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自己做錯怪別人成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自己做錯怪別人成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自己做錯怪別人成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自己做錯怪別人成語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二桃殺三士是什麼故事?晏子兵不血刃乾掉己方三員大將|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 典故出自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

  • 自己做錯怪別人成語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16 14:00:01
    有 448 人按讚

    二桃殺三士是什麼故事?晏子兵不血刃乾掉己方三員大將|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

    典故出自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後,也自覺不如,羞愧之餘便將桃子讓出並自盡。儘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醜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後人以二桃殺三士一詞表示「運用計謀殺人」的涵義;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還可以發現一些古代權力分配與君王殺功臣的斧鑿。該故事在秦漢時期就已廣為流傳,漢代的畫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場景。漢代樂府詩《梁父吟》抒發了對三位勇士犧牲的感嘆,對晏子的權謀也稍稍做了諷刺。《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講述此故事。

    成語典故

    典源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

    景公養勇士三人無君之義晏子諫第二十四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因請公使人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

    公孫接仰天而嘆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計吾功者,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驂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視之,則大黿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劍而起。

    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皆反其桃,挈領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誇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雖然,二子同桃而節,冶專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領而死。

    使者復曰:「已死矣。」公殮之以服,葬之以士禮焉。

    相關故事

    版本一:那是齊景公時期。齊景公已經是晏子服務的第三個國君了。此時的晏子經過多年的官場摸爬滾打,在齊國的地位是相當的鞏固。

    當時齊國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人人武藝高強,勇氣蓋世,為國家立下了赫赫功勞,儼然是齊國武將裡的明星。這三人意氣相投,結為異姓兄弟,彼此互壯聲勢。由於自恃武藝高,功勞大,他們非常驕橫,不把別的官員放在眼裡,甚至對晏子也不夠尊敬。

    晏子是看在眼裡,憂在心裡。這些莽夫如果勢力越來越大可不是好事啊,他們可不講究什麼禮儀倫法,將來出什麼禍患就不好了。晏子拜見齊景公,把心裡想法一說,齊景公雖然覺得除去三位勇將未免可惜,可是晏子的話也有道理,而且晏子那時太有權威了,齊景公也不好駁人家的面子:「得,您老就看著辦吧!」

    晏子準備停當後,由齊景公宣來三位猛將,說要賞賜他們。

    三人聽說國君有賞,當然興沖沖地前來。到了殿前,卻看見案上有一個華麗的金盤,盤子裡是兩個嬌豔欲滴的大桃子,一陣芬香撲鼻而來。三個勇士頓時流下了口水。晏子不慌不忙地對他們說:「三位都是國家棟樑、鋼鐵衛士。這宮廷後院新引進了一棵優良桃樹,國君要請您們品嚐這一次結的桃子。可是現在熟透的只有兩個,就請將軍們根據自己的功勞來分這兩個桃子吧。」晏子露出一副很為難的樣子。

    三將中,公孫接是個急性子,搶先發言了:「想當年我曾在密林捕殺野豬,也曾在山中搏殺猛虎,密林的樹木和山間的風聲都銘記著我的勇猛,我還得不到一個桃子嗎?」

    說完他上前大大方方取了一個桃子。

    田開疆也不甘示弱,第二個表白:「真的勇士,能夠擊潰來犯的強敵。我老田曾兩次領兵作戰,在紛飛的戰火中擊敗敵軍,捍衛齊國的尊嚴,守護齊國的人民,這樣子還不配享受一個桃子嗎?」他自信地上前取過第二個桃子。

