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花蓮土地買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花蓮土地買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花蓮土地買賣產品中有4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報導者與你聊新聞】山頭上的掠奪:揭露全台原住民保留地流失亂象 從1987年的《台灣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後,原住民族陸續發起正名、還我土地等自治運動,然而時至今日,原住民土地遭到大規模掠奪的亂象,仍在全台各地上演……。《報導者》透過化身採訪與土地仲介接觸,發現依法只能在原住民之間進行買賣的原住民保...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林叨囝仔The Lins’ Kid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一條路,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我們這次走的這條古道,在40年前,是花蓮磯崎和花蓮鳳林最主要的一條路,不管求學、就醫、買賣,都必須經過這條路。 而這條路,隨著交通的發展,已經逐漸消失殆盡,曾經走過這條路的人,如今都已邁入老年。 它是一條被遺忘的道路。 多虧一群熱血的部落青年,協同部落長輩,一點一點...
-
花蓮土地買賣 在 林叨囝仔The Lins’ Kid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3-20 09:00:01每一條路,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我們這次走的這條古道,在40年前,是花蓮磯崎和花蓮鳳林最主要的一條路,不管求學、就醫、買賣,都必須經過這條路。
而這條路,隨著交通的發展,已經逐漸消失殆盡,曾經走過這條路的人,如今都已邁入老年。
它是一條被遺忘的道路。
多虧一群熱血的部落青年,協同部落長輩,一點一點將這條海岸山脈的道路找尋、拼湊起來。
在海岸山脈的稜線上,蓋了一座獵寮,期望能夠有更多人踏上這塊動人的土地,踩著先人踏過的步伐,給予這條路豐厚的養分。
在獵寮的那一晚,仍深深觸動著我,那晚雖然沒有舒適的床,又寒冷,但是徜徉在原野中,與大自然融合的感覺無與倫比。
關於好日常|
IG:https://www.instagram.com/profoundlifetw/
FB:https://www.facebook.com/ProfoundLifeTW/
-
0:00-0:20 開頭動畫
0:20-0:42前情提要
0:42-2:35出發預備
2:35-6:10正式開爬
6:10-8:58抵達獵寮
8:58-9:18打獵守則
9:18-9:59獵徑探索
9:59-11:05第二天
11:05-14:37下山中
14:38-15:26近況分享
15:27-15:48正式下山
15:49-16:26美食饗宴
16:27-17:04磯崎部落老屋
17:05-17:47部落尾牙
17:48-18:18日出淨灘
18:19-18:57老屋愜意生活
18:58-19:29照片雲集及片尾 -
花蓮土地買賣 在 壹特EA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7-05 16:24:092017台北新開必吃冰品!這四家一定要放入清單的 !!今年夏天一定要朝聖der!
夏日不吃冰,則面目可憎!!!
這四家台北的新開冰店,除了冰品的外型吸睛外,每一家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在這個在乎健康的年代,用料都是嚴選再嚴選,為了就是要讓冰品健康又美味!!每一家店 壹特 EATER 都幫你們是吃過,有四顆星以上才敢推薦!!!
--
採訪後記:
金雞母Jingimoo・甜品 的老闆是設計出生,因為不喜歡辦公室的生活,後來選擇到法式餐聽工作,初期入行很辛苦,甚至沒支薪。後來看上了東門站的這間轉角店面,獨立開店。取名叫「金雞母」,因為自己非常喜歡這句諺語「跌一倒,撿到一隻金雞母。」,「人生啊,雖然跌跌撞撞,但每個際遇都是轉機,站起來,再出發吧!」,他說。
在採訪 心地日常 - 台北店 之前,只針對心地日常花蓮店做點功課,對老闆娘蔣雅文反而一無所知(後來才知道她也算是時裝界的網路紅人),然而最後慶幸是從雅文的口中認識她,而非網路上的隻字片語。因為雅文講話有種魔力,不是擬好稿的制式回答,讓人想好好地聽她說故事。心地日常台北店,是她經歷生病、結婚後的註解,不想再為了金錢忙碌,同時也想好好善待自己,好好生活、感受土地的態度。心地日常賣得選物,是雅文的自己也喜愛的,這裡賣得不只是冰,還有雅文對於自己的詮釋,期待有相同理念的人上門瞧瞧。
如果今年不知道 路地 氷の怪物 市民大道店 來台北,那真的是太落伍了啦!從台中紅到台北的路地 氷の怪物 剛開始只是一家巷子的霜淇淋店,後來因為萬聖節的活動,把冰做成了怪物,後來大受民眾的喜愛,才有了雪花冰。台北店的怪物不只在盤子裡,也在空間裡,建築上!
