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筋膜派的小小理解: ▲ 水上木 漂也 解韁泛若不繫之舟 技也,匠之心 術也,人之品 智者明其所以然 不知者無所敬畏 知者循其道 虛而遨遊也
Somatic Mind:自然、流暢、舒服的動作是身體本身的需求、目標和方向,放鬆狀態下,身體的內感覺會引導我們找回更理想的運動控制。 我...
我對筋膜派的小小理解: ▲ 水上木 漂也 解韁泛若不繫之舟 技也,匠之心 術也,人之品 智者明其所以然 不知者無所敬畏 知者循其道 虛而遨遊也
Somatic Mind:自然、流暢、舒服的動作是身體本身的需求、目標和方向,放鬆狀態下,身體的內感覺會引導我們找回更理想的運動控制。 我們並不能決定未來,但可以修正習慣,而習慣決定了我們的未來。 通常不同情況下的身體運動功能任務會以各種方式並伴隨著不同募集策略來實現,理想運動難以被定義,事實上也不存在某種絕對正確的動作。 而更多的人,包括教練,卻是經常存在動作固定對錯的思維。 動作表現上,以最小化且控制生理應力的方式,以實現功能性活動以高效的方式完成,這才是運動最佳表現(非固定值)。 這需要整合神經、肌肉、筋膜控制的全部因素,包括感覺饋、中樞處理、身體系統協調等等。
如果能實現這樣的整合,那身體在日常生活、工作、體育、競技等活動中擁有高效且無痛的姿勢與運動控制能力。
這就需要身體有更多的內在感受,而筋膜系統中就充滿更多的感覺信號接收器。
這是一種區別於本體感覺的身體意識。 神經科學家Hugh Critchley發明一種簡單、可靠的,通過注意自己心跳測試內感覺的方法:
1、用一個計時器設定1分鐘
2、在一個舒適的地方坐下來,並先做3-5次深呼吸
3、開始計時,對你感覺到的自我心跳進行默數計數
4、重複前面步驟,對手腕或頸部脈博計數,2分鐘後重複一次,然後取平均值
5、算出記錄的心跳與脈博的差值,然後除以脈博平均值,得出參數
6、用1減去參數,得到最終評分,分數越高內感覺越好。
評分標準:0.800及以上,很好的內感覺 0.600-0.799,中等水平內感覺 0.599及以下,較差的內感覺 筋膜是人體的基石,在胚胎髮育中,胚胎髮育2-3週時,囊胚不斷“折疊”構建成人體筋膜網絡。
囊胚形成原腸胚時會有3層結構。 外胚層,持續發育形成神經系統、大腦、皮膚和牙釉質。 中胚層,體節出現在這層,成為細胞分裂的前體細胞,後續發育成心臟、骨骼肌、骨、軟骨、平滑肌、腸系膜、紅白細胞、硬腦膜、脊索、小膠質細胞和筋膜。 內胚層,持續發育形成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肝、胰和其它器官,以及內分泌腺體和器官。 胚胎髮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但中胚層才是筋膜發生的重要部分。
在這個發育過程內在運動中,就猶同做千層餅,反復不斷的層疊折疊,形成無序的網絡蜂窩結構。 筋膜是一種膠質物質,外表呈流動的束狀,卻含有懸浮在中間的多種類型細胞。
故筋膜即可當成纖維,也可說是粘狀液體,具備一定的黏彈性。 黏性過大,筋膜傳導力與產生的能力下降,使得筋膜彈性下降。 彈性過大,筋膜滑行會鈍滯,傳導力與產生力的能力高,筋膜纖維在滑行容易斷裂。
