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聽見歌再唱爭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聽見歌再唱爭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聽見歌再唱爭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聽見歌再唱爭議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7萬的網紅范琪斐的美國時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原住民電視台邀我去跟他們的新聞部做一場線上演講。我準備了這兩個小娃娃與同業們分享。 這種木製娃娃叫做kachina.這是以前美國原住民做來教導下一代,該族的文化傳統的一個小工具。因為製作很精美,也有人特意去買來搜集。我這兩個kachina不是古董,是現代藝品,我覺得很適合今天這個場合。 講完以後...

聽見歌再唱爭議 在 月巴氏~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3 01:36:33

浪漫月巴睇2000(16) 【我不是有錢仔,但我欣賞龍威】 古語有云:送10萬當係碎銀。唔知道龍威在10歲生日那一年,有冇收到爹哋送贈的10皮(此「10皮」當然不是僅指面額「10蚊」的紙幣)現金? 1.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榜樣,都可以教你難能可貴的做人道理——包括二世祖。 2.你嫌「二世祖」這詞語古舊...

聽見歌再唱爭議 在 月巴氏~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3 02:25:02

浪漫月巴睇90s(19) 即使我迷戀的玉女時代成雲煙…… 「叫我玉女敏。」——我估,玉女如殿堂級的Vivian,也不會叫人咁樣叫自己吧。 1.今時今日,女神盛行。 2.女神的定義就是:冇定義。只要你情迷某某女子,便可以乾脆叫她女神,過程中,冇人阻到你。於是,塵世間任何凡人,都可被稱為女神。 3.玉女...

  • 聽見歌再唱爭議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07 16:51:35
    有 1,416 人按讚

    原住民電視台邀我去跟他們的新聞部做一場線上演講。我準備了這兩個小娃娃與同業們分享。

    這種木製娃娃叫做kachina.這是以前美國原住民做來教導下一代,該族的文化傳統的一個小工具。因為製作很精美,也有人特意去買來搜集。我這兩個kachina不是古董,是現代藝品,我覺得很適合今天這個場合。

    講完以後,才發現我漏回答一個問題。

    -----
    請問范姐,以過去觀察的經驗,美國原住民族的政治處境、自然資源自治權跟台灣原住民族的狀況相比,是否有比較好?聽說美國少數族裔,比較偏向支持民主黨,而非共和黨?台灣原住民族的民族權利運動比較艱難、難以突破,主要是欠缺哪些客觀條件?
    -----

    我對台灣原住民族權利的進展實在不了解。對美國原住民的處境,我也只是因為個人興趣,讀過幾本書,不能算是專家,只知道個皮毛。但我想說的,是美國原住民也許有保留區,感覺上好像保護比較好,但事實上仍然非常艱難.每三個原住民中,就有一人仍然生活在貧窮線下。是美國最貧窮的族群。

    蘿蔔頭有一陣子到印第安保留區的醫院當醫生,我去探班的時候,看到路邊有人在賣黑黑的東西,我問他是什麼,蘿蔔頭臉色鐵青的說,他們在賣煤。原來原住民社區,因為基礎設施的缺乏,很多家庭到現在還在燒煤煮飯。蘿蔔頭因此在這個醫院裡,看到一些小朋友,罹患罕見的肺部疾病,是他以前從來沒有看到過的。

    的確美國少數族裔比較偏向支持民主黨,這是因為民主黨為了爭取白人族群以外的選票,較重視多元文化的議題,但老實說進展也很緩慢。

    但近年來的確有越來越受到重視的趨勢。比如很受爭議的keystone XL pipeline事件.這是因為美加兩國的油公司,想要蓋一條從加拿大貫穿美國,到南部墨西哥灣,這中間就要經過原住民保留區。美國原住民團體主張這條超長油管將會破壞保留區的生態,一直反對興建。但美國政府只要是共和黨上台,就說要蓋,民主黨上台就說不准蓋,就這樣反反覆覆十多年了。

    以這個單一案件來講,就是美國原住民團體與環保團體的協力合作才擋了下來。

    我想任何運動都是一樣的。如果自己勢力不夠大,就要想辦法去結合理念相近的同伴,在某些議題上一起合作,才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另外,社會上越多相關的藝文創作,越能讓更多人看見。今年普利茲獎小說類的得主“The Night Watchman”講的就是在1950年代,幾個原住民家庭如何力抗要被強迫搬遷的命運。 此外,拿到今年奧斯卡獎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的華裔女導演趙婷的第一部作品,Songs My Brothers Taught Me,講的也是美國年輕原住民的困境。

    這些都是從幾個家庭,或幾個人的故事出發。我想”原住民議題”也許會有很多人覺得不干我的事,但如果能把它講成一個”人”的故事,也許會更容易引起共鳴。

    再幫”聽見歌再唱”打一次廣告,這就是個講”人”的故事。我自己很喜歡這個以台灣原住民部落為背景的故事,但我的確也聽過,有人批評它不夠”原住民”。也許將來我們會有更考究,更深入的探討原住民生活的故事,但在目前的階段,我覺得”聽見歌再唱”已經在將”小眾議題”擴大觀眾群這件事上,做得很不錯了。

