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胎兒監視器週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胎兒監視器週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胎兒監視器週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胎兒監視器週數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烏烏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每次產檢都要去。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直...

胎兒監視器週數 在 烏恩慈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05 12:59:59

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要每個月都去產檢。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

胎兒監視器週數 在 梅根小日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2 20:58:55

👩‍👧❸❺ᗯ⓿ᗪ 怎麼覺得很久沒打懷孕日記? 是孕婦錯覺嗎😑 後期又變回跟當初等滿三個月一樣 覺得時間過好慢呀! - 今天聽醫生的話躺整天! 雖然醫生希望這位媽媽能躺到37週 這位媽媽走動太多坐著時間太長 躺太少睡眠又少 導致身體在抗議了 子宮不賞臉的亂收縮 醫生說子宮收縮代表著 子宮想把東西排出去...

  • 胎兒監視器週數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31 19:34:56
    有 1,147 人按讚

    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每次產檢都要去。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直認為產檢次數不能和母嬰照顧品質劃上等號,關鍵應該重要檢查不能遺漏,且讓孕婦充分了解各種茲炫。以下我就單純以醫療實務面思考,歸納出「必做」的產檢提供給媽媽們參考

    1.懷孕初期:驗出兩條線後,不用立刻去診所確認。
    當月經延遲、懷疑懷孕時,只要用驗孕棒測試出兩條線,就代表你懷孕了。很多人會特地去診所再確認一次,其實並不需要,因為醫師用的驗孕試紙也沒有比較準。

    如果沒有出血合併腹痛,我會建議第一次的產檢可等到驗孕發現懷孕後的二~三週,也就是第7-8週、懷孕兩個月左右時。這時的檢查最主要的目的是透過超音波確認著床位置、排除是否為子宮外孕,並確認胚胎的心跳。

    2.懷孕中期:評估胎兒染色體、胎盤功能與器官異常風險的評估

    接下來可在12週時去做幾項重要的產檢。包括國健署提供的產檢:貧血、B型肝炎帶原、梅毒愛滋病,以及自費項目如初期唐氏症與子癲前症篩檢可評估胎兒染色體異常、胎盤功能差的風險,這些都可在12週時一次完成。
    若有需要做羊膜穿刺,16週就可再安排一次產檢。
    接下來兩個月,如果要去產檢,則應該是用來安排高層次超音波與妊娠糖尿病檢測。前者可檢查胎兒重要器官(心臟、腦部、內臟、五官)的發育,若有異常可和醫師討論是否考慮終止懷孕或是需轉診去有小兒外科、小兒心臟科的醫學中心追蹤。後者則是藉由檢測血糖評估媽媽飲食狀況,避免高血糖造成巨嬰、提高早產風險的機率。

    3.懷孕後期:確認生產方式、胎兒成長曲線
    若中間都沒有特殊狀況,就是等32-35週時藉由超音波確認胎位,同時確認胎兒腦部與骨頭之發育。並進行乙型鏈球菌採檢。最後就可等到38週時,目的是與醫師討論生產計畫、確認生產方式。醫師會監測孕婦血壓、超音波來評估胎位和體重、綁胎兒監視器確認胎盤功能及宮縮狀況,綜合評估是否適合自然產。

    以上是針對低風險的一般孕婦,若是已被診斷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生長遲滯,子癲前症、子宮頸閉鎖不全或有重大內科疾病的孕婦,產檢次數就得個案調整,有些狀況甚至需要一週看一次。

    *產檢越多次胎兒不必然越健康
    講到這一定會有人好奇,產檢那麼少次、照音波次數也變少,那該如何追蹤胎兒健康呢?

    必須澄清,其實確定心跳後,除了初期唐氏症篩檢、高層次超音波,及八個月時確認胎兒體重胎位外,就算每月產檢也不需要每次都照超音波。因為重要器官的發育已經在高層次超音波時確認,其他次的超音波檢查並沒有很大的臨床意義,主要是為了讓爸媽可以藉由寶寶的影像增加親子連結感。

    那胎兒體重呢?其實懷孕30週前除非胎盤功能異常,胎兒體重差距都很小,又有量測誤差,預估體重的意義也不大。且但其實30週後就算落後或超前平均值,也不會影響胎兒健康,更何況胎兒的體重也不是靠孕期飲食或任何外力就能輕易改變。

    **三個月前少量出血、生理性宮縮不必急著就醫

    也有媽媽詢問,那最近如果遇到出血、宮縮或是胎動減少,到底要不要就醫呢?不管有沒有疫情,其實答案類似:

