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肌力評估標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肌力評估標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肌力評估標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肌力評估標準產品中有6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肌少型肥胖症】:肌少成疾 — 獨立自主的第二人生,從練肌力開始 住在隔壁已邁入68歲的楊婆婆自從有糖尿病後,這 10 多年來,飲食都吃的很清淡,因為牙齒不好,所以肉都不太吃,四肢很瘦,走路蹣跚緩慢,年紀大了,也不敢到處跟家人朋友去旅遊,因為走一小段路,腳就會酸,更別說走有樓梯的步道了。 最近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BD Taiwan 邱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邱個ChillChillderPodcast #SBD怪獸Podcast #邱個 成為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更棒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20 女生訓練菜單不同?女生的1...

肌力評估標準 在 Erin 居家.徒手.大重量訓練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20:04:23

#徒手訓練初學者必收 🔆加強伏地挺身的輔助訓練🔆 不論你能做幾下,還是跪膝版本持續感到勉強😓今天分享的練習能幫助你做到更標準、有感的伏地挺身! 經常收到關於伏地挺身下不去💢或做起來感受到的都是肩或手臂的問題🤔 ➡️除了可以從2021/6/15貼文去調整動作技巧(手和軀幹的擺放、呼吸方式等) ➡...

肌力評估標準 在 Amber Physiotherapist, MSc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3:15:17

哈囉大家好,我是魍魅物理治療師Amber~​ ​ 在動作訓練時,是不是常常發現就自己看過一遍的動作,做起來還是跟標準動作有所差異呢?​ ​ 這跟本體感覺是有關係的唷~​ ​ ❗️本體感覺在運動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訓練當中,我們將本體感覺會放在神經肌肉控制訓練來進行。​ ​ -而神經肌肉控制訓練其...

肌力評估標準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Lin Physio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17 08:34:41

【Controlholic控制狂的心靈雞湯:D】 動作有沒有對錯? 相信,如果已經接觸Kinetic Control概念一段時間者,應該可以很有自信回答這個問題。 以前實習時,曾待過北部的一家醫學中心。在該站別,每個實習治療師要進行至少一次的個案報吿。醫院要求實習生們,個案報告不僅紙上談兵、報...

  • 肌力評估標準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07:30:22
    有 196 人按讚

    【肌少型肥胖症】:肌少成疾 — 獨立自主的第二人生,從練肌力開始
    住在隔壁已邁入68歲的楊婆婆自從有糖尿病後,這 10 多年來,飲食都吃的很清淡,因為牙齒不好,所以肉都不太吃,四肢很瘦,走路蹣跚緩慢,年紀大了,也不敢到處跟家人朋友去旅遊,因為走一小段路,腳就會酸,更別說走有樓梯的步道了。
     
    最近走路越來越緩慢,回診時聽醫師講解,才知道自己患了肌少症,因為肌肉量太少,才會導致走不動。為了不要跟楊婆婆一樣,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肌少症和學習如何預防吧!
     
    ■獨立自主的第二人生,從練肌力開始
    其實生活中有太多機會需要舉超過兩公斤的重量,例如週末去菜市場買一週的菜並提回家,或是腳一拐卻能平衡回來沒有摔倒,這些都需要肌力。
     
    肌力還能幫助你保持自主獨立,能夠上市場買菜,能到社區花園和老鄰居聊天,能抱起朝你衝來的孫子,這是每個人活到生命最終,都不想失去的生命品質。
     
    相反地,萬一肌力退化,連上下樓梯、上廁所、穿衣等日常生活都變成考驗,活動能力退化造成生活處處不便,甚至危險,萬一跌倒,陷入失能臥床,需要花一筆錢找照護,從此人生變黑白。
     
    更糟的是,許多人肌力愈來愈弱,並不是去運動強化肌力,而是逐漸減少活動或尋求省力的方式,例如二樓就不爬了,遠一點的地方也懶得去了,形成惡性循環[1]。
     
    ■肌少成疾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3,280位65歲以上老人中,約每6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占15.5%)[2],也就是說,每六個老人就有一人有跌倒經驗,同一份調查中更顯示,在他們跌倒後,竟然有六成的老人不採取任何的措施來防止下一次的跌倒。
     
