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胸腔內科雙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胸腔內科雙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胸腔內科雙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胸腔內科雙和產品中有2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歷史上的今天 打開電腦,桌面立刻出現照片,告訴我去年今天我和朋友帶著丹丹控肉到三芝放風。我們的行程很簡單,去海邊晃晃,吃越南小棧,不熱的話再找個地方讓兩隻狗跑跑,回套房休息吹冷氣,睡午覺,三點左右打道回府,在下班塞車時間前到家。 今天的提醒也讓我確切的記起,是在這一天,我對著大海吶喊:「到底什麼...

胸腔內科雙和 在 馬世芳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0 20:10:52

#宅在家食記 早餐: 沾美藝術庭苑 餐包 + SOE 冰拿鐵 水果:台東愛文芒果 午餐: 山海樓 炒米粉 + 馬告鹹豬肉 + 高麗菜韭菜鮮蝦餅 + 紅糟雞粉絲湯 水果:美國西北櫻桃 晚餐:厚切美國肋眼牛排 + 牛油煎小馬鈴薯 + 醋漬小黃瓜 + 義大利 Ruffino Riserva Ducale...

胸腔內科雙和 在 成為自己的心理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8:59:46

: 嗨!3/19 #國際睡眠日 快樂!​ 你知道,你以為的「睡」得好, 其實只是「躺」得久嗎?​ ​​ 🔗 https://www.edh.tw/article/26587​ 健保署宣布3月1日起,將「多次入睡睡眠檢查」納入健保給付,即可提供疑似猝睡症的患者進行專門檢查,每人1年限檢查1次,可透過...

  • 胸腔內科雙和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6 16:46:25
    有 89 人按讚

    歷史上的今天

    打開電腦,桌面立刻出現照片,告訴我去年今天我和朋友帶著丹丹控肉到三芝放風。我們的行程很簡單,去海邊晃晃,吃越南小棧,不熱的話再找個地方讓兩隻狗跑跑,回套房休息吹冷氣,睡午覺,三點左右打道回府,在下班塞車時間前到家。

    今天的提醒也讓我確切的記起,是在這一天,我對著大海吶喊:「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死!」那時父親出院已超過半年,不但褥瘡好了,生命跡象越來越穩定,臥床一年多的他在復健後還能坐輪椅。相對於母親經常出門曬太陽,我們從不讓父親出門。他是老派人,絕不希望鄰居看到他的病容,因此他的旅程通常僅止於到老婆房間約會或到客廳換個風景。

    我一直以為前半年是最辛苦的,我是說受傷後的六個月創傷期。當時我每天早上四點起床遛狗,五點回家,六點半到病房讓看護出去透氣吃早餐,七點半醫生查房。那時他說,行醫三十年從沒遇過我這種天天比他早到的家屬,我以為他的意思是正面的。一年後,我為了父親出院事宜跟他吵架,因為社工課課長指控我主導家屬會議,並非所有家屬都同意讓父親脫離呼吸器回家。為了這個指控,我從呼吸照護病房跟他吵到胸腔科病房,一開始溫文儒雅的主任,突然變成防禦性醫療主義醫生,我在所有等著他開會的醫護人員面前跟他大吵,都一年多了,他怎麼可能以為我是那種人。原以為用心良苦建立的醫病信任關係,就這麼毀於一旦。

    也許那信任關係根本未曾存在。後來我才知道,所謂的「呼吸照護病房」是人間煉獄,據說只有一個病人坐著出院,因為年輕力壯得已藉由訓練恢復自主呼吸能力,但依舊全身癱瘓。其餘的病人只能老死在那裡。他們不符合「末期」的定義,但無法脫離呼吸器自主呼吸,自然無法下床,更無法由口進食。就算如此,營養師依然為這些人調配一般人所需之熱量,父親每天攝取1500大卡的營養奶,肚子越來越大,原本就有糖尿病的他血糖飆高,醫生的處理方式是打針,如此惡性循環,褥瘡永遠不會好。呼吸照護病房由胸腔內科負責,胸腔內科醫生看的就是肺臟,只要肺臟好好的,就是健康的病人,就要活下去,不論這「活」的品質如何。因為在法律上,呼吸器依賴不算末期,全身癱瘓不算末期,萬一感染一定要打抗生素,除非像我這樣,全家都簽安寧照護同意書,確保將來沒有家屬會告他,這不是安寧緩和,這是無意義的延長生命。

    後來我到處打聽,請來安寧科醫生評估,但父親不符合末期條件,自然也找不到兩位醫生簽名。只好用上更極端的方式,我們和院方開家屬會議,然後辦理自動出院。除了所有的直系親屬,包括二哥從新加坡特地飛回來,出席的有醫生,護理長,社工課課長,護理師,呼吸師。醫生向所有家屬解釋出院後會發生的狀況,也分批帶著家屬到病床邊向父親解釋出院的意義:你會停止呼吸,然後死亡。那日父親異常清醒,堅定而清楚的點頭表示了解。我們終於爭取到父親的死亡權。

