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舊碗盤如何處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舊碗盤如何處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舊碗盤如何處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舊碗盤如何處理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自我:一個人的修練】 世上的每一個人,從誕生到離去,所有遇到的難題,都得自己扛過去,即使有人陪伴,真正要克服困境並且邁開步伐走過難題的人,永遠得靠自己。 從母親狹小的子宮內掙出頭來是如此,求學考試也如此,爭取愛人面對成功或挫敗也是如此,最後一個人面對生命的盡頭,更是如此。 每一個人生,困境都...

  • 舊碗盤如何處理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30 07:00:57
    有 377 人按讚

    【自我:一個人的修練】

    世上的每一個人,從誕生到離去,所有遇到的難題,都得自己扛過去,即使有人陪伴,真正要克服困境並且邁開步伐走過難題的人,永遠得靠自己。

    從母親狹小的子宮內掙出頭來是如此,求學考試也如此,爭取愛人面對成功或挫敗也是如此,最後一個人面對生命的盡頭,更是如此。

    每一個人生,困境都不同,面對的挑戰也不同,但一樣都有艱難的地方。

    小雯,薩提爾模式學習者,面對親子教養困境,面對自己人生困境,做了許多努力以及功課,付出的學習在她面對孩子衝突時展現了高度。

    她從崇建老師的工作坊內學習到如何釋放出負面能量,從天安老師工作坊明白小時候的自己,很可能是自己冰山故事的源頭,從我(儀婷老師)這裡理解畫下界線為自己負責,才能從混亂中抽離,也才能真正面對問題。

    小雯將自己與親子間發生的故事,鉅細靡遺的寫下來,其中安頓自己的強大能量,感動了群組內的所有人,包括我。

    要走一段安頓自己的路,並不容易,只有曾經走過那段風雨的人,才明白那裡面蘊藏著什麼樣令人震撼的能量,也才明白這段路,是多麼的不容易。

    小雯幾天前,經歷了風雨,到達了彼岸,如今將沿途的風景,寫下文字,帶給群組的學習者力量。徵得小雯的同意,希望藉由小雯的這段文字記錄,也能感染給同樣在路上獨自努力的你與所有人。

    看完小雯的歷程,若有所觸動,也希望能寫下對你們的觸動給小雯,對她而言,這是最好的力量,亦是陪伴。

    一個人的修練/小雯
    時間:110.8.24 中午約12點
    地點:廚房

    用完午餐後洗碗糟裡滿是待洗的碗盤,兒子是目前家裡負責洗碗的人,但他沒有選擇馬上洗碗,而是上樓滑手機。

    我(上樓):兒子,吃完飯記得把碗洗一洗哦~~

    兒:好!

    一小時過後,兒子還是沒有下樓去洗碗。

    我:兒子,媽媽要出門一趟,我要提醒你洗碗糟的碗盤請你去洗。

    兒:再給我五分鐘,我會去洗。

    三點半我外出回家,洗碗糟的碗盤依舊原封不動的佇立在哪。此時我覺察到我胸口已有一股生氣及無奈的情緒。

    上樓看到兒子當時正吹著口哨,啍著歌在打電動….。頓時我氣到很想罵人,但理智告訴我這不會是最好的處理方式。於是我深呼吸個幾口氣,站在門口,但我卻啞口無言,不知道該說什麼。也因為我知道自己還有生氣,所以也不敢開口說話,直到兒子看見我站在門口。

    兒(不奈煩的說):幹嘛!(手裡繼續打著電動)

    我:我需要使用廚房準備做晚餐了,請你現在去洗碗。(命令)

    兒(不屑):我知道!妳可以離開了。(手裡繼續打著電動)

    我依然站在門口不動…

    兒(生氣):妳到底要幹嘛???

