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自我血壓記錄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自我血壓記錄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自我血壓記錄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自我血壓記錄表產品中有2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媽媽說紅茶是鹹的】— 研究指出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 「民啊!這紅茶怎麼是鹹的?」88歲林吳金枝罹患失智症,剛開始忘東忘西,行為變得異常,把醬油當成紅茶喝,重複買鍋子,還幻想媳婦是老公的小三;她的兒子林進民用手機紀錄陪伴母親的艱辛血淚史,並將10年累計1000個小時濃縮成1小時紀錄片。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

自我血壓記錄表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15 01:59:23

【凱鈞話重點】體況辨別指標!新冠肺炎、低血壓、高血糖常見症狀有哪些?自我檢視不恐慌! 天氣一熱就容易頭暈目眩,食不下嚥,又碰上疫情當前,總讓人不禁胡思亂想!到底是患上了新冠肺炎、熱感冒、腸病毒、低血壓、高血糖還是中暑了? 先莫急莫慌,這次特別彙整常見病症的體況辨別指標,當自己或身旁親友出現身體不...

  • 自我血壓記錄表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07:30:11
    有 79 人按讚

    【媽媽說紅茶是鹹的】— 研究指出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
    「民啊!這紅茶怎麼是鹹的?」88歲林吳金枝罹患失智症,剛開始忘東忘西,行為變得異常,把醬油當成紅茶喝,重複買鍋子,還幻想媳婦是老公的小三;她的兒子林進民用手機紀錄陪伴母親的艱辛血淚史,並將10年累計1000個小時濃縮成1小時紀錄片。
     
    ■紀錄失智10年血淚
    紀錄片主角林吳金枝的兒子林進民分享他紀錄、陪伴失智母親10年甘苦。林進民說,當初紀錄媽媽生活點滴只是想留做紀念,沒想到拍了10年,早在10年前媽媽就出現失智症狀,例如媽媽常重複買東西,鍋子、刷子買一堆,忘了煮過很多飯,四處藏東西、找東西,找不到就說別人偷走。
     
    林進民表示,有一次在家裡聽到媽媽喊說「民啊!這紅茶怎麼是鹹的?」他楞了一下跑去看,媽媽竟站在冰箱旁喝醬油。還有一次他載媽媽去菜市場,先讓媽媽在雜貨店前下車,他停好車返回,竟聽到媽媽向別人說:「哪個司機很好,載我來,還給我1000元。」哪時候他才驚覺媽媽可能失智了。
     
    紀錄片導演陳姜瑾也說,拍片前並不清楚失智症,看了林進民哪麼多紀錄影片,內容包括阿嬤生病初期,到她後來臥病,而當她開始拍攝時,阿嬤已空白的一張紙,拍了紀錄片後,她發現失智症還是很難懂,人生也很難懂,看起來很平淡的生活,卻很珍貴[1]。
     
    ■從Fiction(小說)到Non-Fiction(記實文學)
    59歲的松浦晉也一位作家,擅長報導太空科技新聞。始料未及的是,松浦人生的轉折不是尖端科學,而是在照護失智的母親後因「男性照護先鋒」之名,引發日本社會熱烈討論。
     
    在日本,由兒子照護年長父母,松浦晉也並非先例。但他以身為兒子的男性視角,記錄與母親的失智症搏鬥2年零6個月的經緯並公開出書《媽媽,對不起。獨身中年大叔的照護奮鬥記》(母さん、ごめん!50代独身男の介護奮闘記)於2017年出版,迄今在照護福祉學、高齡化社會等類型中仍榜上有名。
     
    松浦透露寫書的契機是,2015年2月確認母親罹患「阿茲海默症」後,為了延後在刊物寫專欄的日期,他坦白地告知編輯部。「那就寫你照護母親的事吧。會受歡迎的唷,」編輯建議。
     
    母親失智,攪亂了天色常藍的生活。「對我來說,照護生活就是與壓力抗戰,」松浦低聲坦承。59歲的松浦未婚,是長男。2004年父親罹癌去世後,家裡只有他與母親同住。弟弟離家自立,妹妹遠嫁德國。
     
    松浦向來以工作為重心,對母親的健康狀況感覺遲鈍,也不關心照護的議題。直到發現母親的行為舉止違反常理,例如講話語無倫次、時空感錯亂、胡亂購買電視購物頻道上的商品、帳戶存款顯著減少、家裡雜亂無章⋯⋯,才知道母親失智的程度已達「需照護1級」(日本分需支援1.2和需照護1.2.3.4.5級),也就是排泄和入浴都需借助他人之手。
     
    失智是條不歸路,患者的情況每況愈下。松浦從此墜入沒有盡頭的暗黑世界。
     
    與母親的衝突隨症狀升高。有一天,身心俱疲的他從外返家,迎面所見的是廚房裡撒滿一地的冷凍食品,以及母親永不歇止的怨懟。怒火中燒,他情不自禁地舉起手來,重重地打了母親一巴掌。「居然打你媽,你這個不肖子!」母親緊握雙拳朝他衝去,全力反擊。
     
