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膽結石術後護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膽結石術後護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膽結石術後護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膽結石術後護理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傅志遠 Peter Fu,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醫療上有很多處置,被定位為「可做可不做」。不過認真看待這些處置的本質,「可做可不做」其實就是「不用做」。 很常見的例子就是膽囊切除後,三到六個月再追蹤腹部超音波。 病人會覺得開完刀一段時間了,是不是「檢查些什麼」?醫療常規上也似乎有這樣的習慣,術後三到六個月,再「排個檢查看一下」。病人有意願、醫...

  • 膽結石術後護理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05 18:20:29
    有 705 人按讚

    醫療上有很多處置,被定位為「可做可不做」。不過認真看待這些處置的本質,「可做可不做」其實就是「不用做」。

    很常見的例子就是膽囊切除後,三到六個月再追蹤腹部超音波。

    病人會覺得開完刀一段時間了,是不是「檢查些什麼」?醫療常規上也似乎有這樣的習慣,術後三到六個月,再「排個檢查看一下」。病人有意願、醫師不反對、健保給付也沒意見,這件事就這樣安排了~

    可是這些年來,我幾乎沒有遇過半年以上追蹤有問題的。

    很簡單的道理,膽囊炎或膽結石這種「一次性疾病」,切掉之後沒有復發或擴散的疑慮;如果有什麼併發症(例如流血、感染,甚至很嚴重的膽道與腸道受損),術後幾天就會出狀況了。如果病人半年來,都可以正常飲食起居生活,基本上不需要擔心和手術相關的問題。

    以前我還會試著跟病人分析這些道理,不過常遇到的狀況是,當我講了一堆之後,「嗯...那還是排個檢查好了~」或者「你確定不用做檢查嗎?」

    後來我就按照常規幫他們排檢查。

    然後就會發生幾個狀況:

    病人開完刀之後就沒再回來門診,想幫他排檢查也沒法子。

    病人幾個月後回診,排了檢查時段卻沒有去做。

    做了檢查之後,沒有再回診看報告。

    這些狀況都指向,這其實是一個「可做可不做」、或是「不用做」的檢查,病人與醫師在某些習慣、習俗、常規之下妥協的產物。

    前天門診有個病人,掛號號碼在前三號。(基本上前面幾號的病人,多是幾個月前就先掛好,也多是長期追蹤的病患。)在他還沒進診間之前,我把資料調出來看:一年前切除膽囊,四個月前做了超音波,中間卻沒有回來。

    一如預期的,超音波檢查無異常。

    病人大包小包地走進診間,開始卸下背包、提袋、把手機錢包擺桌上,拿出健保卡給護理師,然後喘噓噓地說:「我來看上次檢查的報告。」

    「沒事!一切正常!可以不用回診了。」

    「都正常?」病人聽我這麼說,都還來不及坐下來。

    「你隔了四個月才來看報告,就算有問題也被你拖到來不及了~」

    「我最近很忙,都沒空過來,不過沒事就好。」

    前後沒幾分鐘,病人拿了批價單,完成這個診次,可能比他卸下行李的時間還短。

    其實我打從心理,就是相信病人自己也不當一回事,在可做與不做之間,醫病雙方試圖尋求一種平衡。

  • 膽結石術後護理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05 22:08:06
    有 1,286 人按讚

    「隔著手套,我幾乎可以觸摸到生命的源頭,心臟在我眼前奮力跳動,似乎在告訴我不要放棄它。」這是十年前出版第一本「拚命」的封面文案,書裡面詳細描述了這個故事,Peter Fu的每次演講,也都會把這個故事再講一遍。

    那是發生在我剛當主治醫師第一年的事,一個心臟穿刺傷到院前心跳已經停止的病人,在緊急手術後恢復心跳血壓,最後順利出院。這個故事給了我相當大的震撼,也讓我決心走上外傷醫療。

    外傷急症外科的刀種很多,然而「純外傷」需要手術的病人其實不多,大部份都還是疾病造成的急症,而這些都是被我開玩笑稱為「吃飯刀」,舉凡闌尾炎、腸穿孔、膽結石等....