    我:我需要你馬上去洗碗(命令)

    說完我轉身離開下樓,樓梯走到一半,此時的我心中已滿是被憤怒、委曲、無奈、難過給佔據。轉身我就上樓回到房間,把房門鎖起來。我知道自己情緒能量太滿,撐不住了,我需要釋放、發洩。

    阿建老師說過,情緒的能量需要被釋放,只要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找一個安全的方式,讓它健康的渲洩出來吧!於是我把臉埋在枕頭裡,嘶聲力竭的狂哭、幾近瘋狂的吼叫,我的身體好緊繃、好用力,一直在燃燒著熱量。

    就這樣哭了快十分鐘,門外一陣陣敲門聲響起,我知道兒子來了。收捨好情緒,擦乾眼涙,我又要扮演穩定媽媽的角色面對兒子。

    兒子進房後不發一語的觀察我

    兒(指責):妳剛剛一直站在哪裡吵著我要洗碗,害我分心輸了那一場。妳說要怎麼辦?

    我:平常玩電動的時間,你都是跟爸爸喬,關於你電動輸了我不能怎麼辦,請你跟爸爸說。

    兒(生氣):好,妳不跟我說,那以後我也不跟你說話,看妳會怎樣!

    兒子此時也因為我的打岔,而斷了理智線,開始罵人,對我說出不理智的話。OOOOXXXX…

    當下的氣氛好凝重,我再度覺察到了我有好深的無力感、恐懼和悲傷。我無法面對這樣的孩子,於是我選擇先離開房間,當兒子離開我房間後,我又回到房間。因為太恐懼和悲傷,我躲在電腦桌旁一直哭泣,一直喊著「不要打~~ 不要罵~~」。

    上過天安老師的課後,我知道這個恐懼、悲傷、憤怒、無力感來自於小時候的自己。爸媽在我有記憶以來幾乎天天吵架、打架,甚至拿刀要砍對方。當時的我總是在旁邊哭喊著「不要打了、不要罵了」。但年紀小的我根本阻止不了這一切,也因為害怕,所以只能帶著弟弟妹妹們躲在房間門後,一直祈禱這可怕的戰爭趕快停。

    我跟著小時候的小女孩悲傷哭泣,我的身體感受著小女孩的恐懼而發抖,我允許小女孩的期待沒被聽見的憤怒。就這樣我陪著她蜷縮在電腦桌旁哭泣。

    此時兒子又進房來了,但這次我不想再為他扮演媽媽的角色了,我想照顧小時候的自己。

    在陪伴小時候自己過程中,兒子一直叫著:媽~媽~媽~,我依然很專心的陪著小女孩哭泣,就只陪著她。

    事後,我帶著較平靜的心走到兒子面前,跟他做了個連結

    我:兒子,關於你沒有按時洗碗的事,我有一個你不負責任的觀點,所以我有生氣、和無力感,這是我的情緒,我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但我知道你不是每件事情都這樣,你也有做好事情負責任的時候。

    兒:我覺得是我的問題,是我讓你變得生氣、難過。

    我:我有我的生命故事,你所做的事剛好連結到我過往的經驗,讓我有很深的恐懼、悲傷、憤怒和無力感,而我的這些感受跟你無關。唯一跟你有關的是,你可以對我表達你對我感到非常生氣,但你不應該用辱罵的方式對媽媽說話或對任何人這樣說,因為這會讓人感到厭惡。這也會影響到你的人際關係,讓人不願意親近你。因為一時情緒而說錯話,讓別人誤解你,這實在不值得。

    兒:我知道我在表達上需要再改進,我也會改進。但我真覺得是我的錯,妳才會這樣。

    我:兒子,你看著我~~ 我該為我的情緒負責,而你該為你的行為負責。我們都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功課。
    ========

    ☞活動公告:9/14受邀一場線下與線上同步讀書會,導讀《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有意報名的學習者,活動將於今日早上11點露出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2022年工作坊日期出爐:4/23-24(台北)、6/4-5 (台中)、9/17-18 (台北)、12/10-12/11 (高雄)

  • 舊碗盤如何處理 在 黃靖芸律師。生活法律沙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1:27:35
    有 453 人按讚