冰果奇緣 ICE FAIRY 是最近天母非常紅的冰店,老闆娘是從事日本服飾買賣的二十年的三姐妹,去年毅然決然的轉行賣起冰店,她們笑說:「我們就是很衝動啊!」,雖然衝動,但食材可不隨便,只要能手工製作的,全都自己製作。他們希望顧客都是吃到天然的東西,因為吃甜點是幸福的,所以一定要很健康。
--------------------
🔍壹特eater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exttv.eater
IG: nexttv.eater -
花蓮土地買賣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12-19 01:41:30【陳儀真的運米赴陸嗎?】
有人說:「國民政府在光復初期掠奪台灣米糧送往大陸打內戰,導致米糧稀缺、米價上漲。」此一說法不僅在網路瘋傳、更透過教科書被寫成「標準答案」。
但其實,最新的證據證明過去的研究是有疏失的。歡迎分享轉發!宣導正確歷史!
一定有人說電報是假的。那請拿出證據或其他史料,證明陳儀真的掠奪台灣米糧到大陸。
為什麼跟你學習的、跟網路上聽到的不一樣?
答案很簡單,教科書真的寫錯了!
我希望要反駁的,拿出證據,不要只會人身攻擊或轉移焦點,說國民黨其他地方很爛或日本其他地方很好,我們在談的只有一件事:陳儀有沒有將台灣的米糧送至大陸。
※
(史料內容繁多,大家可以只看影片。)
一、缺乏米糧之歷史背景
關於1945年臺灣稻作生產情形,日本殖民當局分析,由於寒害、乾旱、暴雨等天災因素,及美軍空襲轟炸等原因,第一、二期稻作大幅減收,未來的糧食需求將出現大問題。亦即,日本殖民當局不但精準預知1945年的嚴重糧荒,事實上他們於陳儀抵臺之前,就已經確切知道1945年上半年米穀收成的悲慘情況。1945年臺灣稻米的總產量只達到747萬公石,未及1937年的一半。
又由於美軍大肆轟炸,臺灣肥料工廠殘破不堪,肥料生產可說幾乎完全停頓。1945年全臺肥料施用量為0.2萬公噸,僅及日據時期的1938年肥料最高施用量38.9萬公噸的0.5%, 可見肥料的稀缺。戰爭時期,農村之少壯者均被徵調參加侵華戰爭,農村的勞動力極端缺乏,又因農產品被日本殖民當局低價強制收購,等於無代價被搜刮,農民對米穀增產已失去興趣。在缺乏肥料、天災、戰爭缺乏勞力等因素之下,1945年的臺灣糙米產量一落千丈,大為減少,約僅63.8萬公噸 ,僅及前一年1944年產量的59.8%。比全省最低消費量還少22萬噸,出現嚴重米荒。
然而,就在糧食已經非常不足,臺灣需施行米糧嚴格配給的情形下,日人仍強將大量的臺灣米穀(糙米)運往日本。1943年自臺灣運往日本的糙米達25.8萬公噸,1944年運往日本16.6萬公噸。1945年上半年日人又將3萬公噸糙米輸往日本、沖繩與華南。 同(1945)年6、7月時,日人還以臺灣的糧食供應其在東南亞作戰的日軍,雖然到了後來,運糧船一艘艘地被美軍炸沉,連漁船運米也遭炸沉引 。凡此種種,更加重了臺灣地區米糧不足的情形。
當時學者即評估,到了1946年春,如果依正常消費標準,即如果米糧是在市場自由買賣,則臺灣缺糧約超過一半。「臺灣將超過一半的人在市場上是有錢買不到米,無米糧可食!」
1945年,日本殖民當局已完全掌握臺灣即將面臨嚴重糧荒大災難,但就在要將臺歸還中國前的九月上旬,日本人放棄對各項物資的管制 ,導致民間大量消費糧食。據9月22日《臺灣新報》報導,從萬華車站到龍山寺間馬路兩旁的店家內,都高高地堆著牛、豬、雞、鴨等肉在販售,市民們完全可以買到他們想要的商品 。又由於日人管制鬆綁放任不問,全島耕牛頻頻被偷屠宰。據陳儀抵臺當天10月24日《臺灣新報》的報導,當時全臺耕牛總數的三分之一遭屠宰,故影響未來耕作與糧食生產尤大。
