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在閱讀的時候,通常會讓自己沈浸在字裡行間,去感受作者想樣傳遞的能量和知識,而我也相信關係是一輩子的必修課,有些啟發就是需要書本一再的提醒我們、敲敲冰封已久的心門。
⠀
從過去幾次的 Q&A 中,許多讀者正在關係中探索,相信如果透過書本的引導,你會更全面的自我覺察並有效調整行為模式。雖然我們在...
/
自己在閱讀的時候,通常會讓自己沈浸在字裡行間,去感受作者想樣傳遞的能量和知識,而我也相信關係是一輩子的必修課,有些啟發就是需要書本一再的提醒我們、敲敲冰封已久的心門。
⠀
從過去幾次的 Q&A 中,許多讀者正在關係中探索,相信如果透過書本的引導,你會更全面的自我覺察並有效調整行為模式。雖然我們在不同的時間、空間,卻仍能一起分享文字的能量。
⠀
📚 書單服用小建議:
⠀
Start. 儲存本篇貼文,日後隨時回來挑選
1.針對痛點選取你的處方,從自己最關注的問題開始。
2.找一個安靜的時光通風的空間,手機轉為勿擾模式。
3.準備一杯喜歡的咖啡 or熱茶、書籤、手抄金句的筆記。
4.翻閱目錄,先選一個最有感的章節開始吧!
⠀
📌自我/人際關係
⠀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
⠀
你知道在壓力下,你慣用哪種行為模式,是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呢?本書除了幫你找出慣性模式、解讀外在行為背後的內在冰山要素到情緒的轉化與改變,想要開始更多自我覺察,可以先服用本書。
⠀
📖被討厭的勇氣:
⠀
總是在追求他人認同?總是討厭自己?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其實就連隱士,也很在意他人的眼光。對此你應該不陌生吧,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的字字句句能帶給你自我、人際、生命的啟發。
⠀
📖內疚清理練習:
⠀
《高敏感是種天賦》作者的續作,一「內疚感自我檢測量表」,帶你評量自己的內疚指數,不理性的自責、良心不安讓你長期壓得自己喘不過氣?明明知道卻難以改變?可以嘗試本書的一些工具,訓練你能更溫柔對待自己。
⠀
📖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
親愛的,你也過度努力了嗎?你想過自己在設立新目標時,其實是不滿意現況,自我接納的能力不足嗎?這本書從一分鐘自我接納力小測驗開始,了解自己接納力不足的程度,談到內心住的陰影猛獸如何箝制我們。最後會發現,「許多生命課題不斷重複直到你放過自己一馬」
⠀
面對情緒你是裝沒事還是自責呢?本書也實際給予幾個練習情境,包含駕馭自己的情緒感受的五步驟,從覺察、辨識、接納、傾聽到馴養,身體需要保養,情緒也需要這樣的日常保養步驟。
⠀
📖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
⠀
長大的我們為什麼總是卡在一些地方,那些情緒連自己都不知道來自何方,逃避、憤怒、討好他人,這樣的你需要給自己機會與內在小孩好好聊一聊,沒有一個人的童年是完美的,多多少少都受過一些傷,你不用害怕和他們重新連結、產生對話,如果你一直陷入特定的腳本中,那麼更要探索你的童年經驗。
⠀
一樣滿滿的練習情境,讓你不只是閱讀,更能獲得實際演練,幫助自我進行調整。
⠀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
心理諮商師以諮商師與個案的視角,讓讀者窺探一路探索自我的旅程,如果你好奇心理諮商的過程,或是遇到人生困難想探索自我關係,來看看作者蘿蕊・葛利布揭露自我與個案的盲點,或許我們每個人都要找人多談談。