    出血以週數來區分,因未滿三個月約有四成孕婦會出現著床性出血,若量不多、呈咖啡色,未必需要就醫。我也要重申,這個階段就醫主要是為了安心,不太會影響結果,沒有所謂延誤就醫的問題。好比曾有懷孕九週的女生半夜有點狀出血,隔天看門發現胚胎萎縮沒有心跳非常內疚,但即使出血當下她就衝來急診,也無法讓萎縮的胚胎重新發育,大可不必自責。超過三個月,著床性出血比例慢慢下降,這時若有鮮紅色、頻繁出血甚至合併腹痛,為了排除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頸息肉,則需立即就醫。

    至於宮縮,有時可能因血液循環變差、身體缺水導致,如沒有規律且沒合併腹痛,可先補充水分、躺床休息,改善後就無需就醫。再來就是,懷孕六個月前本來就未必會有胎動,尤其是當天氣冷或媽媽較疲勞時,胎動更不明顯實屬正常。除非懷孕週數已經超過六個月,進食搖晃後肚子後,胎動都還不明顯才需要回診確認狀況。

    前陣子為了改善少子化,政府主張增加產檢補助次數讓媽媽能放心懷孕,雖說立意良善,但我卻認為產檢次數和媽媽的安心感未必成正比,很多媽媽甚至和我反應,每次產檢聽到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又被念體重增加太多,胎兒小了一百克,越看越焦慮。

    相反的,也有媽媽表示非常期待產檢,看到醫師的臉就感到無比安心,聽到胎兒的心跳,和醫師的一句「都沒問題」就無比療癒。因此要讓女生更放心懷孕做一個「不焦慮」孕婦,與其一昧增加產檢次數,倒不如思索如何促進醫病溝通互信,把產前衛教做得更確實才是更根本的作法。

  • 胎兒監視器週數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05 09:46:27
    有 1,164 人按讚

    對所有孕婦來說,產檢最有感的時候,大概就是照超音波了。對婦產科醫師來說,也是如此,以前常聽前輩說「超音波是婦產科醫師第三隻眼」,因為它讓我們發現到早期流產大多是胚胎未發育的萎縮卵、也可不靠肚子尖或圓來判定性別、還能在四、五個月時,就篩檢出八成以上胎兒器官結構的問題,就連胎兒的體重也不需依據肚子大小胡亂猜測。所以我得偷偷承認,現代的醫師沒有超音波,恐怕很難產檢。

    不過,這項技術雖然帶領我們打破許多古老的產科迷思,但隨著超音波檢查的普及與頻繁使用,如何解讀這些結果也愈加重要。因為有些狀況聽起來可怕,其實不然,若沒有仔細理解超音波影像背後的意義,反而會因為頻繁的檢查增添媽媽的煩惱。

    #「臍帶繞頸很危險?」:臍帶血流暢通比是否繞頸更重要

    一講到臍帶繞頸,媽媽們總會立刻聯想到胎兒被掐住脖子無法呼吸的緊張畫面。但其實充滿羊水的子宮本來就是沒有氧氣的密閉空間,且胎兒的肺部尚未發育成熟,寶寶成長發育所需要的氧氣、代謝出的二氧化碳都是由臍帶供應。所以臍帶是否有繞到脖子一點也不影響寶寶的供氧量,且事實上,自然產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胎兒都是在臍帶繞頸或五花大綁的情況下安全著陸。研究也顯示,臍帶繞頸並不會導致胎兒胎死腹中。
    想要確保養分能源源不絕地供應給胎兒,其實胎盤傳遞養分的功能、臍帶血流阻力、羊水量才是關鍵,甚至連媽媽主觀的胎動都比臍帶是否繞頸來得重要許多!如果超音波檢查時,醫師發現胎兒生長遲滯、羊水過少、臍帶血流阻力過高。反而媽媽才應更需要多加注意胎動並在產檢搭配胎兒監視器檢查,甚至服用阿斯匹靈等改善子宮血流之要務。

    #「胎兒體重比較輕代表生長遲滯?」:持續有長大比單一次體重重要

    我們可藉由胎兒的頭圍、腹圍、大腿骨長度去預估胎兒體重(正負誤差百分之十)。七個月內,胎兒的預估體重約1200克上下,因為分母小的關係只要稍微量測的誤差就可能讓胎兒小一週或大週,七個月後,每個孩子的生長快慢又會因為遺傳的因素、胎盤的功能各有所不同,就像同一個年級的學生身高體重不可能一樣。所以,同樣是九個月的胎兒體重,有可能是兩千五、三千、甚至是三千五。只要確認胎兒持續有在長大、臍帶血流穩定,我都會有信心地告訴媽媽「這個大小是正常的」。

