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腺病毒感染原因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腺病毒感染原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腺病毒感染原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腺病毒感染原因產品中有1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182的網紅在地人的小兒科醫師_王崑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經歷了史上最漫長的暑假 , 終於要開學了 ! 許多家長一方面開心家裡終於可以恢復清淨 , 一方面也擔心小孩在學校會不會被傳染而生病了。 將心比心,那麼自己的小孩哪些症狀應該在家裡休息呢 ? 評估小朋友是否可以上學主要有兩個層面 : (1) 是否有傳染力, 怕傳染別的同學, 造...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面對嚴峻疫情,世界各地政府對疫苗寄予厚望,冀透過群體免疫阻止武漢肺炎病毒蔓延,但市民對疫苗的信心亦是抗疫一大挑戰,《健康蘋台》帶大家看看疫苗能否為2021帶來曙光。 疫苗的面世速度太快? 武漢肺炎大流行之前,一般疫苗由研發至上市平均需要10年時間,武漢肺炎疫苗一年多便做到,是否太過兒戲?根據歐洲藥...

腺病毒感染原因 在 姜冠宇 醫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8:34:56

為何現在檯面上的新冠疫苗無法終結疫情? 剛剛看到一篇華爾街日報的文章,覺得這個觀點很有趣 (只能當作者個人臆測,主流目前不會納入這些考量) 大概分為:1️⃣ 載體不可複製而無法延續免疫力、2️⃣ 沒有採用佐劑增加免疫反應、3️⃣ 生理上對上呼吸道鼻腔的抗體濃度不足 1️⃣ 載體不可複製而無法延續免...

腺病毒感染原因 在 樺兒-恩寶、騰騰媽咪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21:03:09

很多媽友看我有時後會在動態po精油文會好奇問我怎麼接觸的?有在調油嗎?所以我想我乾脆整理一下打出來好了XD . . . 坦白說在恩寶開刀後,我真的很不希望他吃太多藥, 畢竟那時後抗凝血、利尿劑、強心劑都要吃... . . . 我希望他身體的免疫力能提升,不要再太容易感冒, 通常他感冒會拖到看2次醫...

腺病毒感染原因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1:35:19

《疫苗的運作模式》 ⁡ ❙ 投稿文章 ⁡ 編輯|張婉歆 校正|林家宥 ⁡ - ⁡ 隨著他國捐贈疫苗數量增加,台灣目前擁有AZ疫苗及莫德納疫苗可供施打,但也出現一些對疫苗運作原理的疑慮,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分別是怎麼讓人體提升免疫力的吧! ⁡ ❙ 疫苗的基本原理 ⁡ 病原體通常都具有獨特的蛋白質,...

  • 腺病毒感染原因 在 在地人的小兒科醫師_王崑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30 10:54:56
    有 155 人按讚

    經歷了史上最漫長的暑假 , 終於要開學了 ! 許多家長一方面開心家裡終於可以恢復清淨 , 一方面也擔心小孩在學校會不會被傳染而生病了。 將心比心,那麼自己的小孩哪些症狀應該在家裡休息呢 ?

    評估小朋友是否可以上學主要有兩個層面 :

    (1) 是否有傳染力, 怕傳染別的同學, 造成其他家長的擔憂與學校的困擾

    (2) 症狀會干擾小朋友學習與上課,也擔心延誤就醫拖到病情

    首先, 針對是否會有傳染力的疑問,雖然因為防疫大家都有戴口罩,勤洗手,但是由於小朋友不好掌控,難以維持適當的社交距離,建議家長若出現以下症狀可考慮在家休息或就醫等症狀痊癒。

    #發燒 :

    - 每天早上建議家長自行量測耳溫或額溫,若發現高於37.5度以上,因為到了學校有可能真的發燒(>38度),而發燒幾乎可以說八九成與感染有關,為避免到學校造成別的同學感染,應先在家觀察或就醫評估,等狀況明朗再決定。
    - 無論有無服用退燒藥,退燒時間若尚未超過24小時,都還有可能會再燒起來。建議家長記下最後一次發燒高於38度的時間,距離這個時間有超過24小時以上沒有發燒才可以去上學。

    #咳嗽 :

    - 正常孩子是不咳嗽的, 除非嗆到氣管。若小朋友在學校不斷出現咳嗽症狀,建議在家休息並就醫評估,畢竟大部分的傳染病都是飛沫傳染,口罩也是有縫隙的,更何況吃飯時也要拿下口罩,每一次的咳嗽都會增加傳染他人的風險。
    - 如果小孩出現咳嗽但是幾乎都集中在放學後到起床後1-2小時這段時間,白天在學校完全沒症狀,或是只有跑步運動時才會引發咳嗽,通常是因為過敏性氣管的問題。 雖然不會傳染,但應盡速請醫師評估治療,以免長期的氣管慢性發炎導致未來變成大人型的氣喘。

    #鼻涕鼻塞鼻水:

    - 即便上學都有戴口罩,小孩打個噴嚏,鼻水弄濕了口罩,更換的過程或是擤鼻涕的動作都會造成飛沫的噴濺。 為避免傳染其他孩子,建議若到了學校還是出現鼻水與噴嚏,就是感冒了,應該就醫將症狀控制下來,否則建議在家休息等待痊癒。 若是拖超過七天或是出現黃稠鼻涕就要擔心是否出現鼻竇炎的併發症。
    - 如果鼻涕鼻塞只出現在睡前到起床後1-2小時這段時間,在學校並沒有明顯症狀,原則上比較像過敏性鼻炎,不會傳染其他孩子。 不用特別請假休息但應該請醫師評估給予控制,避免影響孩子的睡眠與學習的專注。

    #嘔吐 :

    - 若孩子突然發生嘔吐,最常見還是傳染性胃腸炎。 因為嘔吐物內有許多病毒會造成感染,建議先在家休息或就醫,等待症狀消失已可正常進食喝水再去學校。

    #腹瀉 :

    - 突然出現腹瀉最常見的原因,多半是傳染性胃腸炎。若在學校出現腹瀉,要更換清理小孩弄髒的褲子,或是擦屁股的過程都可能會觸碰到具傳染力的病毒顆粒。為避免傳染其他人,建議在家休息或就醫,待腹瀉改善方可上學。

    #皮疹 :

    - 家長每天上學前建議自己檢查一下小孩的身體、四肢、特別是手掌與腳掌,若有突然出現皮疹(紅疹或是水泡)的狀況,建議不要上學,應先就醫確認是否具傳染性的腸病毒感染或是水痘,之後再依照相關規定決定何時上學。

    #喉嚨痛 :

    - 當孩子抱怨喉嚨痛,無論有無發燒,若有看到口腔內有水泡、紅點(考慮腸病毒感染) 或是扁桃腺的化膿 (考慮腺病毒或是A型鏈球菌感染),就建議不要上學,盡速請醫師評估診治。

    #眼睛紅癢或疼痛:

    - 若孩子出現眼睛紅、眼睛痛/癢、黃眼屎,因為有可能是傳染性結膜炎,建議不要上學應盡速就醫評估處理。

    此外,若不考慮傳染力,孩子出現或是抱怨那些症狀會影響學習,應該考慮不要上學呢 ?

    #頭痛 :

    - 若小孩原本就常常會抱怨頭痛的體質,確定沒有發燒的話,可先考慮給予一次止痛藥物後,看頭痛改善狀況決定是否就醫。若頭痛持續或反覆,且影響孩子上課,建議給醫師評估。
    - 若小孩除感冒發燒外不是常常頭痛的體質,卻出現頭痛到哭泣的程度,或是頭痛合併嘔吐、眼睛看到重疊的影像(複視)、四肢的無力或麻木、意識的改變等等神經學症狀,不要上學,應盡速就醫。
    - 若不能確定小孩是否真的頭痛,可先在家休息一天,看看孩子是否真的因為頭痛干擾他的日常生活。 若在家蹦蹦跳跳,玩得很開心,看電視打遊戲的小孩,真的有問題的機會比較小。

    #腹痛 :

    - 如果小孩突然抱怨腹痛,若沒有其他症狀,一定要先詢問最後一次大便是何時 ? 如果當天還沒大便,建議先讓小孩去蹲廁所解便,上出大便後就一切正常,就可以上學通常無大礙。 若上不出來腹痛持續,建議就醫處理。

    - 若抱怨腹痛同時出現嘔吐或腹瀉等症狀,無論有無發燒,為避免造成群聚感染及老師處理嘔吐排泄物的困擾,建議在家休息並就醫處理。

    - 若小孩抱怨腹痛,程度嚴重到會哭鬧,可直接就醫評估。 若輕微,可先在家休息觀察看看是否真的影響日常生活或食慾。 通常腹痛若是嚴重的問題造成,小孩就無法玩平常有興趣的遊戲,看喜歡的卡通,笑容也會消失,食慾更是不可能很好。 所以,若小孩總是要上學就抱怨腹痛,在家完全看不出來,看過醫師排除嚴重問題後,可能就要考慮是否有上學的壓力了。

    #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劇烈咳嗽 :

    - 若小孩抱怨呼吸不順、胸悶或是胸痛,多半要擔心肺部跟心臟出問題的可能性,若觀察到小孩日常生活的受到影響,甚至運動能力的下降,呼吸時注意到出現肋骨下肌肉的凹陷,應盡速就醫,以免在學校發生危險。
    - 若小孩每次咳嗽都連續多聲且劇烈,無論有無痰音,都一定會干擾自己跟同學上課,應在家休息並就醫請醫師診治。

  • 腺病毒感染原因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4 07:31:00
    有 32 人按讚

    ➥【成人接種 Janssen(Johnson & Johnson)和 mRNA(Pfizer-BioNTech 和 Moderna)COVID-19疫苗的不良事件報告:來自疫苗諮詢委員會的最新消息—美國,2021年7月】
     