    偶爾一次的外傷緊急手術,總是能喚起自己對這份工作的熱情。

    前天的值班夜,當我剛完成前一台吃飯刀(膽結石手術)時,樓下急診同事打給我:「脾臟破掉了,血壓很低!」

    「絕急刀!」

    「對!絕急刀!」

    「絕急」代表的是「絕對緊急」,一旦安排所有人都要讓路!和同事長期工作的默契,不用講太多,三句話幾個字就可以傳達嚴重性。

    「我下去急診,有『絕急刀』!你們快準備一下!」改變打算去茶水間喘口氣的方向,我披件隔離衣就往急診衝,然後回頭囑付手術室的護理師準備。

    年輕男性,脾臟第五級撕裂傷,腹腔內出血4000cc。

    手術前血壓七十幾,手術後血壓回到一百多,下一站是加護病房觀察,如無意外應該可以過關。

    「值班就是要這樣!這才是外傷科!」手術結束的時候,我忍不住興奮地大喊,一旁的護理師被我莫名的亢奮給嚇了一跳。其實我只是想紓發一下情緒,讓周遭的同事感染一下氣氛。

    病人在麻醉科與住院醫師的護送下送往加護病房,我一個人坐在空盪盪的手術室,回想剛才的每一個步驟,回味起死回生的感覺。

    「是啊~我是外傷科醫師。」我自言自語地說。

  • 膽結石術後護理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11 01:15:00
    有 1,348 人按讚

    有一個肋骨斷了四根的病人出院回診,雖然沒有明顯的氣血胸,但還是抱怨胸口疼痛。

    「一般會痛個幾週,我會開點止痛藥給你吃,應該會越來越好。」我一邊開藥單一邊告訴病人這個症狀的進程。

    「我聽說有一種『遠紅外線xxxxx』(後面沒聽清楚),照了會不會比較好?」病人講了一串名詞,應該是某種健康器材。

    「我不反對,不過我是認為沒用。」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摔車的年輕人,身上一堆擦挫傷,門診時光換藥就要十幾分鐘。

    「我朋友說,有一種奈米負離子敷料,是不是會讓傷口好得比較快?」

    「我不反對,不過我認為沒有用。」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胃穿孔術後回診的病人,各方面恢復良好,但病人很擔心術後腸沾黏的問題。

    「醫生?要怎麼保養才不會有腸沾黏?」

    「好像沒什麼特別的方法,頂多糯米製品少吃,然後提高警覺。」

    「我朋友說喝紅棗汁可以順腸,比較不會腸沾黏。」

    「你可以試試看,不過我認為沒有用。」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膽結石已經痛了兩三年的病人,一直不想面對手術這件事。前一次都已經從門診辦住院準備手術了,居然住進來後臨時改變心意,當天就又出院。

    隔一週他來門診開診斷書(即使住院一天,還是可以請領保險理賠):「醫生,不好意思,我還沒做好心理準備。」

    「沒關係,我不再幫你約門診,哪天你想好了再自己來掛號。」

    「我看網路上說喝蘋果汁可以化膽結石,我想先試試看。」

    「好啊,不過我認為沒有用。」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同一天門診來一堆類似的病人,我的回答都是這樣。看診中間突然有幾分鐘沒有病人,門診護理師跟我小聊一會兒:「你雖然講得很實在,可是後面那句話,會不會太潑他們冷水?」

    聊著聊著,又有病人報到,是個先前撕裂傷今天來拆線的病人。

    「我朋友在做直銷,他推薦我一種靜電纖維敷料,可以讓疤變淡變細。」

    我正想照原本的習慣回答,突然想到先前護理師的告誡。

    「喔,好,可以試試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