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花蓮曾記沙其馬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花蓮曾記沙其馬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花蓮曾記沙其馬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花蓮曾記沙其馬產品中有23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食況轉播 #祥雲龍吟九月菜單 稗田良平料理長,已經自由了。 當然不是說他人身曾被拘束,或者思想曾被禁錮。他的自由,是一種自信,廚藝上的如魚得水,任何食材、任何風味,都無法限制他,也都能為他所應用。出自其手的料理成果,掌握了食材的最佳狀態,訴說著對於味道的深刻理解;無論日式西式台式中式,任何「式...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曼谷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等我返鄉去曼谷美食街全部點一輪​ 🇹🇭🇹🇭 🔥 大家還記得 77 層高的曼谷新地標 King Power Mahanakhon嗎?​ 🔥 除了來這裡看 360 度無死角的曼谷市景、夜景之外,最近 King Power Mahanakhon 旁邊還多了一棟 Mahanakhon Cube ...

花蓮曾記沙其馬 在 Alli?台北 新北 台灣美食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6:53:31

意外驚艷的沙龍餐酒(˶‾᷄ ⁻̫ ‾᷅˵) 嫩烤蝸牛配布里歐麵包💰320 白醬海鮮約克夏💰160 油封鴨💰430 黑豬肉菲力威靈頓💰410 佛手柑舒芙蕾💰260 一想到去年年中在熱鬧地段東區開幕的LSD Café Salon 餐酒館,不知道每個人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呢~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想到的是那...

花蓮曾記沙其馬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4:25:46

我死了 ◎徐珮芬 今天早上醒來的時候 我發現我好像死了 一開始我不是很確定這件事 於是我穿上衣服 至少看起來 像是還有身體 我離開房間 推開了門 推開身後的沉默 沒有一聲再見 沒有一句「注意安全」 馬路上行人匆匆來去 活著的人看起來都像是 急著要往某處前進 沒有一雙眼睛望向我 沒有一輛車 願...

花蓮曾記沙其馬 在 邵大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1-12 07:40:51

這位金曲歌后,不是表裡不一,但我認為,過去各種封面打造的甜姐兒,不像我所認識的她。 約莫在五年前,與她一同主持大愛電視的音樂節目《傳唱年年》當時是我第一次在電視上跟女歌手搭檔主持,心裡非常緊張,且節目不同時期,我分別要與三位不同女歌手搭檔,秀蘭瑪雅,林姿吟、曹雅雯,其中當時最難聊的就是曹雅雯⋯ 雖然...

  • 花蓮曾記沙其馬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5 22:43:54
    有 1,203 人按讚

    #食況轉播 #祥雲龍吟九月菜單

    稗田良平料理長,已經自由了。

    當然不是說他人身曾被拘束,或者思想曾被禁錮。他的自由,是一種自信,廚藝上的如魚得水,任何食材、任何風味,都無法限制他,也都能為他所應用。出自其手的料理成果,掌握了食材的最佳狀態,訴說著對於味道的深刻理解;無論日式西式台式中式,任何「式」的初始設定,都能被他烙印上稗田良平,標記著祥雲龍吟。

    一道酪梨就是這番昂揚宣言。在祥雲龍吟,食材向來無分貴賤,稗田料理長愛用的地瓜葉就是一例,不過看到酪梨,還是感覺新奇,且其構成是如此簡約:二塊厚切酪梨塊浸泡過煙燻醬油,上頭分別擺放新鮮的龍蝦肉、胭脂蝦肉,以及茗荷細絲。

    以筷子夾起,彷彿品嚐握壽司一般,一口吞沒酪梨與蝦肉,竟也有壽司料在舌上散開的錯覺。好鮮!輕微咀嚼後瀰漫開的,是膏滑似奶油的酪梨油脂,蘊含醬香與鮮鹹,另有甜脆Q嫩在躍動,那是龍蝦肉、胭脂蝦肉,茗荷的薑香忽隱忽現,清亮高亢。換作家庭場景,這就是一道酪梨鮮蝦沙拉,但在祥雲龍吟,這是一道精準鋒利的開胃菜,徹底展現酪梨的美味。