    對於青年或是壯年人口來說,跌倒對於他們不會有太大的風險與傷害,重新站起來,拍一拍灰塵就能繼續往前走下去,就算發現身體有異狀,我們也能迅速發現並且迅速就醫。但是對於65歲以上的老人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嚴重跌到可能會造成老人長期臥床甚至死亡,或出現骨折、頭部受傷等情形,而且曾經跌倒的長者可能會因為害怕再度跌倒而更加依賴家人,家庭往往也會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與時間陪伴他們。
     
    試想,如果這樣的情形不斷發生,在少子與高齡化趨勢難以逆轉的台灣,如何對抗衰老,讓家中的年長者遠離「失能」,是我們將會面臨的難關與挑戰。
     
    ■什麼是肌少症?與跌倒有何關聯?
    肌少症是一種老化的現象。隨著年齡增加,各項生理器官功能都會逐漸降低,而肌肉的質量更是如此,當肌肉量與其強度、功能都呈現衰退,就是所謂的「肌少症」。
     
    如果你有以下的症狀,就必須多加注意,例如:相較於過去,走路時是否比較不穩,容易腿軟無力?從椅子上起身是否變得吃力,需要依靠手的幫助?無法一口氣走樓梯上樓?
     
    醫師表示,老人家常常說跌到骨頭斷掉是因為骨質疏鬆,其實原因常常是肌肉不夠,他沒有辦法平衡自己。人之所以能活動,是依靠著肌肉、骨骼與關節,而肌肉是帶動關節及骨骼的關鍵,如果肌肉強健有力,便能走得穩,也能夠減少骨骼、關節的負擔。所以「肌少症」的確牽動著年長者是否會跌倒的主因之一。
     
    老年人如果同時擁有肥胖以及肌肉量不足時,稱為「肌少型肥胖症」。對於年長者健康的影響,比單純肥胖症或是肌少症更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症狀,接著可能會讓老年人的面臨失能的困境,死亡率也會上升[3]。
     
    ■肌少型肥胖
    肥胖會影響健康已是社會大眾普遍知道的常識。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愈高,罹患肥胖相關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腎病、甚至癌症等的機率也就愈高。
     
    近年來,骨骼肌肉量對健康的影響逐漸意識抬頭。骨骼肌肉質與量的下降,若合併肌肉強度或功能的衰退則為肌少症(sarcopenia),會增加身體失能、罹病率與死亡率。
     
    特別是在老人族群,自然老化過程身體組成會逐漸改變,肌肉質量減少伴隨脂肪組織增加。肌少症被認為是老年病症候群(geriatric syndrome)的表現,若同時併有肥胖則為肌少性肥胖(sarcopenic obesity, SO),對健康更是有加成負面的影響。老年人肌少性肥胖為近年重視及討論度高的議題。
     
    同時符合肥胖及肌少症定義者,為肌少性肥胖患者。目前尚無統一的診斷共識,最常使用的標準為使用身體質量指數及身高或體重校正的四肢骨骼肌肉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divided by body height squared in meters,
    ASM/ht2 或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divided by weight, ASM/wt) [4]。
     
    ■老人的肌少型肥胖症
    肌少型肥胖症,屬於老年症候群的一種,隨著人口老化,盛行率也逐漸提升,增加疾病與失能風險。
     
    當肌少症 (sarcopenia) 與肥胖症(obesity)同時存在時,便稱為SO。目前尚無SO的統一診斷標準。
     
    肥胖指的是身體脂肪過多,常用指標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腰圍、脂肪質量(fat mass)百分比。WHO將肥胖定義為BMI>30,老人因為身高減少,BMI會高估老人肥胖的情形,特別是≧85歲的女性。老人可能同時有體脂肪比例增加及肌肉減少,但BMI無變化的情形[5]。
     
    ■研究顯示,肌少症造成老人健康之影響可分為三方面:
    (1)肌少症對功能障礙和身體失能的影響:肌肉力量減少,下肢功能變差,因此較易跌倒、增加失能風險。
     
    (2)因肌肉與身體的新陳代謝例如人體蛋白質的儲存、調整血糖的代謝等有關,故肌少症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有相關性。
     
    (3)老年人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稱之為肌少型肥胖症,其對健康之不利影響比單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使老人的失能增加、死亡率上升[6]。
     
    ■肌少型肥胖四項自我檢測
    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院長荒井秀典在日本NHK健康頻道上提出若有以下徵兆,提高警覺:
    •走路比別人慢
    •曾經有過無法在交通號誌轉變前過馬路
    •曾經無法打開寶特瓶
    •無法單腳穿襪子[7]
     