    #律師閨蜜時間❤️
    來~大家平時 #家事 都是怎麼分工的呢?請回答✋🏻✋🏻✋🏻

    有人妻發文稱老公很疼自己,常常會主動去做家事,結果某次婆婆看到老公去接她下班後就接著做家事,就認為自己的兒子很可憐,得要負責這麼多事情,讓這位人妻感到有些委屈,因為自己平時也要工作,下班後也要負責帶孩子、#照顧孩子,家事也都會主動去處理。

    然而,婆婆卻只因為看到老公連續忙家事就覺得他兒子很辛苦,卻沒有考慮身為媳婦的自己也都負擔很多家事。

    其實 #家事分工 造成的問題並不是只有這個網友遇過,相信不少夫妻甚至是情侶也都有類似的經歷,因為現在有很多都是雙薪家庭,夫妻兩人都會外出工作,工作後已經感到疲倦了,但家事仍舊擺在那邊需要人去處理,不會自己自動完成,或許今天其中一人會主動去完成某件家事,但時間久了難免會因為疲累而有 #不耐煩 的情況出現,因此律師會建議大家可以按照各自的情況來分配家事!

    #分配家事又該如何分配會比較好呢?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 #時間,畢竟夫妻兩個人有不同的工作,在空閒與工作的時間上也就會有所不同,舉例來說,假如其中一人的工作並無固定休假日,會按照公司排班決定休息時間,而另一人是有固定周休二日的,這時候就能夠按照彼此的 #休息日 來進行家事分配,假如今天是丈夫的休息日就能由丈夫來完成較麻煩的家事,而小家事的部分,像是洗碗、摺衣服之類的就能由妻子來負責。

    如果夫妻間只有一人在工作,那是不是就能把所有家事都讓沒有上班的人完成呢?畢竟有工作的人已經花費不少體力了,是不是在家事這塊就能直接省略呢?

    其實這樣也是不行的,所謂家事就是家中的事務,假如你喜歡這個家,希望好好維持這個家庭,你也需要 #為家裡付出心力,畢竟做家事跟工作一樣也需要體力,並不是件輕鬆的事情,因此有工作的一方就能夠主動去處理一些比較簡易的家事,可以在下班後幫忙洗個碗盤、倒個垃圾,讓平時在家處理其他家務的另一半也能有個喘息時間,這樣一來不只能 #平衡雙方的家事量,也能讓彼此關係能更緊密,因為彼此都有為了家庭能努力付出,不會只有單方面再負責。

    #黃靖芸律師

    #記得追蹤我IG
    👉 https://www.instagram.com/lifelawsalontw/

  • 舊碗盤如何處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21:31:21
    有 1,236 人按讚

    贈書直播_人們會改變的前提,是信任對話的人,把話聽進去

    .

    葛瑞格.韋齊(Greg Vecchi)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案件調查員,擔任人質談判員,處理過跨國綁架案,訊問過落網的海珊,帶領過FBI傳奇的「行為科學組」(Behavioral Science Unit)。從制伏銀行搶匪,一直到審問連環殺手,韋齊在各種看似不可能的情況下改變了人們的心意。

    過去數十年間,談判人員仰賴一種簡單的階梯模型。無論是說服國際恐怖分子放走人質,或者是讓民眾放棄自殺意圖,這套基本步驟都能發揮作用。
    第一步不是施加影響力或加以說服。如同大部分的人試圖改變他人心意時做的事,新手談判者總想要直話直說:「現在就釋放人質,要不然我們就開槍了!」立刻跳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這種戰術理所當然行不通。聽在耳裡太過直接、侵略性過強,通常會造成衝突升高。試圖用這種方式影響他人,十分自我中心。不在乎另一方,不關切他們要什麼、動機是什麼,一切都是我我我,我想要什麼。

    人們會改變的前提是把話聽進去,是信任對話的人。

    在那之前,你說破了嘴也沒用。想一想為什麼口耳相傳的效果會勝過廣告。如果廣告說一間新餐廳很棒,人們通常不會相信,因為他們不認為廣告所說的值得信任。
    然而,如果是朋友說某家手工義大利寬扁麵好吃,人們會比較願意嘗試。為什麼?因為朋友已經贏得他們的認可。他們認識這個人的時間,久到能假設對方把他們的最佳利益放心上。
    經驗豐富的談判人員,因此不會開頭就說自己想要什麼,而是先去認識他們試圖改變的那個人,了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談判人員會想辦法理解與體會對方的情形、感受與動機,讓對方知道有人懂他們。
    人處於危機中會感到孤立無援,憤怒又沮喪,希望有人聽他們說話。然而,他們會走到今天這一步,就是因為感到沒有任何人聽他們說話。