    2020年12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核准輝瑞-BioNTech和Moderna COVID-19 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並於2021年2月,核准Janssen (Johnson & Johnson) COVID-19疫苗的EUA。
     
    目前Pfizer-BioNTech被授權並建議使用於12 歲以上的人,Moderna和Janssen則被授權使用於18歲以上的人。Pfizer-BioNTech和Moderna疫苗都是屬於mRNA疫苗,需要施打2 劑,而Janssen COVID-19疫苗是重組腺病毒載體疫苗,只需施打單劑。
     
    截至2021年7月22日為止,美國有1.87億人至少接種了1劑COVID-19 疫苗;從安全監測系統發現,COVID-19疫苗接種後的嚴重不良事件很少見。
     
    目前已經報告三種與施打COVID-19 疫苗有時序關聯的疾病。其中兩種(血栓形成與血小板減少綜合徵 [TTS],一種以靜脈或動脈血栓形成和血小板減少為特徵的罕見綜合徵,以及吉蘭-巴雷綜合徵 [GBS],一種罕見的以上行性無力和癱瘓為特徵的自身免疫性神經系統疾病)發生在接種 Janssen COVID-19疫苗後。
     
    接種Pfizer-BioNTech或 Moderna COVID-19 mRNA疫苗,特別是在第二劑後,則有發生心肌炎的報告。 ACIP為此已經召開了3次會議,審查與這些嚴重不良事件報告相關的數據,並全面評估施打這些疫苗相關的益處和風險。
     
    在 2021年7月的最近一次會議上,ACIP確定,總體而言,COVID-19 疫苗接種在預防 COVID-19發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益處超過18歲以上成年人發生這些罕見嚴重不良事件的風險;這種利益和風險的平衡因年齡和性別而異。ACIP仍繼續建議所有12歲以上人群接種COVID-19疫苗。同時CDC和FDA繼續密切監測嚴重不良事件的報告,並將向 ACIP提交任何其他數據以供考慮。
     
    吉蘭-巴雷綜合徵(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其特徵是急性或亞急性發作的四肢或受腦神經支配的肌肉無力。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腦脊髓液蛋白增加,細胞數量正常;臨床表現和嚴重程度各不相同。
     
    男性多於女性,發病率隨年齡增加;美國每年報告3,000-6,000例GBS病例。患者可能需要住加護病房(ICU)並使用呼吸器治療;儘管大多數患者會康復,但GBS也可導致永久性癱瘓或死亡。
     
    迄今為止,在 mRNA COVID-19 疫苗接種後未檢測到GBS或TTS風險增加,在 Janssen COVID-19 疫苗接種後未檢測到心肌炎風險增加。18 歲以下的人不包括在此次ACIP的風險評估中。
    ACIP使用與之前描述的方法類似的方法,以疫苗接種的效益(COVID-19 病例數和預防嚴重疾病)與風險(GBS、TTS 和 心肌炎)評估成人接種COVID-19疫苗的效益-風險平衡。根據 2021年6月13日至19日這一周的比率,評估了每百萬劑疫苗接種的益處,包括:
    (1) 預防 COVID-19 病例。
    (2) 預防 COVID-19 住院。
    (3) 預防 COVID-19入加護病房和死亡。
     
    ■對Janssen COVID-19疫苗接種評估的風險是:
    (1) 至2021年6月30日,在接種Janssen COVID-19 疫苗後42天內每百萬劑報告給 VAERS的GBS患者人數。
    (2) 至2021年7月8日,在接種Janssen COVID-19 疫苗後每百萬劑報告給 VAERS的TTS患者人數。
     
    mRNA COVID-19 疫苗接種的風險為評估在施打第2劑疫苗後每百萬劑向VAERS報告的心肌炎患者人數。每個效益-風險評估均按年齡組(18-29、30-49、50-64 和 65 歲以上)和性別進行分層。
     
    Janssen COVID-19 疫苗分析根據假設疫苗在預防嚴重後果方面的有效性為90%以及在120天內預防 COVID-19病例的疫苗有效性為66%。mRNA疫苗分析根據假設疫苗在預防嚴重預後和預防COVID-19病例的有效性為95%,為期120天。
     
    同時也使用全國 COVID-19 疫苗接種數據,按性別和年齡計算總體和亞組之間每百萬次接種疫苗的粗報告率。另外包括已完成病歷審查確認,通報至疫苗安全數據鏈 (VSD)中的GBS發生率,也提交給 ACIP審查。
     
    ■GBS: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美國已向 18 歲以上人群接種了約 1260 萬劑Janssen COVID-19 疫苗。在 VAERS資料中,2021 年 2 月 27 日至 6 月 30 日期間收到了 100 份 Janssen COVID-19 疫苗接種後GBS的報告。
     
    患者的中位年齡為 57 歲(從 24至76歲);61 (61%) 名男性;從接種疫苗到出現症狀的中位間隔為 13 天(0至75 天)。95名 (95%) GBS 的患者住院,10 名 (10%) 入住 ICU。
     