    ■肌少性肥胖症的臨床挑戰
    銀髮族罹患肌少症 (sarcopenia)者,外觀上體弱多病、步履蹣跚、齒危髮禿、行動遲緩、搖晃不穩等,這些外觀常被認為是年老後的必然後果,一般人認為年邁體衰只是想當然而的老年無奈,對於肌肉無力的抱怨,常常給予平淡的回應,令病患徒呼負負;近年來許多專家期望從多方面改善銀髮族的體適能和生理機能,以防治肌少症。
     
    臨床上除檢測肌肉量及肌力、步行速度外,目前並無明確的生化檢查指標可供評估肌少症,肌肉量檢測可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生物電阻抗分析儀(bioele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BIA),肌力測定可採用手握力 (男性<26kg;女性<18kg),身體機能可評估行走速度(<0.8m/s)或起立速度,用以評量病患的肌少症程度;但各團隊定義肌少症程度的標準不同,且前述檢測項目未能完全反應出療效,因此治療難有共識,唯有及早預防保健,落實保健養生觀念,才是根本防治之道。
     
    原則上防治須增加病患的活動量和改善營養,但應考量個別病患的最佳劑量需求;防治上需同時注意針對潛在病因和併發症的防治。最好諮詢相關醫事人員和營養師,共同從增加身體活動量、攝取適量蛋白質和營養著手。
     
    可是高齡病患較難安全地完成足量運動,且其代謝和消化系統已較退化,平日食量較小,食慾減退,如果為了要提高肌肉量而要求他們去攝取大量蛋白質,是否會使老年人的腎臟超載,都是很大的挑戰。近年來雖然有些特殊營養品或藥物被開發出來,但在驗證療效的實證醫學得到證實之前,仍應先諮詢,才能安全[8]。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從走路痛到穿高跟鞋參加健美!76歲阿嬤4招打敗肌少症、練出好肌力」: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3168
    [2]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五」功秘笈學起來 防跌大師就是你!: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141&pid=13090
    [3] (小世界新聞)「肌少成疾 肌少症與重訓迷思」:https://bit.ly/3CCIzgG
    [4]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第三十五卷 第九期)「肌少性肥胖診斷及治療建議」: https://www.tafm.org.tw/ehc-tafm/s/viewDocument?documentId=324cce8c973e4834b8c519d52e769cd2
    [5]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老人的肌少型肥胖症」(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三十二卷第二期):https://bit.ly/37tDTeH
    [6] (長庚醫訊-第四十二卷第八期 110年8月1日發刊)「肌少症」:
    https://www.cgmh.org.tw/cgmn/category.asp?id_seq=1903012
    [7] (天下雜誌)比肥胖還恐怖的「肌少型肥胖」:40歲後身體充滿霜降牛肉油花: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1453
    [8]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肌少性肥胖症的臨床挑戰」: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74778
      
    ➤➤照片
    (台北榮民總醫院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高齡醫學中心)「失能及衰弱之預防」-黃安君醫師 An-chun Hwang M.D.:https://www.slideshare.net/tchang101/201708-0819-for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肌少型肥胖症 #肌少症 #失能 #老年症候群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肌力評估標準 在 王文妤 物理治療師 • Amber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3 19:59:22
    有 13 人按讚

    哈囉大家好,我是魍魅物理治療師Amber~​

    在動作訓練時,是不是常常發現就自己看過一遍的動作,做起來還是跟標準動作有所差異呢?​

    這跟本體感覺是有關係的唷~​

    ❗️本體感覺在運動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訓練當中,我們將本體感覺會放在神經肌肉控制訓練來進行。​

    -而神經肌肉控制訓練其實包含非常多:�協調、穩定、精細、準確度、本體感覺、動作控制....等​

    今天要介紹的是本體感覺~​

    -什麼是本體感覺?​
    可以稱為肌肉運動知覺,由一連串的感覺輸入,來調整姿勢動作,也是動作控制以及手眼協調的重要部分。�​
    -本體感覺的用途??​

    穩定、保護、移動,為最重要功能。​

    -舉個例來說:​
    1.當你在搭公車時路途顛簸時,你的身體會微調身體、保持直立。​
    2.跑步時,你的股四頭肌和腿後肌互相拮抗避免拉傷。​
    3.走路時,你不會一直盯著腳走路。​

