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慈濟回收碗盤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慈濟回收碗盤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慈濟回收碗盤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慈濟回收碗盤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08的網紅江佩津 PeiChin Chia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居家檢疫就要步入尾聲,但還是戰戰兢兢的,每天早晚量體溫、接電話。看許多留學生社團都說要自主拉長檢疫的時間,為了保護身邊的人,畢竟只要待在家就能拯救世界,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事。 原本要從新加坡搬到法國繼續剩下的第三個學期,還有為期兩週的歐洲交流活動,前一週學校公布一切照常,新加坡政府從年初疫情爆發後...

  • 慈濟回收碗盤 在 江佩津 PeiChin Chi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03 11:00:01
    有 166 人按讚

    居家檢疫就要步入尾聲,但還是戰戰兢兢的,每天早晚量體溫、接電話。看許多留學生社團都說要自主拉長檢疫的時間,為了保護身邊的人,畢竟只要待在家就能拯救世界,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事。
     
    原本要從新加坡搬到法國繼續剩下的第三個學期,還有為期兩週的歐洲交流活動,前一週學校公布一切照常,新加坡政府從年初疫情爆發後就很堅持的Let normal life go on. 讓大家還是試著在三月內維持運轉,但沒想到歐洲國家連環爆發疫情,一個晚上法國就宣佈全國停課、接下來就是封城。只好取消法國住宿,新加坡租屋處也要到期,乾脆就先回台灣靜待一切平息。
    把所有東西都塞進29L行李箱,口罩戴好戴滿,連跟同學說再見的時間都沒有,就在桃園機場落地,搭上檢疫計程車前所有行李、鞋子(連腳底板)都噴滿酒精才能上車,接下來就是待在家14天拯救世界的時間。
    還好有Uber Eats就不怕餓肚子,還收到了 慈濟基金會 的防疫包,有著傳說中的靜思語plus 證嚴上人的一封信,還有素食香積飯跟香積麵。
     
    看著袋上的慈濟,想起在處理我媽過世後住處所有的物品時,是慈濟幫了個大忙。
    在我媽的房子有著許多生活用品,例如碗盤、家具、過去工作時積累的贈品,可能出自於bulk buy或各種理由,但都是還能使用、甚至全新的物品,這些要我丟掉還真是丟不下手,但也沒有可以放的房子。眼看退租在即,我聯絡了鄰近的慈濟回收站,結果隔天就來了三位慈濟的師兄師姐志工,用比搬家公司還要快的速度,清空了整間房子。臨走前還很真誠地對著我說:「感恩。」我當下愣了一下,老實講,他們才是我想要感謝的對象,讓我可以清空母親遺下的房子,用少一點的罪惡感。
     
     
    回頭看一了一下自己在〈遺物之書〉裡面的紀錄,寫著:返回家鄉後,斷捨離過一波,母親的、自己的,有些是趁她住院時清掉的,在環保袋中搜集來的衛生紙、竹筷、吸管,標誌著讓人不忍心的節儉;有些則是在母親出院後攜手跟她一起處理掉的, 可能也是出自於丟棄母親東西的罪惡感,也把自己的書賣掉了上百本,以及許多不合時宜的衣服,全數淘汰掉。
    彼時正在流行的斷捨離書籍,告訴大家要把東西揣在懷裡,若沒有怦然心動的感覺,便心懷感激地與之告別、丟掉。
    說不上那樣的斷捨離方法有沒有用,因為整理遺物的過程,就像是把有感覺的部位悉數割去,不能有太多感受,否則永遠都結束不了。堪用的物品,便捐給回收站,鍋碗瓢盆、櫥櫃、民生用品, 甚至是未拆封的衣物、不知道為什麼有許多個的電熱水壺,或是那些擁有記憶的物品,小時候曾經見過的衣帽架、跟著母親許久的傳真機、一起出國旅遊買的紀念品,都選擇不再留下。
    來幫忙整理的親友為了不讓氣氛憂傷,看著母親買的許多夾鏈袋、垃圾袋,語帶笑意地說:「妳媽真的很會買捏。」但旋即轉為苦笑,「不用這麼節儉也沒關係啊。」
    裝箱,用封箱膠帶黏上,以麥克筆寫上內裝何物,不要的物品則是放進黑色大垃圾袋。
     