據當時專家估計,日人投降後一、二個月間所大肆浪費的糧食,可維持臺灣半年份的食用量 。就臺灣整體社會而言,米穀專家們則估計,依當時臺灣現存米穀與第二期的收穫量,到了1946年的二、三月,臺灣社會就將進入饑餓狀態。 糧食不足必然帶來社會的動亂,已可預見類似二二八事件的發生不遠矣。
屋漏偏逢連夜雨,1945年缺糧,1946年,第一期稻作遭旱災,中部水田因缺水而未能播種者即達萬餘甲,第二期又於9月25日遭逢臺灣十四年來未有的巨大颱風。 故1946全年稻作收獲僅89.4萬公噸,遠遜於日據時代產量,在稻作收成勢必銳減的預期心理下,米價再度高漲。
二、陳儀積極解決糧荒
糧荒如此嚴峻,陳儀抵臺後,積極努力解決糧荒問題。例如陳儀於1945年10月24日抵臺,僅一星期後的31日,長官公署就公佈〈臺灣省管理糧食臨時辦法〉。
11與12月時,花蓮港廳與農林處即宣佈禁止米穀釀酒製粉,臺北市開始實施食米配給。翌(1946)年春,長官公署、臺灣省糧食調劑委員會、臺灣省貿易公司(1946年2月7日改為臺灣省貿易局)、警備總司令部、國民黨臺灣省黨部及花蓮、臺南、臺中、高雄、臺北、基隆等縣市皆有諸多解決糧荒問題之命令及方式。在光復後直到二二八事件爆發前,陳儀政府不斷嘗試各種方式,欲解決糧荒。
當時陳儀採取重新整治農田水利、加強化肥供應、調整土地關係等措施,使遭到戰爭嚴重破壞的農業生產力逐漸得到恢復。到1947年,全省受戰爭和自然災害破壞的農田水利設施基本修復,並進一步加強了河患的防治與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農田灌溉面積有所增加。化肥產量也逐年增加,部分緩解了「肥荒」問題。
在此同時,中央政府曾多次向臺灣徵米,但陳儀鑑於臺灣人民亦缺米糧,所以反對將米運往大陸,極力抗拒,以致中央無法徵收。 如1945年12月28日中央行總秘書長向景雲,致電行總臺灣分署錢宗起詢問:
「臺灣食米全年生產及銷費量各若干,目下有無餘糧可資出口,供給華南各地。署如大量購運有無困難。盼即電復滬福州路120號善後總署。」
行總不僅催促分署,也直接去電長官公署詢問是否有辦法糧食出口。陳儀在12月29日以亥艷電向行總署長回覆如下:
臺灣素以產米著名,唯近年因肥料供給缺乏,收穫逐年遞減,估計自本年十一月至明年五月需要四十九萬三千餘噸,而本省可能供給者祇三十七萬九千餘噸,尚短十一萬四千餘噸,雖目前尚未缺糧,而轉瞬即感糧荒頗為嚴重。為今之計,首在輸入大批化學肥料,使勿失農時,來年收成方有把握。次則在青黃不接時期,運濟糧食以資過渡。報載聯總明年一至六月運米七十三萬噸接濟我國。此項糧食如何分配,當在藎籌之中,務祈將臺灣列入分配糧食區內,於明年二、三月間接濟五萬噸以維民食。一面並請分配大批化學肥料來臺,藉利農事,實所企禱。至臺灣糧食產銷數字,已由救濟分署另電詳陳,佇盼電復。弟陳儀亥艷親印。
陳儀不僅明確表達了沒有餘糧可供出口,更要求中央行總能盡速撥糧食、肥料來到臺灣,以解決臺灣方面缺糧之急。
此外,長官公署於1946年5月25日下令查緝嚴禁糧食出境,並積極籌購外米。1946年1月31日,越南西貢米五千袋運抵臺灣 。同年夏天,內地福建曾運米364公噸、穀281公噸及麥32公噸至臺灣 。此外,自1945年11月至1946年10月止,貿易局以交換物資為主併採購的方式,自上海、天津、青島等地進口大量臺灣所缺的物資,例如肥料8,457公噸、麵粉90,900袋、布123,664疋、汽油26,500加侖等共二十三類之多,並大量配銷予一般人民及合作社。
