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肺葉切除肺功能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肺葉切除肺功能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肺葉切除肺功能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原發性心臟腫瘤 (Cardiac Tumors) 原發性心臟腫瘤很少見,在驗屍系列中的發生率<0.1%。肉瘤(Sarcomas) 佔其中的75%。 此病例是一位51歲女性,突然發燒,頭痛,全身倦怠,一天後求診。 PE: 血壓為111/73毫米汞柱,脈搏:104次/分鐘, 體溫度36.9°C。...
肺葉切除肺功能 在 Scarlett aka 公主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04 14:20:17
. 今天來圖文不符一下 這幾天我都在昏睡 是因為上週感冒沒有好好休息 稍有起色就開始外出 然後週六起床時就沒有聲音了 本以為整個週末好好休息就會好 但本來的沒有聲音 還陸續增加了喉嚨劇痛及其他不適 所以只好又去找家醫 這兩天繼續吃了藥昏睡 到現在總算好一點 牙齦上的腫包也消失了 根本忘記以...
肺葉切除肺功能 在 PanSci 泛科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8-22 02:12:44
【#科學腦洞時間】 如果體內成對的器官少了一半,會怎樣? 我們的體內有許多成對的器官,像是腎臟、肺臟、卵巢和睪丸。 如果這些部位各自少了一半,只剩下一邊可以使用,會怎樣呢? _. 🧠腎臟:如果腎臟出現惡性腫瘤,可能就需要進行「腎臟根除手術」。 切完後剩下的那顆腎臟其實還是能夠運作,不過可能出...
肺葉切除肺功能 在 HK Food Media《飲食男女》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8-10 04:27:47
足本睇片👉🏼:https://bit.ly/38XX1RL 最近天氣時晴時陰,時乾時濕,容易作病。預防勝於治療,不妨試試湯療養生。紅磡街市內有檔口專售中藥養生湯料,部份材料新鮮即切,除了預設的湯料包,亦可度身配搭,不少街坊都讚有效。 老闆廖先生曾修讀中藥課程,持有衞生署的中藥零售牌照,不時搜羅不...
肺葉切除肺功能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原發性心臟腫瘤 (Cardiac Tumors)
原發性心臟腫瘤很少見,在驗屍系列中的發生率<0.1%。肉瘤(Sarcomas) 佔其中的75%。
此病例是一位51歲女性,突然發燒,頭痛,全身倦怠,一天後求診。
PE:
血壓為111/73毫米汞柱,脈搏:104次/分鐘, 體溫度36.9°C。
氧氣吸氧飽和度為94% (鼻管O2: 2L/min)
心臟無雜音。雙側肺方野下呼吸音降低,有Rales.
檢驗數據:發炎指數升高,包括白血球:13.7×10 3 /μl,中性白血球81%,CRP: 100.8 mg / l,LDH: 337 U / l,鐵蛋白(Ferritin) 274 ng /ml。
胸部X光片顯示雙側間質瀰漫性浸潤。
#TEE(食道心超)檢查:
左心房腫瘤合併進入左心室血流間歇性阻塞,右心室擴張,收縮功能輕度降低,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輕度反流,嚴重三尖瓣反流和嚴重肺動脈高壓。
#心超圖片說明:
左心房腫塊,顯示為4.0 x 3.6 cm多葉腫瘤,含實體和囊性成分均附著在左心房外側邊緣(圖1A和1C,影片上)。
左心房頂有一個較小的單獨的纖維狀附著物(圖1B,影片下)。
較大的腫瘤以平均12 mm Hg的壓力差阻礙了二尖瓣的流入(圖1D)。
治療:
手術切除腫瘤,及 #質子治療(Proton beam therapy)
#說明:
原發性心臟腫瘤很少見(發生率<0.03%),只有四分之一為惡性腫瘤。大多數原發性惡性心臟腫瘤是源自於間質細胞的肉瘤(sarcoma)。
心臟腫瘤的經典三合組(triad) :全身症狀,血栓,及血流阻塞。包括全身症狀和發炎指數升高,腦部栓塞。
心臟肉瘤的平均年齡為42歲,女性較多。由於診斷延遲,治療困難和腫瘤高轉移潛能,預後較差,平均存活期<1年。
左心房腫瘤的 #鑑別診斷 包括原發性心臟腫瘤:心臟粘液瘤(cardiac myxoma), Papillary fibroelastoma或惡性肉瘤),轉移性腫瘤,組織血栓,贅疣(vegetation),支氣管囊腫或包蟲囊腫(hydatid cyst)。
.