    『人生最後所擁有的物品,只剩下丟掉、捐掉、留著,這三種選項,而且數量逐漸遞減。』大概是我最大的體悟,看著母親過世後,以及自己所擁有的東西。
     
     
    儘管知道慈濟在許多話題中都有爭議,但因為太明白那個面對整間房子遺物量的絕望,而自己也的確被拯救了。從此以後,身邊朋友有處理遺物(南部常有整棟透天厝的量,在家人過世後不知道該怎麼辦)前來問我時,我給出的答案常常都是:「可以找慈濟。」當然,自己先從少買、少囤積開始,不讓接手的人感到麻煩,可能才是最根本的。
     
    在結束這次檢疫後,我可能多一句:「香積麵有點好吃。」但對不起靜思語我還是沒有翻開......

  • 慈濟回收碗盤 在 飽島不藏:美食與旅行郭銘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970-01-01 08:00:01
    有 0 人按讚


    【花蓮小旅行筆記】

    131205-07。關於吃吃喝喝。小店開發。和朋友串。

    # 謝謝遲恆昌教授的邀請,可以在東華和同學們分享打工度假和文化衝擊,老師好多禮又細心,所以我得到了上下游市集的有機紫錐花茶
    和白鶴靈芝茶,來自花蓮返鄉小農黃嘉銘,很適合常熬夜工作的人喝,仙鶴草回沖有種溫甘的甜潤。
    ※ 享食人物誌 ─ 花蓮丹參好小子‧黃嘉銘 http://foodyparks.blogspot.tw/2012/08/blog-post_8599.html

    # 晚餐和朋友赴市區博愛街小巷裡新點燈的人氣小店「黑白切」吃飯。喜歡這安安靜靜的食堂氛圍,但去得晚,長年菜賣光光,魚、豬古早味切盤系列很不錯,嘴邊肉、二層肉、豬雜、鯊魚煙、曼波魚,腿庫飯淋了噴香肉燥,油潤下飯,菜頭湯裡幾顆手工蝦丸浮浮沉沉,好喝黃家紅茶就在附近,可以順道買來解解嘴乾。

    # 住到了老房子改的「花蓮日日」單人41號房,女主人大書盡可能保留下所有當時空間既有的規劃、老物新用,晚上忍不住在老式浴缸泡了個熱水澡,舒服不被打擾的睡了一覺,是一個人旅行花蓮很好的選擇,聽說亞洲當紅的攝影師川島小鳥先生不久前才剛住過這個房間,覺得開心。一樓的「日日物」生活雜貨太好買,一不小心就敗了三個日本陶燒的碗盤,一年份的筆記本,還有明信片。
    ※ 部落格 http://hualiendaily.wordpress.com/
    ※ 專訪川島小鳥 http://www.biosmonthly.com/contactd.php?id=2804

    # 隔天一早爬起床,去時光書店秀寧姐的新空間「時光1939」吃早午餐。80年歷史湯橋春榮醫師的日式塊木平房被完整保留下來,小庭院裡草木扶疏,進門後像是另一個與世無爭的世界,時蔬brunch份量超多,大推田園三明治、蛋捲和瑪格麗特,吃完再慢慢喝杯咖啡。隔壁有間荒廢的小屋,暱稱「十坪」,據說很可能會被整理然後把空間分割出租給藝術創作者,期待下次去花蓮時就能看到。
    ※ 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timelight1939

