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肛裂息肉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肛裂息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肛裂息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肛裂息肉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點點與皮皮相遇了,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多數的父母看到孩子嘔吐拉肚子 都直接認定是腸胃炎 腸胃炎 一天嘔吐 拉肚子數次~~~~ 他白天看起來都沒異狀 一樣跑跳吃飯 但一到晚上凌晨都給我吐床... 晚餐吃的也沒消化全部吐光 (應該是整天吃的) 連續吐了三天 第一天睡覺喝奶喝到一半 直接噴射吐床 看了醫生 醫生說腸胃不適脹氣 奶減...

  • 肛裂息肉 在 點點與皮皮相遇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07 14:45:14
    有 531 人按讚

    大多數的父母看到孩子嘔吐拉肚子
    都直接認定是腸胃炎

    腸胃炎 一天嘔吐 拉肚子數次~~~~

    他白天看起來都沒異狀
    一樣跑跳吃飯
    但一到晚上凌晨都給我吐床...
    晚餐吃的也沒消化全部吐光
    (應該是整天吃的)
    連續吐了三天

    第一天睡覺喝奶喝到一半
    直接噴射吐床
    看了醫生
    醫生說腸胃不適脹氣
    奶減量
    第二天只喝了60還是半奶
    睡著了
    過了一個小時
    突然又是噴射嘔吐
    又看了醫生 跟我說脹氣不要喝奶

    第三個夜晚沒有喝奶
    睡到凌晨四點 一樣噴射嘔吐🤮

    連續看了兩家診所
    都只跟我說脹氣腸胃炎

    我越想越不對 只有凌晨在吐!
    直接掛急診檢查!

    本來醫生看了他的狀況也只安排X光
    我說他把整天的食物都吐光
    也沒消化 還看到麵條跟飯粒

    醫生安排超音波之後才得知腸套疊

    立即回到急診
    看著醫生護士都很迅速的跟我說
    趕快抽血驗血打點滴
    再去做腸套疊透視灌腸復位檢查

    這真的有風險
    醫生說過程中有發現腸穿孔或破裂 就要立刻停止 進手術室

    還好順利的通了
    但還是要檢查 因為復發機率太高
    嚇壞媽咪了😭

    也還好我覺得不對
    不然媽咪本來要帶皮皮去花蓮三天兩夜員工旅遊

    還好發現了
    不然皮皮的後果不堪設想

    #腸套疊

    指的是一段腸子滑進另一段腸子中,像反摺的衣袖一般被卡在裏頭。腸套疊可以發生在任何一段大腸或小腸,不過最常見的位置,是在小腸與大腸的交界,即「迴腸─結腸」型腸套疊。好發於三個月到三歲的嬰幼兒身上。

    #腸套疊透視灌腸復位檢查

    腸套疊透視灌腸復位是經由肛門灌注對比劑進入大腸,應用壓力將腸套疊區域復位之檢查。腸套疊是小兒常見的腹部急症之一,乃指某段腸管凹陷入於遠端的腸管中;常見於3個月至6歲之兒童,約 80%病例發生於1歲內;男性的發生率約為女性的2倍。至於腸套疊的位置以小腸套大腸為常見,也稱為「迴腸結腸套疊」,有研究顯示約佔全部腸套疊患者的83﹪。

    腸套疊(Intussusception)是小兒常見的腹部急症之一。顧名思義,腸套疊是指一段腸子被推擠到另一段腸子裡面,可以是大腸套入大腸、小腸套入大腸、小腸套入小腸,或甚至是小腸套入小腸後再套入大腸的「連環套」,其中又以位於右下腹部盲腸附近的小腸套大腸較為常見,後果自然就是腸阻塞。

    腸阻塞嚴重時,由於套疊的腸壁血液循環被干擾,靜脈及淋巴液回流受阻,淋巴液外滲,造成腸壁組織壓力升高,阻斷了整個腸壁的血液供應,將導致腸壁壞死,此時必須進行腸道切除,故能否早期診斷至關重要。

    腸子為何會套來套去?

    雖然醫界至今仍不清楚腸套疊真正的致病因素,然因其好發於春夏季節交接和初冬時期,此時正是胃腸炎盛行的時候,所以有相關研究認為和腺病毒腸道感染有相當大的關連。另有5-10%的病例,腸子被發現有解剖學上的異常,如小腸長美克式憩室、息肉,淋巴瘤等。此外,過敏性紫斑症也常會合併腸套疊。

    典型的腸套疊好發於1歲以前,以5-10個月大的嬰兒最多,這個階段的病因多半不明;至於新生兒或年紀較大的幼兒發生腸套疊,多因解剖學上的異常所致,而男嬰的發生機率較女嬰多。

    腹痛又嘔吐就要小心了!