    這些患者中有98人(98%) 在接種疫苗後42天內發病。截至最近一次回訪,有一名患者死亡。GBS 報告率為每百萬劑 Janssen COVID-19 疫苗有 7.8 例。在按性別和年齡劃分的亞組中,50-64 歲男性的報告率最高,每百萬劑 Janssen COVID-19 疫苗有15.6 例。
     
    ■TTS:截至 2021 年 7 月 8 日,在接種疫苗後 15 天內向 VAERS 報告的 38 例 TTS 符合病例定義,也由CDC 和 FDA 的醫師審查員的確認,並由包括血液學家在內的調查員進行了審查。
     
    其中四名患者死亡。總體 TTS 報告率為每百萬劑Janssen COVID-19 疫苗有3.0例。在按性別和年齡劃分的亞組中,30-49 歲女性的報告率最高(每百萬劑有 8.8 例 TTS)。
     
    ■心肌炎: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美國已向 18 歲以上的人接種了大約 1.41 億劑第二劑 mRNA COVID-19 疫苗。在 VAERS資料中,收到 497 份 18 歲以上人群在接種第二劑 mRNA COVID-19 疫苗後出現心肌炎的報告。
     
    成人心肌炎的總體報告率為每百萬劑mRNA疫苗有3.5 例。在按年齡和性別進行的亞組分析中,18-29 歲男性的報告率最高(每百萬次第二劑疫苗有24.3 例)。沒有心肌炎相關的死亡發生。
     
    估計效益(預防 COVID-19 疾病和相關住院、入ICU 和死亡)超過了風險(疫苗接種後 GBS、TTS 和心肌炎的預期病例)。例如:與14-17例 GBS 病例和 1-2例TTS 病例相比,每百萬劑Janssen COVID-19 疫苗可以預防50-64 歲男性1,800 人住院、480人入 ICU 和 140 例死於 COVID-19。
     
    然而,收益和風險的平衡因年齡和性別而異,因為每個嚴重不良事件的病例主要發生在特定的年齡和性別亞組中(GBS 主要為 50-64 歲的男性;TTS 為 30-49 歲的女性;心肌炎是18-29 歲的男性)。
     
    ■根據對現有數據的全面審查,當SARS-CoV-2病毒在美國持續傳播的背景下,截至 2021 年 7 月,ACIP 得出結論:
    (1) Janssen COVID-19 疫苗或 mRNA COVID-19 疫苗建議的年齡層接種疫苗的好處超過接種疫苗的風險,包括 Janssen COVID-19 疫苗接種後的 GBS 和 TTS 風險,或 mRNA COVID-19 疫苗接種後的心肌炎風險。
    (2) 對 COVID-19 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的持續安全監測非常重要。
    (3) 應將這些潛在危害和 COVID-19 疫苗的使用告知提供者和一般大眾。
     
    該分析還不包括疫苗預防感染 COVID-19 後疾病的潛在益處,或 120 天之後可能持續的益處;由於這些原因,COVID-19 疫苗接種的好處可能被低估了...完整轉譯文章,詳連結: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2696/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齊嘉鈺醫師摘要整理)
       
    📋 (CDC)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MMWR) - 2021-08-13
    Use of COVID-19 Vaccines After Reports of Adverse Events Among Adult Recipients of Janssen (Johnson & Johnson) and mRNA COVID-19 Vaccines (Pfizer-BioNTech and Moderna): Update from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 United States, July 2021
    ■ Author:Hannah G Rosenblum, Stephen C Hadler, Danielle Moulia, et al.
    ■ Link: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0/wr/mm7032e4.htm?s_cid=mm7032e4_w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1/08/24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腺病毒感染原因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3 23:59:15
    有 2,551 人按讚

    【高端正式開打 常見疑問一次看清楚!】

    高端疫苗今天正式開打,近期有許多一再出現的問題,我們特別整理較常出現的十則,從臨床證據和世界狀況,來回答大家更多有關高端疫苗的疑惑。

    ■1.#高端疫苗只有第二期臨床試驗資料不該發EUA?

    在武漢肺炎流行期間,為加快疫苗研發速度,各國、各藥廠對於研發時程做了許多調整,例如過去各期依序進行的試驗,不計成本的透過合併或重疊進行等方式加快。例如一般二期臨床試驗通常僅有數十人,用來探索療效與安全性,並預估三期人數。但在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往往有所謂一二期合併,或二三期合併的臨床試驗加快疫苗研發。

    第一波疫苗問世,且大量施打後,一來有些國家感染獲控制難以驗出疫苗效力,再者以安慰劑作為對照組的試驗已經不可能,因此政府與藥廠均嘗試尋找能有效反應療效的「替代性指標」,其中最多人研究的就是以「中和抗體」進行免疫橋接,這也是流感、肺炎鏈球菌等諸多疫苗行之有年的模式。雖然過去採用免疫橋接的,大多是「改良版」疫苗而非全新疫苗,但在各種平台的疫苗都已經研發出的狀況之下,就有越來越多的資料,可以支持免疫橋接。因此,台灣在本土疫情不嚴重,根本做不出疫苗有效性研究的狀況下,就採用擴大二期,免疫橋接的模式,作為EUA標準。


    ■2.#怎麼不整本照抄美國FDA的EUA標準?