    會席料理必有的生魚片(造り),在祥雲龍吟也無拘無束了。稗田料理長早就擺脫生魚片的形制,以「魚料理」來看待生魚片,那麼我眼前這道以刺蔥和紫洋蔥點綴、淋上發酵番茄醬汁的冷盤,就像是西餐廳裡常見的「薄切生魚」(carpaccio)了,石斑、鯖魚、紅喉、鰹魚,切得偏厚,紅喉表皮經過火炙,飄散燻香。四種魚,單吃美味,和辛香料吃開胃,刺蔥捎來了台灣山林的野香,發酵番茄醬汁的亮鮮、手指檸檬嗶嗶波波的酸味,都偏離了日本料理原本的調味邏輯,然而出現在祥雲龍吟,仍一貫優美,合情合理。

    鰻魚竟成了薯條一般的酥脆點心!好似夜市裡長長粗粗的脆薯,咬下去才知是細細嫩嫩的魚肉,外殼非常鬆脆,輕盈如薄紗,沾染鹹甜的鰻魚骨醬汁,勾起人對烤鰻魚的記憶,蘸上清新涼爽的小黃瓜醬汁吃,又是一道嶄新的料理。鰻魚變得非常討喜可人!

    蒸刺鯧也令人驚喜--我嚐到了中菜的風味。小小隻的刺鯧,身上披滿了龍吟自家製酸白菜,底下清澈的高湯,是魚骨、金華火腿與馬告的傑作,自家製湯葉滑滑嫩嫩,飽吸鮮美。酸白菜、魚高湯,已有酸菜白肉鍋的調調,湯汁裡沉沉的鮮鹹,又訴說著時間的風乾,令人聯想到粵菜的上湯。這比上湯當然清淺多了,而正是這份清淡的優雅,保持著日本料理的本色,又這所有的聯想與轉換,也是如此自然。

    主菜之前的清口料理,是花蓮來的西瓜,甜美多汁無庸置疑,卻是薄透的金華火腿,起了伊比利火腿的作用。又一次轉化。果甜與鹹鮮交織,不可能不好吃,另外添上的檸檬汁,更帶來香氛與酸味,這細節依舊很棒。

    主菜是祥雲龍吟的招牌乳鴿,已經變換過不知多少種作法了,而這晚,是幾近完美的純粹。乳鴿的烹調非常好!熟度一流、質地超群!鴿胸炭烤,鴿腿酥炸,而我要特別講鴿胸,肉質真的太美了,精確的三分熟,血色均勻而不淌血,肉的每一根纖維都彈嫩多汁,皮又超級輕脆,每一口都是至高愉悅。調味僅僅是鹽,也不僅如此,令我感覺美味的要素,還有一上桌就冉冉飄香的迷迭香,在炭與鴿骨之間燻烤,直到我們完食這道菜都濃郁芬芳。

    每每令人期待的釜飯,也有點出人意表:是滷豬五花、梅子與烏魚子的組合,滷好的豬五花切成薄片,拌開來就與飯融合,紅燒的醬汁帶點焦糖感,鹹鹹香香,非常涮嘴,也讓常吃紅燒肉配白飯的我,備感親切。

    做出只有在台灣才能吃到的日本料理,祥雲龍吟與稗田料理長早就達成了,而疫情降級後的這餐,祥雲龍吟團隊展現的絕佳狀態,令人欣喜。這晚非常愉悅與滿足。

  • 花蓮曾記沙其馬 在 Alli 台北美食 台灣美食 新北美食 基隆美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3 00:34:11
    有 2 人按讚

    意外驚艷的沙龍餐酒(˶‾᷄ ⁻̫ ‾᷅˵)
    嫩烤蝸牛配布里歐麵包💰320
    白醬海鮮約克夏💰160
    油封鴨💰430
    黑豬肉菲力威靈頓💰410
    佛手柑舒芙蕾💰260

    一想到去年年中在熱鬧地段東區開幕的LSD Café Salon 餐酒館,不知道每個人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呢~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想到的是那幅超級有個性的比中指奧黛麗赫本,感謝小夥伴 @zoeychang__ 的臨時邀約,讓我的晚餐有著落,出發前我查了一下LSD的基本小資料,這裡的行政主廚Xavier除了在知名餐酒館Mizo任職外,也曾在江振誠的 Andre Restaurant 實習,而甜點主廚 Joshua 則曾擔任侯布雄的前甜點副主廚,綜上所述辣些頭銜聽起來很厲害。好的,接下來要開始來分享這次美食的食記,請大家好好觀賞(˶‾᷄ ⁻̫ ‾᷅˵)