    古冶子因為不好意思太爭先,客氣了一下,不料一眨眼桃子就沒了,怒火頓時燃燒他的臉龐,「你們殺過虎,殺過人,夠勇猛了。可是要知道俺當年守護國君渡黃河,途中河水裡突然冒出一隻大鱉,一口咬住國君的馬車,拖入河水中,別人都嚇蒙了,唯獨俺為了讓國君安心,躍入水中,與這個龐大的鱉怪纏鬥。為了追殺它,我游出九里之遙,一番激戰要了它的鱉命。最後我浮出水面,一手握著割下來的鱉頭,一手拉著國君的坐騎,當時大船上的人都嚇呆了,以為河神顯聖,那其實是我。沒人以為我會活著回來。像我這樣,是勇敢不如你們,還是功勞不如你們呢?可是桃子卻沒了!」「哐啷」一聲,他拔出自己的寶劍,劍鋒閃著凜凜的寒光。前兩人聽後,不由得滿臉羞愧,「論勇猛,古冶子在水中搏殺半日之久,我們趕不上;論功勞,古冶子護衛國君的安全,我們也不如。可是我們卻把桃子先搶奪下來,讓真正大功的人一無所有,這是品行的問題啊,暴露了我的貪婪、無恥。」兩個自恃甚高的人物,看重自己的榮譽,比生命還重要。此時自覺做了無恥的事,便羞愧難當,於是立刻拔出寶劍自刎!兩股鮮血,瞬間便染紅了齊國的宮殿。

    古冶子看到地上的兩具屍體,大驚之餘,也開始痛悔:「我們本是朋友,可是為了一個桃子,他們死了,我還活著,這就是無仁;我用話語來吹捧自己,羞辱朋友,這是無義;覺得自己做了錯事,感到悔恨,卻又不敢去死,這是無勇。我這樣一個三無的人,還有臉面成為齊國的大將嗎?」於是他也自刎而死。

    景公的使者回覆說:「他們三個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給他們穿好衣服,放進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禮埋葬了他們。

    區區兩個桃子,頃刻間讓三位猛將都倒在血泊之中,齊景公也有些傷懷。他下令將他們葬在一起。漢代畫像的歷史故事裡,就刻畫有「二桃殺三士」的故事畫像。常見的二桃殺三士內容是三士各手持一劍,其中一人面前放置豆,豆中放兩隻桃子,旁邊站立晏子、齊景公和大臣等。但也有簡約型的「二桃殺三士」畫像,畫面中只刻三士自殺的場景,而把豆和桃子省略。

    版本二:話說齊國有了晏嬰(晏子)為相,齊景公也就有了恢復齊桓公時期的霸業的雄心,但是時間一長,這位好高騖遠的國君就熬不住了。他想通過豢養一批勇士的辦法來建立自己的武功。當時,齊景公豢養了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接,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傑」。

    這三個人個個勇猛異常,力能搏虎,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他們恃寵自傲,為所欲為。這時齊國田氏的勢力越來越大,曾經聯合國內幾家大貴族,打敗了掌握實權的欒氏和高氏。田氏家族勢力的提高,直接威脅著國君的統治。而田開疆正屬於田氏一族,晏嬰很擔心「三傑」為田氏效力,危害國家,便勸齊景公除掉這三個「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的勇士。齊景公擔心「搏之恐不得,制之恐不中」。晏嬰決定伺機智殺這三勇士。

    一天,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宴款待。魯國由叔孫蠟執禮儀,齊國由晏嬰執禮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傑」佩劍立於堂下,態度十分傲慢。晏嬰心生一計,決定乘機除掉他們。當兩位君主酒至半酣時,晏嬰說:「園中金桃已經熟了,摘幾個請二位國君嘗嘗鮮吧?」齊景公大悅,傳令派人去摘。晏嬰忙說:「金桃很難得,還是臣親自去吧。」不一會兒,晏嬰領著園吏,端著玉盤獻上六個桃子。眾人一見,只見盤子裡放著的六個桃子,個個碩大新鮮,桃紅似火,香氣撲鼻,令人垂涎。齊景公問:「就結這幾個嗎?」晏嬰說:「還有幾個沒太熟,只摘了這六個。」說完恭恭敬敬地獻給魯昭公。齊景公一人一個金桃。魯昭公邊吃邊誇獎桃味甘美。齊景公說:「這桃子實在難得,叔孫大夫天下聞名,當吃一個。」叔孫諾謙讓道:「我哪裡趕得上晏相國呢?相國內修國政,外服諸侯,功勞最大,這個桃應該他吃。」齊景公見二人爭執不下,便說:「既然二位謙讓,那就每人飲酒一杯,食桃一個吧!」兩位大臣謝過齊景公,把桃吃了。

    二天,這時,盤中還剩有兩個桃子。晏嬰說道:「請君王傳令群臣,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如何?」齊景公自然明白晏嬰的意圖,於是傳令下去。

