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肺腺癌化療要住院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肺腺癌化療要住院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肺腺癌化療要住院嗎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癌症病患疫情期間之照護應變策略建議 】 美國幾個癌症相關醫學會組成任務導向的專家委員會,針對感染新冠肺炎的癌症病患,提出照護資源和指引。應儘量預防癌症病患被新冠肺炎感染,並提供癌症病患常規醫療照護。 ✅在治療方面 治療前應確定癌症病患無感染新冠肺炎,若是不幸被感染,其癌症相關治療應等到新...
肺腺癌化療要住院嗎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癌症病患疫情期間之照護應變策略建議 】
美國幾個癌症相關醫學會組成任務導向的專家委員會,針對感染新冠肺炎的癌症病患,提出照護資源和指引。應儘量預防癌症病患被新冠肺炎感染,並提供癌症病患常規醫療照護。
✅在治療方面
治療前應確定癌症病患無感染新冠肺炎,若是不幸被感染,其癌症相關治療應等到新冠肺炎痊癒後再進行,或可考慮採行遠距線上醫療照護機制,及提供其必要的個人防護裝備。
但對特定癌症,例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病患,因有時間急迫性的療程,治療前務必確定癌症病患無感染新冠肺炎,對確診病患應延後療程。
此外,醫療團隊成員須由無新冠肺炎感染者組成,以確保癌症病患安全;另外,儘量避免癌症病患因治療因素,需到醫療中心的長途旅行。
✅在安寧緩和方面
建議使用視訊方式與病人溝通,尊重病人意願,避免進行病人不想接受的治療,在疫情期間,建議使用視訊方式來告知病人家屬病人過世的消息。
因目前疫情嚴峻,開啟採行遠距線上醫療照護機制的可行性,某種程度可將因新冠肺炎而採取的線上醫療,轉化為常規的癌症醫療照護方式。
雖然目前大部分醫療資源均以照護新冠肺炎個案為優先,但須在照護新冠肺炎個案和癌症病患之間取得平衡點。(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蔡慧如博士摘要整理; 原文連結:https://www.cell.com/trends/cancer/fulltext/S2405-8033(20)30135-7)
✏此外,七間歐洲腫瘤核心醫院在疫情共識會議中所提出的癌症照護應變策略建議。內容涵蓋一般性建議及癌症病患治療處置(化學治療、開刀、放射治療)的優先順序分級表。
在一般性建議部分,針對醫院整體、門診、日間照護中心、放射治療及手術各面向,提出原則性的建議。諸如:在不影響病人的預後的前提下,減少病人的來院及住院次數。
使用電話追蹤病情,取代到院門診追蹤;以口服或皮下注射方式給藥,取代靜脈注射;減少留院時間;採用具相同療效的方法取代手術治療(以放射線治療攝護腺癌,取代開刀切除)。
重新審視降階抗腫瘤處方的可能性,朝向毒性更低、更精煉(more-refined)的治療,減少因抗癌治療導致的免疫低下相關併發症等。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吳綺容醫師摘要整理;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874-8)
✏針對在COVID-19流行期常被提出的癌症患者照護問題,歐洲血液學協會 (European Hematology Association) 提出的共識建議如下:
1⃣癌症患者罹患COVID-19及進展至重症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由於COVID-19病毒是新興病毒,大多數人都不具免疫力,目前也沒有證據顯示癌症患者及健康族群罹患COVID-19的風險不同。
不過,要特別小心嚴重免疫低下、淋巴球低下、長時間嗜中性血球低下及高齡COVID-19患者的疾病進程,因為過去研究顯示上述因子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發展為重症的危險因子。此外,也要注意癌症患者排出病毒(viral shedding)的時間會較長。
2⃣預防COVID-19的方法有哪些?
最重要的防護措施是接觸隔離及手部衛生,並遵循當地國家衛生單位的建議。強烈建議要避開人群聚集的場合及有呼吸道症狀的家屬。若無法確保接觸隔離,應配戴口罩。平時應維持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
3⃣哪些患者可以延遲或中斷癌症治療?
通常癌症被控制住的患者比較不會得到感染,因此治療目標是控制癌症不使其惡化,而危及生命的癌症要即時治療。
於無明顯癌症症狀患者,若使用的癌症藥物不會造成嚴重免疫低下,應持續使用藥物;但若治療藥物會引起嚴重的血球低下、淋巴球低下(如使用CD20單株抗體)或毒性,應仔細評估是否續用這些癌症用藥。病人若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症狀,會造成過敏性肺炎的癌症用藥也要考慮停止。
4⃣癌症兒童何時要接受COVID-19的篩檢?
免疫低下癌症兒童會出現COVID-19不典型症狀、預後也較差,因此即使初期為輕微的症狀,也要進行COVID-19的檢查。
5⃣癌症兒童在接受化療之前都要接受COVID-19的篩檢嗎?
有些單位建議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前都要先篩檢,有些單位則針對染病高危險群才需篩檢,如曾接觸COVID-19患者、或家屬有呼吸道症狀。
6⃣癌症兒童感染COVID-19的特徵為何?