⠀
📌感情關係
⠀
📖自尊與依戀的愛情心理學:
⠀
不喜歡的樣子、害怕親密關係?或是擔心遇不到理想的對象、自我厭惡,戀愛總是不順利。除了向內探索,也向外去點出無法當成戀愛對象的類型,如果你因為感情結束無法走出,透過這本書可以幫你看清愛情裡的漩渦。
⠀
📖刻意失戀:
⠀
你也還在失戀的痛苦之中逼著自己趕快好起來嗎?默默關注對方卻總是再度讓自己陷入失落無底洞,為什麼對方過得好好,自己卻還走不出?親愛的,你不需要馬上好起來,但有每一天都要慢慢復原的責任。「沒有一擊必殺的抗失戀祕技。認賠殺出,在現有基礎下追求更好的心理狀態」
⠀
📖為什麼我們總是愛錯:
⠀
去年曾向大家推薦本書,後來也有友人太喜歡來外借閱讀,心理諮商師莊博安在書中揭開關係的三種角色,如同重回在潛意識的深土,鬆動一番,看清我們從哪來,又正在關係正處於何種定位。
⠀
在關係中扮演的三種角色:拯救者的你,總是大量付出,期待對方愛的回報。受難者的你,承受痛苦不安,期待得到愛的救贖。逃避者的你,過於害怕受傷,與感情隔閡又遠觀愛的可能。我相信有非常多讀者都在探索自己在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困惑自己為什麼總會陷入同樣的關係劇本中,透過本書可以幫助你探索。
⠀
關係療癒書單系列,下回來分享工作關係與金錢關係貼文,也歡迎和我分享你的書單!
⠀
🌟追蹤 @nizi.girlstyle ,看更多自我/伴侶/金錢關係
⠀
👀如果喜歡以上內容,按愛心或分享限時動態標記 @nizi.girlstyle
⠀
#小妮子自我關係
⠀
-
#書單 #好書推薦 #人際關係 #自我定位 #療癒 #童年陰影 #被討厭的勇氣 #戀愛 #情侶 #做自己 #熱戀期 #失戀 #療傷 #自我厭惡 #愛情 #感情 #親密關係 #情侶關係 #愛情心理學 #內心世界 #女性 #Woman #個人成長 #自我價值 #關係心理 #正能量 #心理學 #自我概念 #勿擾模式
自我認同狀態量表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40歲創造成功的價值觀:建立安全網、培養突變的土壤
update:演化論的部分是我超譯,等我讀完書後再回頭調整。
到了40歲終於釐清關於成功的價值觀,這個問題源自於人到底要做到成功(或者是自我實現)。本文較長,前半段較抽象,後半段非常務實。
「設計出保底安全,和盡可能發展創造成功的機會」
我的價值:體驗與創造。
體驗:經驗到不同的人事物(人食物),身體感官有新的感受。
吃新的食物、坐自駕車、學一個新的知識、爬一座新的山、認識一個新朋友...etc
創造:腦袋有新的想法,並付諸實行。
寫一篇原創的內容、做一把椅子、寫一份新企劃、協同朋友創造一個新服務。
其中創造且換得社會價值取得成功是最難的,例如烤出一個新麵包,這是一種新的創造過程,這個過程僅現在自己。但烤出一個麵包,大家覺得好吃,並願意拿錢跟你買,這個取得社會價值的過程就很不容易了。
我一直在想有沒有一個好的路徑前往成功,過去十年我抱持的想法是Kevin kelly的「趨同演化論」,例如相對論和物競天擇理論一定會出現,愛因斯坦和達爾文在發展理論的時候,同時期已有其他學者正也發展,不會因為沒有這兩位絕世天才,理論就會消失。所以盡可能地做,創造成功有可能落在自己的身上。
後來我思考了演化這件事,演化需要基因遇到一個激烈的突變才會發生,而突變的結果又優於原本生物的樣態,更適合環境生長,這個突變就會保留下來。地球就是適合突變的環境,在電影星際效應中太空船到達了第一個離黑洞太近的星球,因為引力太大使得環境的變動性太小,根本沒有任何突變的可能性,不適合人類移民居住。