    三勇士而賜二桃,故意少其一。不足則爭,因使其計功而食桃,意味著功大者得食桃,功小者不得吃. 三勇士各言其功,都自認為功大無比。

    果然,公孫接率先走了過來,拍著胸膛說:「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獵,突然從林中躥出一頭猛虎,是我沖上去,用盡平生之力將虎打死,救了國君。如此大功,還不應該吃個金桃嗎?」晏嬰說:「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賜酒一杯,桃一個。」公孫接飲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見狀,厲聲喝道:「打死一隻老虎有什麼稀奇!當年我送國君過黃河時,一隻大黿興風作浪,咬住了國君的馬腿,一下子把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進洶湧的河中,捨命殺死了大黿,保住了國君的性命。像這樣的功勞,該不該吃個桃子?」齊景公說:「當時黃河波濤洶湧,要不是將軍斬黿除怪,我的命早就沒了。這是蓋世奇功,理應吃桃。」晏嬰忙把剩下的一個桃子送給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開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當年我奉命討伐徐國,捨生入死,斬其名將,俘虜徐兵五千餘人,嚇得徐國國君俯首稱臣,就連鄰近的郯國和莒國也望風歸附。如此大功,難道就不能吃個桃子嗎?」晏嬰忙說:「田將軍的功勞當然高出公孫接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經沒有了,只好等樹上的金桃熟了,再請您嘗了。先喝酒吧。」田開疆手按劍把,氣呼呼地說:「打虎、殺黿有什麼了不起。我南徵北戰,出生入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兩位國君面前受到這樣的羞辱,我還有什麼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說罷,竟揮劍自刎了。公孫接大驚,也拔出劍來,說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將軍功大倒吃不到。我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 說罷也自殺了;古冶子更沈不住氣了,大喊道:「我們三人結為兄弟,誓同生死,親如骨肉,如今他倆已死,我還苟活,於心何安?」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魯昭公目睹此景,無限惋惜,半天才站起身來說道:「我聽說這三位將軍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惜為了一個桃子都死了。」齊景公長嘆了一聲,沈默不語。這時,晏嬰不慌不忙地說:「他們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智勇雙全、足當將相之任的,我國就有數十人,這等武夫莽漢,那就更多了。少幾個這樣的人也沒什麼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請繼續飲酒吧!」

    晏嬰料到二桃賞賜三勇士,他們必然不會遵照齊景公之命,「計功而食桃」,而是「無長幼之禮」,炫耀己功而搶桃。勇士相爭,必以兵劍。不出晏嬰所料,田開疆和公孫接都爭先恐後「援桃而起」,都自以為武功蓋世,「無與人同矣」;古治子也自以為其勇猛超過田開疆和公孫接,但是桃已被他們搶佔,於是拔劍而起,要求他們交出二桃。看來紛爭已起,解決問題的方式或以刀兵相見,殺個你死我活,或交桃受辱,而辱為勇士最大的忌諱,如此必然以死免辱。以辱致人於死,則辱人者為不仁不義,不仁不義又甚於受辱,那麼,辱人者又有何臉面活在世上?可以說,不管用哪種方式解決,三勇士都難免一死。

    三士之死,雖屬悲壯,但是他們居功自恃,甚至被人作為陰謀篡位的工具加以利用。四肢短小的晏嬰伺機使巧,兵不血刃,不費吹灰之力,終以二桃殺死三個力可拔山的勇士,消除政治隱患,其智慧也卻非尋常,但是手段也太陰險毒辣了。

    《二桃殺三士》這個典故是放在「剷除權臣」這一篇系來說的,主要是寫了晏子如何運用計謀(心理學)而殺掉了三個居功自傲的謀逆之臣。微不足道的桃子,被賦予了無尚榮譽象徵。二桃為三士所分,以最小的代價,造成了最大程度的客觀和主觀意義上的不平等,使得二枚桃子由繞指柔化為百煉鋼,五步之內,足以奪人性命,也就不足為奇了。