    #嫩烤蝸牛配布里歐麵包
    🌕🌕🌕🌕🌕
    雖然烤蝸牛料理在歐洲是很家常的料理,但在亞洲國家相對不常出現。對我而言,原本聽到蝸牛時也不太敢嘗試,最終我們還是在店員的推薦和既然是招牌料理就吃看看的心態下,決定放手一搏視死如歸,結果不吃則以一吃一鳴驚人,LSD的蝸牛料理以先燉過再烤的方式烹調,口感脆中帶軟,有點接近田螺的風味。醬料的部分我是我的心頭好,以香草為基底,在其中加入烤蒜頭和奶油,聞起來有些許的焦香味,而實際吃起來,奶味雖重一點卻不膩口。烤蝸牛除了單吃外,配上布里歐麵包,可說是是本道的高潮,麵包的香氣咀嚼中圍繞著奶香,咬下去後蹦出Q彈的蝸牛,超級涮嘴超級開胃,這道色香味俱全的開胃菜總,請大家務必用新台幣讓它下架( ´▽`)
    #白醬海鮮約克夏
    🌕🌕🌕🌗🌑
    我先來科普一下,約克夏是英國的家常料理,也是英國傳統周日烤肉大餐中必備的菜色。傳統的作法是以烤肉滴下來的油脂,配上麵粉、牛奶和雞蛋後烘烤而成的麵包,通常不會加入其他餡料,而是單吃。LSD的主廚除了將英式傳統美食介給大家外,更以創新的方式將餡料加入約克夏,可以說是別出心裁,而內餡總共有三個口味:海鮮白醬、燉牛肉與豬肉酸豆,我們這次點的是海鮮白醬,外圍的約克夏口感跟布丁一樣軟嫩,帶著香氣十足的麵包味,而內餡的白醬基底用蛤蜊熬煮,吃起來口腔中除了充斥鮮味外還帶有了濃郁的酒香,整體來說是個重口味的前菜,白醬海鮮這口味,我比較推薦給喜歡重口味的人(˶‾᷄ ⁻̫ ‾᷅˵)
    #油封鴨
    🌕🌕🌕🌕🌕
    我在此說:請大家務必要點油封鴨!我再呼籲一次:請大家務必要點油封鴨!這油封鴨真的是超乎我想像的好吃耶。LSD選用來自花蓮的櫻桃鴨,吃起來完全不乾柴,刀子一插肉立馬分離,如果不聞味道,單以肉的軟嫩度,真的是會不知道在吃鴨!而主菜旁的油封鴨心,鴨油味濃郁,沒有任何內臟腥味,用青豆醬和馬鈴薯泥一起入口,有解膩的功用,另外我要稱讚一下而馬鈴薯泥,綿密度滿分,一入口即融化~為這道菜總結,整體來說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菜都表現的很棒,實話實說LSD的油封鴨,是我在所吃過的鴨料理中,數一數二的喜歡和美味(⁎⁍̴̛ᴗ⁍̴̛⁎)
    黑豬肉菲力威靈頓
    🌕🌕🌕🌕🌑
    LSD的威靈頓是店裡的招牌主餐,主廚以台灣的黑豬肉取代了經典的牛排。外層的千層酥皮表現的很不錯,烤的非常香,吃起來油不油不膩,而內餡除了主角豬肉,還加入了火腿與栗子碎粒,整體層次感鮮明,每一口的味道都很平均,整體來說比起傳統味道偏重的威靈頓牛排,這道威靈頓豬排吃起來相對清爽許多,是道一個人也能完食的主餐(*¯︶¯*)
    #佛手柑舒芙蕾
    🌕🌕🌕🌕🌗
    相較外面一般較厚實的日式舒芙蕾,LSD的法式舒芙蕾相較蓬鬆,除了內部更為濕軟外,口感入口即中散出佛手柑香氣,真的是非常討喜的一道甜點,搭配旁邊那酸酸甜甜的野莓醬,更增加了甜點味道方面的多元性。而配角雪酪是用葡萄跟啤酒花製成,吃起來有淡淡的啤酒香氣,我還蠻喜歡的,整體來說這道甜點看似普通,實際上為整個晚餐畫下很好句點。
    #總評
    🌕🌕🌕🌕🌗
    沒有一道是不好吃的,沒有一道是不用心的,這次的晚餐吃的很開心,對我來說真的是家非常值得的餐廳。環境部分,我一直以為店面很寬敞,結果一進到店裡,被只有不到五桌的空間震驚了三秒,不過我想就是因為好吃,才可以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另外我覺得店員超級加分,除了認真專業的介紹每一道菜,面對問題也會耐心解答,親切至極,整體而言,如果要說LSD有什麼缺點,大概只能雞蛋挑骨頭的說份量偏小,男生可能比較難吃飽,所以說你們就多點一點菜就好了啦(威~好的,這次的分享就到這結束啦,喜歡的吃好吃食物的人就快點收藏起來吧,然後追蹤分享我的ig,有追蹤有保佑,我們下篇見(≧∇≦)
    ——————————————
    📍LSD cafe salon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170巷17弄14號1樓
    🚇忠孝敦化站
    💳現金/刷卡
    #台北美食 #台北餐酒館 #法式料理 #台北咖啡廳 #台北 #相機先食 #手機食先 #taipeifood #taipei #delicious #popdaily #popyummy #popyummy台北 #alli吃台北 #alli吃法式 #4foodieforfoodie #dcard美食板