.
資料來源:J Am Coll Cardiol Case Rep. Apr 28, 2021.
肺葉切除肺功能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連我媽都打來問我為什麼沒上班😅(明明就有預錄啊⋯)本來不想讓大家擔心⋯看來還是得交代一下。
意外之所以被稱為意外,就是因為它總在你「意料之外」。
例如前幾天我動了一個從沒想過會發生在我身上的手術:
「左下肺楔狀切除手術」
經過病理檢驗確認是 #肺腺癌0期,俗稱 #原位癌(癌細胞僅存於肺腺,無淋巴結轉移也無遠處轉移)
先跟大家報個平安🙏🏻:手術很順利,我週末已出院回家。
#我真的覺得自己非常非常幸運
#感謝老天能讓我在最好的時間點發現它
今年一月份,我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做健檢。原本比較擔心腸胃跟乳房:因為我胃腸功能一向不是太優秀,加上家族有乳癌病史(親阿姨)。沒想到以上檢查都還不錯,其他心血管、腦部檢查也都被評為100分,唯獨我萬萬想不到的地方出了狀況:
肺。
我的左肺葉照到了一個0.9cm大小的陰影,而且是醫生比較不樂見的「毛玻璃狀結節」:看起來非實體、有點半透明。一般來說惡性機率偏高,因此立刻轉診至台北榮總,由這方面權威:胸腔外科許瀚水教授,安排進一步確認及後續手術。
1/23健檢發現異常,1/27北榮門診確認,3/16開刀手術。這段期間我過得與平常沒兩樣:照常主持節目(還因手術及後續療養得請假,趕忙預錄)、錄影、受訪、主持活動、開團、煮飯、帶小孩⋯
真的沒有戲劇裡「晴天霹靂」的橋段😂~但忙到夜深人靜時還是不免會想:
從不抽菸、沒有家族病史、沒有明顯二手菸危害、不焚香拜拜、也不是天天下廚⋯
「這東西到底為什麼會來找我?」
不過這種得不到答案的胡思亂想,我最多容忍自己想兩次😂。我寧願把時間花在了解手術的方式、內容,找尋身邊曾跟我一樣的例子,了解她們手術後的狀況、以及需要做什麼好讓自己盡快恢復正常等等。
當然這段期間我比較容易受驚嚇:
✔️空汙嚴重時我特別害怕
✔️鄰居濃重油煙飄進我家時我也很害怕
✔️自己下廚盡量蒸煮並戴口罩做飯
✔️一定放一台空氣清淨機在廚房裡
你或許注意到我剛剛寫了「她」們。我默默觀察身邊跟我一樣、因為照了 #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發現初期肺部病變,手術後確診為肺腺癌0-1期的,很巧的都是女性(我所知道的至少5位)。
我們都希望在疾病初期就能發現並盡早處理,偏偏X光能照到的肺部癌變常常已是二期以上,只有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抓得到初期病變。
我人生第一次照LDCT就中獎😂
你說我是幸還不幸?
我自己覺得我超幸運der😊
能在這麼初期就治療好~
人生下半場可以繼續精彩!
更重要的是:
現在起真的不能只想著顧好所有人、所有面向,得回過頭來好好照顧自己了⋯老天爺用一個不算小的手術+麻醉退後快痛死的傷口警告我:
「#妳以為妳是鐵打的 #但妳真的不是。」
謝謝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的協助
謝謝 #台北榮總胸腔外科 #許瀚水教授 精湛的醫療團隊
謝謝 #台北榮總麻醉科 #丁乾坤主任 及優秀的麻醉醫師團隊們
謝謝 #台北榮總中正樓A154病房 的護理人員
謝謝我的家人(尤其是我先生)的照顧與幫忙
謝謝工作夥伴們低調地協助我在術前安排好所有工作
謝謝極少數知道的親友一直為我祈福
人生總是意外不斷
不逃避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
是我的一貫作風😊
好友問我這消息要公佈嗎?