兒童糞便持續檢驗陽性的時間較長,胸部電腦斷層病灶影像也和成人稍有不同。在訂定治療照顧策略時,要將上述因素列入考量。(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吳綺容醫師整理;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5-020-0832-y)
✏癌症病患於新冠疫情期間的照護
✅門診:
限制門診;限制醫護人員的人數,以降低全部感染的風險;考慮限制照護人員至確實需要照顧的病人;當病患確實有需要時,如有身體或心理上的限制,限制陪病人員一名;延後所有的追蹤檢查,若資源許可,則轉至遠距問診,直至疫情穩定;考慮遠距問診,以允許恰當、安全、及快速的分流;考慮延後所有不必要的介入措施。
✅治療計畫:
當地患者:可進行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並同意醫師以電話討論後續處置;遠地患者:考慮在當地進行影像及實驗室檢查並將病歷資料寄給醫師已討論後續處置;國際患者:考慮延後國際患者的問診。
✅安寧照護:
了解病患生活品質的需求、病患生命末期的期待、照顧計畫、疼痛及症狀護理、及照顧者支持仍是醫療團隊的首要目標;跨領域合作以盡速確保支持及安寧照顧的需求;對門診及住院患者考慮遠距醫療以減低患者及醫護人員感染風險;對支持及安寧患者而言,家人的參與是最重要的。(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莊淑鈞博士摘要整理; 原文連結:https://ijgc.bmj.com/content/early/2020/03/27/ijgc-2020-001419.full)
📁 資料來源: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COVID-19學術資源
】- 「癌症病患疫情期間之照護應變策略建議」:
https://forum.nhri.edu.tw/covid19/guideline/
肺腺癌化療要住院嗎 在 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做出不戴假髮去公司的決定前,我猶豫了很久。這樣的外型容易讓人品頭論足,也容易讓我失去自信。但是,為了不引人注目,我就必須每天戴八小時的假髮坐在辦公室裡,悶住自己的頭皮嗎?我要以自己的不舒服,換取別人對我投以「正常」的眼光嗎?
若我好好嘗試做自己,勇敢走過過渡期,用拒絕每天戴八小時假髮的偽裝,交換一個月的心智磨練呢?值得嗎?
★實踐美好第二人生,30秒立即成為 「大人社團」團友>>http://bit.ly/36EizjN
🌸大人社團,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
肺腺癌化療要住院嗎 在 黎詩彥愛d天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趕在2018年的尾巴,終於完成了五萬多字的新書!
書寫對我來說,是最好的沉澱和療傷。
這本書忠實紀錄了我們家這一年來度過的挑戰、風暴和低谷,但上帝始終用祂的手托住我們,祂的恩典是夠用的。期許這本書能成為許多人苦難中的安慰、憂愁時的幫助,鼓勵人們在任何艱難的時刻,都抬頭仰望那位至高的造物主。
在新書付梓之前,誠摯邀請ㄧ路陪伴我們的朋友、粉絲、讀者⋯,為我寫下幾句話,分享這系列文章給你的感動、心得感想、或是對你的幫助,作為新書的推薦詞,出版社將視情況收錄在書中。
🌟歡迎於2019/1/4(週五)前,直接留言於這篇文章下方,你們的參與,是我的榮幸💓,在此致上萬分謝意!🙇🏻
#你在黑夜中閃耀∣(一)量身訂做的震撼彈
2017年接近了尾聲,我想這是我畢生難忘的一年。
這一年,上帝向我們家投了一顆震撼彈!
從3月開始,先生出現感冒症狀和莫名的頭痛,四處求醫,看了耳鼻喉科、神經外科,都找不到原因。他的頭痛症狀越來越劇烈,痛到眼睛看不清楚,他弟弟於是開車載他去臺北榮總醫院掛急診。
幾個小時後,我接到弟弟的電話,他說:「醫生檢查出來,哥哥得了肺腺癌四期,轉移到腦部,需要立刻住院。」
什麼?癌症!我先生一向身體很好,學生時期是得過全國比賽獎牌的田徑選手,當兵時是特種部隊,他精力旺盛,飲食講求健康,沒有任何不良嗜好。就算偶爾感冒生病,也都仍精力充沛,連臥床休息都不用,怎麼會得癌症?
來不及處理我心中複雜的情緒,我把大女兒安頓在親戚家,帶著十個月大的小女兒直奔北榮。
在車上,我想到兩個孩子,一個快五歲,一個才十個月大,可能會失去爸爸,不禁感到心酸和悲傷,但是,不知道哪來的勇氣,我告訴上帝:「既然這是祢為我量身訂做的劇情,祢是編劇,我就要看祢會給我一個什麼樣的結局!」
✽ ✽ ✽ ✽ ✽ ✽
到了醫院,急診室醫生拿出電腦斷層檢查報告,告訴我:「他的頭部至少有3顆腫瘤,管理情緒那區域被破壞得很嚴重,肺部的腫瘤有4.5公分大,已轉移,無法開刀清除。」
「那有其他治療方式嗎?」
「腫瘤範圍大,化療或放療效果有限。」
「所以……」
醫生不說話。
「所以我們需要神蹟?」
他點點頭。
我鼓起勇氣問了最後一個問題,但是我其實不想知道答案。
我問醫生:「他還有多久?」
醫生回答我:「不確定。」
接著,醫生帶我來到先生的病床旁,跟我說:「他自己還不知道。」
〈未完待續〉
(我們渡蜜月時的照片,先生一直是喜愛陽光大自然的運動健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