良好身體內感覺能更好的維持筋膜在身體活動中的應力,同樣筋膜良好的黏彈生態也會讓身體擁有更好的內感覺。 在運動訓練中可溝通的感受,包括疼痛、感覺異常、麻木、遲鈍、虛弱、僵硬、不穩、無力感、卡頓、緊繃、緊張、熱、冷、濕黏等等。 身體內感受可被定義為對身體內部狀態的意識動態,是種身體智能的感知。 無感,就如身體失去智能控制,內感缺失與運動功能障礙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 甚至與我們幸福感、心身障礙、情感障礙也有關聯,內感覺源於無髓鞘的游離神經末梢,並由大腦島葉質處理。
也影響著情緒焦慮、抑鬱、貪食、厭食、慢性疲勞、纖維肌痛。 識別和分類運動缺陷在訓練與運動康復中是一項基石技能。 運動表現中的異常模式不僅是運動功能障礙的結果,也可引致身體結構或功能,以及病理性改變。 功能障礙可能意味著運動系統(廣義)的紊亂、病損或異化。 筋膜運動會使訓練更加完善與立體,針對不同類型的筋膜採取的訓練方式是不同的。 肌肉的生長是有限的,是由基因決定的,在生物學的特質上可以分成三大類體質: 瘦型體質,外胚層體型,肌肉含量低,筋膜含量高; 運動型體質,中胚層體型,肌肉含量高,筋膜含量低; 胖型體質,脂肪含量高,肌肉含量低。
同樣的,筋膜也是有不同類型:a、高可動性,一般表現為超常的關節活動度,身體柔軟;b、低可動性,一般表現為過低的關節活動度,身體較為僵硬; c、複合類型,一般表現為肩、骨盆、頸前、腹前較為柔軟靈活,頸後、胸背、脊椎、大腿後側、小腿較為僵硬。
如果表現不同於這三類,那恭喜來自星星的你,就是世間獨一無二型。 (以上測試與分類不作為醫療診斷與病理依據,只是身體表現出的不同特質。)
脂肪肝分數 在 又飛啦! Flyagain.l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編食好西 之 YMCA海鮮八重奏自助晚餐
自從上次實測完YMCA之後,就一直對佢嘅餐飲念念不忘🥺 今次佢出自助晚餐住宿優惠,梗係要即刻狗衝去試下啦!😎
🎊優惠詳情🎊 https://flyagain.la/94412
🎊預訂網址🎊 https://flyagain.la/26tn
📍預訂日期📍 即日起~6月14日23:59
📍入住日期📍 6月14日~11月30日
🤑回本位
海鮮-有龍蝦、蟹腳、螺、蜆、蝦等選擇,全部任攞任食,十分慷慨!而且質素唔錯,夠新鮮彈牙,冇雪藏/霉味
即煎鵝肝-一聽就知係貴嘢啦!仲要係無限量任食!咬落去好juicy,正呀!
刺身-選擇唔多,有三文魚、吞拿魚、希靈魚同八爪魚,勝在新鮮好食,小編都encore咗好幾次~
即製軍艦-有拖蘿蓉揀!真係即叫即整俾你食!
即烤老虎蝦-長期熱門,成日有人等,隻蝦真係差唔多有手板咁大!
薑蔥焗蠔-冇生蠔食,都有焗蠔!薑蔥風味的蠔真係比較少,食落都幾特別
金不換煮青口-青口好入味,煮完都唔韌~
羊架-脂肪比較多,膻味唔太重,煎得啱啱好
Haagen Dazs-任食唔嬲,可以配埋即製格仔餅/心太軟食~
心太軟-出去食閒閒地都5、60蚊個,而家任食!不過有點過熟,個心唔夠流
😋其他必食推介
蒜泥白肉-第一次見buffet有得食呢?佢唔太濃蒜蓉味,鹹味較重
燒牛肉-好稔好易咬,牛肉味好重
人蔘牛仔骨-真係食到有人蔘味,牛仔骨肉質鬆軟
蜜瓜果凍-清新之選,足料到食到有果蓉~
好立克奶凍-超濃味!濃到好似真係飲緊好立克咁,好好食!
即製格仔餅-就算凍咗都仲keep到脆口,配雪糕一流!
杏仁露-配上蛋白,好足味,杏仁迷一定要試!