由上述資料可知,「長官公署運輸大量米糧到大陸而導致臺灣米荒」之說,應該僅是「傳聞」,並非事實。
花蓮土地買賣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報導者與你聊新聞】山頭上的掠奪:揭露全台原住民保留地流失亂象
從1987年的《台灣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後,原住民族陸續發起正名、還我土地等自治運動,然而時至今日,原住民土地遭到大規模掠奪的亂象,仍在全台各地上演……。《報導者》透過化身採訪與土地仲介接觸,發現依法只能在原住民之間進行買賣的原住民保留地,大量透過「假人頭」等遊走法律邊緣手法,實際移轉給非原住民與財團開發。新北烏來、苗栗泰安等知名溫泉區,或新竹尖石、五峰等熱門露營區,甚至日月潭邊的觀光熱點,都有許多原保地上冒出來的大型開發案,主管機關卻任其違規占用。
原保地上的大型開發案若嚴重破壞水土保持,引發土石流危機更將由全台社會共同承擔。不正義的歷史為何一再重演?如何從制度面有效解決問題、取得真正的土地正義?今天下午2:00~3:00,#報導者 執行長何榮幸與主編何柏均將在 #中廣「 夏韻芬的理財生活通 」節目,分享記者在原鄉採訪所看見的掠奪景象。
【#專題|山頭上的掠奪:揭露全台原住民保留地流失亂象】https://bit.ly/3xSXyPK
#下載中廣線上聽APP 線上收聽:http://hyperurl.co/b7cw6g
【全台各地電台頻道請鎖定】
FM 103.3 台北、新北、基隆、桃園、高雄、屏東、玉里、澎湖
FM 102.9 新竹、苗栗
FM 102.1 台中、南投、彰化、台東、花蓮、宜蘭
FM 103.1 嘉義、雲林、台南
FM 107.3 埔里
FM 96.3 金門
花蓮土地買賣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還地於民卻變質官商牟利?缺乏監督的原保地增劃編政策,反而打開「炒地」後門】
為了回應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政府在1990至1998年首次「增劃編」原保地,只要原住民過去有使用土地事實,本人或後代可以申請增劃編為原保地。2007年增劃編制度常態化後,至今約有4000多公頃成為原保地。
然而,監察院曾在2016年針對原保地流失問題對原民會提出糾正案;花蓮縣審計室更發現,糾正後此類案件仍持續增加。實際上,新增的原保地有很高比例違反「原保地所有人必須是原住民」的法令規定,成為投資客、公務員、地方派系牟利的好用工具:
預期公路、火車通過的附近土地被投資客、地方有力人士早早「相中」,他們找原住民當人頭,把該塊土地劃成原保地,再「抵押」給私人開發牟利。花蓮縣審計報告指出,被抵押的原保地中,部分土地所有人和取得土地者是公務員。
而在鄉鎮負責調查土地使用狀況的土審會,則常被指控全遭地方派系把持,無視土地使用事實,將有開發利益的精華土地劃給「地方關係好」的人。雖然原民會強調土審會僅提供諮詢、沒有最終決定權,但民間並不埋單此說法。
保護原住民的政策為何變成炒地圈地後門?政府的應對方案是什麼?預定放寬原保地開發限制《國土計畫法》即將在2025年實施,若不能在此前有效關上「炒地後門」,部落族人擔憂,土地流失恐將更嚴重……https://bit.ly/3mbjH9Q
#更多專題文章
【記者化身採訪,「原保地假買賣」一條龍手法大揭露】https://bit.ly/3gcbPkz
