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不能等】#受不了那些自戀毛病 (上) #自戀型人格障礙
你遇過這樣的人嗎:總愛貶低身邊的人襯托自己、受不了別人批評,會瘋狂反擊對方、行為傲慢無禮。這些病態的自戀,可能正是自戀型人格障礙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NPD)。
【...
【#心理健康不能等】#受不了那些自戀毛病 (上) #自戀型人格障礙
你遇過這樣的人嗎:總愛貶低身邊的人襯托自己、受不了別人批評,會瘋狂反擊對方、行為傲慢無禮。這些病態的自戀,可能正是自戀型人格障礙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NPD)。
【NPD是怎樣的】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DSM-5),表現符合以下五項或以上特徵,可被評定為自戀型人格障礙。
⭑過度認為自己很重要、特殊
⭑認為自己的特殊只能被其他同樣特殊者了解
⭑缺乏同理心
⭑過度幻想自己擁有無限的成功和權力,完美的美貌和愛情
⭑需要過度的讚美和推崇
⭑認為自己應擁有特權(如認為所有人應聽從他或她)
⭑喜歡利用剝削他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嫉妒他人,也認為他人嫉妒自己
⭑行為自大、傲慢
【自戀性格是NPD嗎?】
自戀可謂與生俱來,嬰兒自從出生起便開始關注自己需要,以自我為中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而長大後,幾乎所有人都會出現上述一兩項自戀特質,但這並不是病態的自戀。#自戀傾向 是普遍而常見,就像是每天積極打點自己外表的人,用盡方法改變自己令自己看來賞心悅目,也屬於潛意識的自戀。這些都是屬於正常自戀,因為這樣的自戀並不會對周圍的人造成傷害。但即使不是NPD,如果為人過度自戀,也會影響人際關係呢。
【NPD的成因?】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成因暫未能確認,但普遍相信與童年經歷有關。例如曾經遭受父母遺棄或家庭暴力、被過份要求或批評、又或被過份溺愛及被強調自己的特殊,都有可能是會患上NPD的成因。
其實不論是過度自戀的人,還是NPD患者,他們大多都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有問題,也不認為自己自戀,也因此往往都很難與他們好好相處。想知道該如何應對他們,就留意明天的 #受不了那些自戀毛病 下集吧~
#自戀型人格障礙 #自戀
====================================
▍JUST A MOMENT ▍
❤️喜歡內容請追蹤、按讚、分享和收藏吧!
✨你的鼓勵是熬夜小編的最大動力💪🏻
自戀型人格障礙父母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二天看了一部HBO的迷你影集The undoing中文翻成還原人生,由尼可基嫚與休葛蘭共同演出。這部迷你影集只有五集,卡司陣容強大,但因為我本人只在乎劇情,所以不太看演員有誰。
內容主要在講述一件與臨床心理師的妻子和知名兒童癌症腫瘤醫師的丈夫有關的謀殺案,為了不劇透,我只擷取自己認為值得深思的片段與大家分享,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觀看。
一位懂人心及人性的臨床心理師,在遇到與切身相關的情感問題時,功力盡失武功全癈,相比於與來訪者工作一句話見血的臨床犀利作風,卻在自己的議題上束手無策。
我個人覺得很有意思的是,一般人會給予心理師光環,認為他們都應該要懂,怎麼還會看不出來原來枕邊17年的丈夫,是個自戀型人格障礙者。就好像大家都認為療癒師應該要知道怎麼療癒自己,應該都會沒問題,怎麼還會有情緒傷痛呢?