    那晚,松浦徹底崩潰了,懊悔與無力感如浪濤般幾乎將他吞噬。母親照護床腳下那深深的壓痕和地毯上的尿漬,交替著出現在朦朧的夢境裡。一帆風順的人生早不見蹤影,置身在看不到岸邊的現實,讓他覺醒到初嚐敗仗的根源是對失智症無知,他禁不住淚流滿頰[2]。
     
    ■台灣步入高齡化國家,失智長照成為重要課題
    台灣目前已正式步入高齡化國家,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迅速成長,有關失智症的議題也逐漸受到大家的重視。目前全球失智症人口近5千萬人,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在台灣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即有1人是失智者。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失智症個案管理師呂念諭說,失智非單純老化或記憶減退,也不是一種疾病的名稱,而是一種腦部功能受損所造成的「疾病症候群」,其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也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工作能力、基本自我照顧及獨立生活能力。
     
    呂念諭指出,較常見的失智症大致分為兩類,「退化性」及「血管性」,但患者有時會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又稱為混合型),該病症是一個進行性退化的疾病,病程上從輕度時期的輕微症狀,逐漸進入中度、重度、末期症狀,退化的時間也不一定,有個別差異[3]。
     
    ■《刺胳針》[6]除了天生基因遺傳,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罹患失智症的比率也會越來越高;然而將高收入國家(high income countries)與中低收入國家(middle-income and low-income countries)相比較後可以發現,高收入國家的高齡人口失智的情況低於中低收入的國家,也就是說,年齡這項危險因子確實可以透過適當的方式來降低罹患失智症的可能。
     
    目前已經較為普遍認可的失智症危險因子有九項,包括:教育層度低、高血壓、聽力障礙、抽菸、肥胖、憂鬱、缺乏運動、糖尿病與低社交生活。今年的建議中特別增加了三個危險因子:過度的飲酒、腦部的受傷與空汙。
     
    ■預防失智症可以從兩個層面著手
    ▪第一個部分是減少神經病理學的受損(neuropathological damage)
    執行的方針包括:控制血糖、治療血壓、避免頭部受傷、停止抽菸、減少空汙與減少中年肥胖。
     
    ▪第二個部分則是增加認知功能的儲備(cognitive reserve)
    透過治療聽力受損、維持社交生活與受教育則是建議的方式。此外,規律的運動、減少憂鬱的發生與避免過度飲酒被建議為同時減少神經病理學的受損和增加認知功能的儲備。
     
    如果將這些「人的生命旅程(早年、中年與晚年)」與「危險因子」配合比較的話,可以得到以下的對照:
    ▪早年(<45歲):教育層度低。
    ▪中年(45-65歲):聽力受損、腦部受傷、高血壓、過量飲酒、肥胖。
    ▪晚年(>65歲):抽菸、憂鬱、社交缺乏、缺乏運動、糖尿病與空汙。
     
    除了個人可以透過健康的生活型態減少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政府的功能也不可忽略。正確的政策可以帶給國民更健康與較高的生活品質,落實全民教育與義務教育的延長可以減少早年低教育層度的問題;透過政策減少頭部外傷的活動與可能性,例如:美式足球因為需要利用頭部撞擊作為進攻手段的方式也經常造成球員罹患認知功能退化的問題。
     
    減少國人飲用酒精的程度以及減少空汙的排放都是需要政策面的支持;另外,落實全民的心血管健康與糖尿病的預防等等措施,都是建議政府可以採取的相對應措施[4]。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每3秒鐘就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而東亞地區的失智症盛行率為6.99%。國際失智症協會(簡稱ADI)將每年9月訂為國際失智症月,在2016年主題是「記得我」(Remember Me),就是要提醒民眾,即使罹患失智症的家人,現在可能已經不記得我們,但曾經共度過的美好時光,一直都在彼此心中[5]。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自由時報)「媽媽說紅茶是鹹的」紀錄失智10年血淚 紀錄片首映: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436389
    [2](天下雜誌)「媽媽,對不起!一個獨身中年大叔照顧失智母親的故事」:https://csr.cw.com.tw/article/42019
    [3](桃園電子報)「台灣步入高齡化國家 失智長照成為重要課題」:https://tyenews.com/2021/04/120783/
    [4](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刺胳針》發表失智症論文精華篇:除了天生基因遺傳,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063
    [5](國民健康署)「記得我…關懷失智家人 注意早期7徵兆 預防失智症,從健康生活做起」: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6&pid=3158
    [6]
    Livingston G, Huntley J, Sommerlad A, Ames D, Ballard C, Banerjee S et al.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 The Lancet. 2020 Aug 8;396(10248):413-446.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367-6
      