  • 花蓮曾記沙其馬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6 21:00:01
    有 2,133 人按讚

    我死了 ◎徐珮芬

    今天早上醒來的時候
    我發現我好像死了

    一開始我不是很確定這件事
    於是我穿上衣服
    至少看起來
    像是還有身體

    我離開房間
    推開了門
    推開身後的沉默
    沒有一聲再見
    沒有一句「注意安全」

    馬路上行人匆匆來去
    活著的人看起來都像是
    急著要往某處前進
    沒有一雙眼睛望向我
    沒有一輛車
    願為躊躇的我減緩速度
    我果然是死了吧
    我這樣想

    我走進便利商店
    想買包煙
    溫柔的歡迎光臨
    不是對我說的
    沒有人歡迎死人光臨
    綁短馬尾的美麗女孩
    低頭在刷條碼
    她很專心地與自動門發出的叮咚聲對話

    我走到城市中被遺忘的公園
    找了一張斑駁的長椅坐下
    一個小男孩進入我的視線
    他是如此專心用沙礫堆砌碉堡
    直到另一個玩伴出現
    用腳狠狠踐踏他的世界

    我羨幕他放聲大哭
    死人沒有需要守護的東西了
    想到這裏我拿出手機
    試圖連絡親密的人們
    我要告訴他們我死了

    我撥了無數通電話
    我發了許多條訊息
    純粹的寂靜使我明白
    他們都比我更早知道
    我已經死了 

    高樓遮蔽了天邊的晚霞
    我拖著死去的身體
    慢慢走路回家
    想著來生
    願投胎到一個
    能看到夕陽落下的地方

    我打開門
    沒有人迎接死人
    沒有人抬起頭看我
    他們直盯電視螢幕
    上頭播放的盡是與我無關的事
    死人不能改變國家決策
    戰爭計畫
    或偶像明星的戀情走向

    我的房間仍維持生前的模樣
    活著時沒能讀完的書
    上頭還有潦草記下的筆跡
    此刻我已無法想起
    當時為何迷戀
    被劃線的這一句

    曾經在乎的人
    饋贈的馬克杯
    被生前的我
    藏在置物架最裏面
    杯緣的灰塵積得多厚
    我就死了多久

    ——徐珮芬,〈我死了〉,《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頁11。

    --

    ◎作者簡介
     
    徐珮芬,花蓮人,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畢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清華大學月涵文學獎、周夢蝶詩獎等。曾出版詩集《還是要有傢俱才能活得不悲傷》(2015)、《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2016,啟明)、《我只擔心雨會不會一直下到明天早上》(2017,啟明)、《夜行性動物》(2019,啟明)。
     
    (修改自徐珮芬《夜行性動物》作者簡介)