    腸套疊的主要症狀有3,
    即 #腹痛、 #嘔吐及解血便。腹痛的特徵是突發且呈週期性,大約每隔15-20分鐘發作1次,病兒會哭鬧不止、臉色蒼白流汗、兩腳蜷縮至腹部,幾分鐘後腹痛消失即恢復平靜或倦怠嗜睡。第2個症狀是嘔吐,初期是一般的嘔吐物,但後來可能演變成含膽汁的嘔吐。最後是解血便,血便是由腸黏膜出血和腸黏液混合而成,看起來很像草苺果醬。近年來,腸套疊多能獲得早期診斷,因此「草苺果醬血便」已較為少見。

    必須注意的是,並非每個病人都會出現上述典型症狀,有的病人只是顯得不安焦慮與身體不適,剛開始家長並不在意,求診時亦多被認為是腸胃炎、腹脹或便祕所引起。

    拖延就醫可能引發腹膜炎

    在身體檢查時,醫師可能會在腸套疊病童的腹部摸到香腸樣的塊狀物,這個部位通常是在右上腹部肝臟下緣或右下腹部;做肛診時,有時手套上也會沾著血便。若腸套疊時間拖延較久,腸道組織缺血,黏膜糜爛壞死出血(血便),最後導致腸壁破裂穿孔而引發腹膜炎,此時會有腹脹、腹部壓痛及腹肌僵直的症狀;若發炎感染擴散至全身,會造成敗血症休克,病童將呈現虛弱、心跳變快、發燒、腹脹甚至血壓下降等現象。

  • 肛裂息肉 在 張振榕醫師的健康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1-08 18:00:01
    有 84 人按讚

    【腸道健康,從便便味道就知道】

    健康者的糞便應該是沒有太重的氣味的。糞便的臭味可能源於腸道內的致病菌遠遠多於益生菌!糞便的氣味、顏色、型態等,都相當程度反映著身體的健康狀況。

    重點筆記▼
    淡黃色便便:可能是膽汁與胰液分泌出現問題。
    墨綠色便便:可能腸道致病菌過多、吃到遭細菌感染的食物。
    灰白色便便:可能肝、膽、胰臟出狀況。
    紅色便便:可能腸道有腫瘤或息肉、直腸肛門口有痔瘡、肛門口發生肛裂等。

    文章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76/3291355

    歡迎到 #張振榕胃腸肝膽科診所 官方網站觀看更多保健知識:https://icarestomach.com/

  • 肛裂息肉 在 葉勝雄的育兒發燒友.小兒科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9-21 15:27:49
    有 921 人按讚


    網路世代,常常會莫名收到大便的照片,詢問我:「這樣的大便正常嗎?」

    其實我的心裡很想說,大便正不正常是其次,小孩健不健康比較重要!因為即使是超級正常的大便,也不見得能代表這個小孩就是正常的。很多時候家屬覺得大便不太正常,但小孩明明就很健康。

    建立了這個重要的概念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來談大便的型態了。

    出生的第一天解的是胎便,顏色很黑,像濃郁的海苔醬一樣,之後會慢慢轉型成嬰兒常見黃色或綠色的大便,這兩種顏色都算正常,也可能偶爾解一下黃色,偶爾又解一下綠色,不必太擔心。倒是要注意灰白便,可能是膽汁的排出受阻,要及早排除膽道閉鎖的可能性。

    寶寶在兩歲之前都可能是糊便,家屬常會擔心為什麼寶寶的大便還未成型,但就我的經驗來說,太早成型反而容易一不小心就跨越便秘的界線。所以只要寶寶健健康康長大,也沒有尿布疹的問題,那麼稀稀糊糊的大便也不是壞事。有一個名詞叫做「學步兒腹瀉」,常常跟這時期的飲食有關,如果腹瀉的次數太多而造成困擾,那麼可以請醫師好好評估一下寶寶的飲食型態,看看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至於腹瀉的定義,先撇開學術上的定義不談,生活上,只要大便的質地突然變得比平常更稀更水,或是次數異常增加,那麼通常就可能是拉肚子了。因此,同一種大便型態,對甲來說是司空見慣,對乙來說可能就算是拉肚子了!

    便祕的話則是除了看是否乾、硬、粗之外,也要看寶寶好不好大出來,還有排便的頻率如何,另外參考是否同時伴隨肛裂或痔瘡等症狀。

    至於血便,幾乎都不會是正常的,因此建議就醫交由醫師診斷。腸套疊的血便很特別,我們形容它叫做草莓果醬便,合併間歇性的劇烈腹痛。細菌性腸炎的血便可能伴隨腹部不定時的絞痛。不痛的血便,則有可能是梅克爾憩室。息肉、肛裂等等,也都可能是造成血便的原因。

    最後提醒大家,大便只是提供一個健康上的線索,並不能期望醫師看大便就能馬上診斷出來疾病,除非是像草莓果醬便那樣有特色的特殊情況。如果只看大便來判斷病人是否健康,那麼準確度就跟算命差不多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