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肝腫瘤5公分存活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肝腫瘤5公分存活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肝腫瘤5公分存活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肝腫瘤5公分存活率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6萬的網紅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厲害的團隊! 阮的放射團隊金厲害 #阮綜合醫院 #放射診斷 #正子攝影 醫院中有兩大檢查部門,放射線的檢查診斷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放射線也可以用來治療癌症。我們經常會說放射線有如“雙刃劍”,不僅僅可以用來做醫學影像檢查或放射治療之外,高量的輻射亦有可能誘發癌症。 本期月刊即是利用此平台...

  • 肝腫瘤5公分存活率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12-02 10:00:46
    有 51 人按讚


    厲害的團隊!

    阮的放射團隊金厲害
    #阮綜合醫院 #放射診斷 #正子攝影
    醫院中有兩大檢查部門,放射線的檢查診斷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放射線也可以用來治療癌症。我們經常會說放射線有如“雙刃劍”,不僅僅可以用來做醫學影像檢查或放射治療之外,高量的輻射亦有可能誘發癌症。
     本期月刊即是利用此平台讓民眾知道放射線在臨床醫學之應用,包括:我們可以用輻射劑量比國人每年因背景輻射(來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線及地殼之土壤輻射)還低的低劑量電腦斷層做肺部健康檢查,可找出早期肺癌之篩檢。我們也利用癌細胞嗜食葡萄糖之特性,將迴旋加速器生產的正子藥物與葡萄糖結合,再提供給核子醫學科進行正子攝影來偵測腫瘤。當然正子藥物的品質與製程必須通過衛生福利部食物藥品管理署之查核,而輻射防護之相關問題則由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來把關。目前本院迴旋加速器中心所生產達GMP水準的核醫藥物包括:F-18 FDG、C11-Sodium Acetate及F18-NaF等三種,足以供應中南部多家醫院做癌症檢查之需求。
     當癌腫瘤被上述設備發現之後,該如何處置?本院放射腫瘤科於102年引進最新的立體定位全身放射治療(SBRT)技術,可以有效的針對顱外(如:肺部、肝臟、胰臟、…)早期或寡數轉移性腫瘤(1~3顆),其直徑小於6公分以下,且病患因身體狀況不適合麻醉或手術者,利用高精準低照射次數的SBRT技術可以減少病患往返醫院次數,從30~40次驟降到5~7次。從國外研究顯示,以第一期的肺癌而言,SBRT的治療存活率結果並不輸給外科手術,近3年的統計結果腫瘤控制率達90%。
     此外以本期刊物中一篇晚期肝癌為例,除了手術、化療之外,如果患者已經不適合經由開刀切除或局部射頻燒灼之情況下,可以由放射診斷科醫師從股動脈對晚期肝癌腫瘤進行化療及栓塞,目前已有超過5年存活之案例。另外我們運用類似的方法利用導管放置於頭頸部動脈對晚期單側口咽癌病患進行術前同步動脈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同步動脈化放療),藉由放射線治療的加乘效果,不僅可以用較低劑量的化療藥物,對晚期不宜手術的頭頸癌病患達成最有效的療效,並同時減少對化療藥物產生全身性較嚴重的副作用。
     需要經由血管做治療的病患,例如:化學藥物治療者、長期點滴注射或抗生素治療者、高濃度靜脈營養治療者…,經末梢靜脈置入中心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非常有幫助且必要的,在這裡有介紹了導管放置流程及簡單居家照護衛教,提供有需要之病患自我照顧參考。
     近幾年衛福部公告之台灣十大死因統計中,心臟疾病多年來一直排名第二位,僅次於惡性腫瘤。而心臟疾病諸多檢查項目中,核子醫學部門的心肌灌注掃描就是可以在非侵入性的情況下,協助診斷冠狀動脈心臟病,如有必要再進一步做侵入性的心導管攝影檢查或治療。
     總而言之,這些涉及游離輻射相關設備的完整性,會影響到疾病之診斷與治療品質,所以阮綜合醫院在醫療輻射暴露品質保證方面,不惜投入鉅資購買相當昂貴的品質校驗設備及人員訓練,也多次榮獲主管機關的高度評價,目的就是為了讓病人有更高的輻射醫療品質。

  • 肝腫瘤5公分存活率 在 甲狀腺醫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04-23 00:22:43
    有 34 人按讚


    甲狀腺癌病友的命運: 參加 2015 ATA 甲狀腺指引國際視訊會議有感

    有位老朋友(其實也是我的老同事)在我的臉書【從聲音沙啞、吞嚥困難開始的甲狀腺癌真的要特別留意】留下了幾句話:
    『印象中相較於其他的惡性腫瘤,妥善處理的甲狀腺癌的預後比較好,存活率也高.我也跟人說過非得選擇惡性腫瘤時,就選它的說法,看來好像也是很可怕.唉!還是祈禱身體健康比較好』,『真糟糕!我就是諶大夫提到的那些人之一,上課的時候也跟學生那麼說呢!印象中甲狀腺癌預後好,存活率也高,相較於一些一發現就宣告生命終結的惡性腫瘤,還是覺得這個核醫人比較熟悉的癌症,相對是比較善良的..』
    正在想怎麼回應這位老同事的留言,助理心儒來跟我報告說一位準備接受最新的標靶藥物的病友就在日前往生了!L 先生在嘉義某大醫院接受很多次(15次)的放射碘治療(逼近2000 Ci),影像評估發現腫瘤已從頸部擴及胸腔(肺部和中隔淋巴) ,甚至肝臟和骨骼也有癌病的蹤影,求診時他已嘗試過兩種標靶藥物,還做過化療(彼時我就告訴他預後很不樂觀)…