😇其他食物
韓式牛肉湯、青紅蘿蔔湯、麵包、沙律、火腿、芝士、溫泉蛋、煙三文魚、壽司、時菜、軟殼蟹、即煮海鮮喇沙、各式蛋糕及甜品、涼粉、水果等等等等
另有果汁/咖啡/茶任飲,都係一個加分位~
💬結論
講真整個buffet的選擇唔算好多,但勝在食材夠新鮮,加上有唔少回本位,贏返唔少分數!😎 職員都十分有禮,服務質素很好!🥰
到夜晚8點時餐廳仲會特地調暗燈光,配以背景音樂予大家透過落地大玻璃,欣賞幻彩fing香江,真係一個好特別的體驗😂😂😂 趁而家有平嚟食返次,都真係幾唔錯🤓
完
脂肪肝分數 在 升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久病良醫》
承前幾天講志穎中醫那篇,我講一下自己這幾年看病的經驗,應該對一些朋友有幫助。
我在27歲之前,一直都蠻健康的,是班上的運動健將,大隊接力倒數第二棒,班際籃球賽的冠軍主將,一堆女同學尖叫那種。問題大概只有腸胃不好,總是軟便,還有常難入睡,因為腦子總是一直轉,睡前若亢奮跟焦慮都會躺一兩個小時。
一直到27歲,某天開始喉嚨痛。
看了各大醫院的耳鼻喉科,都說我咽喉炎,開消炎藥,但我都吃不好。
我開始看中醫,吃了幾家的中藥,每家都說的不一樣,肝、腎、腸、心...都被說過,我被搞的很糊塗,也治不好,喉嚨依然很痛。
一直到遇見振興醫院的張學逸教授,專長咽喉胃酸逆流,我才知道,操,原來是胃酸跑上來燒我喉嚨...之前很難發現是因為我的胃和食道完全不會痛,食道對胃酸有點抵抗力,但喉嚨完全沒有。
張教授的絕招是脂肪注射,從我肚子抽一點脂肪,打到我聲帶,讓聲帶復原。
但這招沒法治本,只要胃酸一直上來,那我喉嚨就會一直被燒。張教授會開一些最新的胃藥,但最好的胃藥我都吃了,沒效。
關鍵是賁門。
胃酸逆流很大的原因是賁門鬆了,所以當你吃太飽、吃到不對的東西、還有吃飽躺著,都會讓賁門鬆弛,胃酸衝上來。
據我所知,西醫目前只有手術可以讓賁門緊,但這有不少副作用,我不敢。
上述過程我大概被折騰了四年,看了10幾家中西醫,花了超過50萬,沒輒,有點絕望,當時我很久沒社交生活,因為講話就痛,聚會別人以為我很難搞,都不講話。前女友們都常不爽,以為我很冷淡。
一直到遇見新店的楊龍駿醫師,才有明顯好轉。楊醫師是婦產科醫師,但大學就對頭皮針很有興趣,頭皮針是將針插在頭跟耳朵的穴道,每個穴道會對應到身體不同的器官,讓器官自己修復,這樣就沒有中藥西藥的副作用。
我試了幾次,明顯好轉,超開心...被折磨了多年,我一度以為這輩子不會好了。
在我自以為完全恢復之際,我跑去學高爾夫,飯後不斷甩腹肌,結果復發...
再回去插針,已經效果沒那麼好了,狀況起起伏伏...