    ➤➤照片
    (康健雜誌)「失智症的原因是什麼?10大症狀、治療預防一次了解」: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085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高齡長照 #失智症 #失智症危險因子#教育層度低 #高血壓 #聽力障礙 #抽菸 #肥胖 #憂鬱 #缺乏運動 #糖尿病 #低社交生活 #過度的飲酒 #腦部的受傷 #空汙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自我血壓記錄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9 13:20:08
    有 111 人按讚

    《貧窮習慣和富有習慣是根本差別所在》

    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同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會有什麼樣的財富。

    1、消極心態,讓生活黯淡無光
    科裏調查:有78%的窮人想法是非常消極的,他們遇事總喜歡往消極的方面去想,看問題的角度總是消極悲觀,「我真倒霉」、「全世界都是壞人」、「我誰也不信」。

    他們把困難無限度的擴大,把個人能力無限度的縮小,結果就是「我不行、我不能、我做不到」、「我買不起」、「我不夠聰明,我讀書少」 ,大腦裏已經輸入了一套失敗的程序,被這些負面信息控制了。

    負面心態和信念決定窮人了不敢行動,沒有行動自然就沒有結果,沒有結果,自然就沒有成功。

    2、窮人將讀書為視為負擔
    科裏調查:窮人有92%的人是不讀書學習的,認為學習是一件很辛苦、很頭疼的事,坐在那裡學習不如讓出去幹活,從來沒有想過,就是因為自己的缺乏知識,才會掉入愚昧無知的陷阱裏,不讀書思維眼界淺薄,看不到長遠的前方。

    讀書同時成長自己,成長就是改變自我,改變自我是很痛苦的,不想改變自我是窮人根本原因。要想成功必須先成長,成長來自於每天不斷的閱讀和自學。

    3、窮人投機心理,渴望一夜暴富
    科裏調查:52%窮人的人每周參加一次體育賭博,購買各種彩票,夢想著有一天巨額獎金砸到自己頭上。

    窮人思維即渴望成功,又想追求不勞而獲,世上沒有發橫財的這種事,積累財富是需要一個時間過程的,需要投入精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功的道路上是堅持下來的人。

    而那些白手起家的富人,他們不追求一夜暴富,不喜歡投機,94%的人不買彩票,而是不斷培養追求夢想和目標的習慣。

    4、窮人追求安逸生活,過多沈迷於電視手
    科裏調查:77%的窮人每天看電視、玩手機,時間超過2個小時以上 ,網際網路和手機的興起致使了很多的人,一天消耗在手機看視頻、打遊戲時間,長達10多個小時以上。

    富人他們是利用這些時間來創造價值和收益。羨慕成功人士人前光鮮亮麗的一面,不曾想這些人背後付出了是多少努力。

    5、窮人擁有不良的人際關係,和什麼在一起你就成為什麼人
    科裏調查:96%的窮人喜歡與消極、懶惰、好吃喝玩樂、酗酒的人交往。

    科裏這麼個法則是這麼說的:你身邊15個人的收入的平均值就是你的收入。和什麼樣的人為伍,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6、生活沒有目標,得過且過
    科裏調查:95%的窮人沒有任何的生活目標及規劃。成功的起點在於我們對未來生活的一種憧憬嚮往,人生藍圖能幫助我們確定自己的長遠目標,沒有人生藍圖和長期目標就成了秋日的落葉,漫無目標隨風飄落。

    7、不良的生活習慣、給身體健康帶來危害
    科裏調查:77%的窮人從不鍛鍊身體,每天吃一些熱量超過300卡路里垃圾食品。

    為了省時省力,經常去快餐店吃一些高油、高脂、高鹽、高糖的垃圾食品,貪圖重口味帶給他們的食物快感。

    懶惰的習慣也讓他們不喜歡運動,喜歡宅在家裡追劇刷手機,體重瘋狂飈升,過多脂肪堵塞血管,發生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癌症,高血壓等身心疾病。

    這些貧窮的習慣是否讓你感覺到似曾相識,不用擔心下來我們會詳細的講解,如何改掉身上的這種貧窮的習慣。

    貧窮的習慣阻擋了前進的腳步,改變人生的關鍵就是要改掉舊有的貧窮習慣,用嶄新的富有習慣取而代之。

    富人的富有習慣引領他們走上了通往成功的道路

    1、富人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健康的身體是創造財富的本錢

    ①富人堅持運動,體育鍛鍊補充能量
    運動會促使身體產生內啡肽、多巴胺和血清素釋放,一些化學物質的協同作用會讓身體的負面情緒轉為正面的情緒,只要堅持運動,負面情緒很難上身。