    # 下午跑去藏在復興街小巷裡的「咖啡月」喝咖啡,老闆是日本人,這裡也是日語交流所的樣子,門口有老腳踏車收藏,小桌點燈,氛圍恬靜, 冷天,熱摩卡,滿室咖啡香,好像有人在學拉花的樣子。※ 搜尋臉書「咖啡月(淺野)」

    # 接著又跑去了花崗山上的「GIOCARE」,把以前的警政辦公廳租下來,屋裡是女主人范暄和室友居住和創作的空間,捏陶也畫畫,范暄的冰單品很厲害,燜蒸後是直接用冰塊水來沖,豆性先受熱釋放後又被冰鎮保留,初次到訪,她幫我挑了衣索比亞耶加日晒的水果炸彈,酸味不若一般印象中喝黑咖啡所帶來的濃重,縈繞果香,這款把非洲豆子香氣重的特色都帶了出來很適合像我這樣的入門者。巧遇Amigo背包客棧的小兔,也去澳洲打工度假過,聊得很開心,邊聊,范暄又拿著肯亞酸味明顯的卡里米庫給我們試喝,午後的小庭院裡氣氛非常愉快。GIOCARE是義大利語,英文的play,記得,請用很性感的義大利腔來發音。
    ※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giocare.cafe

    # 幫花蓮日日的大書和朵拉打包外帶冰單品,也幫忙跑腿去民國路上菸酒公司對面買可口的「山東餡餅」當午茶,一個12元、現煎蔥肉餡、爆汁、可要求老闆皮要煎得酥脆一些,好吃。隔壁幾間的「蔡記豆花」以前在花蓮換工時就一直是心頭好,他們的熱冰糖薏仁湯加牛奶,冬天喝,暖心暖胃阿,吃得下可以連餡餅一起pocketed!

    # 去了中華路進中原路口,親密關係旁邊的老屋去挖二手貨,但多以大型傢俱為主,再去慈濟回收場,不走運,沒挖到什麼好東西,花蓮幾個收舊貨的據點都有穩定貨源,常常一收到貨,就被小店或民宿買走。

    # 逛完舊貨殺去美崙有英國藍帶廚藝背景的「Dandelion蒲公英」,他們的歐風甜點 好 好 吃 ! 最熱銷的檸檬塔已經賣完,用一保堂抹茶粉製作的京都抹茶白巧克力蛋糕,吃完會噴淚。然後再冷都要點開心果口味的霜淇淋,加點義式濃縮Espresso當topping淋上去,自己進機器打得霜淇淋,奶香濃郁,上頭灑滿進口磨碎開心果濃縮的咖啡醬讓味蕾在苦甜間達到完美的平衡。(就算寒流來襲5度低溫只要他們有賣 都必點)
    ※ 搜尋臉書「蒲公英歐風甜點」

    # 去逛了幾間小店,「小一點洋行」、「阿之寶」、「Wata原民手作」、「O'rip生活旅人工作室」,有手作有文創,充滿在地情懷,阿之寶的鉛字印刻一直都是送禮的溫馨小選。

    # 經過忠孝街,「choco choco手工巧克力」正在試賣,從以前的林森路搬過來,同樣也是老房子改過來,傍晚,剛好碰上香蕉巧克力馬芬現出爐,忍不住又買了一個,但我不能再配咖啡了,已經喝太多,我期待下次來花蓮可以吃到我最愛的布朗尼,然後看看它們二樓改造後的空間。
    ※ 臉書搜尋 「choco choco手工巧克力」

    # 趕在第二晚政大書城的講座前,去找了曾出現在我的書《西島撕落》裡的廚媽Amber,她和男友經營了一個很酷的行動咖啡館「鍾擺‧咖啡」,改建腳踏車,大街小巷的提供手沖單品,剛騎咖啡車邊沖咖啡邊環島旅行回來,書裡有提到關於一口鳳梨冰的故事,她做甜點也做果醬,乳酪蛋糕很厲害,可以現場吃也可以電話預訂,GIOCARE也吃得到,她的果醬原料多來自原民部落的無毒農業水果,我帶回高雄的鳳梨果醬,土鳳梨來自花蓮崙山部落,夏天限定的五月桃果醬則來自桃園復興的比亞外,不管是當抹醬或是沖熱水喝都很棒。
    ※ 更多的資訊可以上「台灣原味」部落格 http://taiwanway1.blogspot.tw/
    ※ 搜尋臉書「鍾擺‧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