    --

    ◎小編鋼筆人賞析

    〈我死了〉原名〈死期〉,為徐珮芬於2015年8月24日發表於PTT詩版的詩作,是徐珮芬在PTT上第二受到歡迎的詩(有54推) 。收錄於詩集中時不僅改名,許多字句也有些微調整,雖然每段的意思基本上並沒有變化,不過原本有逗號的地方幾乎都被刪除,大多字句更加排比類似。

    在主題上,這首詩以第一人稱敘述敘事者我在城市中的漫遊,展現城市中他人、過去親密的人乃至於家人對自己的冷漠,然而敘事者我沒有想與城市的人互動,想主動聯絡的人卻又沒有回應,使得敘事者我以「我死了」來總結這些現象,而最後一段更揭示了敘事者我死去的原因,使整體情緒達到高潮。對憂鬱者的各種生活情境描寫,以及明確陷入如此糟糕情境的原因,都使不同的讀者(憂鬱症患者、失戀者等)得以快速帶入敘事者我的處境。

    正如徐珮芬2016年受幼獅雜誌訪談時,採訪者陳芳珂寫道:「徐珮芬相信,每個人的心裡,都存在著某一塊黑暗、幽微的角落,面對這份常壓得她喘不過氣來的負面情緒,她選擇將其化做一首首詩來排解憂傷」,而這首詩不僅排解了徐珮芬的憂傷,也觸及了讀者們心中的黑暗角落,重新檢視自身的負面狀態。或許是因為如此,這首詩才能在PTT詩版獲得如此多迴響吧。

    註:賞析文字修改自筆者碩論:許宸碩,《痛心詩派的誕生:論台灣現代詩在社群網站時代的類型化現象(2011-2019)》(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21年)

    --
    美術設計:鄭閔聰
    --

    #徐珮芬 #暑假無主題詩選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7/20210716.html

  • 花蓮曾記沙其馬 在 【曼谷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2-04 11:01:46

    🇹🇭🇹🇭 #等我返鄉去曼谷美食街全部點一輪​ 🇹🇭🇹🇭
    🔥 大家還記得 77 層高的曼谷新地標 King Power Mahanakhon嗎?​
    🔥 除了來這裡看 360 度無死角的曼谷市景、夜景之外,最近 King Power Mahanakhon 旁邊還多了一棟 Mahanakhon Cube 吃貨大樓~​
    🔥 對愛吃泰國美食的人來說,Mahanakhon Cube 大樓的重點只有一個:Thai Taste Hub Mahanakhon CUBE 美食街​
    🔥 美食街擁有多家米其林推薦的餐廳和知名老店,讓你一次能嘗到多種美味道地的泰式料理~​

    #我們直接選出11家最好吃的美食,不藏私推薦給你,快收口袋以後去吧!​

    ❤️Thai Taste Hub Mahanakhon CUBE 招攬了 4 家不同風味的米其林推薦餐廳:​
    1. #容易祿 26 Yih Sahp Luhk​ 👍
    這家是曼谷知名的 #如意祿牛肉粿條店 的前身,遠近馳名了40多年​
    第二代老闆承襲上一輩的手藝,以創新手法開設了容易祿餐廳,並獲得米其林2020推薦餐廳​
    容易祿在牛肉的處裡上相當拿手,結合煲仔飯的烹調方式,推出了濃濃港式風味的餐點~味道超好~​
    推薦餐點:神戶牛排煲仔飯,220泰銖​

    2. #瑪威麗泰式壽喜燒 Maverick Suki​ 👍
    創始於1960年代,曾連續2019、2020兩年獲得米其林推薦餐廳,在泰式壽喜燒界中相當有名。​
    推薦餐點:豬肉炒壽喜燒,80泰銖​

    3. #陳億粿雜 Nai Ek Roll Noodle ​👍
    1989年落腳於中國城,連續2019、2020兩年獲得米其林推薦餐廳​
    他們家的粿雜湯頭香濃,粿條彈牙,用料實在,是讓人常常想念的美味​

    4. #發達祿 Pad Thai Fai Ta Lu​ 👍
    發達祿是由泰裔美國主廚 Andy.Yang 所開設,他之前在美國開設的餐廳曾獲得米其林一顆星,而發達祿也連續2019、2020兩年獲得米其林推薦餐廳​
    發達祿販售的是加強版泰式炒河粉,利用鍋爐中的大火翻炒粿條,使其帶著迷人的焦香氣味。此外使用頂級食材黑豬做成的烤豬頰泰式炒河粉更是人氣商品。​
    推薦餐點:烤豬頰泰式炒河粉,190泰銖​