    當時醫生和呼吸師都評估父親脫離呼吸器之後撐不過三十分鐘。不久前大哥才親眼目睹岳父由於肺炎活活喘死,如同溺死般痛苦。為此我們做好必要的準備,包括在安寧病房預留一個床位。

    我清楚記得那天是十二月七日星期六,選星期六是因為大家可以不用請假,且那天安寧科醫生有門診,不用擔心有問題找不到人。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是呼吸器在幫父親呼吸,脫離呼吸器他就會停止呼吸。然而,從出院那天開始整整一年多,他的血氧,血壓和心跳完全和使用呼吸器時一樣正常。這位高齡九十的阿公明明脊髓受損,無法自主呼吸,他硬是用橫隔膜繼續呼吸了一年多。

    父親回家後,母親的機能也漸漸退化,尤其是吞嚥功能。漸漸的,母親的雙人床換成了病床,床邊多了一台抽痰機。客廳堆滿醫療備品,如果我不說話,我們家彷彿身處印尼。

    一個原本應該死去的人該如何活下去?這個問題跟我無關。我要面對的是如何照顧一個原本該死去但死不了的病人,還有一個沒什麼意志力活下去的妻子。其實也沒什麼,就把醫院那套搬回家,其他的慢慢學,剛好遇到疫情,所有的物資都要囤貨。我終於回台南搬了家,不用再付房租,也找人重新整理三芝的房子,考慮出租或當成喘息的空間。領了三人份的三倍券跟朋友去吃高級牛排,一個月一次和朋友相約帶狗到海邊放風,然後呢?然後就是抬頭無語問蒼天,只好對著大海吶喊「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死?」

    第一家出版社找我寫書的時候,我們連書名都想好了,就叫「不孝女」。我並不覺得受到冒犯(是我自己提的)或幽默風趣,只覺得深沉的悲哀。他們都出生於不幸的的家庭,自食其力成家立業,同時背負原生家庭的重擔,熬到退休,抱著人生短暫的心情看了幾眼外面的世界,歡欣的迎接五個孫子的到來。他們經歷了人生,有喜有悲的活過了,也坦然準備面對也許老也許病或既老且病的晚年,從未料到老病與死亡的距離是這麼的遙遠,看似很近,其實很遠的難熬。究竟是苟且偷生好,還是灑脫的揮揮衣袖好?

    一年後的今天,腦部萎縮的母親發作時總是焦慮躁動需要藥物緩和。原本以為已經可以回答一年前的問題,如今忍不住再問一次殘忍的蒼天:「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死?」

    喔對了,龍山寺很準,不過據說對年前不能進廟宇,所以依舊沒有答案。

  • 胸腔內科雙和 在 康健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2 21:30:06
    有 9 人按讚

    《2021康健癌症線上影音論壇》將於7/14起,每週三晚上9點,在康健FB準時上映!
    了解更多👉https://bit.ly/3yPqzNl
         
    《康健》邀請權威專家解析全球最新癌症治療趨勢、中醫調理、飲食、復健運動、正念減壓,及名人經驗分享,幫助你重新設定自在人生。
        
    【講者與議題】
    ⭐7/14 李伯璋|衛生福利部健保署署長|健保給付政策的抗癌大思維
     
    ⭐7/21 陳維新|南山人壽產品發展暨精算資深副總經理|服務賦能新保
    險: 抗癌路上的神隊友
     
    ⭐7/28 張鳳書|希望廚房節目主持人|癌症治療期間飲食攻略
     
    ⭐8/4 陳昭賢|馬偕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營養對於完成癌症治療 與存活的幫助
      
    ⭐8/11 李岡遠|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院長|肺癌最新治療趨勢與照護
     
    ⭐8/18 許中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院長|中西醫共治:中醫的整合醫療
        
    ⭐8/25 徐紹剛|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癌後復健
     
    ⭐9/1 曾令民|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乳癌最新治療趨勢與照護
      
    ⭐9/8 賈淑麗|衛生福利部國健署副署長|防癌關鍵策略:全面啟動癌篩新做法
             
    -------------------------------------------
    💌免費訂閱《抗癌趨勢報》,一起打造抗癌新生活>>https://bit.ly/3k4og4P

  • 胸腔內科雙和 在 自由時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4 15:34:32
    有 2,942 人按讚

    謝謝所有的醫護人員,你們辛苦了!
    也恭喜張爺爺出院,要一直健健康康的喔~

    #新北 #雙和醫院 #武漢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