    當壓力來襲,下丘腦會增加腎上腺素和甲狀腺素分泌,這些腺素會促使心跳加快,通過運動快速釋放這些物質,進而減少壓力。

    76%的富人每星期至少有4天會花20~30分鐘做有氧運動,比如跑步、慢跑、健走、騎自行車、游泳等等。跑步、慢跑或健走並不花錢,任何人都可以效仿。

    ②注重飲食健康
    75%的富人科學的搭配飲食營養,不去快餐就餐,快餐食品高油、高脂、高鹽、高糖,容易引起肥胖等健康問題。

    ③保證充足的睡夢
    98%的富人每天平均睡眠都7個小時以上,好睡眠能讓身體快速得到恢復,補充體力和能量,身體更健康,腦力更充沛。

    如果每天睡眠不足5個小時,身體的損害是巨大的,會造成早亡。

    2、富人每天閱讀,不斷精進自己
    每天學習新知識就等於重塑自己的大腦,在這個過程當中會啟用新的神經元,神經元之間建立彼此的接觸,擴大了腦容量,增加了智慧。
    在富人當中,有85%的人每個月至少閱讀兩本書,88%的人每天至少閱讀30分鐘。

    他們讀什麼?51%的人讀歷史,55%讀自我成長類書籍,58%閱讀成功人士的自傳,從這些傳奇人物的故事裡吸收人生教訓,吸取謀略與智慧。

    馬雲最愛看的人物傳記就是胡雪岩,胡雪岩的傳奇故事讓他受益匪淺,也是他今天成為這樣敏銳的洞察中國商業規則的原因之一。

    3、富人注重建立高效人際關係
    白手起家的富人,他們會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建立高效的人際關係。

    86%的富人會去結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目標夢想的人,為將人際關係的新生嫩芽培養成參天大樹,他們會利用一些互惠原則。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通過細節保持和朋友客戶的不斷的連接和互動。比如在節假日和生日會送上禮物和祝福卡,人對於能記住自己生日的人,都通常懷有好感和感激之心。
    富人注重去瞭解重要客戶活中的關鍵時刻,婚喪嫁娶,生病、事業挫折、家庭成員的意外,他們會隨時保持聯繫,建立一份完整的人脈檔案,人都是有感情的,一旦對方為你付出很多關心,對方會想方設法的去回報一方。

    4、富人會設定宏偉的目標
    55%的富人會花上至少一年或幾十年的時間追求某一個目標,目標就像深夜在大海裡航行的指路明燈,永遠讓你朝著一個方向不斷前行,當偏離航道的時候再糾正過來。

    成功人士有著非常明確的目標,他們清楚知道他們每天應幹什麼,不該幹些什麼,十年磨一劍,水滴石穿,不斷地深挖一口井。

    目標催人奮進,富人會給自己設定一個人生藍圖,「10年、15年、20年希望中的理想生活是什麼樣?未來擁有什麼樣子的收入?房子?開什麼樣的車子?下班週末假期都應該做些什麼活動?

    制定一份完整的人生藍圖,把夢想和目標列成一份詳細的清單,每天會圍繞著這個清單去實現人生的目標。

    5、富人充滿激情
    82%的富人堅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興趣就像是一個開關,一旦打開,人們就獲得了堅持不懈的能量,而堅持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頭號特質。

    稻盛和夫說過:「你想獲得成功和幸福,前提是必須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工作中充滿了激情」,熱愛燃起激情,激情是一份自我燃燒的動力。

    6、富人相信自己
    79%的富人堅信自己能夠擺脫貧窮,從而躍升到中產階級,成為富有階層。90%的富人不相信命運,他們認為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洛克菲洛給兒子的一封信里反覆強調,「一定要相信我能做到「 他最討厭下屬的一句話就是『「我做不到」,他告訴兒子每個人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我會成功」支配著各種思考過程,成功的信念激發自信的心智,創造出獲得成功的計劃。

    7、富人懂得控制情緒
    81%的富人養成了控制憤怒、嫉妒、埋怨和仇恨等負面習慣,他們是自己情緒的主宰者 ,知道負面的情緒會導致糟糕的決定和後果,他們十分的忙碌,不允許自己沈溺於悲哀、憤怒的壓抑之中,他們會用積極的行動,驅除心中的悲傷。當問題出現的時候,他們會去參加一些建議性的活動,進行自我提升和完善。

    8、誠信是最好的招牌
    85%富人堅持說真話 ,堅守和執行承諾,一個誠實的人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而信任是成功和穩定人際關係的基礎。

    富人不依賴於命運的安排,相信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圍繞自己的人生藍圖,來安排和設定自己的目標習慣的養成。