    ❤️再加碼介紹! 8 家知名泰式餐點和甜點店:​
    1. #林老三魚丸麵 Lim Lao Sa​ 👍
    位於曼谷中國城內的林老三魚丸麵,已經有80多年歷史​
    林家每天以新鮮海魚製作魚丸,魚丸爽脆有彈性、自製雞蛋麵香濃有嚼勁、湯頭鮮甜​
    加上價格親民,因此相當受歡迎。​

    2. #奔樂麵館 Boonlert​ 👍
    來自曼谷百年傳統老市場 Nang Loeng Market 的奔樂麵館,開業至今已超過40個年頭。​
    脆皮豬肉和餛飩麵都是相當受歡迎的選項。​

    3. #辣辣泰餐 Phed Phed Hey​ 👍
    辣辣泰餐主打的是東北料理,來自泰國東北那空帕農府 Nakhon Phanom 的老闆以家鄉道地味道在曼谷闖出一片天,目前在曼谷已開了五家分店。​
    推薦餐點:泰式鹹蛋木瓜沙拉,120泰銖​

    4. #品 PINN​ ❌
    品是由曾得米其林星級餐廳的主廚操刀,從菜單研判是一家創意料理餐廳,主打中式口味​
    菜單中有一道”黯然消魂飯",想說點來試試,結果覺得一般般!​
    醬汁偏甜,整體味道普普。​
    不推薦餐點:黯然消魂飯,150泰銖​

    5. #拉瑪5路豬頸肉 Kaw Moo Rama 5​ 👍
    本店在曼谷的拉瑪5路,是一家非常有名的烤豬頸肉專門店​
    愛吃豬肉的朋友千萬別錯過。​

    6. #阿娜邁麵館 A Na Mai Beef Noodle​ 👍
    已有將近70年的歷史!阿娜邁的牛肉丸子全由手工製作,丸子有兩種口感,滑順的牛肉丸與略有顆粒的牛筋丸​
    除了放入湯麵中,烤牛肉丸也是店家招牌菜色。​
    牛肉丸粿條湯頭看似清澈,卻充滿牛肉香味,牛肉片與牛肉丸子因為不同的口感,讓整碗麵的口味更豐富。​
    推薦餐點:清湯牛肉米粉,80泰銖​

    7. #榮茂 Chumpol Patonggo​ 👍
    來自東北武里喃府,有60多年歷史的知名油條老店​
    泰國油條的一般吃法是配煉乳或香蘭葉醬,再配上一杯泰式奶茶,就是一份香甜的下午茶小點。​
    (隱藏版終極吃法:把熱騰騰的炸油條浸入熱的泰式奶茶中,等油條吸飽奶茶後再一口吃下!)​
    推薦餐點:油條+斑蘭咖椰醬,45泰銖​

    8. #洪媽泰式甜點 Pa Hong Thai Dessert​ 👍
    洪媽泰式甜點來自曼谷百年傳統老市場 Nang Loeng Market​
    洪媽自七歲起開始學習泰式甜點製作,現在由第三代的孫女接手​
    洪媽泰式甜點以古法製作甜點,攤位上除了有許多各式點心、甜點、米餅之外,也可吃到芒果糯米飯、榴槤糯米飯等經典泰式小吃喔​

    吃貨們下次來泰國旅遊,真的不要錯過 Thai Taste Hub Mahanakhon CUBE 室內美食街​
    #吹冷氣吃美食,在曼谷就是最棒的事!​

    【Thai Taste Hub Mahanakhon CUBE美食街】​
    營業時間:每天AM10:00 - PM20:00​
    地址:96 Naradhiwat Rajanagarindra Rd, Khwaeng Silom, Khet Bang Rak, Bangkok 10500​
    怎麼去:搭乘捷運 BTS 線至 Chong Nonsi 捷運站3號出口出站,有通道直接連結 Mahanakhon 大樓,步行約1分鐘。​
    Google Map:https://goo.gl/maps/M9PZ46fF4MDgd6VH6

