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自然指數圖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自然指數圖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自然指數圖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自然指數圖形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小龍江恩研究社,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候活伽利於1935年出版了一本關於形態技術分析的書叫《股市利潤》(“profits in the stock market”)將利用黃金比率及幾何圖形結合總結了多個股市形態,和諧比例的價格形態內涵每時每刻都在投資市場上重複演繹著,並且不斷被後繼者發展創新,但基本結構一直未變。 其後艾略特波浪理論更...

  • 自然指數圖形 在 小龍江恩研究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9-15 08:00:00
    有 64 人按讚

    候活伽利於1935年出版了一本關於形態技術分析的書叫《股市利潤》(“profits in the stock market”)將利用黃金比率及幾何圖形結合總結了多個股市形態,和諧比例的價格形態內涵每時每刻都在投資市場上重複演繹著,並且不斷被後繼者發展創新,但基本結構一直未變。

    其後艾略特波浪理論更將形態交易再發展成更全形,強調形態、比例和週期。艾略特(R.N.Elliott)利用道瓊斯工業指數平均(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DJIA)作為研究工具,發現不斷變化的股價結構性形態反映了自然和諧之美。根據這一發現他提出了一套相關的市場分析理論,精煉出市場的13種型態(Pattern)或波浪(Waves),在市場上這些型態重覆出現。以上的方法形態太多是跟據黃金比率及斐波那契數列等比率形成,所以先跟大家導說什麼是黃金比率。

    想學習和諧交易?- 2019年全新課程-江恩理論及和諧交易實戰班(第一班)...
    See More

  • 自然指數圖形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3-05 08:09:10
    有 44 人按讚


    巴菲特認為波克夏持有的普通股代表對企業的投入,不是什麼根據線圖形態、分析師目標價、或媒體名嘴意見,就要買進或賣出的代號。

    因為,假如投資的公司企業表現良好,投資自然就會表現良好。

    巴菲特這個想法與態度跟指數化投資完全相同。

    我們透過指數化投資工具持有全市場證券,是因為我們是相信,這些公司長期下來,整體是會賺錢,會進步的。所以我們持有它們的股票,參與它們的成長。

    投資,是持有與參與,不是租借股票,想買就買,想賣就賣。

    相較之下,有些使用指數化投資的人,使用一些目標價位,譬如達到某價位就賣出,達到某價位就買進。或是等到技術線圖出現什麼訊號就買進或賣出ETF。

    這些人就跟許許多多的股票投資人一樣,只是把這些股票跟ETF當成一個可以隨時買進跟賣出的代號而已。他們根本不是在參與企業的成長與獲利。他們會買賣的理由在於這些代號每天的報價會波動,而他們自認有方法,可以只參與到上漲的波動,躲過下跌的波動。

    假如在公司裡面努力工作,想辦法賺錢的人,都要經歷競爭對手與市場的考驗,每天為生存而努力。面對貨真價實的公司倒閉,減薪裁員的風險。

    買賣公司股票的人,卻可以用一些”交易技巧”、”交易系統”或是遵守某種”投資紀律”,就可以趨吉避凶,參與到股票的上漲,躲過股票的下跌。換句話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賺的比實際工作的人還多。

    那麼請問,現在還在公司工作的人,都是笨蛋嗎?

    那些以為做些金融操作,就可以好處全拿,壞處全無的人。那些想要當市場上最聰明的人,往往會發現,自己恐怕沒有想像中聰明。這些方法,假如可以”保證獲利”,那才是不符合基本邏輯,也可以說是”沒有天理”。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一位成功的主動投資人(註),跟成功的指數化投資,雖然用不同的方式投入市場,但基本概念有個相通之處,那就是透過股票參與企業。

    而許許多多不成功的主動投資人,跟偽指數化投資者,則是以為可以只參與到上漲,躲過下跌,於是積極買賣證券。

    後面這個做法長期下來,恐怕很難帶來令人滿意的成果。

    不論是成功的主動投資人還是成功的指數化投資人,成功有相同的原因。那就是注意成本、長期參與、不為短期市場起伏所動。

    不論是失敗的主動投資人還是失敗的指數化投資人,失敗源自相同的心態。那就是自以為短線操作,就可以參與上漲,躲過下跌的心理。

  • 自然指數圖形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3-05 07:37:57
    有 702 人按讚

    巴菲特認為波克夏持有的普通股代表對企業的投入,不是什麼根據線圖形態、分析師目標價、或媒體名嘴意見,就要買進或賣出的代號。

    因為,假如投資的公司企業表現良好,投資自然就會表現良好。

    巴菲特這個想法與態度跟指數化投資完全相同。

    我們透過指數化投資工具持有全市場證券,是因為我們是相信,這些公司長期下來,整體是會賺錢,會進步的。所以我們持有它們的股票,參與它們的成長。

    投資,是持有與參與,不是租借股票,想買就買,想賣就賣。

    相較之下,有些使用指數化投資的人,使用一些目標價位,譬如達到某價位就賣出,達到某價位就買進。或是等到技術線圖出現什麼訊號就買進或賣出ETF。

    這些人就跟許許多多的股票投資人一樣,只是把這些股票跟ETF當成一個可以隨時買進跟賣出的代號而已。他們根本不是在參與企業的成長與獲利。他們會買賣的理由在於這些代號每天的報價會波動,而他們自認有方法,可以只參與到上漲的波動,躲過下跌的波動。

    假如在公司裡面努力工作,想辦法賺錢的人,都要經歷競爭對手與市場的考驗,每天為生存而努力。面對貨真價實的公司倒閉,減薪裁員的風險。

    買賣公司股票的人,卻可以用一些”交易技巧”、”交易系統”或是遵守某種”投資紀律”,就可以趨吉避凶,參與到股票的上漲,躲過股票的下跌。換句話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賺的比實際工作的人還多。

    那麼請問,現在還在公司工作的人,都是笨蛋嗎?

    那些以為做些金融操作,就可以好處全拿,壞處全無的人。那些想要當市場上最聰明的人,往往會發現,自己恐怕沒有想像中聰明。這些方法,假如可以”保證獲利”,那才是不符合基本邏輯,也可以說是”沒有天理”。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一位成功的主動投資人(註),跟成功的指數化投資,雖然用不同的方式投入市場,但基本概念有個相通之處,那就是透過股票參與企業。

    而許許多多不成功的主動投資人,跟偽指數化投資者,則是以為可以只參與到上漲,躲過下跌,於是積極買賣證券。

    後面這個做法長期下來,恐怕很難帶來令人滿意的成果。

    不論是成功的主動投資人還是成功的指數化投資人,成功有相同的原因。那就是注意成本、長期參與、不為短期市場起伏所動。

    不論是失敗的主動投資人還是失敗的指數化投資人,失敗源自相同的心態。那就是自以為短線操作,就可以參與上漲,躲過下跌的心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