    PS 特別央請今天有參與線上討論的朋友來留個言,讓我知道,你聽到的重點是什麼。我一直強調這是個對話,並且希望這是個對話的起點,而不是結束。

  • 聽見歌再唱爭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4 17:09:32
    有 339 人按讚

    2021 #台北電影節 於今日公布「#台北電影獎」、「#國際新導演競賽」兩大競賽入圍名單。根據台北電影節的資料顯示,本屆台北電影獎共有 400 件作品報名,包括劇情長片 51 部、紀錄片 75 部、短片 209 部、動畫片 65 部,雖然遭受疫情的嚴峻考驗,但仍創下歷屆最高的報名件數。
     
    其中以《無聲》入圍 8 項最多,《同學麥娜絲》、《消失的情人節》與《當男人戀愛時》入圍 7 項居次。
     
    《無聲》、《同學麥娜絲》和《消失的情人節》皆是去年金馬獎的入圍作品,今年在台北電影獎中仍舊搶眼,綜觀幾項影迷關注的獎項,最佳劇情片、導演、劇本等等皆有斬獲,這 3 部片的獎項之爭也從去年金馬獎一路糾纏到今年台北電影獎。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消失的情人節》在金馬獎抱回最佳影片、導演等 5 項大獎,雖然之後引起性別議題的論戰,但仍無損此次強勢入圍台北電影獎 7 項大獎的態勢。然而,《無聲》的新導演柯貞年也直接挑戰台北電影獎最佳導演,且兩位新演員陳姸霏、劉子銓雙雙入圍新演員,劉子銓此次也算補上了沒有入圍金馬新演員的遺憾。
     
    今年上映的新片部分,最亮眼的應該當數懸疑驚悚的《緝魂》,以及「台式浪漫」的《當男人戀愛時》,前者入圍 6 項,後者入圍 7 項,也將雙雙角逐最佳劇情長片。其中由新導演殷振豪執導的《當男人戀愛時》,雖然同樣捲進性別議題的風暴之中,但日前票房仍順利突破 4 億台幣大關,成為近年商業映演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而片中主演邱澤、許瑋甯雙雙挑戰影帝影后,《當男人戀愛時》在票房、獎項上,可說是面子、裡子雙贏。
     
    提到新導演,長期深耕於紀錄片,首度轉戰劇情片的大齡新銳導演楊智麟,憑藉講述原住民議題的《聽見歌 再唱》則入圍最佳編劇、男主角兩項大獎,其票房也突破 8000 萬台幣大關,也是今年的熱議作品之一。
     
    今年的院線新作還有徐譽庭、許智彥的《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蕭力修的《複身犯》;周美玲的《愛.殺》等等,其中《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主演的金曲歌后艾怡良,首度主演劇情長片便入圍最佳新演員,在本屆台北電影獎的評審之中,可謂演歌雙棲的實力藝人。
     
    在獎項當中,影迷關心的影帝不見《怪胎》的林柏宏,從此可見金馬獎和台北電影獎評審團的眼光差異性,在小評審團的制度之中,或許在台灣現今兩大電影獎項,就會有不同的遺珠落馬。而《怪胎》去年在台北電影節做放映,今年旋即報名角逐,最終入圍最佳女主角、美術設計、造型設計三項大獎。
     
    但在本屆台北電影獎,最讓我好奇的劇情長片是這部作品——《詭扯》。許富翔的《詭扯》,一舉入圍最佳導演、男女配角、剪輯、聲音設計 5 項大獎,許富翔曾經憑藉《16個夏天》拿下金鐘獎戲劇節目導演獎,也在去年在愛奇藝導出浪漫愛情劇集《誰都渴望遇見你》,本次的全新劇情長片《詭扯》則在亂軍之中殺出重圍,且近年當紅的台灣男星劉冠廷更以此作角逐男配角,劉冠廷同時憑藉《同學麥娜絲》角逐同一獎項,儼然成了本屆個人獎項的贏家之一。
     
    劉冠廷自從以《花甲男孩轉大人》拿下金鐘男配角後,就此大放光芒,更在前年以《陽光普照》抱走金馬獎最佳男配角,而去年更有《腿》、《無聲》、《消失的情人節》、《同學麥娜絲》等作品,今年則有目前口碑極佳的《火神的眼淚》在小螢幕熱播中,加上台北電影獎的雙男配入圍,後續還有《第三佈局 塵沙惑》,劉冠廷真的成了新生代男演員中炙手可熱的一顆星。(而且在《詭扯》這張劇照中,看起來劉冠廷又回歸邪氣角色,應該會很有趣)
     
    紀錄片的部分,去年在金馬影展首映,由朱賢哲聚焦於台灣爭議性已逝作家七等生的《削瘦的靈魂》;和黃胤毓耗時7年,拍攝橋間阿嬤從 88 歲到 92 歲過世四年時光的紀錄片《綠色牢籠》,雙雙角逐本屆最佳紀錄片。
     