    人每天活動當中有40%的內容都是習慣的產物,習慣是神經系統的一個自然反應,習慣形成以後,大腦進入省力模式,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我們的健康、效率,財富、幸福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建立習慣覺察表,記錄自己每天習慣行為
    習慣從覺察開始,我們需要對舊有的壞習慣有一份覺察,如果沒有覺察那改變來是非常困難的。
    當我們嘗試改變一個習慣時,大腦會產生反抗,結果新的習慣在幾周之後就可完全瓦解了。
    花兩天的時間,記錄從起床開始到入睡前每一個習慣,記錄內容是序號和習慣行為。

    2、評估自己的習慣,重新認識自己
    你的習慣進行評估,在好習慣後面添上加號化「+」,壞習慣後面化「—」號。

    通過習慣評估表我們已經清晰了哪些是自己的好習慣,哪些是自己的壞習慣,改變習慣意味著要把壞習慣連根拔起,重新培養新的好習慣。

    3、富有習慣跟進表,鞏固新習慣
    已經清晰了哪些是貧窮習慣,哪些是富有習慣。

    開始擬定自己的一份富有習慣清單,這份清單的項目成為我們日常活動的一部分,清單以一周、一月位單位時間,每天晚上給自己一天行為進行檢測和總結,為什麼沒做到,沒做到的原因是什麼?第二天重新調整行為,對做到的新行為給予獎勵,一月做到20天堅持運動,獎勵自己去看場電影等,一定要有獎勵過程,新習慣才更容易養成。

    4、新習慣養成,練習慣的捷徑

    ①新舊習慣的合併,更容易培養出新習慣
    舊有的習慣非常牢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去除的,只有在舊有的習慣的基礎上添加一些新有的習慣。

    比如每天都有喝咖啡的習慣,同時想增加一個喝白水的習慣,只要把咖啡杯放在飲水機上,飲水機就成了喝白水的一個觸發物品,大腦想喝咖啡的時候,你就會拿起咖啡杯,看到飲水機就提醒自己要喝一杯白水,用這樣子的方法只需要幾天時間就能培養起喝白水水的新習慣。

    ②限定人際交往對象和環境
    和什麼樣的人群在一起,你就會被激發出什麼樣的行為習慣。

    和一些菸鬼在一起,你就別想戒菸。想要減肥就不要和一些吃貨在一起,他們只是會勸你不停的吃啊,喝啊。想要減肥就進入到健身圈裡,通過運動節食進行減肥。

    如果想養成一些讀書和閱讀的習慣,那就進入到一些讀書會的環境當中,和一群愛讀書的人在一起,他們的行為習慣會引發你去拿起書來閱讀。

    ③從微習慣開始,微小到不可能失敗
    微習慣小到不需要你耗費一點意志力,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事,習慣越小越能完成,比如看兩分鐘書,做兩個伏地挺身,一個動作行為開始之後,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加大行為量,做兩個伏地挺身之後,身體會有自覺的想多做的慾望,在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形成一個自動化反應。

    ④架空壞習慣
    在壞習慣之間設置障礙 ,增加執行習慣的難度,如果在看電視的過程有喜歡垃圾食品的壞習慣,不買零食或者是把零食換成乾果。
    晚飯後有喜歡打遊戲的壞習慣,那就把電腦搬搬到地下室去,或者不交寬頻費。通過一些阻礙,慢慢的戒掉我們的一些壞習慣。

    如果我們養成了富人擁有的生活習慣,那前進的道路只會是通往一個地方——充滿了機遇,成就、財富、健康、幸福的人生。

    富有成功習慣的養成並不是簡單,那些白手起家的富翁們,平均要12年才能積累起財富,我們必須花時間並且堅持不懈的前行。

    蹺蹺板的一端是富有的習慣,另一端是貧窮的習慣,最重要的是讓蹺蹺板正朝正確的方向傾斜,也就是讓富有的習慣壓住貧窮的習慣,通過控制自己的習慣,我們能夠變得更加強大,對人生更有掌控感。
    ——托馬斯科里

  • 自我血壓記錄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8 00:49:25
    有 1,719 人按讚

    嗨,我是許律,這是這個粉專新的置頂貼文,想用它來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

    我是一個不幸福的人,但是我正在努力試著尋找幸福的狀態。

    2021這一年,我的年齡是27歲,而我身上有一個很特別的夥伴,它今年11歲,我從16歲開始就與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且醫生告訴我,它會伴隨著我一輩子。

    它讓我在學校上課時,數次因為不明原因倒地,輾轉跑了好幾間醫院,轉了六個科別,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終於找到它。

    🌧️
    它叫做重症肌無力,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
    是因為身體裡本來應該保護自己的抗體,不分敵我的亂攻擊我自己的肌肉神經交接處。在剛發病的那幾年,它對我而言,幾乎可以說是某種代表「絕望」的代名詞。

    在我沒有發病的狀態下,你見到我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會看見我總是笑著、活蹦亂跳的到處體驗人生,我喜歡冒險、喜歡嘗試、喜歡思考、喜歡對話、並抱著一顆好奇心看待這個世界。

