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自然產心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自然產心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自然產心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自然產心得產品中有1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胖胖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鑲金的牙齒🦷 胖麻科普👉🏻美國醫療🙄️ 一年沒讓胖胖檢查牙齒了 但開學一陣子了還是得去檢查一下 在美國的醫療保險真的不便宜 雖然今年很幸運因為我自己扶養胖胖所以保險有得到補助. 每個月保險費算是很便宜. 不然美國一般醫療保險一家三口自己保的話平均會在一個月$700-1000不等的保險費. 如果你在...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茜茜與人夫謙 Chien&Chi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宜蘭五結 #一秒到日本 #小孩放電一日遊 人夫謙:如果可以出國,最想去哪一國? 茜:當然是日本,我要去實現跟女兒穿和服遊京都的夢想啊 以前以為稀鬆平常的是,居然變得遙不可及😭,但我真的好想好想去日本,覺得那的氛圍與步調,讓人很放鬆,又能拍很多美照。 既然現在去不了日本,我也不想一直等下去又...

自然產心得 在 陳菁徽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5:25:12

#壯世代媽媽 #47歲自然產媽媽 #試管嬰兒 疫情期間的網路線上交流👩🏻‍💻 越來越先進熱鬧 感謝莊小姐月子期間一邊照顧寶寶 一邊線上跟大家分享 她從40歲之後決定成家生子 一路走來的心境轉折與過程 昨天讓我最驚艷的是 張介凡資深主播關於『壯世代』的探討提問 @dr.x5jason.lin 說他1...

自然產心得 在 周珮如Claire?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1:43:51

一定要紀錄打完疫苗的這一晚,心得我一定要po,因為我很喜歡看我的每一天(有人跟我一樣嗎?😌) 全球都在打疫苗渡過這次危機,我是選AZ,並且前一陣子因為慢性支氣管發炎、上呼吸道比較不好狂咳嗽去就診,所以我被撈到了第九類比較早打,雖然已經心理準備了100次打完之後會發燒加劇痛,但當下還是很錯愕怎麼這麼痛...

自然產心得 在 陳菁徽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5:25:12

#47歲自然產媽媽的高齡求子之路 去年閨蜜有一篇『四年的高齡求子之路』 傳送門👉🏻https://www.facebook.com/2335123219860814/posts/3828283967211391/ / 有許多揪甘心也完全不認識小惠的姐妹 在下面獻上許多祝福期望小惠平安順產 閨蜜要...

  • 自然產心得 在 胖胖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9 20:48:31
    有 408 人按讚

    鑲金的牙齒🦷
    胖麻科普👉🏻美國醫療🙄️

    一年沒讓胖胖檢查牙齒了
    但開學一陣子了還是得去檢查一下
    在美國的醫療保險真的不便宜
    雖然今年很幸運因為我自己扶養胖胖所以保險有得到補助. 每個月保險費算是很便宜.
    不然美國一般醫療保險一家三口自己保的話平均會在一個月$700-1000不等的保險費.
    如果你在大公司上班的話那公司提供的保險連家屬一起包含的話就福利會很好
    舉例來說:
    我的小姑丈在福斯汽車主管階層. 薪水很高.
    小姑姑在LV工作很久. 就是高級業務層. 薪水正常. 但全家四人保險就跟著小姑姑的公司.
    為什麼呢?因為LV集團非常大. 相對醫療福利就會很好.

    那你可能會再問
    ❓有補助和沒補助的差別在哪裡❓
    舉例胖胖前幾天的過敏原檢測. 兩年前我也去測過. 沒醫療保險要自費的情況下我花了$780. 對. 是美金😒
    而這次我們有保險了. 補助的情況下花了$10元美金. 是不是天壤之別!!