    什麼叫做EUA?就是「緊急使用授權」,和一般的藥物使用授權不一樣,有很多條件的限制,正式的說,是在疾病管制署已認定我國疫情及疫苗確有緊急公共衛生情事需求,在疫苗之整體利益明顯大於風險下,在核准的期間內獲准使用。

    而當緊急事態解除,或是發現疫苗風險太大,利益不足等狀況下,EUA隨時可以被終止。換句話說就是一種臨時性的「戰時政策」(和病毒作戰)。

    因此各國的EUA其實也有點不同,各家藥廠在不同國家進行的三期資料,也多少有差異。各個有研發疫苗能力的國家EUA,都是自己說了算,例如英國優先核准,世界使用量最多的AZ美國就沒准;俄羅斯提早啟用史普尼克疫苗,這都是各國自己的判斷。

    在這個情境下,國內狀況「是否緊急」就要自己決定,什麼是國人的「整體利益」是由台灣評估,疫苗有任何不良反應也是由台灣政府負責,都國難當頭了,你還要問美國人什麼叫國難,怎麼評估國難嗎?

    科學證據必須結合社會狀況,必須符合公共利益,必須承受國民監督,台灣的EUA標準,重點在於台灣內部的利益是否大於風險,這點當然可以討論,但沒有全球一致的標準。


    ■3.#免疫橋接是全球首創沒人這麼做?

    自從前幾隻疫苗上市後,免疫生成性和疫苗有效性的關係就越累積越多,WHO幾乎每個月都開會討論免疫橋接,到了5月的時候,歐洲、韓國方面都已表達高度意願,果然不等WHO談出一致結果,各國都已經開始制定自己標準。目前國際上除了高端、聯亞以外,已經至少有三個國家為了發展疫苗,主管機關核可以免疫橋接設計進行臨床試驗,如果達到預期的結果,則將核發緊急使用許可。這三國分別是:英國核可法國Valneva VLA2001(滅活疫苗,對比AZ)臨床試驗, 日本核可日本第一三共Ds5670(mRNA疫苗,對比mRNA疫苗)臨床試驗,韓國核可韓國SK生技GBP510(重組蛋白疫苗,對比AZ)臨床試驗。這三家進行的都是第三期臨床試驗,但收案人數均遠小於傳統三期,以SK為例,GBP510僅進行樣本很小的一/二期混合試驗,三期則是實驗組3000人,對照組990人,收案人數和高端二期相近。


    ■4.#中和抗體無法反映保護力?

    在各個保護力相關性(COP, corelation of protection)的指標中,累積最多證據的就是中和抗體效價,認為中和抗體完全沒意義的,可能沒有仔細關心近期的研究。除了極少數病原體(如肺結核桿菌外),中和抗體效價均與保護力有正相關性,在武漢肺炎病毒上目前看起來也是如此。目前中和抗體的COP研究方向大致來自兩個,一是透過康復者血清作為標準品,來校正各家實驗室算出的中和抗體濃度,最常被引述的研究就是今年Khoury在自然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以及Earle在疫苗期刊(Vaccine)的論文。二是透過各家藥廠三期試驗的大規模資料,去了解中和抗體效價與保護力的關係,這部分藥廠釋出的速度較慢,不久前才有AZ和Moderna的資料。前者顯示,中和抗體效價與康復者血清比值,最高的是Moderna、Novavax、BNT,中等的是Spunik-5、AZ、J&J,最差的是科興,此比值和保護力相關,但非線性關係。後者顯示,同樣是施打AZ或Moderna的受試者,測到中和抗體與結合抗體濃度越高,疫苗保護力越好,突破性感染率也較低。 當然不同模型之間估算起來會有誤差,但由於高端的中和抗體可達康復者血清之1.7~2.3倍,在世界各家疫苗裡面,算是前段的(僅明顯遜於可達4倍的Moderna、Novavax),估算起來保護力均應超過8成,根據現有的資料,當然有很強的信心可表示疫苗有效。


    以台灣的染疫人數而言,再做一個3萬人的傳統三期試驗,甚至收到10萬人,因為兩組都不會有太多人感染,因此根本分不出高下。唯一的方式,就是在國外進行臨床保護力(Efficacy)或EUA施打後真實世界保護力(Effectiveness)試驗,我們希望的是,高端目前能詳盡說明在中南美州,如巴拉圭試驗與施打計畫的計畫,因爲這是高端要最快驗證保護力的方式。


    ■5.#高端沒有做三期臨床試驗所以不安全?