    但只要我一發作的時候,約莫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我的手腳會漸漸失去感覺、力氣,開始無法抬起腳行走,舉步維艱,
    再嚴重一點,則會整個人倒在地板上需要靠人攙扶才能站起。

    但它並不是只是手腳無力這麼簡單而已,由於我是全身型的患者,
    抗體會攻擊我身上所有肌肉神經的交接處。
    所以當症狀惡化時,會連帶著影響到吞嚥、呼吸,連飯都沒辦法吞下去,水也無法順利地進到肚子裡,只能靠著鼻胃管來進食。鼻胃管是一條從鼻子插進去,經過喉嚨,再到胃裡,用來進食和吃藥的一種管子。

    偶爾除了鼻胃管之外,我的呼吸受到影響時,也會需要用到氧氣、百帕之類維持呼吸的機器,甚至嚴重時需要插管治療。而發病以來,藥物從原本兩三顆、逐漸變成一次吃下二十幾顆,高劑量的類固醇、和用來抑制免疫力別讓抗體太囂張的免疫抑制劑,龐大的副作用,讓我時常不敢照鏡子,看自己水腫的像小豬頭的樣子。

    即使吃了這麼多藥還是毫無進展,因此我幾乎每年都需要進行一次「全身洗血」或「全身換血」的手術,進行六天的血漿置換療程,把那些抗體給清出來,才有餘力繼續抗戰,但是每隔一年,它又會重新長出許多,像是一個無止盡的循環。

    但因為我體重太輕、血壓太低,身體狀況因為病況影響而很不穩定,進行療程時會突發休克、過敏的狀況,所以大多數時候,我都會到了必須拿病危通知單的狀況,我才會進行這項手術。

    🌩️
    只要一發病,我就完全變成一個無用的人,但我沒有心力去思考其他方面事情,因為我眼前最大的難關就是活下來,也因此發病前幾年的我活得非常拼命、吃力,一年有將近九個月都在住院。

    除了「活下去」,我的世界裡什麼都沒有,過程中我逐漸失去了自我價值,開始厭惡自己,加上朋友們都對於我的狀況不理解、越來越多人因此離去,家人也因為這樣的重擔太過吃力,與我開始不斷發生衝突,慢慢的,我和身旁的人漸行漸遠,有長達好幾年的日子,我沒有朋友、沒有家人,常常自己一個人住院。

    那些日子橫跨了我的青春年華,我的日子裡充斥著孤獨、痛苦、憂鬱、憎恨、自責、愧疚,總總的情緒之中,我不知道為什麼偏偏是我必須要受苦,也不知道,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
    2014年,發病的第四年,我開始寫專頁,記錄這些在醫院中的生活,給了我的人生一個新的能量,有著許多也還在這個世上努力的人,我們用文字陪伴著彼此一起走著前方那不確定的道路,在那一刻開始,我才知道原來我還有能力成為給別人溫暖和力量的人,我也走上了Free Hug的環島旅程,給路上的人們無數個擁抱,傳遞那些溫度。

    ⛈️
    但過了幾年,我發現自己變得不真實。即使在現實世界裡痛苦的不得了,即使已經撐不下最後一口氣了,我依舊不願把這樣悲觀、極為痛苦的一面寫在文章裡,因為我捨不得把這樣的苦難丟給已經很辛苦的各位,於是有好幾年的時間,我慢慢消失在網路上。

    那段日子裡,我自殺過幾次,渾渾噩噩、行屍走肉,感覺自己的存在,似乎對社會及原生家庭是一種負擔,如果我消失了,是不是對於包含我自己在內的所有人,才是真正的輕鬆與解脫?

    ☀️
    2017年,我的生命突然出現一道溫柔卻強大的曙光——「旅行」
    出發的理由只是「反正生命都已經爛到沒什麼好失去的了,不如就出去看看吧?」

    我開始利用出院的短暫時間裡,嘗試環島、與陌生人旅行、借宿陌生人家、搭便車、搭伙,透過一趟又一趟未知的旅程,我與許多素昧平生的人相遇,從那些相遇中,我們互相分享著彼此的生活以及故事。

    也從那些故事中,我看見了我自己、看見了生命中許多難題,原來世界上的每個人,無論生在怎麼樣的家庭、處在怎樣的環境裡,都依然有著這麼多同面向的關卡要過,我們透過故事療癒彼此、透過相處更加認識自己、也透過路途上的所見所聞,重新找回對這個世界的好奇,找回對這個世界的「相信」,我也才開始,真正走向尋找「活著的意義」的路上。

    這些旅途的路途中,我當然也有因為病症而坐過幾次救護車,還曾經在旅行中進了加護病房。但是隨著踏出門的次數增加,為了讓旅程能順利且安全的進行,我嘗試比過去放更多的關注在我的身體感受上,也開始能夠有意識的察覺到自己身體些微的變化,比如說像是,如果待在花東的話,我身體不舒服的機率就會降的極低(是不是該移居了 :P ) 而下大雨或濕氣較重的時候,發病的機率也會大大提升,太疲勞、或是逢季節交替,都會讓我的免疫系統失控。