【掠奪原保地:玩法賣地,你不知道的露營和溫泉區亂象】https://bit.ly/3CRMsy9
【守護原保地,族人站出來:從信託、法人化、部落共管找出路】https://bit.ly/3k79AjU
#報導者 #原住民 #原住民保留地 #土地正義 #增劃編 #花蓮 #土審會 #地方派系 #國土計畫
花蓮土地買賣 在 股人阿勳-價值投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全家就是你家
本篇的追蹤個股是,台灣便利超商二哥 : 全家 (5903)之前寫過 1 次,是在 2019 年 5 月,發表價格為 228 元,目前價格則為 269 元,期間配發 12.3 元現金股利 :
2018 : 5.8 元
2019 : 6.5 元
累積報酬約為 24%
以超商來說,表現算是可圈可點。
---
📌 全家 (5903)
全家成立於 1988 年 8月 18 日,
由日本 (持股 50%) 引進台灣,
為國內食品飲料大廠泰山 (22.47%) 之轉投資,
擁有之分店數超過 3868 家,
為台灣主要連鎖便利商店體系之一。
-
全家的第一間店為「館前店」,
於台北火車站商圈開幕,
隨後歷經 6 年的努力,
才於 1994 年損益平衡,
並在 1997 年底時,
在台灣島內開設 500 家門市。
-
爾後,全家進入快速成長期,
全力加速展店的速度,
以每 3 年 500 家店擴展規模,
並於 2002 年 2 月 25 日起於櫃買中心買賣。
.
📌 中國全家是業外獲利
2004 年 7 月,
全家採用合資的方式,
進軍中國大陸市場,
成為國內第一家登陸的便利商店,
目前中國全家累計店鋪數為 2910 店。
-
不過由於中國經營權不在自己身上,
因此在財報上是屬於業外損益,
按獲利比率認列至
【採權益法之關聯企業及合資損益之份額】。
.
📌 台灣第二大超商
全家市佔率 32%
依行業特性,
截至 2021 年,
全家總店數有 3868 家,
佔全台便利商店總數的 32%,
為國內第 2 大的便利商店。
-
不過隨著各業者於各地區之開發,
其整體店數成長率於近年已趨緩,
未來除了隨著各新都會區發展
及城鄉差距縮小而開發新地區外,
傳統雜貨店將逐漸消失,
此將有助於連鎖便利商店業者之擴點。
.
📌 展望 2021 年
鮮食、電商、會員
全家表示,近年能有如此好的獲利成績,主要受惠於鮮食業績、電商服務、會員經濟 3 大政策奏效,而全家也將持續提升便利商店本業的數位轉型,加碼投資資訊系統、大數據分析、專營電子支付機構,打造會員點支生態圈。
-
同時董事會也決議通過,以新台幣 23 億元購買新竹縣湖口鄉 1萬 6143 坪土地,將用於興建第四鮮食廠,預計於 2024 年啟用。另外為因應持續展店和搶佔電商經濟,也計畫新建新台中及擴建花蓮物流廠,為再創成長蓄積動能。
-
除此之外,旗下關係企業「全家國際餐飲」也在疫情下穩健經營擴張,去年營收、店數、獲利三成長,今年也將持續展店,目標 10 店以上。截至去年為止,餐飲事業共計有日式定食大戶屋、沃克牛排以及 bb.q CHICKEN 旗艦餐廳三個品牌,店數共 50 店。
.
📌免責聲明:
單純分享財報資訊與個人看法,無邀約之實,僅符合量化條件的個股,無推薦之意,僅供參考、任何交易行為須自行判斷
-
✅3 天文章試閱 : https://reurl.cc/GmY2mv
-
http://user116256.psee.io/3kcr3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