    高端可謂我們手頭上最安全的疫苗,在符合FDA針對EUA的安全性試驗人數(3000人以上)標準下,其各項常見副作用,大多比市面上各種mRNA、腺病毒疫苗為低,例如發燒發生率約0.7%,更是AZ(7.9%)的1/10,Moderna(15.5%)的1/20,頭痛、倦怠、肌痛也都比其他疫苗來得低,唯一較高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疼痛(71.2%),而臨床試驗中無明顯超過背景值的重大不良反應。

    加以蛋白次單位疫苗使用經驗多,且高端的佐劑也已經在實際核可上市的B肝疫苗運用過,安全性相對已被掌握。說高端不安全,可以說是對疫苗特性,以及各疫苗臨床試驗資料的極度無知。

    然而,高端畢竟含有一種新的蛋白質抗原,開始施打後,仍須密切監測大規模施打下有無罕見副作用。例如AZ的TTS,或mRNA疫苗的心肌炎副作用,發生率都在百萬分之5~10左右,也就是取得EUA大規模施打後才發現。這種類型的副作用,做三期也都不會發現。這代表臨床使用安全性監測(相當於第四期臨床試驗),以及隨時調整EUA的重要性。


    ■6.#國家在高端還沒通過EUA就先簽約採購?#高端提前量產有問題?

    美國在曲速計畫(Operation Warp Speed)期間,和Moderna、Novavax、JJ、AZ、Sanofi/GSK、Merck等藥廠都是先期投入每家10億美元以上經費並預先採購,Pfizer儘管沒有直接從曲速計劃取得資金(他們希望保持策略彈性),也得到了預先採購訂單。而各藥廠在獲准EUA以前,也都開始進行量產,否則等到核准才量產,根本來不及提供疫苗。

    而其餘未上市的疫苗也是一樣,英國今年向Valneva訂購6千萬劑還在免疫橋接試驗中的疫苗後,在2月1日又多訂了另外4千萬劑。據《路透社》報導,英國已又再追加額外了9千萬劑。若疫苗獲得批准,今年到明年間,英國將獲得1億劑疫苗,2023年至2025年將再獲得追加的9千萬劑,總計共1.9億劑。


    ■7.#高端良率不到兩成?

    蛋白質疫苗雖然技術成熟,但關鍵在於製程須控制條件多,產能相對受限。使用昆蟲細胞平台分泌蛋白質的Novavax,因產能及品管問題,也影響其申請EUA使用的速度。

    高端供應臨床試驗小量生產的反應槽僅2L,當要大量生產時,轉換到50L製程,最早做出的兩批糖蛋白修飾化程度有明顯上升,因此不符合標準,在調整各種條件後,後續50L製程生產的產品已證明與2L製程特性分析具一致性。這是疫苗進行批量放大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調整過程。有不明有心人士,拿新產線上線後試製的首幾批貨狀況,就說「82%產品被退貨」、良率僅2成,這是擷取疫苗產能轉換過程中一環來故意操作。

    事實上,食藥署對高端疫苗的檢驗封緘比其他疫苗更嚴格,耗時更久,均需經過食藥署檢驗外觀、pH值、鑑別、無菌試驗、細菌內毒素、總蛋白含量、異常毒性試驗、抗原含量,甚至還有其他疫苗沒有進行的抗體效價測定等項目,確保品質及安全無虞,始可放行,耗時會將近一個月。因此民眾打到的疫苗,每一批都是完成檢驗的疫苗,自然沒有良率低的問題。


    ■8.#高端沒有WHO認證就不好?

    疫苗之核准使用並非透過「國際認證標準」,而是由各國自行認證,屬於主權國家之權限。然而部分媒體或政治人物所稱把國際認證,和WHO認證疫苗,也就是WHO EUL(緊急使用清單)內的疫苗等同起來,實際是一種混淆。WHO EUL內的疫苗包含AZ、JJ、BNT-Pfizer、Moderna、國藥、科興,由於WHO列入清單內並無法影響個別國家核準與否,此清單最大意義其實是作為COVAX疫苗的採購選項,國藥、科興中選的原因之一是便宜並能供貨給COVAX。然而,歐美國家並不承認中國的科興、國藥疫苗,而不論三期臨床試驗,或實際施打的效果也顯示,中國疫苗的有效性明顯低於前幾隻歐美疫苗,科興疫苗的抗體生成,更只有高端的1/10。令人納悶,是否有人意圖透過WHO EUL「夾帶中國疫苗」。

    疫苗要得到「國際認證」,正確的意義其實只有兩個:1.認證可施打:通過個別國家FDA核可取得EUA或藥證。 2. 認證可通行:通過個別國家承認為有效接種的疫苗。這都要和個別國家一一去談,前者如高端在巴拉圭進行臨床試驗並爭取EUA。後者如高端送交資料給歐盟EMA,或是台美洽談疫苗認證,都需要個別的談判。


    ■9.#為什麼國際上已經有疫苗了不大量採購就好?