除了生物的演化以外,人的進步與發展也是透過「突變」來的。工具、農耕、貨幣、電力、蒸氣機、電話到網際網路每一項發明都把人類又往前帶了一步,細看每個發明都是少數人突變創造而得的。
根本無法按造規劃和確定讓這些突變發生,可以做的只有是有一個肥沃且允許突變的土壤,例如民主制度和資本主義就是讓突變發生的土壤。
回到自己身上,如何讓自己更容易創造成功呢?就是為自己建立各種有機會突變的土壤。
在培植突變土壤之前,要先設立二層安全網。
最底層為「槓桿安全」,用保險來保護自己和家庭的生存。假設我自己是整個家庭的經濟支柱,如果遇到生病、殘疾和死亡能夠讓家庭順利度過。
生病的、重大車禍的就用實支實付來處理,房屋貸款可以最低準備6個月的貸款額度用壽險對應,這樣可以有一個緩衝期來賣房子處理貸款,扣完貸款剩餘的資金就很能負擔剩下的房子租金。若對房子有感情一定要保存下來,就要準備相對應的壽險金額,這樣就得負擔比較高的壽險保額。
第二層為生活安全,這個可以計算自己或家庭一個月需要多少的生活費用,我的方式並不是記帳,記帳對我來說太辛苦了,我是透過幾個大項的固定成本來計算每個月的現金流量,製成 #個人現金流量表。算出來後,準備可以渡過的金額,在美國這個數字通常是6個月的金額,華人比較保守我建議最少12個月為佳。
以我家庭一個月需要的開銷大約8萬來說,帳戶上有筆100萬的不動現金是最好的,可以用定存的方式做一層不容易花用的摩擦力。這筆費用也可以隨著全家工作的風險度來增加,假如目前正在創業更加危險,所以準備的金錢要高達18個月最佳(註:所以年輕的時候創業很好,各種風險值都低,也不用什麼準備款)。
以上兩層為保護自己家庭所用,有了這兩層保護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實踐多樣性和可能性,意思是除卻上述準備的金額之後,其他的錢可以拿來發展各種機會。
例如投資,買股票、買房地產,而且你可以考驗自己的眼光,做一些冒險的舉動,例如對我來說,我就可以不買0050,而衝刺bilibili或者飛一趟越南開戶買越南指數etf。買房地產我可以檢視台灣各地的重劃區,來壓注發展的可能性。
例如做各種小專案(side project),錄Podcast、拍youtube、從阿里巴巴進貨在蝦皮上賣,烤出一種沒人吃過的麵包嘗試販賣...各種創造性的產品並試著在市場上取得認同。
例如創業,做一個最小的可行性專案(可能從你的side project出來),拿到市場上驗證,找一起做事的人、寫計畫書取得投資等各種有機會規模化的發展。甚至也可投入朋友的創業。
以上三種冒險的投入唯一的條件都是要具有創造性和發展性,當有更多的機會時,才會有更多的突變發生,有更多的創造投入,這塊土壤就可能創造突變。
這裡我想舉個例子,電商一直是我想發展的業務之一,在Cool3c併入關鍵評論網之前,我也做過參與過幾次電商,有幾個單次的成功,例如慕課的全端工程師線上課程達2260萬的募資額、壞朋友打字機鍵盤不到一週賣到快500萬台幣、iPhone備份隨身碟一個月賣了快五百萬元,這些單次的成功案例並沒有成為長久的成功。
現在這些電商雖然都沒了,但我帶著經驗繼續往第二輪的實踐邁進,協助以前同事挨家挨戶拜訪成功品牌電商,並給予金錢資助啟動。用金流的方式協助大樓團購的前進。以顧問的方式繼續協助壞朋友電商的營運。當然其中投入的心力都不一樣,但這是我創造各種機會的可能性,只要我二層的安全做好,上述這些全失敗我都不害怕。
最後,終於到了最後。我們把上面所有的投入建立一份 #個人的資產負債表,整理出固定資產、股東權益、流動資產、各種負債,並把這些資產區分為安全資產、普通資產以及風險資產,並整合入自己的現金流量表,每個月再來檢討這份表單,就可檢討狀態並修正,這個做法跟經營公司滿像的,又更簡化些。
以上大致如此,希望有突變成功的結果來跟大家分享!