    ❗️本體感覺最重要的貢獻在於:​

    經過感覺輸入之後,動作途中修正、確保動作軌跡,經過多次重複相同的動作,每次精細的修正及學習,讓動作軌跡達到理想。​

    📍受傷後本體感覺會被影響改變,因此復健、運動就變得非常重要。�​

    ❓復健運動可以幫助我們什麼?​

    1.找出組織以及評估動作問題所在​
    2.打破錯誤的動作模式以及重新建立本體感覺​
    3.通過『多次重複相同』的動作,每次精細的修正及學習控制,讓動作軌跡恢復理想。​


    🙋🏻‍♀️最後Amber要說的是:​
    👉🏻一個完整的訓練處方需要包含:肌力、肌耐力、柔軟度、神經肌肉控制,有了全面性的訓練,就能夠讓運動表現推到最高點。​
    👉🏻有運動以及相關運動傷害訓練,請洽專業人員以及醫療院所唷~

  • 肌力評估標準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10 11:57:26
    有 1,572 人按讚

    還記得一年前在podcast上聽到長年培訓教練的何立安老師分享,好教練的基本原則是要把學員的福祉擺在第一位。沒有慧根的我每一個字都聽懂,也去查了福祉的註釋,仍是摸不著頭緒,不知道怎麼解釋成通俗的說法分享給大家。直到最近出現兩個反指標,才讓我徹底理解其中含意。

    第一個例子是護理師同事某次在診間和我抱怨,她因體重過重,想靠重訓健康瘦下來。報名了健身房,結果教練要求她每週都量測inbody,一旦體脂沒改變,就建議她減少卡路里攝取。如果體重減輕、體脂不變,也會被警告「妳這是掉肌肉!應該要多上教練課」。在無所適從又對自己沒信心的狀況下,她竟花了超過半年的薪水,買下上百堂課程。

    但其實,inbody的體脂測量受身體水分多寡影響很大,再加上減重初期,掉的主要是水分,因此常會出現體重降,體脂反而上升的狀況,並非肌肉流失。因此我非常反對減重初期頻繁測量體脂,因為不僅不準,還會自亂陣腳,覺得自己白練、白努力了,不然就是採取更激進的方式,和健康初衷漸行漸遠。

    最近,他的教練又鼓勵她參加八週減脂比賽,贏獎金把學費賺回來。結果她一週狂練五天、天天吃一千兩百卡的低碳飲食,最近就發現月經因熱量不足而消失了!聽到這邊我終於忍不住地說:「你的教練只是為了抽成狂推課,根本沒考慮過妳的『福祉』啊!」

    另一個事件是位瘦弱的孕婦,孕期常閃到腰、膝蓋痛,復健科醫師提醒她這些症狀大多來自肌力不足,建議她重訓。第一次產檢胚胎著床穩定後,我也強烈建議繼只要沒有孕吐或出血就要繼續保持鍛鍊,不然等肚子大起來,下背痛、膝蓋不適會更明顯,以後餵奶、抱小孩也會更辛苦。先生在旁聽了也頻點頭表達支持。結果下次門診回來,她無奈地表示被教練拒絕繼續幫她上課,希望等她三個月後確定胎兒「穩定」了再回來。

    當然每個人自有風險評估的一把尺,我無權過問。但我想問一句,如果教練只想趨吉避凶,在醫師、家人都支持下,仍單方面拒絕學員,那是否代表著他在教學上也抱持著有練就好,有沒有進步沒差,不要加重、加強度才安全的鄉愿心態呢?在診間其實我也有直接對她說:「你的教練只是在避嫌怕麻煩,根本沒有為了妳的『福祉』著想啊」。

    我也要強調,重視學生福祉絕非是指教練對學員的要求百依百順,幫學生擦汗、遞毛巾。而是秉持專業,站在學員的角度去提出建議。好比過去我也曾要求教練開出一週五練的課表讓我加速進步,但他馬上拒絕我的要求,向我說明,不是練越多、進步越快,還得注意恢復與疲勞累積,以免過度訓練。以此標準回頭看同事的例子,即使她有點心急想快速瘦身,教練也該幫她踩煞車, 一步一步建立她正確的飲食和運動觀念,而不是操弄數字焦慮,以此推銷課程。說這些不是要給教練們找麻煩,而是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教練,可以更強壯更健康,也能讓健身風氣更蓬勃,創造教練學員雙贏的局面。