雖然都還是有用,但因為很花時間(每次都在那待一兩個小時),也蠻花錢(每次1200)。所以我慢慢就少去了。
過了一陣子,有朋友介紹我去台南的晟欣診所。王鋕清醫生過去我記得是台大精神科醫師,但對營養品很有研究,後來就自己出來專攻營養品組合,特別專治我這種自律神經失調的病人。
吃了一下立即有感,變得好睡和放鬆,過了兩個月,我的賁門就緊了,曾讓我視為夢魘的胃酸,不再來搞我喉嚨了。
——-
以上是我這幾年的看病征途,過程非常辛苦,很多食物都不能吃,晚上也只能半躺睡,也影響了社交。好在現在幾乎已康復,喉嚨也不太痛了,我才有辦法當個Podcaster。
因為曾看了很多醫生,自己也有些心得。
和我是多年麻吉的汪醫師,他是我們這屆台大醫科榜首畢業,他自己的胃酸逆流嚴重程度不輸我,也是各種中西醫跑遍了但沒輒,不像許多醫生派別會彼此相輕,他的心態很開放。
他說過一個不錯概念,西醫因為訓練的過程很SOP,所以大部分的西醫程度在60~80分,不會爛到哪,但也因為西醫的思考方式,很多慢性病無法治本。例如我看了耳鼻喉科、胃腸科權威,卻無法解決我的問題,每個醫生只學到他專長的器官,其他地方就不一定熟,所以也難以出現超過95分的神醫。
偏偏很多病都是環環相扣,A器官影響B,B影響C,所以如果只知道減輕C的症狀,那永遠只能治標。
而中醫的問題是訓練和考核過程的門檻低很多,所以爛的中醫分數會低到0,少數一直專研改進的強者,知道要找源頭病因,就有辦法做到西醫做不到的治療效果。
講到這個,一位台大電機的學長讓我印象深刻。他畢業後去念中醫,後來成為一個收入前1%的名醫。他說他就是很認真的針對病人做很多配方的嘗試,例如書上說壯陽要吃這個草藥,但如果這個病人有糖尿病,可能就需要再加上別的配方,效果才會好。這些書上都沒寫,必須自己試。試病人也很難,母數要夠大,病人沒回診也要想辦法追蹤,然後做好紀錄,不斷改良。學長很喜歡打電動,當他找到某個病的完美配方,他就會說他把這個病破台了,他總是一直想辦法破台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包含我上述說的楊龍駿和王鋕清,他們也是在各自領域不斷進步,楊龍駿跟我說頭皮針有六大派,他每個派別都認真研究,試病人,再根據回饋不斷改良,才有現在的成果。
總之,有了這幾年的看病經驗,我大概知道神醫的樣子,都不是什麼天生神力,而是多年臨床經驗,不斷精進。反之,只懂得按照學生時期學的教科書,一招打天下,不懂質疑或進步,也聽不進別人的想法,那就淪為庸醫。
這跟投資也蠻像的,神人們都是不斷根據市場變化,改良招式,才能一年又一年維持高報酬。
身為病人的我們,雖然沒有能力治療自己,但可以想辦法嗅出神醫跟庸醫的差異,他是個不斷追求進步的人,還是固執死腦筋,這都能從問話中,盡可能探出他的思路。
Intel的傳奇CEO葛洛夫,就是這麼做的,他得了嚴重的癌症,但不慌,跟很多醫生討論,最後選一個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最後和各位補充一句,預防永遠勝於治療,小症狀治療起來恢復很快,嚴重起來就會搞很久,所以不管是健康或亞健康的朋友,都要好好注意自己的身體,作息、飲食、運動、心情,都要調整在好的狀態。
有了健康的身體,我們追求複利才有意義。
註:上述所提醫生皆非業配,僅我本人如實紀錄,以及提供給需要的朋友。
脂肪肝分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重訓最開心的是⋯⋯
當病痛的時候,感受到的活著是傷痛。
當沮喪的時候,感受到的活著是傷心。
吃美食的時候,感受到的活著是口腹之慾。
新科及第、賺取百萬桶金,感受到的活著是努力過後經他人驗證得到的自我價值。
但從運動中、從每一個鍛鍊的動作中,細細感受每束肌肉的收與放,再沒有任何一種活動能這麼真切、單純、不受旁人影響,讓我體現到「自在活著」的美好。
2020 年八月內政部公布臺灣人平均壽命為80.9 歲,其中男性77.7 歲、女性84.2 歲,失能臥床平均達到8.8年!