自我認同狀態量表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要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找到平衡點、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就要懂得在壞人阻撓你時,鼓起勇氣站出來捍衛自己。
逃不了的時候就去面對它,就算最後你只能憤恨不平地離去,在該對抗時就該去試看看。
你要保護好自己的心,如果心受傷了,連帶影響工作、愛情、關係,最吃虧的就是自己。因此,在險惡的人際關係世界裡,最優先要考量的就是「別讓自己受傷」。
取自《我也不想一直當好人》
*********************************
各位朋友,早安:
能保護自己,是生存的根本。
然而,有人不只是想要生存,還想要踐踏他人,感覺自己很優越。別說職場,有些人對自己的家人,就是這副模樣。
之前有朋友問我,如何以攻擊來自保,因為對方實在不是可以好好說話的人,這我沒有很好的答案。所以我找了這篇文章,算是盡可能去回應朋友的提問。
人的事,實在很複雜,我實在不敢自稱專家,被講專家都很心虛。很多處境我自己遇到了,一樣不會太好過,因為常常形勢比人強。
碰上沒有同理心的人,通常難以溝通,那就要學習攻防。但攻防常相當累人,有時在職場累積的壓力在無意中就會轉嫁到家人身上,所以有時不如直接離開環境。
有些人是沒有同理心,但少數人則心懷惡意。所以在職場的交情,常常要在離開職場之後,才是檢驗的開始。
最後一部分是幫助我們安頓身心的方式,我是真心期盼朋友們內外兼修,不管在外面怎麼跟人應對,內在的心態都是出發點。
我在今天晚上約9點半會進行這本書的贈書直播,歡迎大家一起參與。祝願您,能珍惜自己,別輕易讓自己委屈!
*********************************
面對欠缺同理心的人,該怎麼辦?
【文/ 朴民根】
俊基從名校畢業後順利找到好工作,才高興不到幾天,沒想到進了公司後,身為上司的洪組長成天找他麻煩,讓他日日坐立難安。他不知道為什麼洪組長要針對他,如果自己像另一位脾氣暴躁到離婚的同事也就算了,至少那位同事知道自己脾氣差,每當他發飆時,大家就知道要忍著點,但洪組長不同,他不生氣,卻總是講一些沒道理的話,像是:「你又沒有女朋友,星期天能去哪裡玩?來加班吧!我也會來加班,怎麼樣?公平吧?跟我一起趕工沒做完的工作。」
洪組長還常常在深夜或凌晨用通訊軟體交代工作,或者要下屬幫他辦私事。他欠缺同理心也不懂得換位思考然而公司高層卻非常信任他,認為他很會做事,俊基因此更憤恨不平了。
「那樣就叫做會做事?而且居然還有人願意嫁給他!跟這種心理變態工作,我都快瘋了,更何況他老婆還要跟他朝夕相處!」
俊基進公司前還好好的,現在已經到了瀕臨憂鬱症的地步。他懷疑問題是不是出於自己的個性太濫好人,於是決定接受諮商和檢測,才發現自己的狀態已經在憂鬱症邊緣。
所謂的心理變態是一種精神疾患,患者對他人的痛苦或憂愁毫無同理心,所以又被稱為「零同理心」(zero degrees o f empathy)。成功人士中有較高的比例存在,根據英國某項調查指出,心理變態約占人口的一%,但大企業CEO中的患者卻高達三•五%,足足高了三•五倍。
洪組長雖然不是心理變態,但他確實缺乏同理心。於是我請俊基做自我表達訓練,不要在意別人怎麼看,只要盡可能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就好。大約過了一個月左右,他終於能對洪組長做出反擊。
某天,俊基的企劃案在公司會議上大獲好評,會後洪組長又開始節外生枝。「我說,你的消費趨勢分析的相關資料,好像不太可靠啊!」洪組長如此詢問。
俊基早已有備而來,他一本正經地説:「大家都說好,似乎只有您不認同。若您真的認為不可靠,不如您自己來做做看吧?」
他總算出了一口氣,痛快得不得了,恨不得把洪組長當時的表情拍下來給我看。當晚難得一夜好眠,從那次之後他還做了幾次刻意的回擊。
***
善良有底線,偶爾也該適時回擊
面對欠缺同理心的人,我們必須更強烈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讓他們接收。即使他們不一定能理解,但至少接收到了,就能提醒自己不要再犯。
過不了多久,小心眼的洪組長像換個人似的性情大變,開始對俊基察言觀色,不過出一張嘴的個性還是老樣子。