    在台灣甲狀腺癌的死亡率初估約10%,簡單說每年有新診斷病例 2500例,死亡案例約250例,不過這些死亡案例很少短於5年,甚至超過10年,也就是說有些病友被診斷為甲狀腺癌開完刀後,多半沒有立即的死亡風險,然後會不知不覺地忘了潛藏的危機,經過幾次的復發,最後無法收拾。而當初診斷或手術的醫生也以為病友已經痊癒了(難怪很多人說甲狀腺癌是「良性的癌腫瘤」),殊不知有30%左右的病例會在幾年後復發,而其中的1/3就因為復發無法控制而走向死亡之路,而其死亡前的痛苦也不亞於其他的惡性腫瘤,猶有過之是甲狀腺癌其進程相對緩慢,我門診有位十年前從他院轉來的甲狀腺濾泡癌病友,當時肺部僅單一顆轉移性腫瘤(無法手術,所以接受電療)加上左手肘骨骼轉移(切除後也電療),病灶一直蔓延到幾乎全身,最近做了左上臂截肢,而右腿也病理性骨折了打了鋼板,不得不佩服這位G先生抗癌的意志力,但也看出甲狀腺癌的慢性殺傷力。

    說到甲狀腺癌病友的命運,我總覺得醫生真得像算命師一樣,從病友的資料中找出她(他)們未來疾病演變的蛛絲馬跡,偏偏甲狀腺癌治療的指引有很多灰色地帶,例如小於1 cm的腫瘤可以只做局部切除(切除病灶的單葉),大於4 cm就得全切除,那界於1-4公分怎麼辦?又例如腫瘤指數 thyroglobulin (Tg) 低於1.0 相對安全,但高於10 需要積極處置,那界於 1-10 又怎麼辦,又例如放射碘治療劑量30mCi還是 100mCi 起跳也沒有明確的原則,我今天晚上恰好應邀跟台大王治元醫師一起參加了 2015 ATA 甲狀腺指引的國際視訊會議,Wartofsky 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醫院甲狀腺大師主持)侃侃而談新指引中有關腫瘤大小和Tg值的一些處置原則,聽來聽去我們只覺得很多灰色地帶仍然很難釐清,所以乾脆把甲狀腺癌叫做 Cancer of Gray zone (灰色地帶的腫瘤),說到這我想起在上禮拜五門診恰好有兩位小姐都是 1公分以上但不到 4公分的甲狀腺乳突癌,分別在T大(張P和陳醫師)和台北一所私人院所(杜醫師)接受手術,前者選用單葉切除,術後追蹤卻很不放心,後者則是在全切除後用了劑量放射碘(30 mCi),卻又發現側頸淋巴腫大經過穿刺證實是甲狀腺惡性腫瘤蔓延,很苦惱要再安排手術或是大劑量放射碘呢? 這麼多複雜的甲狀腺癌案例,治療指引顯得很簡單,我只能說病友和我們得自求多福了!

  • 肝腫瘤5公分存活率 在 鍾尚融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2-12-08 02:16:16
    有 10 人按讚


    B肝不追蹤 一旦罹癌平均只活3至6個月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B肝不追蹤,腫瘤真會大到快爆肝!70歲的退休校長楊先生是B型肝炎帶原者,但除了每年例行性健檢,從未接受過標準B肝追蹤檢查,日前一照腹部超音波竟已有顆6.8公分大腫瘤。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簡榮南表示,臨床統計,未追蹤者的腫瘤通常超過10公分,無法治療,存活僅剩3至6個月。
    楊校長很幸運的接受手術治療,存活了下來,但並不是每個B肝帶原者都有這樣的好運氣,根據長庚醫院臨床統計發現,等到不舒服、出現明顯症狀才就醫者,肝腫瘤平均大小都已在10至15公分以上,平均存活僅3至6個月。
    有沒有定期追蹤,真的差很大!簡榮南說,相反的,有定期追蹤的帶原者,即使不幸罹癌,臨床發現的腫瘤也多在3公分以內,屬於小型肝癌,透過電燒或手術切除,治癒率高,術後5年存活率超過5成以上,換句話說,有一半機會可以治癒。
    研究顯示,肝癌的平均生長速度,要長大一倍約需4個月左右,據此推估,只要一名B肝帶原者錯過一年未定期追蹤,癌細胞即可能已經生長至3至4公分大。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2年「台灣慢性病毒性肝病防治認知網路調查」也發現,竟仍有高達62%民眾認為肝癌是與酒喝太多有關,48%認為是因太晚睡、生活作息不正常引起,只有30%正確認知和感染B型肝炎有關。
    簡榮南說,肝臟沒有神經,平常不痛不癢,因此有高達74%的B肝帶原者錯誤認為「身體沒有什麼症狀,應該不需要去看醫生」,病識感不足,殊不知,沒症狀並不代表沒病,一旦錯過20至40歲的黃金治療時機,不但容易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治療起來也格外棘手。

    希望打破國內B肝治療無法立竿見影的處境,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推出「健康B記本」免費手機APP,結合了肝癌風險預測、最新B肝衛教資訊、回診提醒、肝功能及病毒紀錄等功能,帶原者還能透過GPS定位,找到最近的健保特約診所,24小時全方位當自己的健康管理師。

    鍾醫師在門診病例當中不乏一些肝功能異常的患者,多數的患者都是在無自覺症狀情況下做健檢意外發現的,經問診之後多數病患多有B肝或C肝帶原,或者是熬夜睡眠不足以及經常喝酒的人,肝功能異常經中藥調理數周後多能獲得不錯的療效,臨床上常用小柴胡湯/一貫煎/茵陳五苓散/四逆散再搭配一些益氣/養血/活血化瘀的藥材來分型治療.當肝功能恢復正常之後,鍾醫師都會叮嚀患者半年或一年定期驗血及搭配腹部超音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