    這兩部紀錄片皆有特別之處,其中《削瘦的靈魂》雖然是紀錄片,但由於片中穿插許多虛構的場面,其視覺效果備受評審肯定,也順利入圍視覺效果獎;而《綠色牢籠》除了入圍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聲音設計、配樂 3 項大獎之外,也入圍了國際新導演競賽,更成為此單元首部代表台灣入圍參賽的紀錄片,目前此片正在院線上映中。 
     
    提到「國際新導演競賽」,根據台北電影節資料指出,本屆共有494 部報名作品,其中選入 12 部作品,分別來自 18 個國家,有 2 部世界首映、4 部亞洲首映、5 部台灣首映。台灣代表除了黃胤毓之外,也包括張騰元的首部劇情長片《徘徊年代》。
     
    而在此單元中,個人最想看的是中國新鋭導演魏書鈞的《野馬分鬃》。此作同樣在去年國際影展大放異彩,分別入選坎城、釜山、平遙等各大影展,今年入圍台北電影節的國際新導演競賽,也讓台灣影迷有機會一睹中國新銳導演的創作力。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包含萬瑪才旦的《氣球》、顧曉剛的《春江水暖》、鄭陸心源《她房間裡的雲》等片,皆是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壇的亮眼之作,也都在台北電影節做放映,近年在金馬獎遭到中國全面抵制的狀況下,台北電影節儼然成為台灣觀眾認識中國電影的重要管道之一。
     
    完整報導、入圍名單以及評審名單請點此👉https://bit.ly/3flgijA

  • 聽見歌再唱爭議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10 02:25:26
    有 116 人按讚

    對於一個從小熱愛聽台灣搖滾樂團跟粵語歌曲的台灣人來說,台灣音樂人在音樂創作上的態度,遠遠勝過很多商業包裝出來的流行歌手。

    台灣樂團自己寫歌,填詞,讓人們聽見音樂的生命力;香港演而優則歌的文化,許多一線歌手找林夕、黃霑、潘源良、黃偉文...等名家填填詞,搭配港劇、電影影視作品作為主題曲、插曲,再拿英文、日文的曲子湊湊數就能發片,隨便唱唱也能讓民眾朗朗上口。

    香港的娛樂圈文化,每每能讓人隨戲紅,歌隨戲紅,為藝人塑造出令人敬愛的形象。但實際上,拿開這些被包裝出來的形象,多數流行歌手並沒有什麼內涵。

    尤其當這些人在面對中國邪惡勢力的誘惑與考驗時,既市儈、沒有內涵又缺乏風骨的人格特質,就會輕易地顯露出來。當那些人選擇背叛身為人,尤其是港人的尊嚴,來換取中國的市場。那些過去曾經深植人心的形象、那些曾經讓人沉醉的歌曲與回憶,就瞬間隨著那些人與他們的粗鄙行徑永遠消逝於我們的心中。

    對於這樣的現象,最讓人感到心疼的部份,不是歌手的軟骨與背叛。而是卑劣的中共,不斷利用金權暴力強暴香港的精神與文化,將那些曾經美好的感動,從所有鍾愛香港文化的人們心中持續的搗毀。那種惡意文化霸凌的粗暴行徑,將人們原本豐盈精彩的靈魂,毀壞得只剩處處空洞廢墟,讓人們情感深處原本美如詩篇的生命回憶,被摧殘得宛如被囚禁在監獄裡閱讀殘破報紙一般。

    中共之惡,不僅是剝奪香港人的資源、歷史、文化、人權、生命、自由與尊嚴,就連人們靈魂深處僅有的美好回憶,他們也不放過。

    就像中國國民黨來台至今,華殖體制從未停止強暴台灣文化,凌辱台灣人的精神,但多數台灣人早已麻木到不以為杵還甘之如飴;希望透過如今香港正在發生的血淋淋經歷,提醒全世界,倘若這輩子想要活得自由、高尚、完整、快樂。除了 #滅共、還得在來得及的時候 #盡快終結華殖文化,因為 #我們別無選擇。

    #香港人加油!#台灣人加油!#維吾爾人加油!#中國人加油!

    端傳媒
    【背叛「香港」,只為北上?我們還要放下多少你摯愛的 #香港藝人 ?】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正在見證香港本土娛樂圈的告別式?老一輩藝人凋零,後來北上者紛紛陷在中國娛樂圈流量至上的規則裡,除了有事要表態,平時也要迎合中國新時代的娛樂,巨星如 #劉德華、如近期正在香港消失的 #陳奕迅 都得開 #抖音 娛賓…近日 #新疆棉爭議 中,多少歌迷含淚抵制陳奕迅,或許說明了他們心中曾經的偶像,早已北上大陸「揾食」到面目全非…

    為何我們喜歡粵語流行文化?不正是因為港產片李修賢可因為堅持己見在上司面前擲下警槍大喊「最多咪唔撈!」的風骨。那種磊落做人,開心和活出自我才要緊的價值。

    有些歌者忘了歌詞,有的填詞者被刻意遺忘,更有些再難登台。這種種,在香港人過往那單純的日子中,從沒想過會發生,然而它就這樣發生了。如今當我們事事都要追問「佢是黃是藍?」你還會去聽他們的演唱會嗎?