職場上有時候會因為被缺乏同理心的人出言不遜而受傷,這些人不懂得理解對方的感受,也欠缺換位思考的能力,讓周遭的人特別累。但是,通常他們並沒有惡意。
「這件事這麼簡單,隨便做不就好了?」你可以觀察他們的表達方式,他們說出這種話卻不覺得怎麼樣,因為他們沒有考慮到別人的心情。
其實心理變態並非一點同情心都沒有,只是要他們啟動同理心是一件很費力費神的事情,就像對名畫沒興趣也沒天分的人,你要他花幾小時去看畫,他絕對叫苦連天。如果不是嚴重到要治療的心理變態,那些使我們痛苦的上司、同事、下屬通常都有同理心,只是需要你稍微大力刺激他們的「共感腦」而已。
為了保護自己,要懂得踩煞車,你可以這麼說:
「組長,您這樣說,讓身為下屬的我覺得很委屈。」
「課長,你說的很有道理,但也要顧及別人的心情。」
「主任,就算他是新人,也不該這麼嚴厲教訓他。」
不用擔心說話太直,因為他們受到的打擊比你想像的還小。
總而言之,你一點一點累積的勇氣,將能發揮改善彼此相處方式的力量,讓對方變得更善解人意。
***
沒有任何關係,值得你受傷
到哪裡都會遇到壞人,有天生壞心腸的、心術不正的、缺乏同理心傷人而不自知的……最壞的就是對所有人都好,卻唯獨對你不好的。如果只是私交,最好盡快遠離這個人,因為除了心理治療師之外,沒人能改變這樣的個性。若真能改,他們的父母或另一半早就做到了。
比較有問題的是職場上的交情,這個時候可以採取俊基的做法,鼓起勇氣表達自己的看法,為自己建立一座堅固的防護罩。不要放棄告訴對方你的不滿和心情,你不需要太過委屈自己,因為他一定聽過其他人這樣説,所以你的直言不諱頂多只會讓他覺得「以後我要更謹言慎行」而已。就算他對你懷恨在心,你們之間也不會演變成最壞的局面。
要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找到平衡點、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就要懂得在壞人阻撓你時,鼓起勇氣站出來捍衛自己。逃不了的時候就去面對它,就算最後你只能憤恨不平地離去,在該對抗時就該去試看看。人生在世很多事情說不準,說不定會出現如同李舜臣將軍帶領的鳴梁海戰般地逆轉勝。
重點是,你要保護好自己的心,如果心受傷了,連帶影響工作、愛情、關係,最吃虧的就是自己。因此,在險惡的人際關係世界裡,最優先要考量的就是「別讓自己受傷」。
***
【給自己的練習】如何不去在意討厭的人?
❶ 情緒是自然產生的
因此情緒自然地來,也會自然地走,負面情緒終究會消失。
❷ 想一想,十年後這個人做的事、說的話,仍會影響我嗎?
當然不會。因此別去在意他做了什麼,未來總一天他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❸ 設定一個當對方影響你的情緒時的基準分數
例如十分為極限,恨意最多只能到五分、憤怒最多六分、嫌惡八分,當你受到影響時,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超過這些分數。並沒有客觀的標準規定要設定多少分,意味著你的情緒其實是由你自己決定,不要花太多精神消耗在負面情緒上。
❹ 試著用最慢的速度步行
十分鐘就夠,不要去想那個人的事情,只要專注在你的每個腳步和呼吸就好。
❺ 試著慢慢進食
你也可以細細嚼著口香糖,或剝著橘子一片片慢慢吃。不要想那個人,只要專注在食物的味道、氣味和口感就好。
❻ 轉移注意力,不要一直卡在當下的情緒裡
你可以數數、仔細觀察附近的建築物,或是凝視天上的雲朵。
❼ 當情緒稍微平復後,請唸出左方這段文章
這是心理學家福律茲・培爾斯(Fr i t z Per l s)所寫的祈禱文,能幫助你在人際關係中找到內心的平靜。
*
我做我的事,你做你的事。
我不是為了要實現你的期望而存在,
而你也不是為了我的希望而活著。
你是你,我是我。
如果偶然間我們遇見彼此,那很美好。
如果沒有,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
以上部分文字取自
我也不想一直當好人:把痛苦、走偏的關係,勇敢退貨,只留下對的人!(附「情緒量表」,教你走出負面情緒)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6715
聯經出版
https://www.facebook.com/linkingbooks/
.
