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花蓮敬老津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花蓮敬老津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花蓮敬老津貼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161的網紅葉大華,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南投縣長為了選票真的很敢 一窮二白沒錢也敢亂發錢 讓納稅人左手進右手出 如果這樣一直發下去 要扛債務的還不是將來的子孫 (摘)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才因為停發敬老津貼不斷挨轟,現在傳出國民黨籍的南投縣長林明溱為了兌現政策承諾,將敬老禮金的領取資格從75歲以上放寬到65歲以上,總計8萬2265人符合...
花蓮敬老津貼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南投縣長為了選票真的很敢
一窮二白沒錢也敢亂發錢
讓納稅人左手進右手出
如果這樣一直發下去
要扛債務的還不是將來的子孫
(摘)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才因為停發敬老津貼不斷挨轟,現在傳出國民黨籍的南投縣長林明溱為了兌現政策承諾,將敬老禮金的領取資格從75歲以上放寬到65歲以上,總計8萬2265人符合資格,預計將發放8294萬餘元!但南投縣負債200億,是全台第五窮的縣市,這樣灑大錢發津貼,被批是亂花錢討好選民!
南投財政一窮二白,卻用發錢來證明自己不是二等公民,網友痛批只這根本是為選票考量不顧財政,目前全台敬老禮金發放,嘉義縣發3000元,嘉義市2600元,台中市則發2000元,分居全台前三名,而桃園、新竹、花蓮為了省錢都沒發,而金門則給當地名產高粱來取代金錢,至於財務出現危機的苗栗縣則發支安全手電筒了事。
花蓮敬老津貼 在 Ehcat貓室友工作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也許很難改變體制,但畢竟一個人都可以用生命去讓人更重視這些問題了,所以可以影響多少人就影響多少人。
via 簡維萱
以下節錄相關討論
--
1. 〈不良的體制,會殺人〉
而對於最讓人頭痛的「高達5成以上的棄養量」,我們也一起說好了,從此不再讓政客美化收容所、美化零安樂死政策!不能再讓棄養人丟狗丟的心安理得,毫無包袱!由民間團體在外施壓市府,要求撥出資源百分百落實源頭的寵物登記與家犬絕育,唯有源頭減量,才能真正化解末端收容所的超收壓力,進而提升照護品質,讓你可以真正做一個醫病救傷的獸醫師,而不是困在大量的行政作業中,甚至讓你每每望著一隻隻被棄養到收容所,根本明顯遭受長期虐待的狗貓,妳想裁罰飼主為牠們伸冤,卻始終沒轍 (現行動保法限制,對於寵物未登記及不當飼養情形,不能即刻裁罰,必須先行勸導)。
(via 桃園市推廣動物保護協會理事 劉盈如 https://goo.gl/pDgBHl)
--
2. 〈當「零安樂」變成口號〉
零安樂的前提下,收容所所收容的動物,除了「自然死亡」或者「民眾領出」外,收容的數量只會增加不會漸少。所收容的動物日常起居以及醫療自然而然須由所方負責。但在所方人力物力有限下,要照顧數以百隻的犬貓,自然品質不會好。
就在數量日益增加的前提下,所方空間沒有擴建,自然犬貓的活動空間被壓縮,在此情況下,犬隻容易發生互咬行為,狗不是人沒有勸架這件事,當同一空間裡有一狗被咬,其他的狗不是來幫他,而是來咬他,最弱勢的那隻狗只能被圍攻還無處躲。這樣的情形下,一定是造成大面積咬傷,進而致死。
零安樂的效應,有可能造成原要棄養犬貓的人,本礙於犬貓在無人認養時須受到安樂死,而不願棄養。但在零安樂的效應下,棄養者除了費用3000元外,更能無所忌憚的棄養。在此效應下,原顧慮安樂死而不願通報捕犬的人,更能毫無顧慮的通報,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流浪動物被捕捉去到收容所,可以受到完善的照顧。
(via 社團法人台灣愛狗人協會:https://goo.gl/5YyR0n)
--
3. 〈鄭文燦市長要打造桃園成為幸福城市,卻忽略了住在桃園的動物過得很痛苦〉
桃園市政府升格後,105年預算增加為950億,其中的400億(42%)都花在人事成本上!升格後更為了要爭取雙北市民移居,加碼發放各項利多,例如65歲以上老人都可以拿到三節禮金、重陽敬老金、健保補助,零零總總加起來就給了30億,生育補助、育兒津貼又再編了27億,這些還都沒有排富條款,人人有獎!
但對照動保處動物保護課的預算,卻只有8千3百萬,真是九牛一毛!而用在「例行性的收容所房舍維修處理費用」竟然一年只有12萬5千元預算,而且市府還只支付其中的5萬元,其他須來自農委會補助款!實在讓人欲哭無淚,難道這就是桃園市升格後人道關懷的規格?
位在新屋偏僻海邊的公立動物收容所,每年安置近萬隻被棄養、捕捉的流浪犬貓,牠們只能住在破爛的籠舍,尤其以收容量最高的C棟犬舍,更是每逢大雨就鬧水患,每隻狗淋到全身濕透,叫天天不應,唯一等到的就是疾病降臨。
貧病交加,最是讓人不捨,但這就是桃園公立動物收容所的現況!
(via 史哥的新屋浪浪粉絲團 :https://goo.gl/RO778t)
--
4.〈死了四十七隻狗之後—談民雄收容所事件 〉
民雄收容所不是唯一將狗轉送狗場的收容所,光是護生園就接收過來自屏東,台東,花蓮,壽山,燕巢,善化,灣裡,民雄,新屋等地的狗,其他地方動保團體也會領出。打開2015年農委會統計資料,各縣市動輒七八成的認養率,到底多少真正進了家庭?又有多少只是換個地方,進入沒有期限的集體收容?
長期致力於流浪動物問題的湖光動物醫院林雅哲醫師說過一個比喻:醫學上有個名詞叫做「瘻管」,如果體內有分泌物無法排出,組織會長出一條管道通往外面以排放液體。相同的,在零安樂的壓力之下,這些大量入所,無法安樂死又無處可去的動物,就透過動保機關製造的瘻管,流向私人收容所。
這不單單只是運輸車的配置問題而已。而是動保機關對於減少安樂數的因應方式,竟是將過量收容的動物轉移到其他地方。在此先不論大量集體收容的利弊與狗場的好壞,無論如何將動保單位的收容責任(沒有制度的)轉移給私人機構,顯然不是正常該出現的狀況。
(via黃意淨:https://goo.gl/N2llXn)
--
5. 〈 桃園市動保園長自殺事件整理(影音)〉
https://goo.gl/xpJA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