    #Thaitastehubmahanakhoncube #Kingpowermahanakhon ​


    ––––––––––––––––––––––––––––––––––––––––––––––––––––– ​

    📣 曼谷幫原班人馬帶你玩花蓮 X 小團旅遊熱賣中​

    帶你穿梭花蓮的大街小巷、吃人氣巷弄美食,而且還有這些好康... ​
    ▧ 坐「頂級賓士車」,讓專屬司機載你遊山玩水 ​
    ▧ 車上備有「超涮嘴泰國零食」免費吃,好康大放送! ​
    ▧ 1 人即可報名!6 人也可自己組一團,親朋好友一起玩 ​
    ﹏﹏﹏﹏﹏﹏﹏﹏﹏﹏﹏﹏﹏﹏﹏﹏﹏﹏﹏﹏﹏﹏﹏﹏﹏﹏ ​
    ❚ 花蓮兩天一夜小資團$3999起 👉https://bit.ly/點我看行程
    ﹋﹋﹋﹋﹋﹋﹋﹋﹋﹋﹋﹋﹋﹋﹋﹋﹋﹋﹋﹋﹋﹋﹋﹋﹋﹋

  • 花蓮曾記沙其馬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0-12 19:00:12

    本集主題:「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的故事」介紹
           
    訪問作者:沙力浪
       
    內容簡介:
    看著祖先走過的路,他們用背簍、背架,在這個空間活出自己的生活。
    用頭帶背著歷史,傳承,也背著夢想……,回到自己的家,說出自己的故事。
      
      二○○○年,作者第一次被帶到山林祖居地時,祖居地對他來說還是一個模糊的名詞,既不認得山的名字,也不知道有哪些部落,更是第一次聽到巡山員、高山嚮導等名稱。斷斷續續進入山林二十幾年的協作生活中,慢慢發現有一群在山上的族人們,用腳走出自己的路,用頭帶背出自己的生命經驗,說出祖先的歷史與故事。而他的參與其中,讓他的生命有了不一樣的體現。開始了解到山對自身的意義,不單是一個空間,還有族群的歷史。
      
      在山林工作的高山嚮導、背工、巡山員等族人,雖然職位名稱不同,相同的是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在祖居地工作。族人們的實際工作情況又是如何呢?人們對這份工作的想像又是什麼呢?這些問題在二○一三年前往祖居地馬西桑的行程與一群旅人的對話中,產生了小小的疑問。與山林為伍的工作,真的如此浪漫嗎?讓他興起撰寫有關於族人在傳統領域的山林中,真實的工作環境。
      
      這群唱著歌、穿著獵裝的族人,在山林中長期累積的經驗,是生態保育與研究幕後的大功臣,也是很多登山朋友們登山築夢、完夢的推手。
      
      作者期許自己能像布農族作家田雅各一樣「以筆代替獵槍」,來為自己的族群發聲,將族群獨特文化記載下來。藉由寫出臺灣這一塊土地,不一樣的人、事、物,讓更多人看見高山協作、高山嚮導、巡山員等高山相關職業故事,了解到有一群人在山林中,努力的工作著、努力的生活著。
      
    作者介紹:沙力浪
      花蓮縣卓溪鄉中平Nakahila部落布農族詩人與文學家,書寫部落的情感與哀愁。曾經因為念書的關係,離開部落。到桃園念元智中文系,再回到花蓮念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所。這樣的經歷,開始以書寫來記錄自己的部落、土地乃至於族群的關懷。目前部落成立「一串小米族語獨立出版工作室」,企圖出版以族語為主要語言之書籍,並記錄部落中耆老的智慧,一點一滴地存繫正在消逝中的布農族文化。除了在部落成立工作室,也在傳統領域做山屋管理員、高山嚮導、高山協作的工作,努力的在部落、在山林中生活,並書寫。
      
      文學創作曾獲得原住民文學獎、花蓮縣文學獎、後山文學獎、教育部族語文學獎、臺灣文學獎,著有《笛娜的話》、《部落的燈火》《祖居地‧部落‧人》。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花蓮曾記沙其馬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9-07 23:42:33

    #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的奇石圖像,以小觀大,用貼近藝術的手法,假像虛構的方式,將其搬到近雲山巔處,當想像的連結空間變大,方寸之間的畫面也就有更為大器的可能。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