改為線上直播_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24 基隆免費公益講座_創作我的幸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4369237288959/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自我認同狀態量表 在 海苔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好、打給Ho、胎嘎齁、各位鄉親父老晚安,前天的直播我有一個地方說錯(而且還說錯很多次,真的很抱歉),然後加上前天非常忙碌,可能沒有仔細說明控制和勒索的差別,剛好今天也做了資料分析,一併將結果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這本書跟情緒勒索的異同
前天在直播的時候,有人說看起來跟情緒勒索很像,其實我讀起來的感覺比較是,操控的概念比較大,勒索的概念比較小。
換句話說,你可能在夫妻或者是家人的關係當中是容易被勒索的,但整體上來說你並不是一個容易受到控制的人、也不會想要取悅所有的人。相反地,如果你在 #所有的人際關係當中,都希望自己能夠扮演好人,不管這個人跟沒關係是親密還是疏遠,那麼你很可能就是受控者。
作者在書裡面也有提到情緒勒索(Susan Forward 1998就提出了這個理論),我在讀的時候也有這種「好像很像」的感覺,於是去找同是本書推薦人的慕姿討論。
慕姿認為,很多東西本來就是「萬法歸一」的,例如跳針回應不論是在原版Susan 的情緒勒索、慕姿的情緒勒索、甚至其他類似的心理治療書籍上面,都有提到「跳針回應」這個方法,因為它真的很有效,而且真的可以被使用出來。不過,《看穿無形的心理操控》這本書比起「停、看、應」更進一步地描述了細節,而且老實說我覺得最特別的地方,是在於指出 #幾種不同的操控者/ #被操控者 類型,以及提供許多的檢核表(除了貼文底下測驗之外,幾乎每一種都有一個自己的檢核表)。換句話說,控制百百款,但第一步就要看清自己是為何被控制。
#我已經買了情緒勒索還要買這本嗎
施主,這個問題要問你自己啊!老實說我無法幫你決定要買或不要買的問題,不過倒是可以稍微小小的說明一下這本書相對於情緒勒索的長處。
—條理分明,幾乎每個章節都有列點、分類
—自我檢核量表:包含操控者、被操控者、甚至每一種被操控者都有專屬的量表和檢核(如有的人可能是贊同症、有的人可能是自我感消失)。
—提供案例的改變過程:這本書和《姿勢決定你是誰》的共同點是用很生動的案例來說明這個控制的過程,不過更明確的用了「前後呼應」的方法,在第一章就交代了五個案例,並在最後一個章節說明他們是如何擺脫掌控和改變,有種注入希望的fu。
— 立論有心理學根據:例如自我效能、習得無助感、內外控信念等等。
總之,我覺得這本書是比較著重在「自尊」的建立,以及覺察這段關係為何會勾著你(第八章),惟有等到你自己慢慢長好了,才比較有可能去面對受控制的關係。
#這本書何時出版
昨天直播有一個地方說錯,這本書並不是一九叉叉年出版(對不起我記成情緒勒索原版的時間),其實英文原出版年是2004年10月,在此致歉和更正[1]。台灣版本原本的書名是《拿回你的人生主導權:看穿無形的心理操控術》[2],由於是2014年6月出版,博客來上面還有賣,但是千萬不要買錯,請認明紅色封面的才是新的(我看了一下目錄,內容應該是一樣的,不過舊的反而比較貴,因為現在有新書七九折的活動)。
先前的舊版賣得非常好,所以換了封面之後又重新出版,封面重新設計過後,也更為吸睛。
有人問說,相隔至少10年以上的書,現在看還符合現況嗎?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思考的觀點,畢竟心理學研究是會與時俱進的,不過,至少在這次收集的樣本和分析上面,並沒有發現所謂的「退流行」、或者「不符合現況」的狀態。相反地,至少在我們的分析當中發現,它很精確的描述低自尊者如何受他人擺布、被操控而不自知。
另外一個思考的觀點也不錯,雖然是2004年原版的書籍,卻歷經兩次的重新出版,就可以知道這本書有多重要、多受到歡迎。
不過,本來就沒有什麼書或者是方法是可以一勞永逸、適用於全部的人的,如果有疑慮的人,還是可以去翻翻看再來決定是否要購買這本書囉。
#這個量表可信嗎
這是一個很棒的量表,沒有但是!