    這些路上,我慢慢的學習著如何傾聽自己、感受自己、接納自己,也慢慢找到了與疾病共處的方式,讓住院的時間能縮短了一半以上,從九個月進步到一年只需要兩、三個月進廠維修。

    🌊
    即使如此,我知道生命給的考驗不止於此,2019年我經歷了生命中最重大的一天,洗血時休克急救,但最靠近死亡的那一刻,我感到安心,比起前幾年的自己,我已不再恐懼、也不再有著那麼多的遺憾。

    那一次的鬼門關,很幸運的我走過了,活過來之後,我知道也許接下來的生命依舊是有著許多考驗以及難題,但這些歷程,是使我重生的開始。重症肌無力對我而言,從絕望的代名詞,化為了一把鑰匙,帶領我的人生從高點走到低點、重新站起又再跌下、跌下後卻又因著新的體悟而找到人生不同的方向。

    「我相信,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
    這趟旅程有點太過超值了,我不確定究竟還能走多遠,但是在我還能夠動的時候,我想繼續相信,相信自己、相信身旁的人、相信這個世界,也許世上沒有奇蹟會自然而然發生,但是人足夠相信的時候,是能夠徒手創造奇蹟的。

    這幾年我個人講座的命題「幸福的人,沒有故事說。」

    衷心感謝我是一個充滿故事的人,才能讓愛講話的我有無止盡的故事可以分享。也許我的人生不那麼幸福順遂,但是我很謝謝這趟人生旅程帶我走遍人間苦難、也感謝多年後再次回到這個專頁的我,依然能夠看見在這裡的你們,那種難以言喻的溫暖,似乎未曾改變過。

    而且我開始能夠誠實的面對及接納自己的情緒,可以與你們分享各種情緒、快樂時互相分享、傷心時一起哭泣、感動時一起流淚、不安時隔空互相擁抱、憂鬱時用文字陪伴在彼此身邊。

    無論我們是否曾見過面,謝謝你看完這些年的許律。

    如果有機會見面,我們可以給彼此一個擁抱,就算不會再見,那也沒關係,擁抱都是永恆的溫度,會在心裡為彼此種下小種子🌱、為彼此在黑暗中點燈 ✨

    如果沒有機會見面,就隔空給彼此一個擁抱吧!
    在這裡一起,繼續陪伴彼此走漫漫長路 ❤️

    選了一張我很喜歡、也別具意義的照片置頂,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是我2019年急救的那一次住院,加護病房護理師怕我冷,幫我做的小綿羊帽帽✨

    -
    如果你是新朋友,除了這個專頁,還可以到以下更認識我 :)

    🔻​Podcast x 廣播合作 x 劉軒的How to 人生學
    EP7 | 找到過往痛苦的意義
    許律:「旅行路上,我們練習『相信』」
    Apple Podcast ➡ https://lihi1.com/nBR9X
    Google Podcast ➡ https://lihi1.com/4VCQT​

    🔻​2017 x 城市新聞 x 微光人物專訪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VOdPUNXrBs
    🔻​2015 x PeoPo公民新聞 x 專訪
    https://www.peopo.org/news/358467
    🔻​2018 x 喀報 x 專訪
    https://castnet.nctu.edu.tw/index.php/castnet/article/7137?issueID=696

    🔻​講座分享邀請聯繫:ryolue5053@gmail.com
    🔻​instagram帳號:LUEHSU(這裡比較多生活瑣碎雜事)

  • 自我血壓記錄表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3-17 19:00:05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生活當中,我們都會遇到一些突如其來的意外,那些不可預期的讓我們覺得生活的步調被打亂,甚至於心情都會受影響。

    比如說,你今天出門原本習慣的路,現在這個時間應該是一路順暢的;結果想不到就遇到了一個交通事故,導致整個大塞車延誤了你的行程,你可以感覺到怎麼自己這麼倒霉!

    當然你也可以感覺到,何不趁這個機會,趁這個時間好好欣賞一下這延路有什麼樣的風景?