我對於這一點深有感觸,常會感到納悶的是,難道醫生就不會生病嗎?一個人的專業與他是否會患病一點關係也沒有,最多只能說專業能夠幫助他辨識病情及對症下藥,以及後續如何帶自己走出疾病的侵擾,或是預防再患病。要說因為醫生專業而不會生病,還真是把專業「神格化」了。
除此之外影集裡還有另一個橋段也是同樣的梗,這位心理師一心只想追求單純平凡的家庭生活,就如同她一直以來嚮往如父母般幸福的婚姻一樣,卻沒想到自己在婚姻中遭到背叛。令人驚訝的是她卻從父親口中得知,他們的婚姻並不如她想像中的美好。
女:「可是你們很相愛啊!」
父:「並沒有。我一直以來在婚姻中都對她不忠。」
女:「怎麼可能?你明明很愛她,會買禮物給她,會親吻她啊!」
父:「我每次對她不忠後,都感到愧疚也覺得自己不該如此,於是我會買禮物給她,對她好。那只是一種對愧疚的彌補,我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軌。我與你母親的婚姻,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美好。」
這就是一個「心理師不是應該要看出來」的盲點,或者更確切地說心理師也是「人」,也有自己的「靈魂課題」,她不是「神」。所以在自己想像中的家庭粉紅泡泡裡,我想這位心理師是動用了自我防衛機制-抵消,也就是片名的undoing。
顧名思義抵消就是創建一個反向的意象或想像,可能是對自己的儀式,也可能是對他人的行為,來抵消某種感受或行為所代表的意義。比如劇中父親一出軌就買禮物送母親,或是也許當她童年時並不是不知道父母的婚姻有狀況,反而因為太難被接受,於是創造了一個「父母婚姻很美滿」的假象來說服自己。日子久了就會忘記原本的事實,而這片事實的思緒就流到潛意識去,等著加乘一系列相關事件,再勾動更大的一片拼圖。
若以靈魂層次來解釋,這就是為什麼父母的婚姻有第三者,自己的婚姻也容易遇到同類狀況。因為在兒時所潛抑到潛意識的,都會在潛意識中成為一股心理動力,驅使著我們再次創造同類情境,為的是要讓我們能突破。
為什麼靈魂要這麼安排呢?可以想見的是,累世以來我們可能都選擇不處理(逃避),而今生有再次的機會能夠完成那沒有被處理的部分,自我才得以完整,靈魂才得以精進。這很有可能就是人間劇情發展的軸線舖排了。
#休葛蘭變好老
#尼可還是這麼美是怎樣
#尤其那一頭紅髮
自戀型人格障礙父母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近期看這部韓劇「penthouse」實在太好看了。內容講述上流社會的勾心鬥角,但是反派演員實在演得太精細了,連憤怒的歇斯底里臉部抽動都好逼真,實在令人看了拳頭都硬了。裡面把偏執傾向實在詮釋地好到位,對於金錢地位的執著、自己夢想凌駕於兒女之上的執著、想要爭輸贏的執著,以及如何因為偏執而造成對自己及他人的傷害,甚至女主角如何以愛為報復之名,一步步奪取應得的喪失,都有很棒的刻劃。
從劇中可以看出上流社會的父母,把自己的小孩當作自身的延伸物,不僅是肢體暴力、精神虐待,也投影出對自己深刻的厭惡與匱乏。孩子就是權力爭奪的犧牲品,而孩子所練就的孩子圈也復刻著父母的影子,一樣在孩子圈中上演著大人的偏執及毀滅性。
一個人的偏執,來自於原生背景。劇中一位媽媽對於勝負的偏執,導致於女兒走上母親當年的道途。媽媽搶來的殊榮,因為不是自己掙來的,所以深怕被搶走;媽媽搶來的男人,也因為不是真心而是靠金錢及家世背景,而害怕對方走心。而女兒也因為承傳了此種家族能量,於是遇到自己喜歡的對象喜歡自己的死對頭,而忿恨不甘,陷入偏執的境地。整部戲令我毛骨悚然,深深感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如何影響著一個人的一生。
劇中可以看出除了有偏執人格障礙之外,也有自戀人格傾向,尤其有一幕其中一個權威自戀型父親,因為兒女不照著自己的意思而要關進密室裡體罰,哥哥為了護妹妹而自願挨打,妹妹在密室外不斷雙手合十焦慮地跪地挨求父親的原諒。可以想見當時孩子的心有多麼地無助傍惶及焦慮,於是這個女兒在自己的朋友圈也是以暴力傾向顯現地位及偏執,任何事不順她的意她也會一頓拳打腳踢,完全沒有對人所謂的尊重。
另外也有一幕媽媽當年自己與死對頭爭輸贏時被陰,結果鬥不過權勢退出聲樂圈,以致於女兒死都想要擠進聲樂圈時,媽媽以死相逼:「如果你要進這所學校,我就死給你看。」雖然在我那個年代這類情緒勒索沒有少過,但實在是演得很到位。於是這個女兒又走上當年母親的道途,與母親死對頭的女兒,不僅爭輸贏還搶男人。
總之在這部戲裡可以看到很多人格上的障礙是如何在家庭中成形的,又如何一代傳一代的。如果你對這部分不感興趣,那麼演員細緻的表演也很值得一看,大推。
#可以一集接一集停不下來
#女主也太美
自戀型人格障礙父母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創傷如何被製造?創傷如何來分解?
當所有的情緒、關係問題都沉重地壓到自己身上時,
該如何讓一顆受傷的心獲得真正的自由?