    成語鑑賞

      這則成語故事最打動人的,是三位勇士的「君子之風」。晏子本想利用的三人恃才傲物的弱點,讓彼此相互爭功,離間人心,從而削弱他們的政治威脅,並沒有想到他們會捨生取義,有如此君子風度。他們開始時比較驕傲,都看重自己的事功。是古冶子的一番話讓另二人感到了羞恥,當他們覺得自己做錯事情時,寧願用生命去彌補恥辱,這是一種很高貴的精神。古冶子後來的舉動同樣如此。所以他們自刎之後,無論是晏子還是君王,都有悲切之意,為穩定朝野,反錯殺了三位大義將才。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自己做錯怪別人成語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04 18:00:00
    有 763 人按讚

    #那些被父母傷過的孩子
    #想支配控制孩子的父母
    #訂下規則嚴格要求孩子遵守的父母
    #毫不在意侵入孩子私領域的父母
    #看重世間榮耀更甚於孩子心情的父母
    #在意世間看法而講究結婚儀式的父母
    #逼迫孩子結婚的父母
    #想以金錢支配的父母
    #怒罵孩子的父母
    #不提供孩子所需的父母
    #對子女們有差別待遇的父母 ⋯⋯
     
    【想支配孩子的父母】
     
     想支配孩子的父母,不管什麼都要干涉,甚至會發出瑣碎的指示,事事非得按照自己的意思控制孩子不可。對這樣的父母而言,總是聽自己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相反地,不聽話的孩子就是「壞孩子」,對這樣的「壞孩子」,會以「如果你不聽話的話……」來威脅之。這裡的「……」,可以是「不給你零食」、「不買東西給你」、「不帶你出去玩」等等。
     
     例如,有進食障礙而住院的二十多歲女性,從小就因母親的過度保護、過度干涉而煩惱不已。
     
     「母親個性一板一眼且有完美主義,家裡總是打掃得一塵不染。口頭禪是『如果將冷凍食品或料理包擺上桌,孩子就太可憐了』,所以不只三餐,連點心或便當都出自母親之手。也常穿母親親手做的毛衣或夏日服裝。
     
     然而,只要稍微有點髒亂,或是弄髒衣服,母親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快點整理乾淨。如果不照媽媽說的做,就把妳趕出去或送到設施去。』『不要弄髒衣服,如果不聽話,就再也不買衣服給妳了。』會像這樣大罵,真的非常可怕。
     
     甚至連我的人際關係都開口干涉。如果帶朋友到家裡玩,就一定會問『令尊是做什麼的?』如果說是任職於大公司,或是國家公務員,媽媽就很滿意的樣子。但如果不是,或父親不在了的狀況,她就會說『不要再跟那個人來往了。』
     
     我最驚訝的一次是,小學三年級時剛從開學典禮回家,媽媽問我『有沒有跟○○在同一班?』我回答『不同班』。結果媽媽生氣地說:『我明明有拜託之前的班導師,麻煩重新分班時要把妳和○○分到同一班的,怎麼還是沒有呢?』接著便打電話到學校。雖然我想阻止她,但她根本不聽,自顧自地抱怨著,最後掛了電話。
     
     ○○的爸爸在一間母公司很厲害的公司上班。所以媽媽希望我和○○成為好朋友。然而,○○曾說過「妳是承包商公司的孩子」,將我當成使喚的丫環一般,我不是很喜歡她,所以分到不同班,老實說我鬆了一口氣。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事,總之我依照媽媽的意志去做事的傾向很強烈,我根本無法違逆。問我為什麼,是因為媽媽會流著淚對我哭叫著說:『我明明是為了妳好才說的,為什麼妳不懂呢?怕妳發生什麼事,所以媽媽真的很擔心啊!』
     
     尤其在我升上小學高年級時,爸爸離家出走與公司的年輕女性一起生活,媽媽對我的束縛就更強烈了。國中、高中時,與朋友相處得更熱絡了,雖然我很想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但我被命令只要一下課就要馬上回家。
     
     如果不聽話,跟朋友一起去購物中心逛一下街,喝了咖啡再回家的話就會被罵。媽媽罵完還會哭著說:『妳知道妳這樣做,會讓媽媽多痛苦嗎?對媽媽來說妳就是全部啊!』
     
     母親很堅決地拒絕離婚,還對父親說:『如果離婚的話,你社內外遇的事情就會被公司知道了。』因此,雖然爸爸會給生活費,但其實是母女二人的家庭生活。和媽媽兩人相處的家庭,如果她說『妳是我的全部』,我真的不知道要回什麼,只能淡淡地順從她,彷彿無法呼吸般地過日子。也因為如此,為了排解情緒而反覆地進食與催吐,無法停止。」
     