    說到這邊. 就又要講到 #看醫生的差別
    因為保險公司太太太多. 不同保險的階級也差很大. 於是乎美國各診所包刮醫院的費用都不一樣
    而且一般來說你看醫生會先到「家庭醫生」那裡去檢查. 而不是像在台灣哪裡痛就看哪一種診所.而且診所還滿街都是😂
    在美國不可能的
    美國的「家庭醫生」或「兒童醫生」都是給你從小看到大的. 除非有特殊需要進一步檢查的醫生就會開轉診單到所謂的「皮膚科」或「耳鼻喉科」等.
    通常大部分人會去的兒醫家醫所診所,像我們這種政府補助很多的保險很多診所都不收. (因為賺的少😂)
    所以我就得自己搜尋我保險公司的網絡去查可以在我家附近的兒醫而且收我這家保險的診所有哪些.
    是不是很有趣
    不過還好新的兒醫診所醫生護士都很棒.

    像胖胖上次落髮也一定先看家醫
    剛回來美國因為頭髮幾乎掉光. 就算在台灣檢查過就說是壓力. 但還是想讓胖胖進一步全身檢查. 當時醫療保險還沒開始生效但我也等不了這麼久了直接自費抽血全身檢查.
    這一抽去實驗室檢驗報告回來還好身體一切正常.就真的是壓力造成.
    但也噴了我$800美金
    之後再轉介皮膚科就不用錢了因為那時候保險就啟動了

    所以基本上都是家醫或兒醫再不然就是自己治百病
    重點是小感冒基本上醫生都不會給你藥. 看一下就叫你自己去藥房買退燒藥或是鼻塞喉嚨痛的藥(就是架子上可以自己買的)
    除非高燒三天不退需要吃到類固醇成份的藥他才會開給你-因為類固醇用藥需要醫生的處方簽
    說到這個「藥」又有另一個故事.
    美國看醫生拿藥還是要付錢的. 而且不是走到隔壁藥房拿藥那種
    而且看離你家最近的超市藥房或藥局去拿藥.
    為什麼人家都說到美國人人都變成醫生. 就是因為這樣的醫療環境. 造就我們只要是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發燒不超過一天的話.
    基本上就是讓身體自行復原. 連藥都不會去買.
    發燒三天的話我也是就買小兒退燒藥讓胖胖吃. 除非燒不退我才會帶去兒醫.
    就算醫生開藥也是看保險給付分價格.
    我曾經拿過一條$130的藥好像是胖胖那時候長針眼很腫,不過我們沒有保險所以自費得吃口服類固醇。
    結果現在看醫生開的藥大部分就不用錢,是不是差很多🙄️

    在美國最最最怕的還有👉🏻去急診
    因為
    1⃣️除非你瀕死邊緣一定會先搶救你. 不然你會在急診室等到天荒地老.
    像我朋友的先生明明鋸樹鋸到自己的腳血流不止(後來還好我手巧的朋友成功簡單在家包紮然後送她先生去急診)
    我記得很清楚下午五點我接她女兒來我家玩. 然後她晚上11點才從急診來接她女兒. 因為等到天荒地老
    2⃣️急診費用的天價
    有一次胖胖半夜腹痛全身捲曲
    我們實在擔心腸子打劫壞死於是送急診
    可能因為是兒童專門急診加上是小孩所以沒有等很久
    這一去檢查還好只是脹氣. 不是腸子打結
    雖說如此媽媽的荷包就被打劫了.因為$1800飛了. 對. 是美金
    這時候保險就要派上用場
    好一點的保險公司就不用說了. 急診費用保險公司負擔就會滿多的(copay)
    以我的來說. 如果我去急診. 保險公司會負擔75%. 我自己負擔25%
    但很多一般保險自行負擔都要很多.