這本書要特別給—
有過不快樂的童年、與父母關係欠佳、
人際關係經常不良、反覆出現親密關係困難、
或長期以來人生觀黑暗的你!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CPTSD相關議題暢銷Top1
★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4.8顆星好評支持
★全面性的分類與說解,直接點破會輕易忽略的心理創傷
★提供有效可行的恐懼與壓力減輕方案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9年首度將CPTSD納入了疾病分類標準中
★理論教科書之外,值得細細研讀、反覆內省的第二本教科書等級的書
你以為自己的不夠好、不被愛、沒價值、不安全、不被傾聽,
就是醫師所診斷的憂鬱症、成癮者、焦慮失眠患者……
但其實,根源是來自你童年所受的傷害:虐待、貶抑、忽視、責打辱罵、沒有愛……
以致你的「情緒調節」出了問題,讓你——
擁有一顆易破碎的玻璃心、常為了別人的一句話而喪失信心、
覺得事情沒有自己來就很容易失敗、總覺得朋友都不是真心待己、
成為別人眼中的暴躁公主、情緒王子……
◎不搞錯病症,對症治療才有效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很容易被誤解為一般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甚至被誤診為邊緣性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焦慮症、憂鬱症、解離性障礙,以致採用不當療癒方法措施,造成治標不治本,或是誤診誤治的狀況。
本書是第一本針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何進行自我療癒的書,作者在書中多次強調多元取向的治療方式(非單一性的治療方式),才是對CPTSD 有效的療法。同時,也以精闢詳細的說解,讓讀者得以正確地了解並確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非其他的常見錯誤標籤,進一步來幫助當事人更正確地了解自己,並且擺脫種種錯誤標籤和無效治療的自卑感或挫折感。
◎或許你忘了來自童年的傷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是後天因素所造成,多數是在虐待或忽略的家庭中成長,遭受長期創傷經驗所致,而這創傷經驗,可以發生在語言、情緒、心靈或身體的層面。
◎你受傷了嗎?——5個常見的創傷症候
1. 情緒重現(emotional flashbacks)。症狀是突發的,而且常有一段時間的退化現象,排山 海地感受到童年受虐或受遺棄時的感覺,包括壓倒性的恐懼、羞恥、孤立、暴怒、哀慟或憂鬱。
2. 毒性羞恥(toxic shame)。倖存者壓倒性地覺得自己醜陋、愚蠢、令人厭惡或爛得要命,於是消滅了受創者的自尊。毒性羞恥也可能來自於父母持續的忽略和拒絕。
3. 自我拋棄(self-abandonment)。這是指嚴重失去了健康的自我意識。
4. 惡性的內在批判(vicious inner critic,或稱內在找碴鬼)。自我羞辱和責備,感覺自己不夠好。
5. 社交焦慮(social anxiety)。對社交非常不自在,變得不願向他人尋求支持,並且不得不把「靠自己」當作求生的策略。
◎明白你受傷的心——4種創傷類型
童年虐待或遺棄的模式、出生排行、基因等差異,會導致受創的孩子偏向4F求生策略中的其中一種(或合併兩種以上),而小時候之所以會這麼做,是為了預防、逃離或改善更多的創傷。
「戰」(fight)類型會發展出一種像是自戀性的防衛反應,突然用有攻擊性的反應去對待威脅。
「逃」(flight)類型會發展出一種類似強迫症的防衛反應,如逃跑,或象徵式地過度活躍。
「僵」(freeze)類型會發展出一種像是解離的防衛反映,如放棄、麻木、進入解離或崩潰,像是接受注定會受傷一樣的反應。
「討好」(fawn)類型則會發展出類似關係依賴的防衛反應,用取悅或提供幫助的方式,企圖緩和或阻止對方。
◎13個實用步驟,幫你管理情緒重現
1.對自己說:「我正在經歷情緒重現。」
2.提醒自己:「我感到害怕,但我沒有危險!我現在很安全。」
3.承認自己有界線的權利和需求。
4.安慰鼓勵地對內在小孩說話。
5.破解永恆的想法。
6.提醒自己現在是處於成人的身體中。
7.重回你的身體。
8.抗拒內在找碴鬼的誇大和災難化。
9.允許自己哀悼。
10.培養安全的關係和尋求支持。
11.學習辨識會引起情緒重現的誘發因子。
12.搞清楚情緒重現的經歷是什麼。
13.對緩慢的復原過程要有耐心。
你必須明白
任何的不對,只因為——
你的身體裡住著一個受傷的孩子
........................................................................................................
『送書活動來囉』!
我們將會送出三本《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給大家!
方法:
1 「按讚」替「Henry羅寶鴻老師」專頁按讚+追蹤+設定搶先看。
2 「分享」在此po文按讚及分享到您臉書上 。
3 看完上面連結的「書本詳細介紹」後,請在這篇po文留言區上留言:『我想要得到這本書,因為⋯』,並tag兩位好朋友,就有機會抽到這本書囉!
4 請注意!沒有替本粉專按讚+留言+留言內容不符+沒tag朋友,及沒公開分享,都沒辦法參加抽獎的噢!
截止時間:2020/06/22- 2020/06/24晚上11:59止
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7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