    韋齊因此每次談判都以相同的方式開場。不論對方是五歲小孩或五十歲的銀行搶匪,是想自殺的母親或殺人犯,韋齊的開場白永遠是:「嗨,我是FBI的韋齊。你還好嗎?」
    他並不採取正式的辭令,例如:「我是聯邦調查局的特別探員韋齊。」更不會說:「現在就高舉雙手出來,否則我們就進去抓你了。」那種方法不是很能建立信任感。
    相反地,韋齊先搭建橋梁。他讓對方開口,不批判,不插嘴,以此建立關係,讓對方感受到自己是這場互動中最重要的當事人。韋齊問對問題,讓對方看出他真的用心在聆聽,他在乎這件事。
    除了表達同情與理解,韋齊的開場白還能蒐集寶貴資訊。「策略性同理心」(tactical empathy)能協助談判人員理解根本問題出在哪:為什麼嫌犯會苦惱、他們需要什麼。聰明的談判人員會從當事人的角度出發,以他們為中心,藉此建立連結及奠定影響力的基礎。

    對缺乏經驗的談判者而言,這點通常最難做到,因為不僅要聽另一方說話,還得從對方的觀點出發,而不是直接開始解決問題。但是唯有基礎打好了,才可能得出解決辦法。
    因為當人們感到真的有人用心聽自己說話、關心他們好不好,就會生出信任感。韋齊形容,這是在成為協助他們的人。變成他們的支持者、替他們達成想要的事。「你聽起來餓了。我幫你找點食物。」「你需要逃亡用的車?你想要哪種車?」韋齊成為中間人,成為對方的夥伴;他一開始就表明自己是來幫忙的,他們是一個團隊。
    就連韋齊的用語也顯露出這點。「你和我會一起想出辦法。」「我們必須一起努力,因為我們不希望這件事超出我們的掌控,對吧?」利用「我們」這種包含式代名詞,建立起一處韋齊會盡全力協助與保護對方的世界,但對方得協助韋齊做到。人類很難對想幫自己的人發脾氣。
    唯有在理解對方、建立信任感後,韋齊才試著改變對方。他必須讓對方聽得進他的建議與引導。
    即使是達到這個階段後,韋齊依舊一定會從對方的角度來解決事情。打算搶銀行的歹徒綁架兩名人質?不可能叫歹徒自己出來,好讓韋齊這邊的人抓。韋齊的確希望搶匪那麼做,但搶匪可不想鋃鐺入獄。

    更有效的手段是讓搶匪感覺解決方案是他們的點子,讓他們自己說服自己。

    韋齊利用銀行強匪自己的措詞,模仿他們說話,以達成他想要的目標。他鼓勵銀行搶匪自行得出結論,認為最好的一條路就是高舉雙手投降。
    前述幾段話的意思,不是銀行搶匪想要什麼都照辦,因為搶匪最想做的事是拿著錢逃之夭夭,就此消失得無影無蹤,全身而退。韋齊不能讓這種事發生。
    韋齊的做法最厲害之處,在於他讓搶匪想要照做。不是靠命令,而是讓搶匪感到他是在為他們著想,以此推動搶匪抵達他從頭到尾都想讓他們抵達的地方。也就是讓搶匪認定若要達成自身目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自首。

    .