     這位女性體重只剩下二十幾公斤,甚至有生命的危險,因而住院。住院時,母親叫分居中的丈夫來醫院。雙親就在女兒的眼前對談,母親責備父親說:『就是因為你外遇,女兒才會變成這樣。我明明什麼都沒做錯,為什麼會碰到這樣的事情?』此時,父親怒吼著說:『凡事都要照妳的意願去做,我根本無法呼吸!』
     
     當然,丈夫和公司的年輕女性外遇而離家出走這件事,讓人非常同情這位母親。但「我明明什麼都沒做錯」這種主張,難道就都是正確的嗎?
     
     女兒雖然擔心地想「是不是我哪裡做錯了呢?」但其實問題出在不論什麼都要插嘴,想以自己的意思來控制一切的母親。這種過度保護、過度干涉而導致飲食障礙的發生,在精神科上是頗為常見的。
     
     此外,就本質上來說,如果一位做事嚴謹又有完美主義的妻子,總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控制家庭,感到窒息的丈夫的確很有可能因為無法忍受而轉向其他女性。
     
     丈夫離家出走之後,可以控制的對象就只剩下女兒了。所以對女兒的支配行為也就變本加厲,然而這位母親卻毫無自覺。
     
     也正因為毫無自覺,就更容易為了「我是如此地為妳著想,為什麼還是無法照我的意思進行呢?」而對女兒生氣,說出讓女兒心中滿溢罪惡感的話語。因為如此,女兒覺得自己的脖子被緊緊勒住般,被無法從母親的束縛中逃開的無力感與絕望感所糾纏。這些心情交織而成暴飲暴食及催吐的惡性循環。
     
    【訂下規則希望孩子遵守的父母】
     
     對孩子的支配欲望強烈的父母,會訂定規則,並希望孩子遵守。二〇〇八年六月八日,在秋葉原引發隨機殺人事件的加藤智大死刑犯之母就是這種典型。
     
     加藤死刑犯兒提時代,就被母親禁止去朋友家玩;能被邀請到家裡來的朋友,也只有母親特別許可的一位而已。因此,他沒有朋友。
     
     「不可以跟別人說請跟我一起玩。」甚至還被如此告誡。
     
     熱衷於教育的媽媽直接指導他念書,他把這些事情都寫在手機網站裡。
     
     〈爸媽想跟身邊的人炫耀自己的兒子,為了讓我寫出完美的作文,所以我的作文都要先給父母檢查。〉
     〈爸媽寫的作文得獎了,爸媽畫的畫得獎了,因為爸媽無理的要求所以我念書念得很好。〉
     
     「爸媽寫的作文」、「爸媽畫的畫」,另外還有「爸媽的檢查」,也可從弟弟發表的記事當中,看見些許模糊的影子。
     
     「也許被誤解成是爸媽拿著筆寫作文或畫畫了。真實的意思是,關於作文的題目或文章、繪畫的主題或構圖等,都是由母親下指示。她所給予的主題,其基底都是『老師會喜歡』的東西。我們就宛如機器人般遵循並寫出文章、畫出畫來。一切也如同母親的設想,老師們都稱讚我們的文章和繪畫。」
     
     此外,一定會看過兒子們所寫作文的母親,「會在『檢查』的時候,將我們寫的句子置換成老師喜歡的句子。」
     
     更甚者,有完美主義的母親──「總是要求完美。在稿紙上寫作文時,只要有一個字寫錯,或是寫得不漂亮,就要重寫。不能使用橡皮擦來修正,而是將已經寫到一半的文章丟到垃圾桶裡,從頭開始再寫一次。寫了又丟、寫了又丟不斷重複,常常得花上一個星期才能完成一篇作文。」
     