    由於武漢肺炎疫情看不見終止的一天,且無法估計未來變種病毒造成的突破性感染(打疫苗仍然感染),甚至免疫逃脫(疫苗對變種病毒無效),因此生技產業較發達的國家,都仍積極準備研發新疫苗,作為未來次世代疫苗、加強針(booster)、甚至應付週期性施打所需。例如,韓國雖然希望以BNT與Moderna為主力,完成大部分民眾接種,但韓國政府還是把疫苗和半導體與電池並列為「國家三大戰略技術領域」,將投入2.2兆韓元(約533億台幣)注資疫苗研發,並提供降稅優惠,希望達到技術與生產自主,將韓國打造為「全球疫苗中心」。前述SK生物的蛋白質疫苗之所以要透過免疫橋接力拼快速上市,根據韓聯社報導,就是「考量韓國國內尚無許可重組疫苗潛力」,希望手頭上能至少取得一種蛋白質疫苗,讓防疫選擇更多元。同樣的,日本目前也有鹽野義與第一三共準備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還有KM Biologics與AnGes投入開發,日本政府也預定投資15億美元(約419億台幣)加速臨床試驗。 由於海外三期臨床試驗成本相當高,例如高端在巴拉圭三期試驗經費就要超過千萬美元,要在疫苗競賽中勝出,更需要國家一定的支持。


    ■10.#打高端疫苗無法出國?

    實際上,目前唯一認證「疫苗完整接種」才能入境免隔離的國家,僅有沙烏地阿拉伯。其餘有開放入境的國家多在「疫苗」、「檢驗」、「感染康復」等不同證明中,提供其一就可。例如歐盟的「武漢肺炎數位證明」(EU Digital COVID Certificate)包含「曾經接種疫苗」或「檢驗陰性」或「感染後康復」三種驗證,可以用不同同方式出具證明,不一定是透過疫苗接種。 至於許可疫苗的種類包含哪些,也都是各國自行決定,或與其他國家談判,並無世界一致標準。 因此,除非近期一定要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否則不用擔心打了高端就無法取得疫苗認證的問題。

  • 腺病毒感染原因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1-04 08:30:03

    面對嚴峻疫情,世界各地政府對疫苗寄予厚望,冀透過群體免疫阻止武漢肺炎病毒蔓延,但市民對疫苗的信心亦是抗疫一大挑戰,《健康蘋台》帶大家看看疫苗能否為2021帶來曙光。

    疫苗的面世速度太快?
    武漢肺炎大流行之前,一般疫苗由研發至上市平均需要10年時間,武漢肺炎疫苗一年多便做到,是否太過兒戲?根據歐洲藥品管理局資料,以往疫苗生產的程序依序為:臨床前研究、第一至第三階段臨床研究、監管審核、批准上市至大量生產的程序,各個環節分開進行,單是審批就可用上一年時間,過程冗長。

    鑒於今次疫情嚴峻,監管機構很早就為研製武漢肺炎疫苗的藥廠提供科學咨詢,包括如何設計試驗及取得有效數據。研發過程有部分階段重叠,監管機構也採取滾動式審核(rolling review),即藥廠在試驗中途一有數據就開始評審,不必等到完成所有程序,節省時間。另外,藥廠也冒着可能失敗的風險,在第三期臨床研究階段便提前大量生產和簽約銷售,務求疫苗一經通過,可以馬上配送到醫務所,展開大規模接種。


    疫苗預防率要打六折?
    港府預購的三款疫苗,分別是上海復星醫藥代理、美國輝瑞及德國BioNTech合作的「BNT162b2」,由北京科興控股生物技術公司生產的「CoronaVac」,及英國牛津大學及阿斯利康共同研發的「AZD1222」。根據第三期臨床研究初步數據,三款疫苗的有效率:

    「BNT162b2」95%(兩劑疫苗)

    「AZD1222」70.4%(兩劑疫苗,不論劑量);90%(先低劑量;後高劑量);62.1%(兩劑全劑)

    「CoronaVac」未有數據,相信超過50%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解釋,疫苗研究的有效率是指預防病發(有病徵的武漢肺炎感染),而不是預防病毒接觸上呼吸道黏膜、在無病徵下複製及釋放病毒。「單純估計打疫苗後是否有機會感染,甚至在沒有病徵下傳播給別人的機會,確實要給有效率打個折扣。」政府專家顧問梁卓偉曾說,將疫苗效用換算做保護身體不受感染的能力要「打個六折」。林醫生指按世衞要求疫苗有效率達50%的標準,「複星疫苗及牛津疫苗就算打個折,保護力相當不錯。」

    疫苗的基本原理
    武漢肺炎病毒表面有一層包膜,與人類細胞融合便可感染人類。過程中,包膜上伸出的棘突蛋白(spike protein)首先會穿透細胞,猶如一把進入人體細胞的鑰匙,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結合。三款疫苗的主要功能,都是讓身體辨識病毒樣子,產生針對棘突蛋白的中和抗體(neutralizing antibody),使棘突蛋白失去功能。注射疫苗的常見副作用包括針口痛、肌肉痛、疲倦、腹瀉、頭痛、噁心。