    我想每一個人,在面對同樣事情的時候的因應方式、內在對話都會不一樣。有些人選擇任由自己的負面情緒一直延伸,有些人選擇忽略不管。

    但是呢,有一些人他就會選擇用一種方式,叫做「轉念」;轉念這個概念呢,其實在臨床心理學裡面經常使用的詞彙,叫做「認知再評估」。

    「認知再評估」是藉由一種重新介定問題對於自己的意義,進而降低這個事件給自己的衝擊強度,可以讓我們覺得好過一點。

    不過呢,「轉念」或者是「認知再評估」這樣的方法,在我們面對壓力事件的時候,還會給我們更多的好處,它除了能夠幫助我們調節心情,對我們生理的反應,也有實際的幫助。

    在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傑瑞.米佳.米森,他就找了50個年輕人,男女各半。他把所有人分成三組,去做一個實驗,先教導他們使用不同的壓力因應的策略。

    第1組呢,請他們忽略自己遇到的壓力,不要去在乎就好了。第2組,教他們進行認知再評估,告訴他們壓力不見得都是不好的。

    雖然你會感覺到心跳加速,血壓升高,但是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興奮的反應,對於自己的專注力是很有幫助的,去對應即將來的挑戰,也會有非常大的前進。

    而第3組,沒有告訴他們要做任何的事情,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來因應他們面對壓力的事件。

    那這3組呢,都給他們一個社會壓力的作業,同時去記錄他們的生理指標,去瞭解壓力對於心血管的反應。

    這個壓力的作業內容有幾個,像是讓每個人面對鏡頭進行5分鐘的演講,有兩個評審會,針對內容跟表達的方式去做評分。

    然而這兩個評審會在過程裡面,頻頻的表現出負向的肢體語言,像是皺眉頭啊、抱胸啊,目的就是要讓這些人感受到壓力。

    然而結果發現了,運用那些「認知再評估」的人,當他們面對到壓力事件的時候,他們周邊血管的總阻力,會明顯的比其他兩組還要低,心輸出量會明顯的多很多。

    白話文就是當我們面對壓力的時候,生理上會為了即將要到來的事情去做準備;於是呢,會增加全身的能量傳輸跟代謝。

    也就是血液的產生跟流動都要更順暢,而周邊血管的阻力下降和心輸出量的增加,都有助於血液的輸送,用更周全的準備來因應這些任務。

    在這個研究裡面也發現,那些運用轉念的人,在注意力上的表現會比較好、會比較不容易受到干擾。

    所以從這些研究裡面告訴我們,其實同樣的事情只要轉念一下,的確可以化阻力為助力,讓壓力反過來成為我們解決問題的動力。

    然而當你聽到這也不知道會不會讓你想到,你在面對一些公眾表達情境的時候的反應?

    我想我不管你多有經驗、你曾經受過多麼完整的訓練,當你意識到你要面對眾人,你有可能會被評價,你不太確定自己是不是讓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時候,這個時候都會有壓力感的!

    你可能會血壓升高、心跳加速,然而這樣的生理反應,其實對很多人來說,就會讓他的注意力整個崩潰掉。

    他開始不斷的焦慮和擔心,以導致於有可能自己準備了很多、很多,而且很完整的內容;結果呢,當你要面對表達的情境的時候,你完全運用不出來。

    可是你知道嗎?那些能夠表達的很好的人,他在生理上的反應,其實跟你是一模一樣的!

    他們一樣會血壓升高、他們一樣會心跳加速,可是跟你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他們跟你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在於他們有幫助自己進行「認知再評估」。

    如果呢我要面對眾人的時候,我都會有同樣的反應,可是透過認知再評估,我就可以把原本的生理反應,透過這個過程,自我詮釋成其實我是很興奮的,其實我是很期待的。

    你回到自己的經驗裡感受一下,你在對於某件事情很興奮很期待,你會不會有一種興奮到全身發抖的感覺?

    甚至於當你專注在某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也會有那種血壓升高、心跳加速,微微顫動的生理感受!

    對的!其實不管是緊張壓力,還是興奮跟期待它的生理反應是一模一樣的。而關鍵在於如果你懂得幫助自己認知再評估;那麼同樣的反應,就會幫助你把自己導向成興奮跟期待。

    這樣的「認知再評估」帶給你最明顯的好處就在於,你會更專注的投入在你的表達,還有你的觀眾身上。然而我們到底要怎麼樣進行認知再評估呢?

    談到這裡我要很興奮的跟你預告一件事情,那就是我最新的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即將在3月23號的凌晨零時,開始在我們的啟點線上學苑上線。

    在【自信表達力】這一門課裡,就會有完整的引導方式,包含你怎麼去調節自己的生理狀態,包含你怎麼樣進行認知再評估?怎麼樣進行有效的內在對話,怎麼樣幫助自己透過心像練習,建立自己的信心跟專注力?

    【自信表達力】這一門課結合我過去多年來,無論是一對一、一對多,或者是透過YouTube、Podcast來表達我的想法的經驗,會在這一門課裡面最不藏私的,把我所有怎麼樣建構自己表達的秘訣全部的分享給你。

    請你好好的期待,我自己也非常非常的期待!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的朋友在訂閱的旁邊有一個小鈴鐺,記得把它按下去。

    然而Podcast的朋友除了訂閱我們之外,還請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分享給你身旁熱愛學習的朋友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內容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期待你的參與,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