    所以你們可以想像在美國生小孩嗎?
    我朋友先生家的公司很大所以保險福利很好. 她只是自然產. 在保險扣掉後自己還要負擔$2500美金
    我就在想還好當時我回台灣生
    不然我吃了全餐還沒保險.
    聽說這種案例是兩萬美金起跳(嚇死)

    美國醫療保險還有一件很促咪的事情
    就是不管你的保險等級高還是低
    一定都會有一個自付額(deductable)
    什麼意思呢?
    不管保險多好. 所有醫療費用你要先自己付錢累積到你保險規定的自付額額度,
    在這以後的醫療費用保險公司才會開始幫你給付.
    舉例來說:
    我朋友一家三口一個月保險$800多.
    但他們必須自己付醫療費用等累積到$6500美金後(也就是20萬台幣)
    保險公司才會開始負擔之後所有的醫療費用. 前面你付的他不會給你. 因此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你會聽到朋友說*今年我的保險自付已經達標. 那我要努力看醫生做各種檢查. 反正不用錢*
    是不是也很有道理LOL

    因此其實很多家庭是付不出保險費的. 因此他們寧願每年被罰錢(大約$1000美)也不願意保險-因為每個月都這樣$700以上的保險費對很多家庭來說負擔是很重的. 而且重點有用到就算了. 很多時候都是用不到的.

    💗感謝美國政府給獨立扶養子女的媽媽全額的醫療補助所以我沒有「自付額」💗
    在美國生越多小孩補助越多. 歡迎多多生產(喂)你看拉丁美裔都超會生的. 一個家庭都4.5個小孩這樣XD

    回到正題(講這麼多才回到正題😂)

    雖然我有政府補助的醫療保險
    但也因為這樣就沒包含牙齒和眼睛保險
    代表你看牙齒和眼睛都要自費
    在美國小孩一年會要一次的身體檢查包含視力聽力
    這次我們剛做完因為有保險所有不用錢
    我記得四歲的胖胖那時候我們沒保險結果$890美金又沒了
    這次想說明年暑假才回台灣不然就在美國檢查牙齒好了
    因為沒保險所有掛號費先付了$140美金(心在淌血)
    例行洗牙. 檢查. 拍X光照.
    醫生來了發現一顆小蛀牙說要處理且要填溝.
    但得另外約下次
    而且自費報價$524. 對. 又是美金. 一顆蛀牙
    我不想用台灣的健保去想了
    回不了台灣只能就地處理
    胖胖說她沒有痛的感覺. 他可以等到回台灣再處理
    傻孩子. 牙齒這東西等到你有痛的感覺就要抽神經了.
    #撐到了九歲來了人生第一顆蛀牙.
    媽媽覺得你很棒了
    只好硬著頭皮預約下次處理蛀牙的時間

    不小心落落長講了很多
    實在是太有心得了😂
    我想很多人都常聽說美國醫療的可怕
    但到底有多可怕到這樣分享完給你看比較
    有沒有覺得自己在台灣好幸福
    真的要好好珍惜台灣的醫療資源啊

    我要去殺我的小豬公給胖姐看蛀牙了😂
    還想聽美國什麼奇聞怪象請在下方留言
    下次幫你們科普XD

  • 自然產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2 18:51:55
    有 369 人按讚

    【NEW文章分享】今日 #墨爾本 百年罕見的六級大地震😰

    看著六十年老房子的窗戶頻頻震動,傻傻的我們還坐上床上想說是不是附近工程在挖土🏗️🤣

    英文有句話:「ignorance is bliss 無知就是福」應該就是形容我們吧😅 不知道在台灣的大家對地震是不是比較敏感呢?

    Anyways!上次忘了跟大家分享在家生產故事的連結👶 大腦真的很健忘,明明應該是令人難忘的事件,卻隨著一日過一日而開始變模糊,趕緊把細節寫下來😆 重新回味後,還是覺得很扯~

