→念恩→報恩→慈心→悲心→增上意→菩提心)。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52096202.A.377.html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03/09/2019 10:14:29
opm: 新聞看多了,父母殺子,子殺父母,層出不窮,不太可靠? 03/09 11:53
cool810: 本文第一段就有說到,其中無定過患者,全無可憑信處。 03/09 11:55
opm: 不止輪迴不可信,當世也不可信啊,子憶父母想著先下毒再碎剁 03/09 13:37
opm: ,父母憶子女煙燙碎割烹烤涮煮的都有,如是因緣可畏 03/09 13:37
cool810: 三世輪迴包括現世,第一段也有提到:即現法(現在世)中亦 03/09 13:55
cool810: 復展轉,互為親怨。如《妙臂經》云:… 03/09 13:55
cool810: (可細讀本文,從頭至尾,再細讀過後,應當就會有答案。) 03/09 13:57
opm: 只是在想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那個如母憶子,子若憶母如母憶 03/09 20:39
opm: 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要沒有佛威神力那等級,大概管不了用 03/09 20:41
opm: 凡人想來想去一輩子...-.-想到哪裡去 03/09 20:42
cool810: 本文說的無定過患,是指思惟輪迴當中的怨親無定,思惟苦 03/09 21:59
cool810: 諦的過患產生對輪迴的厭離心。輪迴的定義是由有漏業和煩 03/09 22:00
cool810: 惱產生不由自主的有漏取蘊的結生相續。 03/09 22:00
cool810: 菩提心的基礎是出離心,沒有出離心就沒有菩提心。厭離輪 03/09 22:02
cool810: 輪迴的行苦緣自產生出離心,緣他產生大悲心,菩提心是由 03/09 22:03
cool810: 厭離行苦想要令有情脫離痛苦的大悲心,引發為了利益一切 03/09 22:04
cool810: 有情我願成佛的發心。 03/09 22:05
cool810: 又,四無量心也是菩提心的基礎,四無量心當中的捨無量, 03/09 22:05
cool810: 即遠離對於有情的愛惡親疏而住於平等捨的捨心,平等捨是 03/09 22:07
cool810: 由思惟生死流轉的苦、集過患,如本文提到的怨親無定等過 03/09 22:08
cool810: 患生起捨離對於怨、親的瞋、貪,而住於捨無量的平等捨, 03/09 22:10
cool810: 由平等捨的基礎修習菩提心的七因果教授,透過慈心、悲心 03/09 22:11
cool810: 的增上,慈是予樂、悲是拔苦,生起相較於四無量心更為增 03/09 22:12
cool810: 上的慈心增上意樂與悲心增上意樂,由大悲心引發自己想要 03/09 22:14
cool810: 荷負有情離苦得樂的責任,引發為了利益有情我願成佛的發心 03/09 22:15
cool810: 本文摘自本版系列文,以上只是略說,可參閱本版系列文: 03/09 22:17
cool810: [實修] 古印度佛法傳承源流~菩提心的修持方式 03/09 22:18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