     母親的作文指導還有一個「十秒規則」。在兄弟倆寫作文時,母親就坐在旁邊「檢查」──
     
     「為什麼要使用這個成語?」還會像這樣突然丟出問題來。如果答不出來,母親就會開始──
     「十、九、八、七……」
     
     像這樣發出聲音倒數。如果數到〇,就會挨巴掌。這裡應該回答的當然是母親所喜歡的答案,而母親喜歡的答案,說到底仍然是「老師喜歡」的東西。
     
     作文指導相關的「檢查」或「十秒規則」,當然可說是母親對於教育有多熱心的表現,但不僅如此,母親也對家庭內進行徹底的管制。首先,「想要買東西時要先取得媽媽的許可」,也就是說不能自由地買東西。譬如說,想買書時──
     
     「一定要告訴她想買什麼,而且讀完書之後,還要寫讀書心得給媽媽看。」
     
     另外,雖然家裡有一台電視,但也禁止自己打開來看,可以看的節目只有「哆啦A夢」和「漫畫日本古物語」而已。據說家裡沒有看電視的習慣,平常甚至連新聞都不看。
     
     關於和異性間的交往,母親也異常地敏感,可說是絕對禁止。加藤死刑犯在國中的時候,班上女同學寄了賀年卡來,上面寫了「我喜歡你」,這張賀年卡被宛如懲罰告示般地貼在冰箱上。弟弟在國中一年級時,也收到女生寫來的類似的明信片,媽媽在吃飯時碰地一聲將之拍在桌子上說:
     
     「不准你們有男女之間的交往!」
     
     從這些過往的事情中不難看見,母親徹底監視孩子,希望他們遵從自己所訂下的規則的樣子。如此強烈的支配欲望,究竟對加藤死刑犯的精神面造成多大的影響不言而喻。
     
     當然,我也並非擁護加藤死刑犯因為無法接受自己身為派遣員工從事單純工作、不如他意的人生,便可將所有責任轉嫁到「都是父母的錯」、「都是社會的錯」。只是,一旦被這樣徹底管理後,就很難透過自主學習去做新的體驗;也就難怪他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到,毫無自信心。
     
     當然,會覺得憤怒,會覺得欲求不滿。這種憤怒或欲求不滿沒有出口,持續地在加藤死刑犯心中翻攪著,或許也成為他隨機殺人的原因之一。
     
    --
     
     在東方社會的氛圍下,許多父母都曾對孩子脫口而出這些話語,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情境,其實都是一刀一刀割在心頭、血淋淋的傷害⋯⋯大部分的父母,對說出這些話並不以為意,甚至覺得自己「明明就是為了孩子好」。但真的是如此嗎?
     
     精神科醫師片田珠美分析,這些一邊說著愛孩子,卻一邊傷害孩子而毫無自覺的父母,其實是以教養為名的虐待,潛藏著「支配欲望」、「孩子是一項投資」、「占有意識」、「遷怒」、「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等意念,或是複製自己曾受到的攻擊與傷害,因此會毫不在意地支配孩子、侵入孩子的私領域、對孩子們有差別待遇、情緒勒索,或是在意世俗的看法,逼迫孩子與自己中意的對象結婚⋯⋯等等,甚至會虐待孩子的身體,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許多看似是天生性格的個性,其實都可回溯自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與影響,衍生自我肯定感低落、過度奉獻、自責⋯⋯甚至是憂鬱症、自殘行為與飲食障礙等,更可能在無意識之中,持續複製原生家庭的傷害。
     
     如果對父母抱持著負面的情緒與感情,是否覺得自己「怎麼會有這麼可怕的想法呢」?甚至會責備自己、抱持罪惡感;或是無法顯露出內心的糾葛與敵意,就讓自己生病,變相對父母進行復仇⋯⋯也或許,你一直暗自希望父母總有一天會洗心革面,理解你的痛苦,甚至開誠布公地與你深談、道歉?
     
     作者片田珠美提醒你,以「不可以不原諒」的理由,勉強自己理解、體諒,是否只是在欺騙自己呢?本書以犀利精準的角度,針對這些受傷的孩子與大人們提出解方,擁抱憤怒與傷痕,更讓這樣長大的孩子停止複製傷害迴圈,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

    更多案例與療癒之道,可參閱《都是為你好,難道我會害你嗎?:揭開父母情緒勒索、遷怒、控制、差別待遇的暗黑心理,停止複製傷害迴圈》一書,作者片田珠美為日本,精神科醫生。畢業於大阪大學醫學部。

    📖 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t5gbjlp 大好書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