8.8年是什麼概念呢?就是我的孩子或孫子從一年級到九年級,我都只能躺在床上,不能陪她們到處走、甚至旅行。
再看看德國奶奶納希達·阿布登88歲仍能擁有矯捷的身體,健身的力量怎不讓人訝異!
==
上回分享了玩單槓(monkey bar)的喜悅,這次繼續聊重訓路上還有哪些收穫與快樂?
💪即使中年仍能感受到體能的進步。
我覺得中年重訓最好玩的地方就是——永遠都可以進步,而驚喜的地方在於——不知道下個進步會發生在哪裡。
四十幾歲仍能感受都體能的進步,格外令人振奮,當人家傳說中的下坡期在我身上其實是上坡期,會感到人生充滿希望。
回想第一次在健身板凳上練40磅臥推的時候根本動不了,可是某一天突然就辦到了,那種感動與開心讓我瞬時飆淚。
收集到臥推40磅的勳章後,又一步步收集到以下勳章:徒手方面包括完整的伏地挺身、抓40磅的重量做單腳硬舉、單腳深蹲、單邊肩上推舉20磅、輔助帶輔助的引體向上。器材方面包括Leg press 180磅、Leg extension 70磅等。
💪附加價值多得超乎想像。
體能進步以後,附加價值就很多了,包括:
-比較不會疲倦與腰酸背痛,精神也神清氣爽。
-爬樓梯氣不喘、腿不痠。
-健檢報告明顯逆轉,肝功能全面收復,連脂肪肝都遠離了我。
💪身上出現許久未見的肌肉線條。
我從中學以後就沒有見過身上哪裡出現肌肉線條,也是從中學開始有脂肪肝,說來健康就是我埋頭苦讀跟魔鬼換取分數付出的代價,回想起來是淡淡的哀傷。
如今每天早晨換衣服的時候都很開心,有塊塊分明的腹肌跟我打招呼。練肩推的時候看到蝴蝶袖變成線條緊緻的肩膀與手臂肌肉。以前穿內衣就像擠香腸,現在贅肉都不見了。
我感謝2015年的自己重新運動,感謝2017年的自己開始徒手健身。
即使生過孩子,我們永遠回得去。
💪身材愈來愈好,不管穿什麼衣服都很好看。
健身以前我是黑色影武者,最愛顯瘦全黑的衣服。現在雖然還是喜好黑色,但漸漸能駕馭其他的色彩。
最初健身的三個月,健身助我減少了近五公斤脂肪,腰圍減少10公分,褲子小了兩號,即使後來體重沒有太大變化,褲子仍然愈來愈鬆。
重訓的雕塑體態力量驚人。
💪體質變得怎麼吃都吃不胖。
之前碳水吃得少,只要多吃一點,隔日一早體重馬上上跳一兩公斤。現在吃得更多、碳水也持續增量,但只要一經重訓加上補充運動後營養,體重、體脂、肌肉就會馬上恢復。非常神奇!
💪家庭健身房是我獨處的聖域。
在COVID席捲的世界裡,健身房是傳染熱區。我們為了減少與人群的接觸,開始在家裡打造簡易的家庭健身房,上午是我獨處的時段,傍晚是另一半獨處的時段。
我們在家庭諸多瑣事之外,自建了一個小逃城,各自擁有一段不被打擾的獨處時光,健身之餘,也享受聖域內的片刻寧靜。
💪想像自己是蓋兒加朵。
剛開始投入徒手健身不久,正逢蓋兒加朵(Gal Gadot)的《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上映,她讓我看到生產後的女性經過肌肉鍛鍊的模樣,是我的第一位role model。
另一位帥氣的role model就是說出金句「男人會背叛妳,但是肌肉不會。」的天海祐希。
後來若有人拿年紀來酸我,我就搬出加拿大71歲才開始健身的Joan奶奶,她用健身克服原本多病的身體,重拾信心並建立事業第二春,如今74歲了。
最近我的新目標是德國88歲納希達·阿布登奶奶,看她皮膚的彈性、敏捷的身手,帶給我莫大的勇氣。
我也要健身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