畢竟很多人忌諱讓人知道自己生病
我想了想⋯笑著說:
「我好像向來沒什麼忌諱⋯如果能因為我,讓更多人警覺該為自己做個檢查,不也是件好事嗎?😊」
我會好好休養!
現在每天認真走一萬步+練習深呼吸
希望術後的第一次兩小時non-stop廣播+直播
還是跟以往一樣膩害😂
(但要是一開始真的會喘⋯也請大家稍微包涵一下😅)
期待很快在節目上與你相見!
Ps. 這次檢查與手術的過程有很多想跟大家分享的,包括:
1️⃣我認真覺得政府應正視:「如何讓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檢查更普及化」這個議題。
2️⃣如何增加肺活量?怎麼做呼吸練習?
3️⃣還有很重要的醫療保險部分,這次我也非常非常有感。
4️⃣當然還有自己心情上的調適⋯我甚至在手術前夕還給兒女各留了一封信🥲⋯這我都不敢跟醫生說,怕他笑我想太多😂~
但還是那句話:凡事都有意外啊⋯
有準備總比沒準備的好,你們說是嗎?😊
(照片是要去動手術前拍的😊)
肺葉切除肺功能 在 甲狀腺醫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甲狀腺惡性腫瘤的手術選擇不能只看腫瘤大小,而是根據復發和轉移的風險高低,典型乳突癌如果<1 cm或許可以病灶單葉切除,但是>1 cm 就要注意是否有甲狀腺外或淋巴侵犯,如果有甲狀腺外或淋巴侵犯的疑慮建議兩葉全切除,>4cm也是建議兩葉全切除,對於非典型的乳突癌(例如不良細胞之變異),或是廣侵犯型濾泡癌 (widely 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cancer) 兩葉全切除才是最安心的選擇,如果起初只切除病灶單葉,病理發現復發和轉移的風險高也應該在適當時機再手術切除另一葉。
最近有位39 歲的S 小姐在北部地區醫院某位專門甲狀腺手術的”C名醫”接受甲狀腺手術(局部切除),病理報告是廣侵犯型濾泡癌 1.4 cm,關於這位”C名醫”在網路有人推崇,但是在我門診有幾位經這位”C名醫”手術和給病人的後續建議實在不敢苟同,S小姐經”C名醫”手術僅切除患側(左)葉局部切除 (partial lobectomy) 以及正常(右)葉更小範圍的局部切除,總體而言就是次全切除 (subtotal thyroidectomy),以鎝99m 掃描 (Tc-99m thyroid scan)可見兩葉甲狀腺仍然很明顯,血液檢查發現S 小姐的甲狀腺功能仍然處於亞甲亢現象(S 小姐並無服用甲狀腺素) fT4 1.69, TSH <0.03,此外S 小姐的anti-Tg antibody 相當高 (>),表示同時存在橋本氏甲狀腺炎,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手術後仍然有亞甲亢現象。”C名醫”給S 小姐建議是直接做放射碘治療,幸好S 小姐覺得怪怪的,趕緊選擇第二意見諮詢,我的建議是安排再手術切除,然後做放射碘治療。理由很簡單,剩餘的正常甲狀腺會吸收放射碘而阻礙了腫瘤的殺傷,也無法藉由放射碘治療後影像偵測是否有遠端轉移。更嚴重的是兩葉剩餘的正常甲狀腺如果進行放射碘治療有可能造成氣管壓迫而有氣道阻塞風險。
事實上,這種對於甲狀腺惡性腫瘤的手術選擇只切腫瘤和患側稍許的甲狀腺組織已經不合指引,至少應該病灶單葉全切除,如果是高復發和轉移的風險的腫瘤應該兩葉全切除。
S 小姐的母親在一旁聽我的解釋後除了不解為什麼這位”C名醫”仍是網路有人大力推,後來經我解釋廣侵犯型濾泡癌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延後得知肺部或骨骼轉移,甚至導致以後的遠端轉移或變成更嚴重的去分化癌時,這位憂心的母親和也是為人母的S 小姐都難掩滿面淚流,而我除了深感憂心也衷心期盼別再遇到這種不常見的醫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