謝謝大家的協助,我們使用所有願意參與研究的回應(n=3256),進行初步的信效度以及因素分析。
這個量表有非常好的信效度,內部一致性信度alpha =.97(實在是驚人的高),也沒有不良的題項。
在效度方面,根據作者的說法,說控制屬於高的人,越不知道自己是誰、也需要仰賴別人、心理適應也會越差,實際上在這次的分析當中,也獲得了初步的支持,受控指數越高的人,在親密關係當中焦慮依戀(r=.43**)與逃避依戀(r=.29**)也越高。
而這些人在生活方面,也有較高的憂鬱(r=.49**),自尊(r=-.56**)、生活滿意度(r=-.33**)、安全感(r=-.48**)也越低。如作者所說,將所有條件都考慮進去之後,#自尊(self-esteem)果然是預測「受控程度」的強力因子(標準化回歸係數beta=-.39**)。可見得如果你是一個容易被控制的人,第一步要做的事情,是先找回自己的自尊[3]。
這點也跟前面提到的幾本書描述的相呼應,不論你是容易被勒索或被控制的人,最重要的的一個步驟還是回到自己身上、不要看輕自己。
#自尊是一切的答案
可是「不要看輕自己」這五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超難,這本書花了整整3個章節來說明(第11章、第13章、第14章),要翻轉操控的關係,重點在於要相信自己、以及具體要如何去做。如果你是低自尊、討厭自己、沒有辦法做決定的人,建議可以參考書裡面的方法。
不論是這次《看穿無形的心理操控》或者是之前《情緒勒索》的直播,蠻多人都留言很難、做不到,我相信真的是很不容易、尤其操控你的人如果又掌握住你的一些把柄,能更難脫身。可是作者也說了,其實這也是一種上癮,當你持續需要別人的認同、別人的稱讚、別人替你做決定,你才能夠覺得自己是好的、值得被愛的時候,那麼你的自尊仍然會起起伏伏,對方也就更能夠掌控你。
所以,我認為這本書提供的另外一種新的出路是,假設你還沒有辦法去面對被控制的關係,那麼不如就回過頭來 #先面對自己吧。根據前面的分析資料,你會發現受控制的人和低自尊有很高程度的相關,所以當你把自己長得比較穩固後,也比較有力量去對抗對方。
畢竟,就像大家常說的那句話:「如果你都不願意為自己勇敢,那麼也不會有人要替你堅強。」
#註解
[1]https://www.amazon.com/Whos-Pulling-Your-Strings-Manipulation/dp/0071446729
[2]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0505
[3]我們的分析也發現,生理女性相較於男性(p=.02)、疑性戀或者是不確定(有201人)相較於同性戀(p=.001)和異性戀(p=.003)的的受控指數更高。但這並不表示這些人有問題,我們應該要更進步的考量的,是什麼樣的社會脈絡和架構,影響了生理女性及性別認同的少數族群?
----
/看穿無形的心理操控
本集內容:
1.容易被操控的七種情緒按鈕
2.不再被操控的七個方法
——
#測試傳送門
https://inner.tw/questionnaire/manipulation/
#購書傳送門
https://goo.gl/qWnB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