    幾年前,韋齊正試著化解一名父親(以下化名為約翰)的自殺意圖。約翰意志消沉,因為失業後找不到新工作,擔心養不起家人。他唯一想到能幫助家人的方法就是自殺。他保了金額很高的壽險,要是自己死了,家人可以靠保險金過活。
    一般人碰到這種事,第一反應是單刀直入。約翰如果是自殺死的,保險公司根本不會理賠。我們應該向約翰點出這件事,對吧?
    然而,約翰不是那樣想事情。他的理解不是那樣。如果你開頭就試圖跟他講理,從你的觀點出發、而不是他的,約翰大概真的會自殺。

    韋齊開始與約翰講話,他自我介紹,問約翰還好嗎?接著開始了解背後的問題。
    「我替×××做牛做馬二十年,」約翰說,「我卻被趕出公司,現在沒有收入,所有的東西都是銀行的。我得照顧我的家人,我這麼做是為了家人。我的保險金很高。沒人需要我。」

    「跟我談談你的家人。」韋齊說。韋齊此時化身為「幫助先生」,試著了解約翰這個人,他關心約翰。
    「我,那個,我有太太和兩個很棒的孩子。」約翰說。
    由於約翰把重點放在孩子身上,韋齊選中那個正面的話題,進一步探索。「跟我
    說說你的孩子。」
    「嗯,我有小孩—兩個都是兒子。」約翰說。
    「兩個都是男孩?真的啊?」韋齊開始換句話說,模仿約翰講話。
    「對。」約翰回答。
    「聽起來你很愛他們。」韋齊說。他替約翰的情緒定調,「聽起來你真的很愛他們。」
    「嗯,對,我當然愛他們。」約翰說。
    「你一定是非常、非常好的爸爸,你試著做對的事。」韋齊說。
    「嗯,對,當然是這樣,對吧?」約翰回答。

    韋齊讓約翰聊起孩子,講他們父子間的關係。約翰希望兒子當好孩子,懂得尊重女性。他會帶孩子去釣魚,傳授生活技能。孩子們很喜歡待在爸爸身邊。
    他們聊了一陣子後,約翰吐露了這許多資訊,韋齊回應道:「哇,天啊,約翰,
    我覺得你要是今天自殺,你的兒子會失去最好的朋友。」

    說完這幾句話後,現場寂靜無聲。韋齊也保持安靜,讓約翰琢磨他剛才說的話。

    韋齊這下子把難題放進約翰腦中,他沒告訴約翰該做什麼,也沒催促他千萬別自殺,只是聆聽,換個方式重述約翰自己說的話。由於韋齊已經和約翰建立關係並協助他,而且不帶批判,約翰很難不聽進韋齊的話。
    好了,約翰不會自殺了,因為自殺已經不再像是可行的選項。阻止他人自殺是極端的棘手情境,最好大部分的人都永遠不會碰上這一天。

    不過,韋齊的方式同樣適用於各式各樣的日常事務。從和供應商的公事對話,到伴侶間的爭吵。與其試圖說服,不如從理解對方著手。為什麼供應商的價格高過你想要的價格?或許他們成本提高了。另一半很氣洗水槽裡的髒碗盤?或許問題真的出在盤子本身,但也可能是沒洗的碗一直讓對方想起某個懸而未決的大問題。

    人們感到被理解、被關懷時,就會產生信任感。

    供應商知道目標是長遠的夥伴關係,而不是只賺眼前這一筆。另一半明白了有時髒盤子就只是髒盤子。把事情說開時,你們將一起找出解決的辦法。
    道理如同幫花園除草。最快的方法是抓住葉子、讓雜草從地面斷開,接著拔下一根。
    雖然這似乎是立即見效的方式,長遠來講效果不佳。由於斬草沒除根,野草還會長回來。看上去是捷徑,最後卻花掉更多時間。
    真正要去除野草,或是改變看法,就得找到源頭,挖出究竟是什麼樣的需求與動機,導致當事人出現這樣的行為。追根究柢後,自然能水到渠成。

    .

    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主要有兩點:
    ■ 讓對方感受到自己是這場互動中最重要的當事人
    ■ 人們感到被理解、被關懷時,就會產生信任感

    .

    討論書籍:
    《#如何改變一個人》
    華頓商學院教你消除抗拒心理,從心擁抱改變

    作者:約拿.博格

    直播時間:
    7/11(日)晚上9點半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