    科興滅活疫苗技術最成熟
    三款疫苗當中,以科興「CoronaVac」使用的滅活疫苗技術平台往績最好,在季節性流感、小兒麻痹、甲型肝炎疫苗都用過,技術成熟,安全性高。惟林醫生指,滅活疫苗是將整個病毒透過加熱或化學處理殺死後注入體內,激發的免疫反應比較弱,相較其他技術平台,「抗體速度下降得比較快,保護時間較短,因此須添加其他佐劑成份,和施打加強劑補救,不過打幾多針、是否每個季度打,仍是未知之數。」

    有人憂慮指滅活疫苗可能誘使免疫系統產生針對病毒其他蛋白的非中和抗體(non neutralizing antibody),導致免疫反應過量,出現抗體依賴增強反應(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即從未染病人士接種疫苗後自然感染病毒,體內的非針對性抗體反而有利致病,使病徵更嚴重。林醫生解釋,登革熱疫苗曾出現此情況,故只建議曾染病人士接種登革熱疫苗,不過科興疫苗的臨床前研究有提及沒有此現象,待第三期研究數據可再判斷。事實上,此現象也可能於二次感染或遇上疫苗耐藥性病毒時出現。

    復星疫苗產生抗體較精準
    復星「BNT162b2」已經在英美展開大規模接種計劃。其mRNA技術是將經基因改造的病毒棘突蛋白核酸段(mRNA)注入身體,指導身體製造無害的棘突蛋白,引起免疫反應產生抗體,日後遇上病毒就能抵抗。林醫生解釋,mRNA技術的優點在於產生的抗體比較精準,因此免疫反應也較強。

    不過,這項新技術以往未曾有大規模接種計劃使用過。「這是第一隻商業註冊mRNA疫苗,中長期影響未明,始終臨床研究只有數萬人,當提高接種率至幾千萬人,個別體質不同,罕見問題可能在接種兩個月後才出現。」過去一個月,英美報告數宗過敏反應個案,表徵包括呼吸困難及紅疹,懷疑與疫苗穩定劑成分聚乙二醇有關,當局建議有過敏史人士接種後留院半個鐘觀察。

    牛津疫苗採用實驗階段技術
    牛津「AZD1222」採用不可複製的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插入病毒棘突蛋白基因,進入體內主導人體細胞製造對付棘突蛋白的抗體,理論上產生的抗體也較精準。此技術曾用於研發伊波拉疫苗,但停留在實驗階段於非洲控制疫情。不過,牛津在11月的第三階段研究,意外發現研究參加者接種比原劑量低的疫苗後更有效,雖然後來重做實驗證實兩劑疫苗注射全劑最有效,但仍未公佈最新的有效率數據。英國政府已批准當地時間1月4日讓國民接種牛津疫苗,標準劑量為兩劑全劑,建議相隔時間為4至12星期。英媒引述未刊登數據,指第一劑及第二劑相隔時間越長越好,可提升整體抗體水平。另有兩名參加者出現橫貫性脊髓炎,一人證實患多發性硬化症,另一宗原因不明。

    疫苗可對付變種病毒?
    病毒自爆發以來變種上千次,疫苗如何應付?林醫生解釋,病毒不斷複製自身DNA,過程出錯而發生變異屬無可避免。變異不一定對病毒更有利,純粹時間越長,累積越多變異,有機會出現更厲害的病毒株。早前在英國就發現一種新病毒株傳播能力更強,懷疑其棘突蛋白結構更容易結合人類細胞。林醫生指,針對小量且未必在關鍵位置發生的基因變異,疫苗仍然能夠發揮功效。香港對英國封關至1月10日,「疫苗起碼對大部份病毒株有保護能力,即使不幸感染,相信亦能減低病徵嚴重性。」而新變種病毒株雖然傳播力更強,但暫時未有證據顯示會更加致命。

    德國BioNTech藥廠稱如有需要,六星期內可調整疫苗成份,對付變種病毒株。林醫生解釋,mRNA利用人工製造的基因片段,要改變基因組成較容易。相比之下,科興「CoronaVac」使用的滅活疫苗技術,須利用新病毒株去製造另一批疫苗,理論上過程比較繁複。

    打完疫苗等於疫情結束?
    群體免疫是防疫重要一環,政府預購的疫苗預計2021年足夠供應全港人口,是否六至八成人有抗體就等於疫情結束?林醫生解釋,理論上最理想為八成人同一時段接種疫苗,社區內的群體免疫力才是最高。目前來說,三款疫苗保護時限、加強劑的劑量及相隔時間有待考證,市民在不同時段接受保護,似乎難以估算群體免疫人口。臨床研究亦未覆蓋16歲以下小童,及沒有足夠研究孕婦注射疫苗反應。「還要視乎外國的疫情控制,或多或少會有輸入個案,相信2021年要戴口罩的機會仍然非常大。」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疫苗 #醫生 #群體免疫 #變種病毒 #口罩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