    這篇也跟大家介紹我懷孕最後一個月所做的 #順產運動 以及外國人說的 #順產食物 😬 雖然不見得有用,但也許真的可以增加順產機率喔😉

    最後希望大家昨天都有個美好的中秋節喔 🌕

    #懷孕記錄 #生產記錄 #無麻醉 #自然產

    *️⃣ 產前憂鬱症記錄 ➡️ https://bit.ly/38uyyUH

    *️⃣ 備孕紀錄 ➡️ https://bit.ly/3dEcXgB

    *️⃣ 懷孕1-3月紀錄 ➡️ https://bit.ly/2Nh1vN7

    *️⃣ 懷孕後期記錄 & 舒緩分享 ➡️ https://bit.ly/38v2ikp

    *️⃣ 爸爸產前教育課心得 ➡️ https://bit.ly/38v2ikp

  • 自然產心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4 19:02:58
    有 978 人按讚

    【澳洲醫院】生產已過二十天了!還是覺得我們意外在家產子的故事很 WTF 🤣

    這次懷孕及生產我們是走私人醫院,總共住了四晚🏥 朋友們都說這間醫院的食物很好,沒想到真的很澎湃!夠兩個人合吃!很適合我們不想額外點餐的個性😂

    午餐跟晚餐都是前菜(幾乎主菜份量)、主菜、點心,外加酒飲🍷 外國人覺得哺乳媽媽喝一杯酒無傷大雅,只要你喝的量還可以開車,那麼就可以哺乳😅 當然我的啤酒都是給 York 啦!畢竟經過那麼瘋狂的生產/ 接生,他需要啤酒收收驚🤣🍻

    我們住的房間是單人房,伴侶是睡單人沙發床,但可以花每晚 AUD$75(台幣$1500) 變成雙人房含老公的早餐🥞 幸好我們兩人夠小隻,可以擠一張單人床😂 就這樣睡了四晚,晚上也方便讓 York 顧嬰兒(這邊是母嬰同室...🥺)

    幸好 Baby Zara 很給面子,在醫院都至少睡四至五小時😌 聽說寶寶剛出生還沒發現自己來到地球,幾天後「醒來」才會開始鬧🤣

    Ps. 話說救護車帳單是 AUD$1265(約台幣兩萬五)還好有保險🚑 另外保險費不是保最貴,所以入院費用是 AUD$750(約台幣一萬五)而私人婦產科醫生看診費用是台幣十萬初,保險只保接生費(剖腹或是自然產)但後來沒有真正用到啦...😅

    懷孕其他記錄在此:

    *️⃣ 產前憂鬱症記錄 ➡️ https://bit.ly/38uyyUH
    *️⃣ 備孕紀錄 ➡️ https://bit.ly/3dEcXgB
    *️⃣ 懷孕1-3月紀錄 ➡️ https://bit.ly/2Nh1vN7
    *️⃣ 懷孕後期記錄 & 舒緩分享 ➡️ https://bit.ly/38v2ikp
    *️⃣ 爸爸產前教育課心得 ➡️ https://bit.ly/38v2ikp

    #澳洲懷孕 #澳洲醫院

    Back home for 20 days and still WTF about what happened at our birth story 🤣

    For other babies it would've been their first time coming home🏡 but for Zara it was more like she's BACK HOME AGAIN🤣

    Just documenting our life in Epworth hospital for the past 4 nights🚑

    York and I were too cheap to upgrade ourselves to a double room for AUD$75 a night, so we snuggled up together in a single hospital bed 😂

    We were also too cheap to pay for extra food, so York shared my portions🙈 Luckily this hospital is famous for their food🍴 3 course meal + alcohol 🍷Main size entrées, life was good😋

    Baby Zara was able to sleep 4 hours in the hospital between feeds, so we weren't too tired 😆 Obviously we hope she can stay this way 🤞

    Ps. Paid for a year's worth of pregnancy cover, didn't made full use of the obstetrician, got an ambulance bill of AUD$1265 instead 🚑😂

    📚《跟著Winny勇闖中美洲》2019 → http://goo.gl/RYPSTp

    📚《地心引力抓不住的冒險家》2018 → https://bit.ly/2kYdpgt

    📸 歡迎跟蹤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travelwithwinny

    🎧 Podcast ➡️ https://anchor.fm/travelwithwinny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