  • 肌力評估標準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1-17 17:12:44

    #邱個ChillChillderPodcast #SBD怪獸Podcast #邱個
    成為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更棒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20 女生訓練菜單不同?女生的1RM都被低估?【SBD 烏何邱 系列】

    📍女性運動員危險三症 (Female Athlete Triad):月經失調,骨質酥鬆,飲食失調。以”耐力"運動與"難美型"項目為主。
    📍芭比娃娃,迪士尼女主角,冰雪奇緣Frozen, Frozen 2,Elsa的穿著不同?
    📍女孩的自我認同,需要一步一腳印慢慢建立,非以他人的眼光或是標準來構築。
    📍身體形象產業的焦慮消費。
    📍以挑替別人身材來獲利的健身教練是蠻悲哀的。
    📍聊減肥,每天吃1200元/1200卡的神奇數字?
    📍減肥也要關注基礎代謝率,否則容易又累又餓又失敗。
    📍女生訓練有需要跑特別菜單嗎?
    📍男生與女生訓練有什麼差別?
    📍所謂的Strong,強壯的定義,就是力量大/肌力,不是六塊肌。
    📍強壯沒有單一指標,會以大肌群多關節項目來觀察。
    📍與人的福祉相關:不違背健康,不需要滿足別人的期待,跟過去的自己相比,所以關注最大肌力。
    📍脂肪可以提供結構性的支撐,不能提供收縮的力量。
    📍男生女生的神經系統的徵召區別?
    📍男生的1RM,與女生的1RM,會在80%的高強度區有不同的表現。
    📍女生的耐力表現較好,男生的單次最大肌力表現好。女生的最大力量幅度會比較小。
    📍男生容易高估1RM,女生容易低估1RM。
    📍女生訓練,建議以高強度為主,才會更接近最大肌力。男生
    📍男生只能做一下(1RM)可能有好幾種重量。
    📍假設男生女生有同樣最大肌力,實際上女生是比較強壯的。
    📍女生比男生更有機會成為比賽黑馬與超水準演出,Why?
    📍健力比賽,教練與女選手的配合與質化評估。
    📍你監控你的體脂肪?還是監控你的肌力?
    📍美國的Barbell Logic身體組成監控兩件事:【體重上升】【腰臀比下降】
    📍BMI只有在你見不到這過人的時後有意義。
    📍路跑比賽骨折,跪爬完比賽是激勵人心民族英雄?邱個好生氣。
    📍你已經這麼瘦了,為什麼要減肥?
    📍女生訓練因為需要比較大重量的刺激,但也比較危險需要教練幫忙監控。
    📍中老年長輩媽媽開始訓練會比爸爸好進步。
    📍運動研究男生數據遠大於女生,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女生有月經週期,較難監控。
    📍蹲舉兩倍自體重是一個特別指標,為什麼呢?
    📍蹲舉2倍,臥舉1.5倍,硬舉2~2.5倍自體重的應用指標,但要注意身材的肢段比例。
    📍比賽永遠是一個假議題,目標是促成大家一起努力強壯的方向。
    📍老年人與年輕人的運動差別,主要在於恢復能力。
    📍如果大家都在努力的路上,有人開跑車,有人走路,只要不停下來,最後都會走到目的地。
    📍年輕女生的進步表現可能沒有男生快,但是持續不斷累積的進步也是非常可觀。
    📍訓練是為了卡關,卡關是一定發生的,該換訓練週期或是訓練法。
    📍一直亂換週期也有可能造成無效訓練。
    📍美國與前蘇聯的進步曲線不同,美國認為是微幅波浪往上進步,蘇聯相信是階梯狀進步。
    📍大陸的教練,在追高強度的訓練,男生兩週高一週低,女生是三週高一週低(月經)。
    📍女生月經週期,身體反應個別化差異很大。

    🚩Apple Podcast
    🚩Spotify
    🚩SoundOn
    🚩KKBOX
    🚩Google Podcast
    🚩IG @chiougrr 😎

    #SBD怪獸Podcast #SBDStrongman #SBDWorldsStrongestMan
    #何立安 #邱個 #SBDTaiwan #SBD大力士 #烏烏醫師 #烏何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