    不用因為單一次產檢小了一週就拼命多吃,更無須因為體重領先就焦慮生不出而不敢吃飽,一方面胎兒體重並不會因為多吃了幾頓大餐就超前領先,生產順不順利也不完全取決於胎兒大小,更重要的是超音波預估體重還是有人為誤差。我建議媽媽在懷孕期間無論如何還是要維持均衡的飲食,規律的運動。後期胎動明顯、和胎兒體重持續有在上升都遠比單一次體重來得重要。

    #「胎位很低容易早產?」:不用怕,子宮頸長度才是判斷是否早產的關鍵。

    胎兒在子宮內就好像魚兒在游泳池裡游泳,一下游得高、一下游得低,即使游的很靠近排水孔,只要塞子有塞緊,魚兒就不會溜走。同樣的道理,超音波下,即使胎位很低、胎頭很靠近子宮頸口,如果子宮頸有沒有縮短、也不會增加早產的風險。

    因此,比較重要的,反而是要注意子宮頸內口有無打開、以及子宮頸的長度是否改變。早期醫學研究指出,子宮頸的長短與生產週數、早產風險有絕對的關連性。
    另外,第二胎的媽媽們常覺得下墜感很重、胎兒胎動的位置很低,這其實也是因為骨盆底肌肉在第一胎時已被撐開、較為鬆弛導致,屬正常生理反應,媽媽們只要勤做骨盆底肌運動,不用過度焦慮。

    以前我總以為有了許多清晰的超音波影像,漂亮的3/4D寫真,產檢就是功德圓滿皆大歡喜,醫師輕鬆、媽媽也能立即放心。但有過幾次被媽媽反應「醫師都不說話,只顧著照超音波」、「給我這些照片可是我都看不懂啊!」我不禁反思,的確看診時我盯著超音波螢幕不發一語的時間永遠比較長,失去了詳細精準的解釋,檢查的結果可能反過來變成媽媽焦慮的來源。如何拿捏其中的平衡,我也仍在揣摩中。但「科技永遠始於人性』」,醫師可不能因為多了超音波這隻眼,就閉上能洞察孕婦心情的雙眼!

    不過,能照到漂亮的3/4D我真的是滿滿成就感啊!
    (以下開放炫耀寫真照)

  • 胎兒監視器週數 在 林思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05 20:13:31
    有 11,414 人按讚

    #心如刀割

    「醫生,我有什麼方法可以救他嗎?立刻剖腹可以急救嗎?」

    38週的新手爸媽來產檢,胎動前一晚還好好的,但我們在門診前裝胎兒監視器,換了三個護理師都還是找不到胎兒的心跳!他們進診間跟我通報,我就知道大事不妙了!

    他們進了診間,我也實在沒有辦法再大聲的問候他們一切還好嗎?

    「來,我們趕快直接躺上去,我看一下!!」

    當然
    我們沒有辦法透過螢幕再看到噗通噗通的胎兒心跳。

    「醫生,我有什麼方法可以救他嗎?立刻剖腹可以急救嗎?」

    我知道
    孩子走了
    說再多也是多餘
    怎麼做也沒辦法挽回
    試著安撫驚嚇錯愕的兩位
    看他們離開診間的背影
    我感覺到很無助 也感同身受心如刀割

    隔天我一早就到病房去看他們
    已經引產完
    沒有臍帶繞頸 沒有纏到手腳 沒有胎盤剝離
    一切是這麼正常 但沒了心跳就變了調
    但心情上他們已經坦然了許多

    「其實醫師,昨天護理師一個接著一個進來,我們已經心裡有數了!但實在不知道怎麼面對突如其來的一切!」

    我們聊了一下
    不算久
    但是我強烈感受到他們的堅強

    很多時候我在想
    如果是我碰到
    我有沒有辦法像他們現在一樣
    在房間跟醫師心平氣和的談
    還是我會像失了魂一樣瘋狂的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我覺得我會是後者
    因為我幾乎不曾失去過什麼
    能夠在遇到這種事還能夠平心靜氣的安慰別人
    是因為我自己不是當事人
    即便我不是當事人
    我也好想問為什麼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
    為什麼會發生在這麼好的他們兩個人身上

    走到護理站
    遇到照顧他們的護理師
    雖然已經在禾馨一段時間
    但新換單位沒多久應該也是第一次處理這種事

    「請幫我好好照顧他們兩個,遇到這種事誰都不好過!」

    「看到他們笑笑的談我的心好痛!」她這樣答......

    醫學上很多事沒有答案
    跟人生很像 沒有為何 就是遇到了
    我們都沒有真正在學校學習過如何面對生死這件事
    是進了社會大學才會碰到
    不知道這次我是不是有處理好
    希望他們有得到我的鼓勵與祝福
    能夠勇敢的向前看

    加油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